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蛋媽陪娃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因為近期的各種原因,宅在家中的空閒時間,我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蛋姐想要學醫,我應該怎麼做呢?其實,我從未仔細思考蛋姐的職業選擇,也覺得,按照她自己的興趣去決定就好了。然而,最近這段時間,我開始有了這方面的考慮,隱約的腦海中會有一個聲音:我不希望蛋姐去學醫,因為醫生太不容易。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一邊是兩極分化的社會評價,一邊是被迫拔高的職業要求。家裡一個遠方叔叔,很久之前因為在醫院看病,排隊一上午,看病幾分鐘,反反覆覆跑醫院好幾次,卻得不到準確診療結果,因此,對醫生諸多抱怨。而現在,叔叔每天在群裡和我們分享,醫護人員勇上前線的新聞,並附帶許多誇獎,甚至惋惜當初沒讓兒子去學醫。我知道,不是叔叔“兩面派”,是在不同情況之下,他的感受不同,才有了對醫生的不同評價。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緊缺的醫療資源,導致了緊張的醫患關係,醫生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在很多人眼中,以前的醫生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現在的醫生是懶散怠慢、收受紅包;然後,直到今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大家才又發現:原來,醫生始終是我們健康、平安的守護者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但是,當醫生被推上“英雄”的位置。在醫護人員眼中,醫生仍舊只是一個職業選擇,無關乎遠大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和社會中千萬個行業中的工作者一樣,做好這一份養家的工作,盡好這一份工作的職責。一邊兩極分化的社會評價,一邊被迫拔高的職業要求。專業技能之外,醫生,還在承受著許多,本不該他們承擔的壓力。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十幾年的勤學苦讀,十幾小時值班無休。

高考填志願時,與醫學專業失之交臂,而我的朋友中卻有不少,在父母的建議下,選擇了學醫。從他們的親身經歷來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難度之大,沒經過的人,是很難了解的。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我這裡簡單說幾條,大家感受下:

1、十年學習,本科、碩士到博士,而最終84%的醫學生不會選擇成為醫生。

2、高強度的工作節奏,醫生連續十幾個小時值班的新聞屢見不鮮。

3、據統計,國內門診醫生一天大概要看70-100個病人,平均每個患者5分鐘左右。病人覺得醫生怠慢了,可醫生卻連喝水上廁所都沒時間。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4、2014年一項調研結果顯示,59.79%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語言暴力,13.07%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僅有27.14%的醫務人員未遭遇過暴力事件。因此,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數據反饋:60%的醫生不願自己的子女學醫。因為,做醫生,實在太難了。閨蜜小宇做醫生好多年了,朋友們常常調侃她:聚會時你在忙、結婚時你在忙,連我們群裡聊天你都在忙,全班呀就你最忙。小宇無奈,那有什麼辦法?誰讓我學醫?不說了,值班去了。十幾年的勤學苦讀,十幾小時值班無休,雖然有許多的無奈,卻始終在崗位堅守。醫學生的難,這一次,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平凡的醫護工作者,卻不得不去做英雄。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來襲:當我們在家中,享受著和家人團聚的時光,而醫護人員卻有半個多月,沒有機會見到家人。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疫情宅家的這段時間裡,我趁著醫生朋友們,休息的空閒裡,和他們聊了聊:“年三十就開始值班了,我們不是直接負責肺炎病人的科室,偶爾還能休息一下,但是也不敢回家,怕傳染家裡人。”“為了做好消毒工作,全天不知道要洗多少次手,現在我的手都泡起皺了。但是,即使這樣也要堅持住,那些病人,需要人照顧呀。”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都說,醫生的職業是神聖的,但是,醫生也只是普通人呀。如果不是處在那個位置,誰又想去當這個“英雄”?十幾個小時值班、會疲憊,連續高強度工作、會精神崩潰……那些,我們在工作中,覺得辛苦的事情,對醫生們來說,同樣是煎熬。但是,我們應該慶幸,仍然還有那麼一群人,始終堅持在醫生崗位,並且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你,還會鼓勵孩子學醫嗎?閨蜜小宇常常開玩笑,蛋姐長大了,可千萬別讓她學醫。以前聽她說了,各式各樣的理由,總覺得是她,偶爾吐槽而已。有時還會,打趣她:學醫怎麼不好了,你看你現在救死扶傷,堪比在世華佗,怎麼不好呢?直到這次疫情,我才真正理解,她作為醫生的那份辛苦和不容易。疫情之中,我相信,大部分人會和我一樣,從心底裡感謝,那些勇敢的醫護工作者,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和捨棄,才有了我們的健康和團聚。但是,回過頭來思考:如果蛋姐去學醫,我會支持嗎?

我想:不會。縱使做醫生有千般好,我也不想,讓孩子去承擔這份不容易。當然,我也更不會,因為醫生的那些榮耀,要求孩子去學醫。

-寫在後面-

說實話,當媽之後,開始變得“自私”,不想要孩子去吃做醫生的苦,卻又希望有人堅持去做醫生,因為我們真的需要,他們的守護。所以,接下來,我想我會鼓勵蛋姐: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和職業。而如果,蛋姐最終的選擇是,成為一名醫生。那麼,我會告訴她:一旦做了這個選擇,就是接受了這份責任。醫者仁心,一定要用心對待自己的選擇。當然啦,不論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始終少不了的,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和一顆勇於承擔的責任心。願疫情早日結束,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儘快的迴歸到自己的崗位,各司其職,做回那個普通但快樂的職場人。

疫情之中,給所有父母的難題:你會鼓勵孩子學醫嗎?

為什麼?

留言區和蛋媽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