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校園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專家建議:儘可能利用網上教學平臺授課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學校校園作為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開學後將如何進行疫情防控,師生自我防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2月14日,在河南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上,河南省學校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工作技術專家組組長吳衛東對教育系統內的疫情防控關鍵環節進行說明。

吳衛東介紹,學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特殊的社區。各學段學生年齡不同、學生的自理能力、對防控知識的理解力、自我防護意識、配合程度以及生活、學習活動的方式都不同,這在制訂疫情防控措施上需要區別對待,精準施策。

“我們在制訂指南和防控流程圖時,採取了分學段、多維度以及動態防控的方式進行設計。”他表示,分學段防控就是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設計防控措施;多維度就是學生、家長和學校多方聯動,共同參與;動態防控就是校園防控要關口前移,要從開學前(14天)就要啟動、一直持續到疫情解除。與此同時,動態防控還表現在防控策略要隨疫情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

目前專家組認為,學校在管理層面,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機構、完善的防控制度和科學的防疫體系。在技術層面,不但防控措施要常備不懈,同時還要有應急預案和演練。學校防範的重點區域應該是學校的大門和校園公共聚集區(包括教室,宿舍,餐廳,圖書館,體育場館和電梯間等),這些區域是傳染病進入校園並蔓延開來的必經之地。

主要針對性舉措就是:學校一定要把好校門,設專人執行疫情排查,對學生外出校園要嚴控甚至實行封閉管理;在校園公共場所除了要在入口處測量體溫外,要控制公共空間的學生密度(以接觸的安全距離為依據)和注意通風,每天對接觸頻度高的區域(空間或平面)要消毒,對學生以及相關人員(管理、服務)要堅持晨午檢和健康狀況日報告制。授課形式要改革,限制甚至取消大班課,儘可能利用網上教學平臺授課。

“對於走讀學生,建議交通工具選擇騎行、坐私家車或步行。校園防控從時程上可劃分為3個階段,即開學前2周,開學當天(返校)和開學後,在這三個階段要做好疫情的監測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吳衛東說。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對其致病性認識還存在盲區。吳衛東認為:“從安全角度考慮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易感,都需要加強個體防護。”

個體防護的目的是一方面不讓病毒進入人體,另一方面是加強自身免疫力。個體防護分為體外和體內防護兩方面。體外防護包括物理性防護和化學性防護(如環境消毒、佩戴密閉合適的口罩,經常洗手,在外不要用手摸眼或鼻腔,注意室內通風);體內防護是大家容易疏忽的,那就是提高自己免疫力,要有充足睡眠,補足水分(每天7-8杯),注意膳食營養(穀物類、雜豆類和薯類食物),補充高蛋白食品(酸奶,豆製品,瘦肉),多吃新鮮水果(綠色蔬菜);注意因地制宜鍛鍊身體;要調整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