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生活節奏的太快的我們,往往很難靜下心來看一部慢節奏的紀錄片,除非是特別愛的貓奴們,誰又能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去看一部關於貓的紀錄片呢。何況,我們本就碎片化的時間,又早已被抖音、直播這樣的,或者是十來秒或者是拼了命的討好你的長短視頻給霸佔。

表面上,看起來,今天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能掌控自我,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活得還不如一隻貓。

2020年的春天,顯得異常的陰鬱,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主動的畫地為牢,將自我隔離在家中。直到出門倒個垃圾都像是旅遊的時候,也許我們才會重新審視一些我們不曾以為是問題的問題。

在看這部《愛貓之城》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貓之所以選擇生活在人類身邊,究竟是為了什麼?

影片中說“狗以為人是慈愛的神,但貓不會這麼想。貓知道人類是以中間人的身份,遵照神的旨意行動。它們不是不知感恩,只是懂得比較多而已。”

雖然,這段話帶有濃厚的伊斯坦布爾的宗教色彩,但那一刻確實猶如醍醐灌頂,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自己,人類,是否也有這樣的自知呢?

就說今天還猶如烏雲籠罩在我們上空的疫情,至少在此刻,我們都比較公認這是一次因為貪食野味惹的禍。更值得欣慰的是,大家三觀都很正,都在追責那些連蝙蝠都要吃的人。但,問題的根源,也許是我們對於野生動物的態度出了問題。


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如此再看《愛貓之城》中的人與貓相處的故事,就會特別的感慨,一個奉行“將寵物養在戶外”的國度,對於貓以外的動物大概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反觀我們對於除了人以外物種的態度,大概就如易中天講的那個笑話,不同地方的中國人遇見太空人之後的反應,總會有一個說“這個東西沒有吃過嘛,拿來煲湯吧……”雖是玩笑,卻也暴露了我們拿嘴認識世界的本質。按照發展心理學的觀念,我們似乎還固著在“口欲期”不能自拔。或許是骨子裡對食物的固執,因為那些苦難的歲月和歷史。

看看《愛貓之城》中的伊斯坦布爾人是怎麼說的:

“一隻貓在你的腳上喵喵叫,抬頭看著你,其實這是生活對你的微笑。”


是不是特別地治癒?尤其是,紀錄片中,那些看起來滿懷滄桑的大叔們溫柔地撫摸著貓時,旁邊還坐著一排在看,在略顯幽默的同時,卻也湧動著幾縷脈脈的溫情。


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在伊斯坦布爾,人們和貓的緣分,糾纏了幾千年。

“貓已經在現在的伊斯坦布爾生活了數千年。它們目睹了帝國的興盛與衰亡和這座城市的興起與衰弱。就算被所多數人所照顧,主人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並且無論是被崇拜、鄙視或是忽視,不可否認,它們都是每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講述貓的故事很多,也不乏佳作,但從來沒有紀錄片如此地鞭辟入裡,它不僅在講述貓這種動物鮮明的個性和隨遇而安卻不將就的個性,更是在講人類文明中,城市、人、貓之間的關係和平衡微妙。

人類從大自然中掠奪地盤,建立了屬於自己城市,同時也讓野生動物們的生存領域越來越狹窄。唯獨貓、狗和人類共享一座城,而不太被討厭。貓和狗還很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們對於自由的堅持,以及對於自我的獨立。

《愛貓之城》中對於人與貓的關係刻畫,就將兩種分裂的狀態巧妙地粘合在一起,一種似是而非的“中間狀態”或是“兩極狀態”——自由獨立和依賴,野蠻生長和馴化。


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也許和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的文化和歷史有關,處於歐亞之間,在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同時影響下,如何包容、如何平衡、如何和諧共生,此類的思考已經融入了城市的肌理中。甚至,連這裡的貓,也呈現出來相同的氣質,既依賴人類的供養和照顧,又不曾喪失過自己的獨立精神。

甚至,若想以一個旅人的身份,在伊斯坦布爾的街頭閒庭信步,就先得學會如何與這些貓兒們相處。


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在這樣的一座城市,當你我跟隨鏡頭,以和貓平行的視角,俯下姿態看這個世界,會發現城市和生活都是流動的,而人也總會在貓面前流露出最真實的一面。對彼此的尊重,會讓人和貓都在主動探索著,讓各自舒適的距離和相處方式。

因為有了觀察、情感和日日夜夜的陪伴,我們也因而知道了這些性格各異的精靈,它們與人相遇的故事,也如此充滿了靈性。


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有給人帶來好運的錢包貓,有混跡於不同地方養家餬口的貓,有被所有漁夫痛恨的偷魚賊,有強勢對付小三的潑婦貓,甚至還有彬彬有禮的貴族貓……可以說,人與貓之間的情感羈絆,往往貓才是絕對的主角,因為被治癒的往往是我們。


有感於記錄片《愛貓之城》人與動物平等的相處就是漫漫時光

正如劇中的旁白

“以愛的視角享受這個世界,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你會愛上這個有貓、有鳥、有花的世界”……

唯有心懷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萬物生靈的平等相待,也許才能讓我們找到在伊斯坦布爾這座《愛貓之城》中,人與貓之間千年上演的彼此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