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的小木槿應該怎麼修剪?

養花種草汪汪汪大汪


我的小木槿棒棒糖是這樣做出來的

小木槿好養易活,這幾年成了廣大花友的寵兒,不養它一盆,好像都不配做個養花愛好者似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成品爆花的小木槿清新淡雅,滿樹繁花,讓人讚歎不已。

目前市場有兩種小木槿品種,優雅女士和微草莓。優雅女士花更大更豔,宛若窈窕多姿的濃妝少婦,而微草莓則如清新脫俗的美少女,很難說二者誰更美,難分高下。

微草莓
優雅女士

我的小木槿棒棒糖是微草莓小苗做的,個人更喜歡這種花色。自己動手做帶給我們的成就感和快樂顯而易見,不再多說。

以下是當時網購來的小苗原圖(建議大家在春季購買,一來成活率高,二來一年時間足以做出成品棒棒糖來),我只保留了中間主枝,剪去了多餘側枝,考慮到陽臺空間比較小,我大約在離根部20釐米左右處進行打頂,(網購來的小苗是帶原土的,圖中的小青山花盆店是店家發貨時給新換的盆),為了讓小木槿長的更好,我沒有緩苗,直接就把原土取出來換到懶人盆中了。

小木槿小苗

下圖是換盆後約三個月左右的效果圖,要說的是,光照、水、肥充足的話,(肥料我一直用三元素複合肥,既促生長又促花,同時還用了發酵好的羊糞,不過一定要等緩苗成活後再施肥噢,“薄肥勤施”!),小木槿生長是很快的,分枝能力也是很強大的,要不斷的給小木槿打頂,要說的是,即使有些枝條大量開花,也一定要及時修剪,要知道,修剪是為了以後開花效果更美更震撼。

小棒棒糖已基本成型

下圖是現在的(第二年初春)效果圖,因為冬季放在了陽臺靠近玻璃的地方,受北方冬季低溫的影響,葉子基本全掉光了,前幾天我給緩了個更大的盆,也修剪了一下,已經萌發了很多新芽。下圖是修剪後的效果圖:

提醒一下,像這樣的情況,冬季要少澆水,保持土壤微微溼潤即可,防止積水爛根,更不要施肥!

矮化型棒棒糖,呵呵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是庭院養殖,枝幹高度可控制在70-80釐米之間,成品觀賞效果最佳,特別提醒,幼苗枝幹較嫩,一定要以筆直的小木棍、竹竿等深插入花盆並和主杆綁牢固,否則遇大風大雨您就等著哭吧。冠幅適當控制即可,以追求爆花後的效果!陽臺黨們應該控制冠幅,別讓長太大,畢竟很多人家裡的陽臺空間是十分有限的,當然,如果您的陽臺夠大的話不必考慮這點!

(如果覺得對您有用,請關注、收藏,後續會和您交流更多的花卉養護知識。)


園藝與生活


小木槿的修剪方式主要有2種重剪和輕剪。

1.重剪

在秋冬季節進行的。重剪小木槿主要就是為了促進植株的更新,修剪的時候可以將小木槿離地10cm以上的枝條全部都剪掉。

2.輕剪

在生長期裡進行,或者是在小木槿開花之後進行修剪。輕剪的時候,可以將小木槿的枝條剪掉三分之一,在進行強剪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將小木槿的植株塑造出自己喜歡的造型,使其株型更加優美。

3.病弱枝

在春季的時候,還可以將小木槿的乾枯以及病蟲枝、弱枝全部剪掉,這樣可以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並且有利於植株的更新,使其更加健康的生長。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私信我。



春來花樹


如果修剪養護得當,小木槿不僅株型美觀,更重要的是春夏秋都可以花開不斷,如果不注重修剪養護,不僅可能無花可賞,弄不好小木槿也會枯萎死亡。

今天花小蜂分享下自己的小木槿修剪經驗。

我們首先要知道修剪的目的是為了小木槿株型美觀、減少病蟲害以及花開不斷,我們所有的修剪動作都是圍繞這幾點進行的。

1.造型修剪

最流行的修剪造型是棒棒糖和蛋形,棒棒糖造型要有一定的基礎,植株要長到一定年歲,太小的植株我們只能先從蛋形開始,植株長得10-15公分時第一次摘心,隨後發出的側枝每長到10公分左右就摘心一次,一般摘心3-4次,株型基本就可成型了。

棒棒糖修剪要注意培育主杆,底部側枝在每年落葉後修剪,著重培養頂部的枝條,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底部枝條裁剪過重,而上部枝條又未及時跟上,有可能導致植株枝葉量製造養分不夠而導致生長衰弱。

2.減少病蟲害修剪

平時注意疏除小木槿的重疊枝、過密枝以及衰弱枝,並及時摘除黃葉、老葉,使植株枝葉合理、透風及每個枝條都能得到陽光沐浴,可大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花後修剪

小木槿花開不斷的秘密就是花後要合理修剪,在小木槿開花後要及時修剪掉殘花敗枝,適當中剪,並加強肥水養護,過不了多長時間,其新發的枝芽中就可重新孕育 出花朵開放。


以上修剪主要在花後、生長期及休眠期都可進行,小木槿修剪以輕剪和中剪為主,一般無需重剪,除非發生了嚴重的病蟲害,修剪前一定要胸有成竹,且不可胡亂修剪一通,不僅達不到修剪的目的,還有可能導致植株生長不良。

針對小木槿的修剪,我們要注重經驗,但也不要自縛手腳,平時多揣摩、多思考,我相信各位花友一定會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修剪方法。


“熱愛園藝,讓生活更甜蜜”,我是花小蜂,專注分享園藝知識,一直種不好花,以及想把花種的更好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我,每天分享養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