《歌手》的“當打之年”能幫它重回巔峰嗎?

不知不覺,《歌手》已經走過許多年。眼看著一年糊過一年,當年黃綺珊、鄧紫棋的輝煌彷彿一去不復返了。今年在名字後面加了個“當打之年”,開篇隨機採訪中李健也迷惘地說:“不理解什麼叫當打之年,要打誰?”。或許,《歌手》自己也覺得,糊得年份有些久,想要給自己鼓一鼓勁,打起精神來!

《歌手》的“當打之年”能幫它重回巔峰嗎?



不過,說到這種巔峰到低谷的節目,說到底不過是:


好聽的,一歌難求


曾經有人說過,現在的音樂創作人們,總是鄙視抖音熱單,但一年到頭就火了老舅的《野狼Disco》。這些個音樂創作人,連傳唱度都解決不了,還談什麼藝術造詣呢?《歌手》上的歌也是如此,雖也有好聽的歌曲,但總體來說,記憶度並不強,傳唱度更沒有優勢。


新鮮感缺失


過去總有擅長編曲的嘉賓,如胡彥斌。他們能讓老歌新唱,或者在經典曲目裡融入相差很大的風格。後來開始加入“海外歌手”,從黃致列到結石姐,這一季來了日本的米希亞Misia。加入新人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還是嘉賓的創造力帶來的驚喜,新人是治標不治本的。更別提,這一季非常多的“回鍋肉”。


規則改變是雙刃劍


這一季加了一個“挑戰環節”,歌手唱完如果躲在後面的新人想要挑戰,就可以按響警鈴。第一期的袁婭維和毛不易受到了挑戰。可這種規則的改變,有時候也會以為內打亂了老觀眾的觀看習慣,產生排斥反應。目前來看,這一招不太討喜,不曉得後面會不會提供驚喜。

《歌手》的“當打之年”能幫它重回巔峰嗎?


高音失寵?


原先的《歌手》每季都有一位高音歌手驚豔亮相,大殺四方。後來,次數多了又開始被人詬病,說歌唱得好不知取決於高音,恰逢其時,優雅的李健出現了,一曲“貝加爾湖畔”唱進了好些資深少女的心。有時候,能不能突圍不在歌手本人的實力,而是出現的時機是否填補了某種市場空白。



歸根結底,我喜歡的花花和毛毛從第一期看,還是表現得很穩定的。可是,驚喜越來越少也是不爭的事實,不曉得是一年比一年難辦還是好歌手已經被挖掘殆盡……畢竟,還有一批實力卓越的不樂意參加這樣的節目。好的IP,生命力總是難以為繼,希望《歌手》能早日尋得突破之法,能繼續輸出驚喜吧。

《歌手》的“當打之年”能幫它重回巔峰嗎?


新鮮影視小觀察,每天都有小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