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採購等運到政府一罩難求

佛系採購等運到政府一罩難求

圖:香港出現“口罩荒”,經常出現市民大排長龍購買口罩的情景。大公報記者馬丁攝

香港“一罩難求”之際,特區政府被指採取“佛系採購”策略,在穩定口罩市場供應方面成效甚微。大公報記者發現,政府採購失利源於投標程序繁複,耗時甚久,且市場目前對口罩是“價高者得”,而政府招標卻要求“價低者得”,難以吸引供應商投標。有政界人士認為,政府應以穩定人心及保障市民健康為首要任務,以特事特辦的思維取代官僚作風,不拘一格地解決“口罩荒”,以穩定市民的信心。■大公報記者段遠峰

根據政府物流服務署上月31日的文件顯示,政府以傳統招標方式購買口罩,數量為5700萬個,截標日為本月21日。有傳媒分析,供應商中標後最快亦要三、四月才能有口罩供應。

截標審核如過三關

大公報記者發現,政府採購物資的程序非常繁複,由落標到成功投標需時甚長。根據《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第三章:政府採購的招標程序》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網站,當中列明政府如採購價值超逾140萬港元的貨品或一般服務時,須採用公開競投的招標程序。截標後,投標書需經投標委員會審核,再由採購單位發信通知中標者及簽訂合約,並且在一個月後才公佈。另一方面,若然需要緊急採購並跳過採購程序,相關金額不可超過5000元,並需要撰寫報告解釋。

政府物流服務署負責是次採購口罩,有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物流署已循多個渠道廣發招標書以吸引口罩供應商投標,惟至今仍沒有收到任何落標。若要直接進行採購,又需“上頭”拍板。他認為,現時全球對口罩需求急升,市場更出現“價高者得”的情況,而政府招標卻要求“價低者得”,變相難以吸引供應商投標。

特區政府事後聲稱會不經招標程序直接採購,但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已承認全球蒐購“唔繫好成功”。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及民建聯日前均建議可管制防疫物品價格及供應和打擊炒賣,惟政府僅指不會作硬性規管,意味將交由市場決定。有市民表示,政府“按程序辦事”的態度令人感到無助及失落,亦讓人感到政府“離地”的官僚作風。

劉兆佳:須確保供應減民怨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特區政府目前最大的政治任務,應為穩定人心及保障港人健康,不論依靠市場或使用強制立法方式,政府必須確保口罩供應以減輕市民怨氣,“市民要喺條街左撲右撲,最後都系買唔到,加上鄰近地區的政府買到口罩又派畀市民,市民比較之下,都會對個政府產生怨氣”。他表示,明白政府可能面對很多困難,但解決“口罩荒”的問題講求政治意志及執行能力,同時亦是特區政府展示管治威信的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