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事不再“理所應當”,你是否依然從容?


當世事不再“理所應當”,你是否依然從容?

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太多的事情都習以為常,而一場瘟疫的到來,除了讓我們驚出一身冷汗,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這世界和人性。

思考一個問題:當支撐“理所應當”背後的那些人和事不存在的時候,你能從容應對嗎?


01 我們可以矯情,是因為我們變得富裕

每天出門上班,我們認為地鐵或者專車理所應當會到來,慢一點我們會抱怨;

上班工作,我們認為老闆理所應當要付工資,少一點我們不幹;

中午吃飯,我們認為快餐理所應當會送到面前,而且理所應當有肉有菜,不好吃我們會罵;

晚上回到家,我們認為理所應當有個安靜的環境,吵了我們會投訴;

當我們生病時,我們還理所應當認為有醫生護士在為我們服務,出差錯了還會“醫鬧”......

大家都知道有個馬斯洛五層需求模型,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我們總是鄙視追求低層次的需求,也總是說自己追求的都是高層次需求。

其實,我們可以矯情地追求高層次需求,首先是因為我們變得富裕。

想當年物資缺乏的年代,我們要求的不過是一碗飯,有肉就會很高興。那年代,大家的需求本質上沒太大區別,甚至連信仰都是一樣的。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對各種事物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現在想去聚餐,是不是經常會出現選擇困難症?我們要求的不僅僅是健康衛生,填飽肚子,便宜的被認為是低檔,貴的被認為是俗氣,常去的被認為是沒新意。

於是,人類追求更加新穎的各類主題餐廳,例如海底餐廳、空中餐廳等...

當世事不再“理所應當”,你是否依然從容?

鯊魚可以看著你吃飯的餐廳(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做產品也好,做服務也好,最重要的就是挖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甚至不惜要做到千人千面,才有更多的商業機會。

我們平時看人,只要看他的是不是有各種刁鑽需求,對他的財富狀況評估就可以八九不離十了,例如王思聰喜歡兔女郎,馬雲喜歡演武俠,丁磊喜歡養豬,柳傳志則說:“錢不要多,掙得夠打高爾夫球就成。”

總結起來,個性化需求越來越豐富,本質來源於我們生活變得富裕。我們逐漸習慣,這個社會滿足我的需求是“理所應當”!


02 我們可以“理所應當”,是因為有這個體制

當我們在疫情期間,我發現我們依然可以過上“理所應當”的生活:宅在家裡打開手機購物有人送貨,打開遊戲可以讓你玩得爽,打開電腦可以獲得疫情統計,下樓倒個垃圾,看到小區依然理所應當地僅僅有條。

我們依然可以矯情,只要稍有不滿就可以洩憤,我們可以批評政府言論管理有問題,可以抱怨口罩生產太慢,還可以謾罵小區物業管理不嚴等等。

但是在這背後,有人日夜開工 10 天建起一座醫院(強制時限);有人透支體力醫治病人(醫患數量不成正比);有人在加班生產食品、口罩(但是不讓漲價);也有人一直冒著風險在路上執行封城和檢查任務。

從理論上看,這些行為都是違背自由市場經濟規律的,相信自由市場的歐美國家沒有一個有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這樣的合力,10 天建一座醫院足以讓各國驚掉下巴。不得不承認這就是體制的優勢,如果你說一樣東西有缺點,但在另一個場景必然就有優點,體制就是這麼一回事,優點缺點都是相對的,合適才重要!

當世事不再“理所應當”,你是否依然從容?

足以讓各國驚掉下巴的速度(圖片來自網絡)

想想看,一個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也不是天天可以模擬的極端突發事件,誰能做到完美沒有疏漏?誰又能保證如果換了別人,可以比武漢做得更好? 看看 2009 年美國爆發的 H1N1 流感,在糾結了 6 個月後才進入全國緊急狀態,如果美國類似中國人口這麼密集,那絕不僅僅是美國的 6000 萬感染,1.2 萬死亡這麼簡單。

這次武漢肺炎,如果是按照美國 2009 年的模式管理,我們今天還能“矯情”?


03 暴露人性的思想實驗

如果過了春節後武漢才封城?如果火神山醫院遲幾個星期才能建起來?如果全國沒有那麼多醫護人員逆流而上?如果國內網上全部充斥謠言和恐慌?如果大家還在到處聚會? 如果大家初七都按時上班? ...... 那結果會怎樣?

我認為,病毒感染本身就有很強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以上任一環節控制不好,疫情都可能全面大爆發。這一刻,我想你的生活就不是那麼“理所應當”了,或許“災難片”中的以下場景將會出現:


場景1、你等待的是救命稻草還是死亡?

醫護人員數量遠遠跟不上患者的數量,有的醫護人員心理會崩潰,有的醫護人員不斷還變成患者,醫院住不下,大型場館可能要成為臨時收容所,那裡沒有廁所、沒有人打掃衛生,在臭氣熏天的環境下,大有可能引發其他傳染病,而且在那裡收容的患者得到的可能不是救治,而是在等死,連屍體都沒人搬走......這一刻你患病了,沒有人“理所應當”成為你的救命稻草!


場景2、

是衝出封鎖還是被殺死?恐慌的人們會想辦法逃離疫區,而政府要封城,疫區人開始形成羊群效應,在烏合之眾的心態下,有人帶頭衝破封鎖,作為管理者,那時候就要決策“要不要開槍”的問題了,以往理所應當保護我們的警察,這時可能正是槍口對著我們的人。韓國災難片《流感》中,政府不但要殺死那些患病的人來阻止疫情,甚至準備動用轟炸機來炸死要逃出封鎖的患者。生與死的恐慌面前,是底層人性的展現,你的生命權都可能不是“理所應當”的。

當世事不再“理所應當”,你是否依然從容?

《流感》(來自視頻截屏)

場景3、你真的有錢嗎?

大家開始套現,股市開盤暴跌,食品大幅漲價,銀行被擠兌而關門,我們平時賴以生存的手機,此刻成為廢鐵,一輩子辛辛苦苦存的幾百萬,卻拿不出一分錢來買食物。此時商場的食品也早被打砸搶洗劫一空了,這一刻,“信用”還是“理所應當”的嗎?


場景4、精英可能成為最沒用的人之一

大家為了保命都不上班,企業沒有錢發工資,各種生存必備物資缺乏,有錢也買不到,人們開始湧向人煙稀少的地方尋求安全的生活。當地的農民們看著這些平時的所謂“精英”,問你們能做啥? 影視明星說我電影演得好、文案高手說我會寫軟文、IT專家說我懂大數據,當地的農民笑了。這世界從來就沒有人規定:你“理所應當”是有用的,我們這輩子學了那麼多東西,最關鍵的時候竟然是無用的


場景5、誰應該逃離?

或許會有個“諾亞方舟”,那麼還是健康的人中誰能上這個方舟?按照階層、財富、才能?還是優先婦女、孩子?如果你是個官員,民眾此刻還理所應當地聽你的嗎? 或許還有更鬧心的問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理所應當”地願意接受這個“諾亞方舟”。

這個思想實驗還可以繼續,直到一系列連鎖反應式的崩潰,思想實驗看似荒唐而又並不荒唐,往往能讓我們跳出平常“理所應當”的思維,去審視我們現在的幸福,原來我們的身邊的一切都來之不易。

當理解一切都並非理所應當,我們才發現我們擁有的已經如此之多,才會更加珍惜當下。而於此同時,當風險真的來臨,我們也將更加從容,因為我們理所應當的就是“一無所有”!


04 珍惜當下,感恩一切

我一位群裡的筆友叫“冰兒”,今年一直沒發新文章了,有人說她去年下半年生病了,就去關心一下她,結果她的母親傷心地告訴我們:她去年 12 月 2 日因病離世了!我們唏噓:這世界太冷酷了,沒有人規定二十多歲就“理所應當”活著。

群裡的筆友翻看了她的最後一條朋友圈,是這樣的:

當世事不再“理所應當”,你是否依然從容?

從容的言語,一切靜好

我又去看了她的最後一篇文章,是 19 年 11 月 寫的詩歌,我摘錄了一小段:

《相遇》

那時陽光正好

撞色的風景如油畫

有些喜慶的日子

那是讀書人的一道門

很多希望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然後在因緣際會間

輾轉也會相遇

......

從她最後的文筆,我看到了那種從容,看到了那種感恩,唯獨沒有看到那份自認為“理所應當”的抱怨!

這世界,意外和明天的太陽不知道哪一個先到,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感恩身邊的一切,因為圍繞著你身邊的任何一切,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

今天我能坐在電腦面前寫文章,我就非常幸福,再次感恩這一切!

當世事不再“理所應當”,你是否依然從容?

珍惜生命,感恩一切

為冰兒祈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