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股,外資進場、內資撤退:中國太保倉位增加40%、平安最吸金

昨天上證指數跌0.71%,北向資金當日淨流入33.13億元,保險板塊下挫1.08%。

其中,中國人壽、西水股份子公司天安財險分別下跌1.64%、2.27%,新華保險下跌1.26%,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國華人壽、分別下跌0.92%、0.45%、0.98%。

值得注意的是,受今早中國人保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利好消息影響,截至收盤,中國人保維持持平狀態。與其餘保險股一片下跌相比,中國人保一度飄紅。

昨天保險板塊主力資金皆為流出狀態,主力淨流入額為-9.19億元,成交額為71.54億元。具體保險個股來看,國華人壽、天安財險、中國平安、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分別獲得主力淨流入資金-0.03億元、-0.15億元、-6.84億元、-0.31億元、0.25億元、-1.25億元、-0.35億元。

保險股,外資進場、內資撤退:中國太保倉位增加40%、平安最吸金

值得一提的是,2月12日外資借道滬深港通分別增持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1612股、26.70萬股,中國太保獲增持最多;減持西水股份、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人保。

保險股,外資進場、內資撤退:中國太保倉位增加40%、平安最吸金

而據“滬深港通中央持股結算記錄”顯示,自2月3日至2月10日,外資對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壽這四大險企均進行了加倉。其中,外資對中國人保增持450萬股,持股變動幅度為40.3%,在保險股中加倉幅度最大。

此外,昨天中國平安再一次出現在了“滬股通十大成交股”之列,排名第二,滬股通淨賣額為991.43萬元。而中國平安跌0.92%,收盤價為80.45元/股。自1月20日疫情發展以來,中國平安登上“滬股通十大成交股”榜共計13次,排名穩居前五名。滬股通淨買額在2月3日達到最高值,為23.25億元。

保險股,外資進場、內資撤退:中國太保倉位增加40%、平安最吸金

港股方面,友邦保險亦出現在港股通(滬)十大成交股之列,自1月20日疫情發展以來共計出現兩次,總計買入1.14億元。

保險股,外資進場、內資撤退:中國太保倉位增加40%、平安最吸金

在香港上市的保險股較A股估值普遍偏低,中國人壽、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在A股的市盈率分別為17.88倍、13.77倍、10.85倍、10.73倍,而在H股中,其市盈率分別為10.16倍、5.26倍、6.39倍、7.91倍。其中,中國人保A股估值較H股超2倍有餘。

而在港上市保險股中,市盈率較為扎眼的非眾安在線莫屬,其市盈率為-37.28倍。

保險股,外資進場、內資撤退:中國太保倉位增加40%、平安最吸金

保險股,外資進場、內資撤退:中國太保倉位增加40%、平安最吸金

成立七年的眾安在線,除2014年淨利潤為0.27億元,其餘年份皆隨著規模擴大而虧損。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虧損0.30億元、4.53億元,1.02億元、15.17億元、15.31億元,五年間累計虧損36.33億元。

新冠疫情下,互聯網保險被視迎來發展契機,在經歷了2019年CEO陳勁、總精算師騰輝以及五大核心領域骨幹流失後,眾安在線能否在七平八盈的“年紀”搭上互聯網保險發展快車道實現盈利值得業內關注。

寫在最後:

點擊頭像關注;來確幸股票APP,在首頁查看疫情第二階段抄底計劃;選股欄目裡,還有可以待補漲的中長線選股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