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鑑別自己是不是新冠狀肺炎?

我看來是如此


最安全的做法一是積極向所在社區報告自已去向,特別是有無湖北接觸史等,二是出現發熱等症狀時,先做好自我隔離,然後向醫療機構聯繫,由醫療機構幫助隔離治療和籤別是否是新冠肺炎。


愛坤小仙女湖


最近我提到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症狀,收穫了187萬的閱讀量,很多人在後臺問自己是不是新冠肺炎,看來大家都處於一個焦慮的狀態,對新冠肺炎真的很害怕。

回顧一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症狀:

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症狀。

解釋一下,咳嗽、鼻塞、流涕、打噴嚏,這些表現感冒也會有,叫做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狀。卡他,英文單詞叫做catarrh,翻譯過來是“粘膜炎”的意思。記住,病毒感染呼吸道,卡他症狀常常是首發的症狀。

新冠肺炎分為輕型和重型,輕型僅僅是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無肺炎表現。低熱指的是,體溫在37.3℃-38℃之間。重型多在發病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

這裡作為普通的老百姓,需要警惕的是早期還有輕型的表現。

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是發熱、乏力、咳嗽仍然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現。現階段,有這些表現的建議到發熱門診確診。

那到了發熱門診,醫生是怎麼區分感冒、普通肺炎、新型肺炎的呢?

1、接觸史。

2、聚集性發病。這個指的是一群人聚會,其中很多人都發病。

3、肺部CT。磨玻璃陰影、浸潤陰影。這個比較專業,不需要記住。

4、血常規。早期白細胞≤正常值,淋巴細胞下降。

5、核酸檢測。

關注@羅醫生健康說,收穫更多權威健康科普,讀懂更多感人故事。歡迎轉發、評論、點贊,把我推介給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話題。


羅醫生健康說


怎麼鑑別自己是不是新冠肺炎呢?

先看一下新冠肺炎都哪些症狀:常見的症狀有發熱、咽痛、乾咳、乏力,有些患者有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狀。如患有這些症狀,並且最近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人,或者是接觸夠患有新冠肺炎的人,或者是接觸過新冠肺炎患者接觸過的人,說得有點像繞口令,不過就是這樣的。總的來說,就是直接或者間接接觸過帶有病毒的人,並有這些新冠肺炎的症狀,那就要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肺部CT,結合核酸檢測,最後來斷定,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直接或者間接接觸過帶有病毒的人,但是沒有任何症狀,怎麼辦?

如果有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史,但沒有任何症狀,暫時不要急著去醫院,因為這個時候去醫院,容易真正感染肺炎,所以,首先要自我隔離,然後打電話向所在社區報告,社區的工作人員會每天與你聯繫,檢測體溫。如有症狀,要帶好口罩,再到醫院就診,並且說明情況,以及最近的行程。

怎麼樣預防新冠肺炎?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隔離,不要出門。在家裡待著最安全,如果必須出門,一定要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記住,勤洗手,多通風,出門戴口罩,將強身體鍛鍊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良言本草


這次新冠肺炎傳染性很強,很多病人都不明白自己是如何被感染的,甚至有的人沒有明顯的症狀,最終經CT檢查和核酸檢測確診新冠肺炎,給防疫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好在,這一波疫情快過去了!拐點近了!

對沒有明確接觸史的人,如果出現一些輕微症狀,怎樣鑑別是不是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比較隱匿,常見的早期症狀是發燒(87.9%)和咳嗽(67.7%),腹瀉(3.7%)和嘔吐(5%)等消化道症狀較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者在就診時僅43.8%發燒,有些病人住院後才開始出現發熱,所以住院病人發熱比例達到87.9%。

上面這些數據說明,只依靠症狀來鑑別是否存在新冠肺炎並不可靠。還有些病人早期存在淋巴細胞減低(白細胞總數正常)的情況,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對疑似病人,需要胸部CT和核酸檢測,其中病毒核酸檢測是金標準。

像這位病人,就是因為咳嗽發熱一天,最高體溫38度,因為是武漢人很重視,馬上過來做CT,發現右肺磨玻璃影,靠近肺外圍,考慮新冠肺炎,後來經核酸檢測確診。


像這種輕症的治療效果大都很好,有的可以完全吸收。大約15.7%的患者會發生重症肺炎,需要更加高級的治療。

現在正是流感、肺炎高發季節

非湖北地區的人們不要過度恐慌,絕大多數是普通肺炎,即使有咳嗽發燒症狀。


向這位病人,左下肺炎,經抗生素治療,9天后明顯吸收了。

居家隔離的日子不好過,很多人容易疑神疑鬼,不妨先在網上諮詢一些呼吸科醫生,不要自己嚇自己。


影像科豪大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很多人莫名其妙地中招。從年前開始發現第一例,到今天為止,感染者已經高達四萬例。如此快速發展的態勢搞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即便是宅在家裡,也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

怎麼鑑別自己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因為新冠肺炎發展迅速,而且症狀都是從發熱,咳嗽等一些類似感冒的症狀開始的,而當下正是流感高發季,因此很多人一旦出現發熱和咳嗽的症狀,就會感到害怕,怕自己得的是新冠肺炎。那麼,正常人海如何鑑別自己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呢?

首先,要明確自己近期的接觸史。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的症狀,先要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從自身角度來看,先要做的就是排查自己近期的行程,是否與外人接觸,是否出過門,是否去過人群密集地。如果是一直呆在家裡沒出門,而且沒有處於武漢等疫情高發地,普通感冒的可能性較大。患者無需過度焦慮,放鬆心態,不要疑神疑鬼,按照普通感冒來對待,注意好好休息,必要時服用感冒藥或退燒藥處理,若能緩解症狀,可以肯定是普通的感冒,居家做好防護措施即可。

其次,要弄清楚普通感冒流感與新冠肺炎的區別。二者的區別主要是表現在症狀的不同。普通感冒大家都知道,一般就是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少有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感冒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注意休息可以在一週內自己痊癒。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發熱,乏力,咳嗽,嚴重者會有呼吸困難,氣促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而且這些症狀常常呈進行性發展,發熱更為嚴重,在38°以上,隨著病情發展,會逐漸出現全身乏力,不適,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就是說,與普通感冒不同,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狀不會變得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嚴重。

最後,上面所述的都是自我鑑別的一些初步判斷,不一定準確。對於高度懷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趕緊就醫診治。目前來說,新冠肺炎最新診療方案給出的診斷標準是,通活實驗室檢查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部分患者可出現肝酶、LDH、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見肌鈣蛋白增高。另外,胸部影像學的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新冠病毒肺炎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眾所周知,我國現在正在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民動員,全民參戰,指的就是“防疫戰”,由於全國各地疫情程度的不同,有的疫情嚴重的地方已經封城處理,疫情發生自來其實也發生了不少令人痛心的事。由於短期內內疫情發展迅猛,醫療資源急劇缺乏,很多人被迫選擇在家中隔離觀察,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在鍾南山院士宣佈人傳人後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急劇增加,其實有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並不是這個疾病,這更容易導致交叉感染髮生,所以關於這個疾病的鑑別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問題:怎麼鑑別是不是新冠肺炎?

答: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意思,目前來看,新冠肺炎的確診仍需依賴於核酸檢測這一金標準,所以如果有新冠肺炎的相關症狀一定要儘早如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確診,網上是無法確切的告訴你你這個症狀是不是新冠肺炎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該怎麼鑑別?

①從疾病的分類來講,此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說白了,和17年前的SARS性質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這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有不少人可能有這樣的誤區,一旦傳染到這個病毒就一定會的肺炎嗎?其實不是的,大家記住,是否發生肺炎取決於感染病毒的數量多少與毒力大小,以及患者的免疫力強弱有關,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來看,多數還是預後良好的,老年患者或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那些人因免疫力較弱容易發展為肺炎。


②由於它多數引起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相關症狀,所以必須要和普通感染、流感等相鑑別,下面我將逐一為大家分析:

  • 普通感冒其實就是人體在著涼、勞累後引起的以鼻、咽部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上呼吸道疾病,常見的如鼻塞、流涕、打噴嚏等。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發熱,即使是發熱,多數以低熱為主,一般2-3天就可以降到正常,既然熱度不高,那頭痛、肌肉痠痛等發熱引起的併發症出現的自然就偏少,這種情況下其實無需治療,多喝水,過個幾天即可好轉。

  • 流行性感冒,這就要嚴重一點了,這是由於“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這一類的病人往往發病急,頭痛、肌肉乏力、痠痛、食慾下降等全身症狀比較明顯,大部分人都會出現高熱,像有些小孩的話因高熱還會引起驚厥。通過甲、乙型流感病毒檢測可以呈陽性表現,注意了,如果是流感沒有及時診治,那是有可能導致重症肺炎或者死亡,所以流行性感冒還是不容小覷,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兒童、嬰幼兒、老年人、肥胖者、孕婦尤其要注意。

  • 和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相比的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人群中傳染性更強,前面我也提到,這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在疾病早期會有低熱、乾咳等類似感冒的症狀,這時候還是比較輕微的,隨著疾病進展,起病1周左右呼吸道症狀會進行性加重,可出現72小時以上的高熱,如果還沒有及時干預,那麼很快就會累及肺部,引發肺炎或者重症肺炎,根據潛伏期軌跡來看,常常病情在起病第2周時嚴重程度達到高峰,這時候重症病人就需要高流量吸氧、藉助呼吸機來輔助通氣了。

③當然了,隨著疫情的發展,關於疫情的一些情況也逐漸明朗起來,前面我也提到,大部分還是以輕症為主,有少數人或者免疫力強的青壯年在感染後不發病都有可能,但是卻是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的病人,像這類人我們又稱之為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只需隔離觀察,加強營養,適當一點氧氣,多在1周左右可自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該怎麼診斷?

①根據國家2020年2月8日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5版.修正版》來看,它根據流行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特點,制訂了疫區湖北省的診斷標準以及非疫區以輸入型為主的其它省份的標準,需綜合臨床表現、流行病學史以及實驗室檢查三方面來為診斷保駕護航。

②在實驗室檢查中: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減少,但降鈣素原正常(這是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的重要依據);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胸部影像學上出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有的會有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以及實變等情況發生。



總結

不論我答案寫的多麼華麗生動,但是各位請注意,這僅僅是科普宣傳所用,如果確實有這方面的症狀,那這個答案就是告訴你這大概是怎麼一回事,以至於不讓你因為對疾病的未知而恐懼、害怕,而且也有利於到達醫院後配合醫生檢查、治療等,注意了,疾病是千變萬化的,如同這兩日發生的一個新聞一樣,一個人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服感冒藥而掩蓋了疾病症狀,至多人被感染,所以一旦有何不適,一定要做好防護,並儘早就醫。



作者寄語:疫情來臨,很多普通人由於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不瞭解這種病毒,也不懂怎麼去保護自己,為消除知識的不平等,所以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科普,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如果有幫助,就幫我點個贊,謝謝大家支持!


張壘醫生


1/8

放平心態不要恐慌

並不是發熱就是新型肺炎,大家一定要放平心態,不要過分擔憂。很大部分的發熱只是普通感冒而已。

2/8

有沒有接觸外省人員

一般感染的人群都是跟武漢人有過接觸的,自己回想一下有沒有跟外省人接觸過,近期有沒有乘坐途徑武漢的列出,地鐵等

3/8

量體溫,有沒有乾咳

一定要量體溫,新型肺炎的症狀是乾咳沒有痰,發熱,體溫在38度左右。看看自己有沒有發熱,有沒有乾咳現象。

4/8

有沒有乏力,肌肉痠痛

並不是所有的乏力都是新型病毒,看看自己的症狀,很多乏力只是因為自己晚上沒有睡好而引起的,或者玩手機長時間不變姿勢所致。

5/8

有沒有胸悶,呼吸困難

發熱乏力只是初期症狀,過幾天新型肺炎會出現呼吸困難,更嚴重者會出現休克的現象。

6/8

有症狀要隔離

如果家人出現了發熱,乏力等症狀,一定要在家裡進行隔離,不要隨意外出,而且家中的人也儘量避免跟他有密切接觸,直到確診是不是新型肺炎。

7/8

如果懷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一定要去市定點醫院進行就醫,不要去自己周圍的衛生所。

8/8

一定要戴口罩

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去醫院看病要格外小心,全副武裝,不要感染了病毒。

口罩選擇使用醫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


木納小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至今日9時25分,全國確診病例已達44726例,死亡1114例,由此可想,目前疫情形勢仍然非常嚴峻,所以及進鑑別自己是否是新冠肺炎後,及時得到治療是多麼的重要。

我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了第五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並結合我國目前各省的疫情高發區情況,加以增補,對疑似病例的判斷提出建議如下:

第一:如果是湖北省外的人,有流行病學史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的任意2條。或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均可定位疑似病例。

一、流行病學史:

1. 發病前2周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在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比如廣東的深圳與廣州;河南的信陽、南陽、鄭州、駐馬店;浙江的溫州、杭州、寧波、台州;湖南的長沙、岳陽;安徽的合肥、蚌埠、阜陽;江西的南昌、新餘、上饒、九江。這些地區的發病人數均超過了100例以上,均超過湖北潛江的發病人數。

2. 發病前2周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 發病前2周內曾靜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區及周邊地區,或者來自有病例報告上述地區發熱或者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 聚集性發病

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表現: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2.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肺外更為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少見胸腔積液。

3.在發病早期血液檢測發現白細胞總數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第二:如果是湖北省內的人,如果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或無流行病學史,且同時符合臨床表現中的2條,都可定義疑似病例。

一、流行病學史:

1. 發病前2周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在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比如廣東的深圳與廣州;河南的信陽、南陽、鄭州、駐馬店;浙江的溫州、杭州、寧波、台州;湖南的長沙、岳陽;安徽的合肥、蚌、陽;江西的南昌、新餘、上饒、九江。這些地區的發病人數均超過了100例以上,均超過湖北潛江的發病人數。

2. 發病前2周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 發病前2周內曾靜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區及周邊地區,或者來自有病例報告上述地區發熱或者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 聚集性發病。

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表現: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2.在發病早期血液檢測發現白細胞總數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以下是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標準:

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1.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 RT-PCR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我想通過上述標準,我們大家應該對自己是否是疑似病例,應該有個比較清晰的判斷了。當然,最準確的診斷,還是要到指定醫院確診。


普外科李家大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華大地肆虐橫行,到目前位置已經奪走了1000多人的寶貴生命,其中包括兒童和醫護人員。像湖北等地區的醫院床位告急,醫院人手緊缺。


許多人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想到醫院進行相關確診卻很難實行,其中原因有人手不夠,患者多等原因。而其他地區的人如果想知道到自己到底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又怕到醫院增加感染的機會,想自己判斷一下該怎麼辦呢?

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發布了第五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對疑似病例的判斷如下,大家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第一:如果是湖北省外的人,有下面1、2、3、4中的任何一條,且有下面臨床表現中的任意2條都可定義疑似病例。如果沒有下面1、2、3、4中的任何一條,但是有臨床表現中的3條,也可定位疑似病例。

1. 發病前2周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在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

2. 發病前2周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

3. 發病前2周內曾靜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區及周邊地區,或者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發熱或者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 聚集性發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表現有發熱,呼吸道症狀,胸部影像發現小斑片影和間質改變,肺外更為明顯。



肺部出現磨玻璃影,嚴重的患者會有肺實變,少見胸腔積液。在發病早期血液檢測發現白細胞總數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第二:如果是湖北省內的人,如果有下面1、2、3、4中的任何一條,或者有上述臨床表現中的任意2條都可定義疑似病例。

1. 發病前2周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在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者居住史;

2. 發病前2周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

3. 發病前2周內曾靜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區及周邊地區,或者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發熱或者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 聚集性發病: 臨床表現有發熱,呼吸道症狀,血液檢測發現白細胞總數降低或者正常,或者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以上就是對自己的初步判斷,當然最好還是到指定收治醫院進行諮詢和確診,非專業的醫務人員自己判斷可能不夠準備,到最後可能只是自己嚇自己而已。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最標準的確診就是檢測體內有沒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如果結果是陽性的話,又有相應的臨床表現,基本就是確診了。如果檢測結果是陰性,且連續兩次檢測都是陰性,就可以排出了。

最後總結:對於自己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大家可關注國家發佈的最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在結合自己的相應症狀進行綜合判斷。當然,診療方案的內容有些人可能看不懂或者理解錯誤而造成錯誤判斷,所以最好是到正規指定的醫療機構進行相關諮詢。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目前已經有 1 個月、9 個月、2 歲嬰幼兒感染的病例,兒童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接觸。也有報道結膜傳播,所以嬰幼兒和兒童更要加強防護。

小孩如何做好預防?

居家預防

不要用嘴嘗試或咀嚼食物後餵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涼食物後給孩子餵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

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

跟孩子玩耍前,要認真洗手。

家中應定期通風,通風時,可以將孩子轉移到另一房間以免受涼感冒。

佩戴口罩

嬰兒不能佩戴口罩,因此 1 歲以下嬰兒以被動防護為主。嬰兒需穿著合適,不要過度捂熱或受涼。

家長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或出現發熱、流涕、咳嗽、噴嚏等症狀時,在家中也應佩戴口罩,並適當居家隔離。

對於不喜歡佩戴口罩的兒童,首先,家長應購買適合孩子的兒童專用一次性醫用口罩,這些口罩會有一些花紋或色彩,孩子更容易接受。對於歲數較小的兒童,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角色扮演、做遊戲、講故事的方式,跟孩子對著鏡子一起戴,剛開始不要著急,可以反覆多試幾次,讓孩子減輕對口罩的抗拒感和陌生感;對於歲數較大的兒童,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告知孩子為什麼大家都要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佩戴時幫孩子調整好口罩的位置,讓孩子更舒適、減少牴觸心理。如果兒童實在無法戴口罩,應儘量待在家中,減少出門,做好手衛生,養成良好和安全的飲食習慣,家長做好個人防護和居家清潔消毒通風,間接保護孩子。

看護人需主動戴好口罩,不要親吻嬰兒,不要對著嬰兒咳嗽、打噴嚏、呼氣。如要咳嗽或打噴嚏一定要用紙巾將口鼻遮擋住(如果來不及用紙巾,則應用手臂完全擋住口鼻,然後再徹底清洗手臂),並將汙染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桶),用流動清水認真洗手。

家裡有疑似病例居家隔離的家長,應儘量保證房間分開,避免疑似家長和兒童接觸,疑似家長在家需佩戴合適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兒童也應該正確佩戴合適口罩。有條件應先選擇兒童 N95 醫用口罩,其餘依次為兒童醫用防護口罩→兒童醫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兒童棉口罩。孩子與疑似患者接觸後,應主動在家隔離觀察 14 天,無症狀可以解除隔離但儘量不要外出。一旦有症狀需立即到就近醫院兒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告知醫生危險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