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推薦」星戰電影越拍越難看?不如來試試這個遊戲

星球大戰

歐美家喻戶曉的系列電影,講述的是另一個遙遠的銀河系,在很久很久以前發生的故事,該電影塑造了許多經典角色,如達斯維達、達斯摩爾以及全身白色盔甲的帝國風暴兵等,許多西方影視作品、遊戲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鑑或者致敬星戰系列,可謂是人類電影史上的一顆明星。不過,中國乃至亞洲星戰粉貌似不多的亞子。。。。

2019年12月,作為星戰新三部曲的終章《星球大戰:天行者的崛起》剛上映就被吐槽得淋漓盡致,我也在第一時間在不被劇透的前提下在電影院看完了本片,實在是一言難盡,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聊,今天我們主要要講的是美國知名遊戲廠商EA在2017年推出的遊戲《星球大戰:前線2》

星球大戰前線在EA接手之前有過三部,在steam上有售,無中文,而此次推出的前線續作剛好在2017年《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前發售,帶有一定的劇情,講述的是帝國煉獄突擊隊隊長伊登叛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轉投義軍的故事),劇情上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相連接,比較讓我失望的是沒能與“最後的絕地武士”聯動,總體上單人部分主觀評價中規中矩,而且前線系列也與戰地系列相近,EA這次也是利用單人部分作為教學關卡。此外,遊戲內最大的看點就是運用原力的絕地和西斯互相在戰場上拼殺,基本上電影中佔據主要地位的角色在遊戲中都有登場,另外一些非原力使用者,比如賞金獵人波巴菲特、叛逃第一軍團士兵芬恩甚至是BB-8都可以玩到(而且這個該死的小球是真的煩人)。

「遊戲推薦」星戰電影越拍越難看?不如來試試這個遊戲

可用角色包括達斯維達


遊戲模式上,除了傳統戰地擁有的多人聯機大戰場,還有四人小隊對抗AI對手的進攻和防守模式、機戰模式以及英雄爭霸賽,支持最多8人選擇星戰著名角色對戰,每位英雄角色出場還自帶BGM,遊戲角色多種多樣,光風暴兵就有突擊兵、重裝兵、軍官、特種兵以及特殊兵種,列如星戰前傳出現的戰鬥機器人、第一秩序的噴火兵、火箭揹包兵種,絕地、西斯更是不用說,常規戰役中也可以使用陸行艇或者ATST,還有特殊空戰,X翼、Y翼以及鈦戰機甚至包括漢索羅的千年隼號。

地圖上,本作包含星戰系列前傳和新三部曲地圖,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俠盜一號的地圖貌似消失了,有沒有大佬解釋一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玩不到正傳三部曲的地圖,偶爾還是可以匹配到的;

這麼看來,這遊戲還挺不錯啊?

但是,早期EA那氪金系統把所有玩家噁心了一遍,有肝都沒有用,加上亞洲地區星戰粉絲數量不多,導致於這個遊戲,就這麼消失在了戰地的光輝之下。

當年我也想玩這個遊戲,前線1剛出的時候就想買了,那為什麼現在我又想買了呢?

就在前不久,我在貼吧上看見EA取消了前線2的氪金,且歐服美服秒匹配,這讓我重新燃起了想買這個遊戲的願望,於是在Cyber科技的幫助之下我買來了前線2,在體驗了21個小時後。。。。。。

這遊戲真好玩!

作為一個星戰粉絲,前線2基本滿足了我對星戰系列戰場的幻想,而且真實證明風暴兵勢力不弱,你可以選擇成為風暴兵為帝國效力,也可以扮演Rey用光劍在戰場上為義軍出力,英雄爭霸賽還能讓你用自己喜歡的角色殊死決鬥,在戰場上一遍聽著星戰那史詩般的BGM一邊回顧克隆人戰爭、賈庫戰役等等等等。

總之,星戰前線現在基本滿足星戰粉絲的要求,加之星戰題材確實適合用戰地的遊戲模式製作,這部“科幻戰地”其實總體不錯,大家擔心的鬼服問題也可以通過跨區連接解決,早美服,晚歐服,基本上是秒匹配,多人大型對戰玩不了,但是四人小隊還是可以玩的,英雄爭霸賽的話匹配時間也並不是很長。

「遊戲推薦」星戰電影越拍越難看?不如來試試這個遊戲

遊戲裡的一種模式


當熱如果你對星戰不瞭解甚至沒看過那麼這款遊戲可能並不會吸引你,加上爛橘子平臺勸退加成,帶來的遊戲體驗不如隔壁戰地是確實存在的。

《星球大戰:前線2》主觀評分:7/10

推薦指數:粉絲推薦

當前售價:標準版105左右,慶典版159左右

平臺:origin(可通過某寶購買)

「遊戲推薦」星戰電影越拍越難看?不如來試試這個遊戲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