燜子的做法是什麼?

白雲239434634


大家好,我是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燜子是北方的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美食,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燜子,雖然名字一樣,但是用料和做法卻不相同。其他地方的燜子我不太瞭解,所以也沒有過多發言權去評論,我僅說一下我最熟悉的河南禹州的燜子,禹州燜子又香又軟,勁道十足。

禹州盛產紅薯,禹州製作紅薯製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年以前,禹州的三粉製品全國有名,紅薯粉條,紅薯澱粉,紅薯粉皮成為禹州農產品的一張名片。禹州燜子更是深受大眾喜愛,成為禹州人饋贈外地親朋好友的佳品。


我是土生土長的禹州人,說到燜子,那可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每年臘月二十幾的時候,我父親就會蒸上一大鍋燜子,燜子是用我們當地的紅薯澱粉和紅薯粉條做的,長點的粉條會用來做燴菜,剩下一些短點的碎粉條,就用來做燜子。先把乾粉條洗淨泡軟,然後下鍋煮透。趁熱撈出加入用水調好的澱粉糊,加入少許食鹽,十三香,蔥花,醬油或者可以加入碎肉,做成肉燜子,澱粉和粉條的比例是1:1,調得糊不能太乾,否則蒸好的燜子太硬,粉條和燜子糊裡要適中,將粉條和澱粉糊充分的融合。


蒸鍋裡水燒開,用白菜葉鋪在蒸屜上,把燜子糊倒進去。不要鋪的太厚,不容易蒸熟,大概蒸一個小時,待燜子變成透明就熟了,倒在乾淨的案板上,趁熱切成塊,用蒜泥涼拌趁熱吃。

放涼的燜子可以切成片,和青椒青蒜一起炒著吃,



結語:

1.粉條和澱粉一定要選擇純紅薯澱粉,這樣做出來的燜子才細膩口感好。

2.用白菜鋪地可以防止屜布粘連。

3.燜子糊一定不能幹,否則燜子太硬不好吃

4.吃不完的燜子可以冷藏,但是不能冷凍。


鄉鄉小廚


燜子是我們家鄉河南省的一種地方特產,記得小時候都是在過年的時候媽媽才會做來吃,也不會做,就感覺挺好吃,後來結婚了離家也遠,總想吃,就打電話問媽媽的做法,自己嘗試著做,沒想到成功了。

主料1種

紅薯粉

500g

輔料5種

油 適量鹽 適量五香粉 適量開水 ,適量生抽,可以放點大蒜更好吃雞精 適量

1:紅薯粉面擀碎

2:炒鍋放油,加熱放入大蒜炒香,加鹽五香粉,少量生抽,放入鹽,五香粉和雞精,加水燒開

3.將做好的湯汁放入紅薯粉,邊到邊攪拌,直到沒有乾粉

4.放入蒸鍋,蒸40分鐘

蒸熟的燜子

放涼後,切成2-3釐米的薄片,配上五花肉片,蔥段,姜,蒜片青椒片,木耳配料。

先把五花肉片煸炒出油,放入蔥薑蒜,炒香,放入燜子,加入少許肉湯,生抽,鹽,五香粉,少許白糖,翻炒一下,加入青椒木耳,翻炒。收幹湯汁,淋入一點香油,出鍋就好。香噴噴的家常炒燜子就做好了。


馨諾小寶



用料

紅薯澱粉50g水250g鹽少許芝麻醬適量蒜蓉適量

自制燜子的做法

  1. 我用的就是超市裡賣的紅薯澱粉50g,加少許鹽

  2. 用250水和澱粉混合,攪拌均勻,(記住:澱粉與水的比例是1:5)倒入電飯鍋

  3. 打開電飯鍋的煮飯檔,拿鏟子不停的攪拌,至整個澱粉糊呈透明狀,關閉電飯鍋,把透明狀澱粉糊倒入事先抹好油的容器中(容器底抹油防粘),抹平澱粉糊,把容器置於涼水盆中放涼。(我在涼水盆中加入了冰袋,加速冷卻)

  4. 這是冷卻成型後的樣子

  5. 把熬製成型的燜子切成大小適中的小塊

  6. 鍋內放很少的油,下入切好的燜子,小火慢煎至四面變色後盛入盤中。加入調好的芝麻醬,鹽,蒜蓉

小貼士
第一次熬製不成功的澱粉和水的比例是1:3,用鐵鍋熬製也很麻煩,易糊;這次調整了比例和用電飯鍋熬製,感覺輕鬆多了;第一次冷卻是在室溫下等待自然冷卻的,這次把容器放到涼水中冷卻。這幾個因素是這次成型的原因。

寶雞美食美事


在東北,燜子是農村婚喪年節宴席上必備的一道涼菜,而且不同的地域做法和口味也各有區別。有的做素燜子,用胡蘿蔔木耳剁碎了下料;有的做肉湯燜子,將烀肘子豬蹄的湯水,摻些肉末;有的做肉燜子,把豬頭肉剁碎了,皮肉夾雜著脆骨包在豆腐皮裡凝成凍;有的做清燜子,啥也沒有切塊在炒了,自成風味。

一般來說做燜子都要用紅薯澱粉,也就是地瓜粉。紅薯澱粉粘性大,涼了之後比玉米澱粉挺實,又不像綠豆粉那樣硬實,沾了水也不容易化掉。

說一個我家這邊的常見做法吧。

肉湯燒熱,如果表面浮油很厚需要撇去一部分,只保留一薄層就夠了,取烀熟的豬瘦肉一小塊剁成肉碎,胡蘿蔔一小段切成碎末,越碎越好,撒到湯中燒沸,放2勺鹽,半勺味精,然後轉小火。

取一中碗,放入大半碗量的紅薯澱粉,比例大概在2斤水配半斤澱粉的,攪拌化開成水澱粉。將水澱粉緩緩倒入小火泛開的肉湯中,邊倒澱粉水邊用勺子畫圈攪拌肉湯。這時候要時刻觀察湯汁的變化,當湯汁開始粘稠,就要減緩倒入澱粉的速度,直到湯汁變成了半流體的凝膠狀,用筷子能挑起一塊而不掉下去的程度,馬上撤火,挖出放到成型的容器裡,一般是不鏽鋼的方盤。講究的在上面蒙上一層燻幹豆腐,自然冷卻徹底凝固就成了。

冷卻好的燜子將盤底略一加熱燜子就脫模滑下來了,用刀切塊後裝袋密封,在冰箱冷藏保存可以很多天。

吃的時候切成小塊或者方片,澆上蒜汁辣椒油,下酒的佳餚呢!


東北爺們兒的廚房


燜子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在不同的地方,燜子的做法有差異。其中,以遼寧大連、河南禹州、河北定州等地的燜子最為著名。但是各地使用的原材料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大連燜子用地瓜澱粉,河南燜子用紅薯粉,河北燜子用山藥粉,丹東燜子用澱粉,等等。

舊時候物資匱乏,地瓜是主要作物之一,地瓜加工成澱粉,除了做粉條、粉皮以外,就是摻上水,揉成團,像切豆腐那樣切成許多麻將那麼大的方塊,放在平底的油鍋上煎烙,這種東西稱為“燜子”。做出來的燜子外焦內嫩,盛在碗裡。看上去有點像肉皮凍,但是比皮凍更為軟糯,放些簡單的佐料如芝麻醬、蒜汁等,很合人們的口味。

在河南一帶,鄉下製作燜子是把粉條和紅薯粉芡一起放入平底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後用中小火“燜”製成熟,這也是“燜子”名稱的由來。製作燜子,將紅薯粉條用溫水泡軟,再放入沸水鍋中煮至漲透後撈出,瀝乾水份;再將紅薯粉條放盆中,磕入雞蛋,用胡椒粉、十三香等調好味,加入炒好的肉茸和紅薯粉芡拌和均勻,然後倒入抹有豬油的平底盤中鋪平,上籠蒸約半個小時,取出晾涼即可。

燜子的調料極其簡單,常見的只有芝麻醬、醬油和蒜末兒鹽水三樣。芝麻醬要稀釋得稀而不水,蒜不能切得太粗,也不能弄成蒜泥。出鍋的燜子外焦裡嫩,混合了芝麻醬的香、醬油的鮮和蒜末的辛辣,這口味,是北方很多人記憶裡的味道。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發~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來說兩句,我老家就是有中國甘薯之鄉美譽的河北秦皇島。那裡地瓜種植面積特別大,所以出產地瓜澱粉,以及粉條等。那裡有一個鄉鎮,有“中國粉絲第一鎮”的美譽。

那麼把燜子做成最有名的小吃,確是我的家鄉大連。小時候經常有老家的親戚,來大連販賣地瓜粉子。因為做燜子的主要原料就是地瓜澱粉,而且必須是顆粒狀。所以對燜子的做法,我可以說了若指掌!

燜子的做法

燜子做為大連街最受歡迎的小吃,每個小吃街都有銷售。一般做小吃的都是進的成品的燜子,然後一塊一塊的放到厚厚的平底鍋裡煎,煎到兩面有一層脆脆的疙後,澆上蒜汁、麻醬、香菜、小蔥等。用特製的小叉子,插著吃。那麼成品的燜子是如何製作的呢?

  1. 顆粒狀的地瓜澱粉,首先入水融化後。水量大一些,以便飄去澱粉中的雜質。
  2. 把沉澱後飄在澱粉上面的水澄清,然後重新加入清水。一般都是按1:1的比例來兌水。
  3. 鍋中入油鍋面上薄薄一層即可,把澱粉和水的混合物邊攪拌邊入鍋。用小火慢慢熬煮,邊熬邊攪拌。直到粉子糊化膨脹變的粘稠成熟,取一個容器抹上一層油,把熬好的燜子放入晾涼後,就可以煎制了。切的時候刀上抹點涼水,防止黏連。
這個是我在大連街看到的熬製燜子的過程,有的為了熬好的燜子好看,會添加一點明礬,這樣熬出來透亮。現在很多生產者,因為成本的原因會選擇用木薯粉和地瓜粉搭配來熬。因為木薯粉要便宜一些。

介紹一個來大連必吃的特色菜【三鮮燜子】

【主料】燜子一塊,蝦仁,魷魚,扇貝各25克

【配料】蔥薑蒜,彩椒

【調料】芝麻醬,鹽,生抽,雞精,料酒,白糖少許生抽

【做法】

  1. 把燜子切成麻將大小的塊,魷魚切花、蝦仁去蝦線,扇貝肉清洗乾淨,彩椒切片備用。

  2. 鍋中入油把燜子入鍋小火煎至起疙,煎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把它煎的焦脆,盛出備用。

  3. 把魷魚、蝦仁、扇貝肉分別入水焯燙一下,取出過涼備用。
  4. 鍋中入油爆香蔥薑蒜,烹入料酒把蝦仁、魷魚花、扇貝肉入鍋翻炒,加生抽、白糖、鹽、雞精調味,入煎好的燜子入鍋翻炒均勻,撒彩椒片出鍋即可。
  5. 把出鍋後的燜子上,淋上澥開的芝麻醬,喜歡蒜汁的味道也可以淋點蒜汁。上桌一拌即可食用。

【美味小貼士】:
  • 燜子現在飯店操作,因為油煎太費時,所以可以油炸。效果也是一樣的。
  • 三鮮的選擇可以隨意搭配,只要你喜歡的海鮮就可以加上。
  • 燜子也可以不入鍋,直接把炒好的三鮮澆在燜子上,然後拌上芝麻醬即可。
【特點】燜子焦脆有特有的香味,加上海鮮的鮮味,芝麻醬的香,蒜汁的一點辣正好解了膩,開了胃。這是大連街的一道招牌名菜!

關於燜子怎麼做,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關注!


73神牛


燜子味真好,製作還簡單,想要做得好,請來看一下。

燜子,很多北方人都愛吃,但是不同的地方做法和原料是不一樣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做雞蛋燜子的,我的這種做法是東北做法。

材料

雞蛋 四個 尖椒 兩個 東北大醬 一袋

製作過程

1、找一個小盆,裡面先倒上油,然後晃一晃,爭取把盆壁上都沾上油,這樣蒸的雞蛋不會粘到盆壁上,吃完後容器好刷洗;

2、雞蛋打到盆裡,然後加半袋大醬,加點花椒麵,用筷子攪勻;

3、把尖椒切碎,蔥切末,加到攪好的蛋液裡,加水,水量要比蒸普通蛋羹少一些,繼續攪勻,上鍋蒸十分鐘,蒸到蛋液中心膨起的程度就算熟了。

這種做法相當簡單,但是做出來的味道非常香,東北人都愛這一口。

燜子裡面可以放尖椒也可以放其他東西,還可以只是放雞蛋做純雞蛋燜子,看你自己的口味來做不同的選擇。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孤塵一粒沙


燜子是河南省的一種地方特產、傳統風味小吃,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主料1種

紅薯粉

500g

輔料5種

油 適量鹽 適量五香粉 適量開水 1000g雞精 適量

烹飪步驟7步

步驟1

紅薯粉面擀碎

步驟2

放入鹽,五香粉和雞精

步驟3

倒入開水

步驟4

攪拌均勻

步驟5

放入蒸鍋,蒸40分鐘

步驟6

或者直接用粉條開水煮一下切碎,拌入紅薯粉,五香粉,生抽,放到蒸籠上蒸30分鐘,就好。

蒸熟的燜子

放涼後,切成2-3釐米的薄片,配上五花肉片,蔥段,姜,蒜片青椒片,木耳配料。

先把五花肉片煸炒出油,放入蔥薑蒜,炒香,放入燜子,加入少許肉湯,生抽,鹽,五香粉,少許白糖,翻炒一下,加入青椒木耳,翻炒。收幹湯汁,淋入一點香油,出鍋就好。香噴噴的經常炒燜子就做好了。






洛陽李哥


說到燜子這種食物,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味道。吃燜子有兩大重要點,一是要吃帶糊格的燜子,而是調製燜子的薑汁要做的專業,所以想要做好悶子必須從這兩個角度入手。悶子用到的材料都是及其簡單的,用到的食材簡單,做出的味道確是非常奇妙變化多姿的。對於像燜子這種不太容易入味的食品,生抽,鹽這樣的調味料可適當的多放些,這樣你吃起來口感才會正常,不會覺得太清淡甚至油膩。為了還原以前老燜子的味道,這道燜子採用油炸的辦法,為的是讓悶子的四周都結上厚厚的格,這樣吃起來口才正宗。



工具/原料
more
生燜子(土豆澱粉塊) 800克
蒜 1頭(約7-8)
芝麻醬 50克
生抽 20ml
鹽 5克
溫開水(調和芝麻醬汁) 適量
油(用於油炸) 適量
方法/步驟
1
準備好生燜子一塊。

這裡面關於選購生燜子的地點筆者是有所經驗,生燜子外面市場也有賣的,但是筆者更加信賴超市裡的產品,一般使用土豆澱粉製成,保質期也值得信賴,所以建議到大超市選購悶子原坯來進行烹調和料理。
2
將生燜子切塊。

儘量用快一點的刀切燜子,快到切出的切口才平整好看規則。生燜子切的大小,打個比方,是麻將快一半的大小即可。
3
準備好蒜。

根據此次的食材整體用量的話,蒜只准備一頭就夠了,大概是6-7瓣,將蒜去除外衣待用。
多圖
4
將蒜做成蒜蓉。
你可以用壓蒜器或者搗蒜的蒜臼子,將蒜製作成細膩的蒜蓉。
5
準備芝麻醬。

芝麻醬每次的用量就是如下圖所示的一小盒,而且筆者建議最好是每次開包裝後都全部用完,這樣做既不浪費,也不會發生剩餘芝麻醬放時間長了不新鮮的狀況。
6
用溫開水姜芝麻醬化開。

芝麻醬絕對是一道頑固的食品,化開他只能用溫開水,要是打個比喻換句話說只有溫開水才能降服住芝麻醬。化芝麻醬的具體步驟是,準備溫開水,一邊攪動一邊倒入溫開水,全部化開的標誌是,沒有顆粒狀芝麻醬存在,整個液體變得有一點稠度但是很細膩。
7
在芝麻醬裡面調入其他調味料。

放入醬油,醬油的量可以稍微多放一些,一位對於像油炸燜子這種食物,它既不容易入味又很油膩,所以醬汁放少了會出現口感過於清淡不好吃的現象,所以這裡麵醬油和鹽的量可以適當多放一些也沒關係。再放入之前準備好的蒜蓉, 繼續嘗一下味道,再用少許的鹽來調和,這樣一調製,味道就差不多了。
8
鍋裡放油點火。

鍋裡倒入適量的油,開中火,待油溫升至理想狀態。
9
試一試油溫。
試油溫的方法是,丟一塊燜子進去,如果泛起很大的油花,並且伴有發出很大的響聲,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油溫的狀態,就可以開炸了。
10
開始炸制燜子。

把所有燜子排好次序,分批次放進鍋裡,分批次炸制。
11
炸出第一鍋,裝盤。
裝盤的時候也是順便瀝乾油的時候。
12
炸出第二鍋,裝盤。
裝盤的時候也是順便瀝乾油的時候。
13
調入味汁,開始食用。

可以換個盤子或者小碗再來裝燜子,原因是,瀝乾多餘的油,吃起來不那麼油膩。
14
對於油炸出來的燜子的口感的簡單描述。
從調料汁和燜子的結格情況兩個方面描述的結果是:對於像燜子這種不太容易入味的食品,生抽,鹽這樣的調味料可適當的多放些,這樣你吃起來口感才會正常,不會覺得太清淡甚至油膩。為了還原以前老燜子的味道,這道燜子採用油炸的辦法,為的是讓悶子的四周都結上厚厚的格,這樣吃起來口才正宗。



注意事項
吃燜子有兩大重要點,一是要吃帶糊格的燜子,而是調製燜子的薑汁要做的專業,所以想要做好

體育聽我說


做燜子首先是選材,什麼樣的“粉子兒”就會出什麼樣的燜子,所謂的“粉子兒”就是澱粉,丹東方言叫“粉子兒”。通常來說,藕粉的最好,菱角粉的其次,綠豆粉和地瓜粉第三,玉米粉最次,但是最正宗的丹東燜子卻就是這最次的玉米粉的,而且只有玉米粉才能做出來軟硬適中、辛香可口的丹東燜子。原因很簡單,涼拌哪種都一樣,可是上鍋炒的時候區別就出來了:藕粉進鍋就化了、菱角粉進鍋就碎了、綠豆和地瓜粉太軟沒嚼頭,唯有玉米粉正好有種“硬怔怔”的口感,特合適,小時候在街邊吃的都是玉米粉的!

下面開始講解制作過程:

1.把涼水(或溫水)和玉米粉倒入鍋內。千萬不要用熱水和開水,因為那樣瞬間就會讓澱粉“糊化”,就會形成外面是燜子裡面是澱粉的尷尬場景!

2.攪拌,把玉米澱粉在水中攪開,成為一鍋白色的液體,如果覺得水量不夠可以適量再加入一些水。

3.放到灶臺上點火加熱,並且不停的攪拌,要中火不能用大火,大火做出來的燜子裡面有很硬的凝塊,口感就大大降低了^_^

4.加熱到一定時間,這些澱粉溶液會突然之間發生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和物理變化——反正我也不懂^_^水澱粉會突然變得非常的黏稠,你會覺得筷子幾乎沒法攪動了,這時候離成功就只剩一步之遙了!不過此時不可掉以輕心,勝利在望的時候就是最容易功敗垂成的時候——根據經驗,通常在之前的步驟中即便加入了很多水,此時也會發現水量不夠,澱粉糊化的有些過於黏稠了,所以最好再次加入一定量的開水或熱水(注意!一定是非常熱的水,要是涼水你就等著歇菜吧,哇哈哈哈),並且用力攪拌,讓已經糊化的澱粉把這些水都吸進去,這樣才能在色覺和口感上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看到了麼?大概這樣的成色和感覺才是完美的! 5.事先準備空的容器,以便把這些尚未凝固的糊化澱粉倒進去。當然,你要是不嫌塊大,也可以就這麼留在鍋裡,也完全OK!我都是放到盤子或者缽子裡,這樣塊小一點,便於後續烹飪的要求

6.靜置冷卻。燜子此時已經完成了,但是現在還是流體的狀態,不能吃。得靜靜的放在容器裡,讓它慢慢的冷卻,等到冷卻的差不多的時候,可以加註一些冷水加速降溫,這樣能夠滿足那些心急的同志^_^完全冷卻之後就是成品燜子了,學名叫做“澱粉凝膠”,可以涼拌叫做“涼粉兒”,也可以煎炒,那就是我們這些丹東80後最溫馨的童年記憶之一的正宗丹東炒燜子了!這就是我做的燜子成品!大家欣賞下吧,嘻嘻^_^自家做的燜子,乾淨衛生,即沒有有害食品添加劑,也沒有無害食品添加劑,比街上買來的膠皮燜子要好得多了啦~~~要是有朋友還有更好的做法,也請在這裡一起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