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大女兒喝酒,暴露出一條美國法律規定,即21歲才能飲酒。這能說明美國保守嗎?

新文化街男孩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向來就存在明爭暗鬥的情況,人們稱之為“驢象之爭”,明年大選即將來臨,於是唇槍舌劍不可避免地再次發生。這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大女兒瑪利亞此前與其三個好朋友在邁阿密海灘上聚會,瑪利亞穿著性感的泳裝,和朋友們一道喝了紅酒。據媒體報道,瑪利亞現年僅20歲,按規定還沒到美國法律允許喝酒的年齡,要到21歲才可以喝酒,所以很多政客便把這件事對準民主黨,並將此事上升到了政治層面,指責奧巴馬的女兒未成年酗酒,同時還指責民主黨人存在特權思想,很多共和黨人認為奧巴馬的女兒非常的不檢點。


當瑪利亞遭到共和黨的炮轟的時候,美國的瑪利亞公主團開始站出來為她發聲,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女兒詹娜認為這是侵犯了瑪利亞的個人隱私,而且還是一個愚蠢的故事,根本就不可信。不過美國前任總統小布什可是一個共和黨的,可見總統的女兒們關係都不錯,她們都是會相互保護。其實美國總統等女兒伊萬卡也是和瑪利亞關係非常好,不過這次她卻什麼都沒說。在2017年的時候,瑪利亞被拍到和男友一起抽菸。伊萬卡曾經表示瑪利亞應該擁有隱私權,他也是擁有獨立人格的。不過瑪利亞卻有些不領情,前段時間還在自己的推特上指責現任美國總統。

要知道根據美國法律的規定,21歲之後才能飲酒的,美國這樣做的方法是保護年輕人,在美國有一個笑話,酒比敵人和老婆還難對付,根據美國法律的規定未滿21週歲的人,不能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去喝酒,美國這條法律是在1984年通過的,名字叫最低飲酒年齡法案,現實情況是美國的合法喝酒年齡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在世界上一共有4個國家是這個年齡,分別是韓國,日本和冰島,最後一個是美國。

美國規定年齡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暴力犯罪的發生,要知道世界上因為飲酒引發的暴力犯罪佔很大比例,而美國是一個允許自由持槍的國家,由於槍支氾濫暴力犯罪不斷,如果那些青少年飲酒了右手裡只有槍支,那美國的社會治安將會遭到進一步的破壞,在美國曆史上曾經有過禁酒令。不過現在仍然秉承了儘量不要飲酒的法律習慣,規定最低飲酒年齡在21歲,不過每個州的規定也不盡相同,在有的州可以在父母的監控下喝酒,一般的情況是如果喝酒的話,會處以5000美元的罰款甚至入獄。這與美國是不是一個保守的國家沒有太大的關係。


江淮聖手


奧巴馬大女兒喝酒還是今年二月份的事情了,當時媒體報道奧巴馬的大女兒瑪利亞•奧巴馬和幾位朋友到邁阿密度假,還放出了許多瑪利亞的性感泳衣照。但是媒體不只是為了讚美瑪利亞的身材,而是評論她不遵守美國法律的行為——未滿21歲飲酒。

據媒體報道,瑪利亞在和朋友享受過日光浴之後,一起有說有笑的喝起了葡萄酒。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只有年齡達到21歲才能飲酒,當時瑪利亞離滿21歲還差五個月。身為奧巴馬的女兒,瑪利亞一直備受關注,在這次被媒體曝光飲酒之後,有網友評論不應該因為此事譴責她,畢竟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喝過酒;也有網友批評瑪利亞確實違法了,身為公眾人物不應該製造負面影響。



美國的年輕人到了16歲就可以開車甚至結婚,為什麼在飲酒上要等到21歲呢?理由當然不是美國人保守,而是為了年輕人安全著想。在1984年之前,美國人就一直苦於飲酒問題,未成年飲酒也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年輕人在對於酒精攝入的控制能力差,酒後駕車、打架鬥毆以及性犯罪的現象頻繁發生,為了保護未成年權益,里根總統在1984年簽署了《最低飲酒年齡法案》。後來各個州在此法案基礎上不斷推遲年輕人飲酒年齡,就發展到了今天的未滿21歲不能飲酒,其實也有個別州是未滿18歲不能飲酒。



在美國有個笑話:“酒比敵人、老婆還難對付”。因為喝酒這種簡單平常的事情,在美國卻可能違法,不僅是喝酒違法,如果未滿21歲,打開瓶蓋就算違法。而且一旦出現未滿21歲飲酒的行為,不只是自己要受處罰並被記入個人檔案,還會對賣酒的商家進行處罰。


國際視角淺說


雖然奧巴馬早就退出了美國政壇,整天忙著環遊世界。閒下來的時候,還會選擇寫寫書,或者參加各種活動去賺錢。但是,奧巴馬的女兒可不安生,要比她的父親還要“高調”。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奧巴馬的女兒被人拍到和好友一起在邁阿密度假。通常情況下,前任總統的女兒沒有什麼好關注的,畢竟根據美國的習慣來看,就算是總統在位時做的再差,只要下臺,一般都不會去過度打擾。

不過這次和平常不一樣,奧巴馬的女兒被拍攝的照片當中,就有她和好友一起喝酒的照片。要知道,根據美國的法律規定,應該是21歲以上才能飲酒。

其實這句話也不嚴格,因為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每一個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只有部分州規定,21歲以上的青少年才被允許飲酒。那麼這個規定是怎麼來的呢?

時間回到1984年的6月28日,美國製定了法規:禁止未滿21週歲者飲酒法。該法規制定的初衷,是為了減少因為飲酒造成的車禍。

如果說是為了減少飲酒造成的車禍,應該加大酒後駕車的懲罰力度,為什麼要提高喝酒的年齡呢?原來當時美國有關於駕照獲取的規定比較松,很多人才十幾歲,就已經拿到了駕照。

根據1984年的一份數據,美國10~20歲之間的青少年,獲得駕照的人數,已經佔所有獲得駕照人數的70%。而在酒後駕車的所有事故當中,十幾歲的青少年佔比高達15%。

後來美國的保險公司也給了一份數據,如果能把飲酒年齡提高到21歲,那麼每年可以挽救1250條生命。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出臺了未滿21歲禁止喝酒的法令。

因此截止到1984年10月份, 美國有23個州響應了這條法令。另外當時有8個州規定,禁止對未滿21週歲的年輕人出售烈性酒,但是可以出售葡萄酒和啤酒,另外還有9個州未做任何規定。

不僅如此,當時為了更好地推行該法令,美國聯邦規定,如果各州未能在1986年10月1號開始實施該法令,那麼從1987年1月1日開始,聯邦總部將會削減撥給該州高速公路修建費用的5%,如果到1989年10月1日還未實施,將會削減10%。

因此自從聯邦政府頒佈規定以來,大部分的州都做了響應。而到2019年,其實絕大部分的州都已經廢除了當時的法令,大約還有五六個州仍然規定禁止對未滿21週歲的年輕人出售酒品。

美國禁止對未滿21歲的年輕人出售酒品,是否說明美國人保守?其實並非如此,其實出售酒品與否,並不能影響到美國的文化。而美國文化的根本,其實是包容和開放。

如果美國不開放,那麼美國也不會成為一個種族大熔爐,也不會讓美國成為一個移民國家。其實話說回來,雖然禁止21歲的年輕人喝酒,但是想喝真的喝不到嗎?

其實如果你去美國的酒吧會發現,真的不會有人專門盯著你是否21歲,是否到達了喝酒的年齡?一般情況下,都是讓滿了21歲的人去買酒,然後分給其他人喝。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女兒哪來的酒呢?而且話說回來,相對於禁止出售酒來說,美國似乎更加應該禁止出售毒品。

畢竟在美國的很多州,大麻屬於完全合法的情況。有的地方買大麻,甚至比買酒還要方便。如果說禁止賣酒是保守,那麼允許售賣大麻又是什麼呢?


史之策


美國媒體今年二月報道一樁與前總統奧巴馬有關 的醜聞,不過這次醜聞的主角不是他,而是他的大女兒瑪利亞。

瑪利亞在2月17日約了三個小夥伴在邁阿密的海灘上一起度假,她被媒體拍到在和小夥伴們一起喝紅酒。相關照片被上傳到社交媒體之後,美國輿論一片譁然,紛紛指責瑪利亞喝酒的行為。


這是因為美國大部分州都有法律規定:只有年滿21歲才能夠喝酒。而瑪利亞出生於1998年7月14日,喝酒的行為發生的時候她還只有20歲,瑪利亞的行為是在公然挑戰美國法律。

美國禁止21歲以下年輕人喝酒,一點都不能說明美國是一個保守的國家。因為美國允許21歲以下的年輕人獲得駕照駕車、組建家庭結婚生子,甚至可以在某些州合法的吸食大麻,可是美國卻偏偏不允許這些年輕人喝酒。

美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奇怪的反差,這是因為這條法律源自1984年的《最低飲酒年齡法案》,已經高度滯後於社會實際情況。

當時出臺這樣的法律是因為美國各州對於未成年人飲酒的情況規定不一樣,有一小半的州是年滿18歲就可以飲酒了。這造成的情況是,很多年輕人為了能夠早一點喝到酒,經常是開車到18歲可以喝酒的州喝完酒再回自己的州。

這造成了美國年輕人大量酒駕,當時美國每年有數千名年輕人死於酒駕。為了遏制這樣的現象,美國才通過了《最低飲酒年齡法案》。為了讓各州貫徹這條法律,美國聯邦政府以縮減財政撥款威脅州政府嚴格執行這條法律。


本身美國法律體系是從英國繼承而來的海洋法系,很少會對出臺法律進行修改,所以這條法律出臺了已經有有足足35年卻還在繼續執行。未成年人喝酒的確不好,不過美國的法律規定實在是有些矯枉過正了。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美國確實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國家,這裡的保守不加引號

美國和歐洲,一個是新大陸,一個是舊大陸,大多數人肯定認為美國更加開放,歐洲則偏向保守。但其實在近代歐洲的思想更加激進,反而是美國人比較保守,尤其是美國南方更是以保守著稱,這些地區被稱之為“聖經地帶”。

雖然美國是由新教徒建立的國家,但新教徒對於宗教也是比較忠誠的,美國的基督教教堂也是非常常見,只不過相比於歐洲的大教堂,美國的教堂都很小,所以不引人注目。(美國的教堂也是隨處可見)

目前美國的基督教教派非常多,影響比較大的有:美南浸信會、衛理公會派、浸信會、長老會、聖公會等等。這些教派對於美國社會的影響很大,並且也非常熱衷於傳教,例如清末美國是向中國派出傳教士最多的國家,中國的許多大學也都是美國教會創立的教會大學。

時至今日,美國總統在就任典禮上依然要手握《聖經》進行宣誓,可見美國人對基督教還是很看重的。

世界大多數宗教都是主張禁慾的,基督教也是如此,基督教教會一直反對飲酒,認為飲酒使人放縱,為此在教會的和女權協會的推動下,美國曾在1920年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商業釀酒,也禁止一切酒精度數超過5%的飲品流通和進口。

其實早在一戰之前,美國的大多數州就已經開始禁酒了,到1919年,美國國會頒佈了憲法第十八條修正案:“自本條批准一年以後,凡在合眾國及其管轄土地境內,酒類飲料的製造、售賣或轉運,均應禁止。其輸出或輸入於合眾國及其管轄的領地,亦應禁止”。

在禁酒令的要求下,一切在公共場合飲酒的行為都是非法的,只能待在家裡自己喝酒才被允許。可是由於商業釀酒和運輸酒品被政府禁止,政府以此希望達到禁酒的目的。

(禁酒令期間大量私自釀造的酒精飲品被倒入下水道)

但事實證明,酒精飲料在現代人生活中已經成為剛需品,而美國人尤其愛喝啤酒,這種需求是無法被切斷的。

巨大的需求促使著走私酒和地下酒廠氾濫,酒品交易也成為一種暴利行業,於是黑幫也參與到販酒行業,暴力販酒的情況屢見不鮮。

禁酒令在美國一直持續十多年,後來實在執行不下去了,直到在1933年2月17日,美國國會通過法律放寬了對酒精飲料的限制,允許含酒精量不超過3.2%的飲料售賣。而在同年12月5日,美國國會第21憲法修正案通過,徹底廢除了禁酒令。

不過雖然聯邦政府取消禁酒令,但還是有許多州禁止飲酒,直到1966年美國全國才基本放開了對酒精飲料的管制。

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對於酒精飲品的管制還是很嚴格的,1984年美國國會通過《最低飲酒年齡法案》,將最低飲酒年齡定位21歲。雖然現在仍有部分州沒有執行這個法律,但在大部分州中21歲以下是不允許飲酒的。

相比之下歐洲的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等國只要年滿16歲就可以飲酒。英國原先的最低飲酒年齡也是16歲,後來才改為18歲,但仍舊比美國低3歲。放眼全球,美國的最低飲酒年齡在全世界都屬於很嚴格的範疇。

總的來說美國是一個偏向保守的國家,例如在今年初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大女兒瑪利亞就被拍到在邁阿密度假時飲酒的照片,而當時瑪利亞還不到21週歲,因此遭到了美國網民的痛批。

(瑪利亞正在抱酒暢飲)

其實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年輕人都曾經提前品嚐過酒精飲料,對此執法難度也比較大。

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底線就是底線,更何況瑪利亞是前總統的女兒,其一舉一動都在公眾的監督之下,一旦被媒體發現了,被指責是肯定的,畢竟這是一種違法行為,不僅是停留在道德層面了。


千佛山車神


注意啊,美國沒有規定“21歲才能飲酒”,題目說的是錯的!

美國只有5個州規定21歲以上才可以飲酒,其他州並沒有這麼規定,其他州都有各式各樣的藉口可以放寬,而且有6個州即便是未滿21歲飲酒的也不違法。


請注意的是,這不能說明美國保守,只是說美國人對於酒類有特別的執念,這和當年的美國清教徒主義有關,當然現在所謂的清教徒主義早就不是美國主流了,但是清教徒的部分觀念被遺留了下來,美國憲法還曾經有過禁酒令。

但是這不能說明美國保守,為什麼呢?因為美國18歲就可以結婚了,有些州,14歲就可以結婚。

而實際上所謂的21歲以上的規定,怕是在美國也沒多少人真的執行。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就帶過他未成年的弟弟喝過酒。

美國可以隨便打炮,但是不能喝酒。

美國可以隨便飛葉子,抽大麻,但是不能吸菸。

詭異的很。


美國當年的禁酒令也是和當年的婦女解放運動有關,婦女第一次獲得普選權以後,也不知道要投什麼,美國婦女協會當時的主張認為,男人在外面喝酒,浪費錢財,喝的醉醺醺然後回家打老婆,對女性非常不利,當時美國婦女在政治上又沒什麼主張,自然支持這一觀點,婦女們是一大票倉,哪怕這個主張不合理,政客們也欣然採納,通過法律開始禁酒,用來“淨化道德”,結果道德沒淨化,到時催生了一大票黑社會組織。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阿爾卡彭


阿爾卡彭當年就是靠著釀造私酒發家的,而且最後能逮住阿爾卡彭也不是靠的警察,而是考的稅務人員,是國稅局的臥底從阿爾卡彭的賬本里面翻到了阿爾卡彭的逃稅問題,阿爾卡彭還不是因為黑社會罪或者其他刑事犯罪入獄的,而是因為逃稅罪,結果阿爾卡彭入獄以後,導致現在美國那幫販毒的毒梟都知道要繳稅。


美國21歲才能買酒,這不是說明美國保守,只能說美國有自己的國情。


李建秋的世界


美國對於孩子飲酒,抽菸,色情雜誌等管控的非常嚴。

曾經有一個節目做過一個實驗,一個12歲的男孩去買酒,買菸,買色情雜誌全部都被拒絕了,但是他卻輕易地買到了一把槍。。。

你說美國是保守還是開放?


生逝如花雪


原因很簡單,指定年齡的是州政府。而國家政府80年代的時候“威脅”州政府:如果不提高到飲酒年齡到21歲,那麼政府就不會提供修築高速公路(interstate為主)的一切資金。在這個“不平等條款”的作用下,基本上各個州政府全部提高到了21歲。或者至少保證店鋪買酒必須保證至少21歲。


用戶3793938886447



薯烤條


21歲以下不能喝酒,卻能夠進夜店,飛葉子,這就是保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