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巴基斯坦為何把首都遷到了克什米爾附近?

乄黑客薩斯


二戰以後,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國家都遷移了自己的都城,而各國進行遷都的原因也都各不相同,比如巴西是為了緩解舊都壓力並且開發內陸,緬甸是為了安全並掌控緬北。巴基斯坦早在1959年就決定營建新都,1967年正式將都城搬離沿海城市卡拉奇,遷移到了北部的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遷都的理由其實很多,首先就是舊都的壓力太大,而且地處沿海容易受到攻擊,不太安全;其次卡拉奇與內陸各地聯繫不便,對於整體發展羈絆不少;遷都靠近克什米爾附近的伊斯蘭堡,對於巴基斯坦來說,也有一種“天子守國門”的意味在其中。

印巴分治之後,新生的巴基斯坦最初將都城定在了沿海的卡拉奇。原本在18世紀尚且還是個荒僻小漁村的卡拉奇,在英國人到來之後迅速發展成為了大型港口,英屬印度中後期,卡拉奇發展成為了印度河流域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當時南亞最大的糧食輸出港口。巴基斯坦誕生之後,將都城建立在這裡,卡拉奇也更加繁榮,至今都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

然而成為巴基斯坦首善之地的卡拉奇,也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比方說這裡人口過度膨脹,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汙染,還有水源匱乏等方面的問題。最初將都城設立在卡拉奇之後,巴基斯坦曾想將其作為直轄城市從信德省分離出來,不過卻遭到了信德省地方的強烈反對,而信德省地方,也開始製造各種麻煩,卡拉奇越來越不適合再作為首都。

而更重要的是,卡拉奇地處沿海,可作為巴基斯坦的心臟,其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危險了,非常容易受到來自海上的攻擊。尤其當時巴基斯坦與東邊的印度還有西邊的伊朗關係都不對付,隨時都可能打起來,而位於沿海的卡拉奇在戰時必然首當其衝,而以巴基斯坦的實力,也實在很難對卡拉奇進行有效的護衛,所以都城在卡拉奇著實不太穩妥。

再者,卡拉奇位於沿海,不遠處就是肥沃而且水網密佈的印度河三角洲,雖然這裡的地理條件優越,對外聯繫也非常方便,但與廣大的巴基斯坦內陸各地之間的聯繫就非常不便了。巴基斯坦的平原主要分佈於印度河流域,北方人口稠密的高原地區,水路是很難到達的。巴基斯坦人口眾多,一個偏於角落的都城很難均勻輻射大多數地區,也很難管理更多數的地方。

除了沿海,巴基斯坦的人口主要聚集於北方,北部耕地與牧場眾多,不僅人口稠密而且族群甚繁,像是主體旁遮普人等都主要居住在北方。長久以來,巴北部高原山區一直都是諸多傳統部族各自為政的局面,甚至知道如今都還存在著這種情況。當地很多部族都擁有很強的地方力量,這對於巴基斯坦來說,不控制好的話,就是個隨時都可能發作的肘腋之患。

當時巴基斯坦考慮的是,將都城遷移到北部的高原地區,不僅可以更加安全,而且對於內陸各地各族群的掌握也能更加妥帖完善。伊斯蘭堡的地理位置雖說非常偏北,還靠近克什米爾,但伊斯蘭堡與內陸的聯繫,更加便捷。

伊斯蘭堡雖然靠近克什米爾,可是這裡背倚巨大的山脈與高原,面對著開闊的拉瓦爾品第湖與高山牧場,地形上相當易守難攻。將都城遷到這裡以後,不僅更加安全,且有利於加強對於北方的掌控還有與內陸各地之間的聯繫,促進廣大內陸地區的開發,更重要的是,都城遷到伊斯蘭堡,也是更加有利於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獲得更多主動。

伊斯蘭堡與克什米爾基本處於同一海拔層級,兩者之間交通聯繫相當便捷,而且克什米爾一旦有動靜,伊斯蘭堡作為都城,也能更加迅速做出更加有力的反應。印巴分治之後,克什米爾成為了印巴之間難以打開的一個死結,第一次印巴戰爭之後,印巴基本確立了各自對於克什米爾的實控格局,而巴基斯坦也清楚,克什米爾問題一日沒有最終解決,那麼烽火就隨時都有在此燃起的可能。巴基斯坦就是要趁著印巴對於克什米爾新一輪的交手發生前,將指揮中心遷到北方,將來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對克什米爾可能發生的任何事情做出有效反應。

巴基斯坦當年遷都進行得雷厲風行而且井然有序,十多年的時間迅速在北方高原建立起了一座新的城市並且完成了遷都,而且隨著遷都的完成,大量的基礎資源也被帶到了巴北方,極大促進了巴廣大內陸區域的發展。如今的伊斯蘭堡已經成為了巴第三大城市,當年遷都的各方面目的也基本都實現了,巴基斯坦的遷都行動可以說算得上相當成功了。


澹奕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把首都建在了臨海的卡拉奇,那是一個超大的城市,人口目前達到了1200萬左右,而面積有1448平方公里。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富庶的城市,經濟方面那是沒得說。但是,1959年,巴基斯坦放棄了卡拉奇作為首都,將都城遷到了拉瓦爾品第,1967年,巴基斯坦將首都又遷到了伊斯蘭堡,直到今日。

伊斯蘭堡地處巴基斯坦東北方,離克什米爾地區非常近,只有40公里左右,巴基斯坦為什麼會選擇伊斯蘭堡,原因何在?

巴基斯坦把都城遷到伊斯蘭堡,首先是為了安全



(卡拉奇街道景觀)

眾所周知,印度是有航母的,海軍實力比上巴基斯坦強了很多,因此,當卡拉奇作為巴基斯坦首都時,風險非常之大。如果和印度發生大戰,一不小心,首都就會被毀滅了,首都如果毀滅了,那巴基斯坦就像沒有了頭的國家,生存不易,更不要說發展了。

把都城遷到東北部,先是在拉瓦爾品第,這是作為過渡用的,人口有著一百多萬,和在建的伊斯蘭堡只有11公里。當伊斯蘭堡建好後,國家政府整體遷了過去。

相比而言,伊斯蘭堡地處內陸,離克什米爾地區40公里,背靠喜馬拉雅山,面向印度河大平原,進可攻,退可守,安全性比卡拉奇強了很多。即便是印度,對於伊斯蘭堡,也沒有辦法用常規武器快速拿下。




(伊斯蘭堡夜景)

除了伊斯蘭堡比卡拉奇安全外,伊斯蘭堡距離克什米爾很近,著名的“中巴走廊”就穿過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這讓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聯繫更加密切,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幫助。伊斯蘭堡建在這裡,可以防範印度快速進攻巴控克什米爾,進而破壞中巴走廊,如果在卡拉奇,印度發動快速戰爭會讓巴基斯坦攔腰斬斷,並且只能孤軍作戰。

所以說,伊斯蘭堡的建立,有很大的防範印度人佔領克什米爾的意思。簡單說,將首都從卡拉奇遷到伊斯蘭堡,安全性大大提高。

巴基斯坦把首都遷到伊斯蘭堡,對經濟有很大幫助



當首都在卡拉奇時,卡拉奇雖然經濟很發達,但對於內陸影響不大,遷都之後,伊斯蘭堡成為了政治中心,同時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伊斯蘭堡經濟上了快車道之後,全國形成了一南一北兩個經濟中心,卡拉奇和伊斯蘭堡可以同時向內陸滲透,帶動整個內陸經濟的發展。

當然,伊斯蘭堡建都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更是驗證了它的正確性,因為“一帶一路”,因為“中巴走廊”,讓巴基斯坦現在的發展更是加快了速度。這是當初沒有預料到的。

因此,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巴基斯坦建都伊斯蘭堡是非常科學合理的選擇。



整體來說,巴基斯坦遷都到伊斯蘭堡,一是為了提高首都安全性,二是為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藍風破曉


首都是一個國家經濟、文化發展的重地,因此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他們都會注重首都的選擇,中國在建國後出於各種原因的考慮,將北京這座歷史名都確立為首都,意義深遠。然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國家便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原本是印度的地盤,英國看重印度的豐富資源,利用印度的民族矛盾將印度分化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

不過,二戰之後英國因為國力衰敗,以及國際聲勢的原因不得已放棄大部分殖民地,其中便包括印度,雖然印度沒有英國的殖民,不過印度的命運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依舊是戰亂連連,被英國分化而來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並沒有因為英國的離開而和好如初。兩國經常在邊界克什米爾發生小規模的戰爭。

巴基斯坦在1956年創立,首定首都是卡拉奇,卡拉奇是南部沿海城市,在當時發展的很好,巴基斯坦將首都定在這裡,可以看出是看重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不過僅僅過了三年,巴基斯坦竟然要遷都,雖然卡拉奇的位置不是最佳的首都,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確實算是巴基斯坦很不錯的地方。

只是巴基斯坦自建國後,雖然建都卡拉奇,但一直都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最佳的地方,可是經過三年的時間搜尋,竟然沒有找到,這讓巴基斯坦政府不得不著手準備建造新都。

新都的建造地點就在距離克什米爾不遠的地方,在這裡巴基斯坦建造一座伊斯蘭堡,建造成功後巴基斯坦的首都立刻搬移到那裡去,對於巴基斯坦將首都搬移到距離克什米爾的伊斯蘭堡還是有很多人想不通,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其中的原因。

伊斯蘭堡地理位置,伊斯蘭堡背靠喜馬拉雅山,迎面便是廣闊的印度平原,東西兩側分別有美麗的湖以及適合發展的谷底,除了距離克什米爾距離遠之外,沒有任何的缺點,巴基斯坦將國都搬到建造的伊斯蘭堡,最主要的原因是,原首都卡拉奇不再適合作為首都,畢竟卡拉奇如果各方條件都符合要求的話,沒有人原因花費巨資建立一個距離克什米爾這個好戰之地如此近的城市。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雖然經濟發達,但是他呈現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首先第一個問題便是人口快速增長,在卡拉奇人口的快速增長,讓這座城市變得發展越來越慢。

第二還是卡拉奇地處沿海地區,方便出國與各國交流,但是作為首都卡拉奇和本國的各個城市交流非常不方便,這才是讓巴基斯坦高層下定決心,寧願離戰場克什米爾近,也要花費巨資建造伊斯蘭堡。

第三點是巴基斯坦必須搬移卡拉奇的原因,如果說前兩個原因是為了巴基斯坦未來的發展,那麼最後一點就是對巴基斯坦安全的考慮,印度水軍不斷地強大,地處沿海城市,印度水軍對卡拉奇可以隨意進攻,這自然是巴基斯坦首腦不願意看到的局面。伊斯蘭堡被建在克什米爾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巴基斯坦可對這裡能夠更好的進行管理,克什米爾這裡有著四分之一的巴基斯坦土地。

巴基斯坦將首都定在伊斯蘭堡頗有中國明朝成祖朱棣的風範,朱棣將首都從南京搬到北京,對外宣稱天子守國門,不過朱棣這一個舉動讓明朝的後代皇帝非常被動,導致山海關一旦丟失則天下可危,不知道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可以撐多長時間呢?


貓眼觀史


一個國家首都位置的選址,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巴基斯坦人民也肯定希望選擇理想的地方。

地理位置因素。伊斯蘭堡位於大陸內部,背靠雄偉的青藏高原,向南則是寬闊的印度河平原,附近還有美麗的拉瓦爾湖,城市發展與居民用水基本不成問題。卡拉奇是港口城市,雖然有利於發展外貿經濟,但是不方便與巴基斯坦內陸城市的交流。

政治安全因素。印巴兩國矛盾由來已久,首都位於海邊不利於國防安全,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來應對潛在的威脅;首都北移,可以增強對北方各省的聯繫,同時可以加強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防治地區分裂主義的抬頭。

經濟發展因素。採取多中心發展的戰略,卡拉奇作為經濟中心,伊斯蘭堡作為本國的政治中心,有利於平衡南北經濟的發展,實現南北城市共同發展。

歡迎各位小夥伴補充,大家一起學習交流!


史海縱橫九萬里


“天子守國門”,歷史證明了永樂皇帝的遷都決策是對的。


小緒7782


這也是種戰略考慮吧。就像大名永樂皇帝朱棣一樣,為了抵制和抗爭北方遊牧名族對大名北方邊民的騷擾,掠奪侵略。朱棣把首都從南京搬到北京是一個道理。一有戰爭可以快速調集全國資源和快速發動全面戰爭,在時間和空間上以及戰備物資上都有快速完備達成,能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佔盡戰略優勢。從而為戰爭勝利取得寶貴的先決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