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疫情,做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如何做好心理建設,理性對待?

用戶7007804036713


成人沒開工,學生沒開學,正好陪孩子在家,是親子的最佳時機!

做好作息時間表,父母做表率,看電視、玩手機、讀書、互動玩遊戲、做家務、做美食合理安排好!


對抑鬱說不


疫情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說來就來,我們來不及準備什麼,就加入了這場奮戰中,對於沒有寶寶的家庭來說,似乎還好一點,沒有那麼多繁瑣的事情!

我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尤其是兩個兒子,壓力大的更是沒的說!我很煩,說實話真的是很煩躁!感覺的到心裡很慌!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多陪陪孩子挺好的!

慢慢的,我有點無奈了,孩子們在家玩的恨不得把家裡翻個兒底朝天!但是,也是沒辦法的事!大人們在家還呆的煩的不行,憋得慌,更別提孩子了!

作為媽媽,我也在努力接受現在的狀況,孩子們無法去學校,只能在家上網課,只能在家使勁的折騰!但是,我也在慢慢剋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少發火!少對孩子發脾氣!

我也很努力,我也在加油兒!


俺是小樣兒


你好!我也有兩個孩子,但是有一個不在身邊。在身邊的是哥哥,弟弟年前回老家了,過了春節封村了,就回不來了。哥哥在身邊還好,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看得見摸得著。疫情如此嚴重,只要管好他,不讓他往外跑,不與外人接觸,就不用擔心。還好孩子比較乖,自己也不往外跑,也沒有像有的孩子憋得難受,天天鬧著出去玩,就自己一個小孩在家玩,樓上樓下的。他也知道外面有病毒,出門要戴口罩。

弟弟不在身邊,也看不見,就比較擔心他。他爺爺奶奶大伯大媽都住在一起,每個人都在家憋不住,天天往外跑。我在這邊也是乾著急,夠也夠不著,管也管不了。不管你怎麼說,人家就是不聽,該串串,該溜溜。那天還給我發視頻看到爺爺奶奶帶小寶出去玩還不戴口罩,一點防護措施都沒有,才剛兩歲的寶寶。氣的我都想破口大罵!但還是忍住了。

怎麼辦,對小寶貝又擔心又想念。疫情到底什麼時候能結束啊……




玫藍橘


越是在疫情階段,越容易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謠言,所以我們更要去理性看待方方面面的網絡信息,一來不讓自己庸人自擾,二來不給家人和孩子帶來過多的心理負擔。

首先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多閱讀與疾病和傳染性相關的專業或學術文章,兩週以前,官方各個醫院整理信息出了一本《新型冠狀病毒預防手冊》,建議多看一看,因為裡面涉及到很多預防的知識點。看過以後我們就會對傳播的途徑和預防的方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看法,這樣就不會造成過多的自我身心的壓力和擔憂。

其次,我們要將自己能夠理解的分享給孩子,畢竟現在很多孩子在外地看到的更多是自媒體的文章,而很少去閱讀專業的書籍或者科普知識,所以當我們瞭解了預防手冊上的內容,可以給孩子做簡單的普及或者推薦,認知達到一個層面的時候,更便於彼此之間的有效溝通。

如果不是武漢省本地,其他的地方相對物資和藥店不會受到過多幹擾,包括菜市場和相對的物價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從經濟上從飲食上以及購置藥品上,都不會存在太大的擔憂。

況且現在疫情已經出現了拐點,隨著溫度越來越高,病毒一定會受到抑制,現在很多人可能最擔心的應該是未來的生活,或者是經濟上面的壓力,畢竟大部分朋友在外都租房,經濟上多少會存在一定壓力,如果家人可以解決孩子近兩三個月經濟上的問題,相信也可以做到對孩子身心上的情緒安撫。

最後我們仍然是要直麵人性,不能忽略整體人群對疾病的看法,因為現在已經上升到了民族榮譽感和國家高度,就像那些奮勇在一線的醫護戰士們一樣,都是愛心和恐懼相伴相生的,但仍然能將品格顯露出光輝的一面。

所以不用過多的庸人自擾,畢竟在事情的處理上,我相信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的,比現在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更好。

希望這樣的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啟發,也希望我們身邊的朋友和各位的家庭能夠平安度過疫情災難...如果對心理科普或者心理引導技術感興趣,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下方留言.


霖士心理


發生疫情,做為倆個孩子的母親更應堅強面對。這個年齡段正是承上啟下的關健時期。不但要照顧好倆個孩子,還要對父母老人進行心理輔導。希望你一定要堅強,千萬不要孩子帶到公共場所。出門一定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因為你的安全關係孩子和老人。多保重!





常流水4


疫情時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作為媽媽,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01

父母要及時識別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情緒

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擔心,恐懼,緊張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緒變化,有的家長可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也會被傳染了,只要稍有不適就會特別緊張,有可能會睡不好覺,心情煩悶,脾氣暴躁,其實這個特殊時期,適當的擔心會讓我們更加註意個人衛生,保護自己及家人不受病毒的侵害,但是要是過度的恐慌只會有百害而無一利,過度的恐慌只會削弱我們自身的免疫力。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的情緒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每天只關注疫情消息就會越發擔心焦慮,家長越焦慮,兒童自然也會越焦慮,因為父母給他們的安全感就被破壞了,彷彿外面來了一隻怪獸,誰也戰勝不了他,連父母都被這種恐慌的情緒淹沒了,孩子自然就會更緊張恐慌。

02

要共情孩子出現的情緒

比如有的孩子會厭煩的說,我被憋死了,我就想要出去玩。那麼家長可以先共情孩子的這種情緒,說“媽媽也特別想出去,可是現在外面有一場看不見的暴風雨,我們不得不暫時呆在家裡躲避風雨,現在只有家裡才是最安全的”。

03

帶著孩子客觀的認識疫情

教會孩子做好自身防護的一些方法,儘量少出門,做好自身隔離,勤洗手,洗手要用洗手液,保持十五秒鐘以上的流水沖刷;實在要出門要帶好口罩,避免到人多的超市,人群聚集的地方。告訴孩子只要做好自身防護,就能讓得病的幾率大大減少。

04

讓孩子參與居家活動

保持作息時間規律,制定一系列居家活動,比如讓學齡期的孩子做一些家務活動,掃地,拖地,洗襪子洗內衣,跟家人一起做飯,烘焙,享受難得的親子時光。

05

跟孩子互動遊戲

一定要邀請孩子參與進來一起創造遊戲。對於能用畫筆畫畫的孩子來說,畫畫是一種很好的親子交流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說自己很害怕,很擔心,那就請孩子把自己的這種害怕和擔心用筆畫出來,越具體越形象越好,可以試著給這個恐懼起個名字,描述它的樣子。然後再畫一副你想象中特別美好,特別放鬆的畫面,請孩子把它畫出來。等孩子畫完後把這兩幅圖放在一起,請孩子想一些方法,如何可以讓局面從第一副畫變到第二幅畫,這樣開動孩子的想象力,調動孩子自身的優勢資源,會激發孩子很多的動力和積極性。

06

給孩子樹立信心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信心,疫情只是暫時的,經過那麼多奮戰在一線的叔叔阿姨們的艱苦奮戰,一定會戰勝病毒的。


精神心理科醫生顏峰


發生疫情,做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如何做好心理建設,理性對待?

發生如此嚴重的疫情,對國人是個嚴峻的考驗,心理素質差,性格比較敏感的人,即便沒在比較嚴重的湖北,也是很焦慮,天天百度,感覺自己呼吸困難,心慌氣短,被感染的感覺。

但對於作為2個孩子的媽媽,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孩子的抗打擊能力,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如果引導孩子要學習,比如瞭解預防感染的知識,孩子瞭解的正確科學,照著去做,就不會有多焦慮,也不容易被感染。

讓孩子瞭解,在疫情面前焦慮高,吃不好,睡不好的人,都是比較敏感,沒有掌握相關知識的人。被感染的人群中,如果免疫力好的,基本都能治癒出院。而不好治癒的都是免疫力差和有慢性病的人,有慢性病的基本免疫力都不好,養成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有規律,不熬夜,適度運動,別懶惰,合理飲食,要有節制,不暴飲暴食,不挑食偏食,這些習慣好,知識正確,身體的素質就好,能應對發生的意外。

智慧的媽媽,可以把一場危機轉化為機遇。


霍體清


女性作為一個群體,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焦慮,在特殊時期會表現的更為突出。而這個問題常是身在其中不得識。

不論何時,都要認清現實,減少焦慮。

1.疫情重大,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交給國家。在大事件裡,我們普通人可做的有限,既不聽天由命,也不是救世主,不要過分擔心,也不要無所謂。

2.告訴孩子,我們和細菌病毒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到處都是,講好衛生習慣,鍛鍊身體,和平共處。

寫到這裡,感覺有點空洞。人之所以焦慮,就是對未知的恐懼。減少焦慮不是說說就行的,要去搞明白這些自己不懂的東西。知道可以控制它,自然就不怕了,知道控制不了它,自然也不用害怕,因為害怕也沒有用。這是最根本的,心裡建設的知識基礎。

花點時間最大限度的瞭解清楚此次疫情就是我認為的最好的辦法。


被蘋果砸暈的腦袋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操心兩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很辛苦了!在疫情的情況下,更是要付出多點心思來照顧兩個寶貝!

孩子的天性喜歡動,充滿好奇!疫情發生,只能呆在家裡,活動範圍有限,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比如說讓孩子們參與簡單的家務活動中來,認識蔬果,擇洗蔬果,掃掃地,拖拖地,做做小手工,陪陪孩子看看動畫片,學背詩詞……當然最重要的是做好健康防護工作,勤洗手,帶口罩,家裡的衛生消毒工作做好!

因疫情呆在家,媽媽的心態很重要!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會越來越好!

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是今生美好的相遇,保持一顆感恩的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幸福的事情!


向麗華zqs


你好,疫情期間,大人工作工期延遲,小孩上學也延遲,當我們不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的期間也恰好是大人和小孩好好相處的時間,小孩在學校裡上學重要在家父母給與家庭教育也重要,讓孩子知道一個災難來臨危害和重視性,如何瞭解,怎樣面對,培養一個正確坦然的心裡很重要,不能讓孩子都在甜蜜不知道的環境中長大,這樣現在看似好未來孩子到了社會遇到困難就會脆弱力不從心的感覺,孩子長大瞭如果哪一天遇到了困難就會有所比較,自己會對自己說我小的時候遇到的困難比這大的多這算什麼難,這才是一個人最需要的勇敢堅強坦然,而不是那學校裡的100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