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王企華:牡丹燦如霞

「名人堂」王企華:牡丹燦如霞

人物簡介

王企華(1912–2001),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國畫家、美術教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民盟盟員。江蘇省蘇州市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為清朝舉人,先祖王武、王會是清初的花鳥畫大家。在家庭環境薰陶下,王企華自幼學習詩文書畫。1932年畢業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投師於顏元、吳子深等名畫家,並曾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1935年赴日本留學,考入東京圖案專門學校。1937年畢業回國,先後在安徽學院藝術系、國立安徽大學藝術系任教,教授圖案學等工藝美術課程。1951年調至濟南,歷任山東師範學院藝術系講師,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教授,成為當代山東工藝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曾為政協山東省第四、五、六屆委員會委員,兼任山東省文史館館員、省政協書畫之友社副社長、齊魯書畫研究院院長、山東畫院藝術顧問等。

人物評論

王企華先生,一位德高望重的花鳥畫家,慈祥、樂觀、坦誠、平易近人。每天勤於事業,在他的身上體現著一種昂揚“春意”,感受於一種健康和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先生的作品中,多以現實生活為創作題材,從普通大眾喜好而著力表達一種傳統觀念:呈祥、平安、春豔、紅豔等特色風格。入畫物象多以牡丹、梅花、竹、松、石為主,並伴以八哥、喜鵲、翡翠、黃鸝、錦雞、蝴蝶、鴛鴦等,這是中國大眾百姓間較為傳統的物象話語,他隨手拿來,便有新的立意產生。

他一向主張作立意花鳥畫,繼承了文人畫反世俗的優良傳統,但又批判和摒棄了封建士大夫畫家逃避現實,孤芳自賞的文人逸士的消極,寓熱情、豐滿、奔放於畫作中,並洋溢著較強的中國民間藝術氣息。他的作品面向人民大眾生活嚮往,他的畫描繪著現實代的“富貴祥和”,裝飾著人們美好的生活;他的畫師法宋元,近學趙之謙、吳讓之,博採眾長,自成一家。其畫作質樸清雅、親切明快、簡中見厚,柔中見剛、清潤雋永,講究骨格意趣,不媚不俗,卓然有成。

先生一生從事書畫藝術教育和研究60餘年,治學嚴謹,勤於創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藝術專業人才,創作了大量的書畫藝術作品。其繪畫藝術精湛,畫路開闊,長於花鳥,亦工山水,尤以牡丹創作聞名畫壇,被譽為“牡丹王”。

代表作《白牡丹》、《春豔》被懸掛於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城樓。作品《霜葉紅於二月花》、《牡丹》先後於1988、1989年參加中日美術交流書畫展,分獲優秀作品獎、銀牌獎。多幅作品被國家在對外交往中作為佳品饋贈,其中1991年應泰國國王邀請創制的《洛陽牡丹冠群芳》巨畫陳列於泰王國皇宮淡浮院。他勤學博覽,藝術素養深厚,在書法、篆刻和文物鑑賞、仿古裱畫方面亦有較深造詣。1992年國務院為他頒發藝術成就表彰證書。先後有《圖案》、《美術手冊》、《王企華畫選》、《王企華書法選》出版傳世。(民盟山東藝術學院支部供稿 執筆人:孟曉樂)

作品欣賞

「名人堂」王企華:牡丹燦如霞

「名人堂」王企華:牡丹燦如霞

「名人堂」王企華:牡丹燦如霞

「名人堂」王企華:牡丹燦如霞

「名人堂」王企華:牡丹燦如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