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春節,我在婆婆家每天給全家人拍照


#自拍我的故事#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家住河南鄭州,去年退休後買了相機學習攝影,這個春節對我來說是個練習的機會。我的老公兄妹5人,他排行老三,我1988年嫁入這個家後到現在也有30多年了,現在我們家已是四世同堂,是個和諧溫馨的大家庭。我就計劃趁著春節家人團聚在一起,拍一組以“團圓、年味”為主題的攝影圖集。從2019年農曆臘月二十四在高鐵站接回從綿陽回來的二哥起,外地的家人們陸續回鄭州,我也開始了我的拍攝。

我先生的兩個哥哥和弟弟都在外地,只有兩位老人、我們家和小妹在鄭州,節前我揹著相機、三腳架在機場、高鐵、地鐵到處接人、拍攝,隨後肺炎疫情在全國爆發,我想想都有些後怕。接到二哥的第二天我去地鐵站接到從深圳回來的四弟,四弟的媳婦曉春在家陪兒子潼潼高考補習,今年過年沒能回來。臘月二十六我又和二哥一起去機場接回從廈門來的二嫂和他們3歲的孫子奇奇。 圖為我在機場為二哥、二嫂和奇奇拍下合影。

“媽,我們回來了!”臘月二十七,大哥一家開車自駕從成都回來,當天晚上10點到家,83歲的老媽拉著大嫂的手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們的老媽除了腿腳不太好,身體沒什麼毛病,看著三個在外地的兒子都平安回家了,老媽高興極了,每天忙裡忙外也不嫌累。四弟這幾年春節都會提前回來幫老人做家務,做飯,閒不住的老媽還是站在旁邊親自指導和麵,老人總是不放心過年的餃子和包子,可不能露餡兒啊!

我們這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無論婆媳、姑嫂還是妯娌、弟兄都團結得非常好,做飯時大家也是齊上陣,包的包,擀的擀,我包包子的手藝得到大家的認可。

老太太品嚐著孩子們蒸好的包子,看著4個都已60歲左右的大兒子們,心裡別提多美了!這是老母親最幸福的時刻。

我們家每年過年都有炸麻葉兒的傳統,老媽這輩子養大了5個孩子,現在大哥一家在成都市,二哥在綿陽,四弟在深圳,我老公和最小的妹妹在鄭州,雖然我們這一大家子聚少離多,但兒女對老人都很孝順。

臨近春節,肺炎病毒開始在全國傳播蔓延,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有關疫情的消息和報道。家裡在年前也採購了不少年貨,全家人就準備響應國家號召,取消所有外出活動,宅在家中過大年,我就在室內繼續進行我的拍攝。大哥的外孫子小雨對我的相機很感興趣,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以好好培養,長大了也好好學攝影。


宅在家裡,大人們看新聞了解疫情,聊天、做各種美食,都很充實,兩個3歲的小寶貝卻總想出去玩。為了安撫兩個毛孩子,奶奶們便各顯神通使出各種帶娃絕活,大嫂是我家的時尚達人,她率先帶著兩個娃娃唱起來跳起來。

大哥大嫂都是兒科醫生,事業有成,大嫂退休後仍然在醫療戰線發光發熱。大哥的口琴吹奏得非常好,他和大嫂又一起表演了口琴二重奏《火車向著韶山跑》。模擬鼓聲伴奏的是四弟,四弟是一名高級工程師,也是多才多藝,四弟的吉他彈得也非常好,可惜攜帶不方便,沒能給大家表演。

我也給老媽用手機找出一曲《送別》,老媽帶著老花鏡認真地唱了起來。“送君送到大路旁…”老媽輕緩的歌聲充滿了感情,讓我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老媽唱歌的時候眼前一定浮現著年輕時送父親上前線時分別的畫面。在一旁的大哥趕忙拿起手機把這感人的一刻錄了下來,給我們又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記憶。


一眨眼大年三十就到了,兩位老人一大早就貼好了對聯,這可是一個重要程序。

為了迎接新年,我們全家齊動手做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戴著紅豔豔的圍巾圍坐在一起,吃著美食享受著其樂融融的親情。

晚飯後,我們開始逐一給兩位老人拜大年發紅包,我老公這個拜年的標準動作惹得大家開懷大笑。

二哥的孫子奇奇性格開朗、活潑可愛,他跪在地上給太奶奶、太爺爺磕頭拜年討要紅包。兩個老人今年都83了,如今看著兒孫環繞膝間,享受著天倫之樂,高興地樂開了花。

我們聚在客廳看春晚,包餃子,大家說著、笑著,聽著老媽講著過去的故事,勾起了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

老媽回到房間裡整理兒女們給的大紅包,母親養大四兒一女很辛苦,兒女們都很孝順,過年給老人發紅包也是我家不成文的規矩和老傳統。

今年因為疫情大家都不串親戚了,老家的親朋好友紛紛給兩位老人打電話拜年。原本年前我們在鄭州三個飯店都定了團圓飯,因為疫情也全部取消了,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決定在家吃飯。

幸福的日子過得真快,伴隨著春天的腳步,親人們都要陸續返程回到各自的城市生活、工作了。初三,四弟匆匆返回深圳,和妻兒繼續過年;二哥的兒子是飛行員,由於要返回工作崗位,初四二哥一家也全副武裝提前和孩子們一起飛回廈門;初五,大哥一家也踏上回成都的路程。圖為我在機場給二哥一家拍下了一張合影。

這是我支著三腳架,為我們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自拍的一張大合影。現在我們全家是21口人,有4位親人沒能回家一起過春節,包括我在美國工作的兒子天宇。今年的春節特殊又難忘,面對疫情我在家堅持完成了我的攝影拍攝計劃,非常感謝家人們給予我的配合和支持,也感謝這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帶給我的溫暖。攝影/王玉英 編輯/蘇瑞 更多內容請關注頭條號攝客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