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疫情,還不能讓風光上班族看清現實?舒適區不求上進多可怕

對於職場上班族來說,一貫的精緻生活,風光無限,讓他人羨慕不已。似乎這種日子,除了工作的事情,就滿是規劃好的格調。

這個春節,因為疫情造成的停工放假和不確定性,擾亂了部分上班族的陣腳。對於上班族來說,這次停工放假的心態是複雜變化的,從開始的高興到最後的焦慮,尤其在公司上月工資不能及時發、當月工資不確定之後!

為何焦慮,風光上班族究竟揹負了什麼!

如今很多上班族,收入看起來也非常快可觀,但各種類型的消費支付也非常大,若再加上貸款,基本上每月的收入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拿深圳市的大部分上班族來舉例說明。

一、若是租房,每月房租加上水電費至少1000元貢獻給房東,這部分支出是雷打不動的,要是在市中心,這個費用至少得2000元。

一次疫情,還不能讓風光上班族看清現實?舒適區不求上進多可怕

疫情停工期間,能做什麼?

二、若是貸款買房,那壓力就更加大了,按照現如今的房價和對應城市的收入,房貸支出至少要佔到每月收入的50%-80%以上。而每月這部分的費用,是要持續20年-30年的。按目前,房貸每月至少是10000元左右。

三、若有還有車貸,每月2000-3000元的車貸也是很正常的,不過這個基本上也就2-3年的時間。

四、每月吃飯開支,每月再節省,也要1000元左右。

五、人情世故的開支,每月總的出去聚會等。

六、若是生活的比較精緻,衣服、飲食等可能每月兩三千以上也是很正常的。

七、定期給父母的一些錢。

假設在深圳工作,工資每月1萬元(實際很多人達不到),如果有房貸,基本只能勉強過日子,生活質量不會比月薪3000元的人好到哪裡去。即便沒有房貸,每月的房租,加上開支等,也存不了幾個錢,更別談以後想買房了,買個車,買了手機、衣服什麼的,哪還有多少錢。

毫不誇張的說,很多人每年存下來的錢就指望年終獎。總的來說,感覺收入還可以,但自己的收入不知怎麼就不見了,互聯網時代,消費支付總是悄無聲息。

舒適生活,不去謀求增收能力,完全失去對未來風險的抵抗力!

當然,這種情況也只是在部分人身上出現,無外乎就是對收入沒有計劃,對於自身消費行為沒有自律。每月的消費帶來了非常精緻有格調的生活,甚至超前消費,但從沒有考慮過未來風險問題。一旦生活中出現了突發事件,比如這次的疫情停工、失業、生病等情況,個人根本就沒辦法很好的去應對。

一次疫情,還不能讓風光上班族看清現實?舒適區不求上進多可怕

穩步應對2020突發情況

就像這次的肺炎疫情導致的假期延長、復工延長,到現在仍然不能準時開工,進而影響企業不能準時發工資,甚至出現關門。連帶的導致上班族的資金週轉跟不上,比如無法還貸款、交房租困難、影響基本生活等等,這種焦躁來自於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甚至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收入來考慮。更焦躁的是,在疫情期間,只能在家做無聊的事情乾等著公司發工資,沒有任何辦法來增加收入。

所以,無論自己的收入水平怎麼樣,我們都要拿出一部分作為應對未來的風險。這部分也就是“開源節流”中的“節流”,但現如今的平均消費水平,尤其是自己的收入水平還在平均線徘徊的時候,靠節流已經無濟於事,畢竟很多支出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去考慮如何“開源”。

在職期間,其實有很多增收的方式來抵抗未來的風險!

大部分人會有理由說,每天工作很累了,哪還有時間去考慮增收的問題?在舒適區裝睡的人總有千百種理由,所以,這真的僅僅是個人的藉口罷了,我們每天所花費在上網、手機上的零碎時間,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起來。在本職工作之外,可以有很多種嘗試,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來拓展出本職工作之外的收入渠道,特別是在疫情停工期間,就能起到明顯的效果。

一、最常見就是朋友圈銷售一些日常用的物品

實際我們自己也看到很多人在這樣去做,衣食住行各個類型都有覆蓋到。但很多沒有做的人,總在質疑“這樣能有收入嗎?不會是給他人做嫁衣吧!”“自己拉不下臉!”。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情況能否賺到錢?肯定能賺到,是否只要做的人就能賺到錢?不一定!即便去公司做銷售,也一樣有人賣不出去賺不到錢。

一次疫情,還不能讓風光上班族看清現實?舒適區不求上進多可怕

利用好新媒體

即便是在疫情期間,這些人因為一直堅持做這個,積累了很多信息渠道。所以他們能第一時間找到口罩等物品的渠道,很多人只能眼紅,但卻看不到別人長期積累的付出。

這種就是靠堅持,對於一個物品,看到的人不一定立即會買,但有一天需要的時候,他能記住你正好在賣這個,那就是成功。實際上,這部分根據自己的付出,還是能帶來一些收益。如果能配合其他渠道來做,會取得很不多不錯的效果。

三、自媒體

很多人在自媒體這塊都是淺嘗則止,做一個月,感覺沒收入,就覺得沒意義。實際上我們天天刷手機的時候,只能眼巴巴看別人賺了多少錢,自己仍然懷疑,隨口就是自媒體紅利時代已經過去。實際上,很多人在自媒體領域深耕後,還是能賺一些錢的,很多人在自媒體的收入比自己本行的收入還要多。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媒體賺不到錢?一是沒找準方向,胡亂寫,甚至搬運抄襲;二是沒能堅持!

一次疫情,還不能讓風光上班族看清現實?舒適區不求上進多可怕

保證日常生活開支

自媒體是最適合很多上班族兼職的,而且本身對於自身領域都有一定的積累和體會,這些素材是源源不斷的。所以我們要做這一塊,首先一定要學習好相關的規則,堅持原創,通過時間的積累來慢慢培養粉絲和進步。千萬別看到什麼熱點就去寫一下,這樣只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自己在自媒體某個領域做成熟了以後,可以線下轉化收益。比如某位創作者工作是結構設計師,當他不斷的在網上輸出自己的乾貨知識後,就有人聯繫現場幫忙做一些事情。

總之做自媒體這一塊,千萬不能功利性太強,這樣反而不利於增加自己的收入,不斷創造優質的乾貨知識,總會形成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收入幾千元的人還是很多的,做的好的一個月上萬元也是正常的。

三、短視頻、直播

如果說自媒體還要一些功底和技術,那麼短視頻和直播,就是人人可做的。現在5G都快普及了,很多老人都開始看短視頻、拍短視頻了。這部分能夠帶來的收入和變現渠道也是非常多的。

一次疫情,還不能讓風光上班族看清現實?舒適區不求上進多可怕

補充工資收入

我們自己在刷手機的時候,也能看到別人是如何做的,經過前期積累後,配合第一點進行轉化,效果是非常不錯的。但有的人一上來就抱著推銷產品的目的去做,那自然是沒效果,先多想著給別人展示優質的內容,再談賺錢的事情。

總的來說,這些渠道,都是需要提前佈局的,而且都不能直接抱著過於明顯的目的進入,必須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夠去的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下班後的碎片時間,一點點的學習和積累。最關鍵的,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做好,而不是去考慮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我們永遠叫不醒一個在舒適區裝睡的人!

如果在這些方面開創出了自己的增收渠道,那麼自己對於收入的自由權就會好很多。遇到這種疫情期間,我們照樣可以創作內容,和帶來的收入。即便失業了,也不會那麼被動。總之,任何時候從執行、自律和堅持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