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隋唐時期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武將,其中,最為耳熟能詳的當屬李靖了。

李靖的出名得益於《封神榜》,民間將李靖神化為托塔天王,在許多地方都設有祭祀供位。而李靖,之所以能夠在民間有這麼大的名聲,跟他在軍事上的卓越成就脫不開干係。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李靖字藥師,被稱為李衛公,出身於官宦世家,並在隋將韓擒虎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富有文才武略。李靖經常與舅父韓擒虎一起探討軍事事務,並常常受到韓擒虎的誇獎,還將他與名將孫武、吳起相提並論。早年,李靖擔任長安縣功曹,儘管,李靖的官職略顯卑微,但是,他的才幹卻遠勝隋朝的其他官員,吏部尚書牛弘常常稱讚他有“王佐之才”。

隋朝末期,國家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不安,李淵等一方豪強欲一爭天下。李靖看到李淵在暗中招兵買馬,便洞察到了他的動機。為了博取功名,李靖不惜將自己偽裝成囚徒去往江都,只為尋找機會向隋煬帝告密。當李靖到達京城長安的時候,關中已經發生叛亂。不久,李淵又起兵攻陷長安,李靖被俘虜後正要斬首,情急之下高呼:“明公興平除暴,怎麼如今壯志未酬,就因私殺死壯士?”

李淵被他的言行打動,李世民也很讚賞他,使得李靖免於一死,並被李世民招入幕府。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李靖真正大放光彩,是在大唐建立之後。

當時,南方割據勢力叛亂頻繁,李靖被派遣前往江陵剿滅蕭銑,行前還向李淵獻出十條平定蕭銑的計策。這些計策都被高祖採納,於是,便任命李靖為行軍長史,李孝恭作為行軍總管,由李靖負責統轄十二總管,賦予他全權處理軍事的權力。

部隊從夔州沿長江而下,另外三支高祖部署的偏師,則從別的方向行進以配合作戰。當時,正值秋雨連綿、江水暴漲的時期,叛軍首領蕭銑認為天降暴雨、江水水勢湍急,唐軍不會冒險走水路,因此,沿江不設兵防備。但是,李靖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決定帶領部隊乘船襲擊。

其餘部將大都認為江水暴漲不宜行動,建議等到天晴之後再去。然而,李靖卻堅持認為:如果現在趁著蕭銑沒有防備,乘江水暴漲之勢,突然襲擊到城下,必定能夠破敵。而如果等到雨過天晴,江水退去,則蕭銑必定會有防備,到時候,唐軍倉促起兵又沒有援軍,這場戰役必定失敗。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最終,李靖成功說服行軍總管李孝恭,帶領兩千多艘戰艦順流而下,迅速佔據荊門、宜都二鎮,攻陷夷陵。蕭銑的部將文士弘帶著數萬精兵應敵,但是,卻被李孝恭打得落荒而逃,並被繳獲戰艦三百餘艘,損傷過萬。後來,文士弘再次召集殘兵敗將前來戰鬥,卻再次被擊敗。

清江總管蓋彥舉憑著五州之地投降於唐朝之後,蕭銑只得傾盡全城兵力出擊。李孝恭準備出戰,卻遭到了李靖的制止。他認為:“敵軍此次絕境求生,氣勢不能持久,如若我軍停泊於南岸,暫緩一日,敵軍必定會選擇分兵,一部分回營自守,一部分留在前線。到那時候,我軍再趁勢攻擊,必定能夠破敵,但是,如果現在出擊,敵軍就會頑強死戰,即使唐軍這樣的實力,也很難抵擋。”

李孝恭沒有聽從李靖的建議,將李靖留在營中防守之後,自己率領精兵出戰,結果大敗而歸。戰勝後的蕭銑部眾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一路上只顧著搶奪戰利品,軍容混亂,使得行動被輜重拖累。這時,李靖卻出兵襲擊,敵軍幾乎提不起反抗的心思,一路潰逃。

最後,李靖攻陷叛軍水城,繳獲了大量戰艦。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李孝恭等人前來祝賀,李靖卻建議將繳獲來的戰艦全部放入江中。眾人不解,李靖解釋說:“現在,我軍深入敵穴,腹背受敵,即使帶著這麼多的戰艦也很難發揮作用。如果將戰艦都放到江中,敵人看到了便會以為江陵已經被擊破,則會對我軍心生忌憚,不敢輕易前進。”

後來,果然如李靖所料,前來援救的援軍看到江中的戰艦之後,紛紛不敢前往。最終,蕭銑無奈只能打開城門投降,從此,南方州縣紛紛歸附唐朝。

武德六年,輔公祐發動叛亂稱帝,高祖便任命李孝恭、李靖分別為正、副元帥,帶著七總管兵力前往鎮壓。唐軍兵臨城下後,輔公祐的部將赴當塗,馮惠亮、陳當世等人堅守不出。李孝恭便派兵斷絕敵軍糧道,馮惠亮等人迫於軍中缺糧,只能來襲擊李孝恭軍營,但是,李孝恭卻堅壁不動。

雙方一直僵持到了第二年,李孝恭集合諸將討論應敵對策,諸位將領皆認為敵軍手握強兵又城柵堅固,強攻不是上策,主張襲擊敵軍首都丹陽,只要攻陷丹陽,敵軍便會不攻自破。李孝恭本人也傾向於這種方案,但是,李靖卻不同意,他認為:攻陷丹陽相對於攻陷馮惠亮等人的城池只會更難。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如今,唐軍率領勁勇之兵尚且不能攻破,如果到了丹陽更加難以立功。到時候,前方有丹陽守軍,後方有馮惠亮等人,在腹背受敵之下,即使想要安全撤回都很難辦到。而且,馮惠亮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必定不會懼怕在野地作戰,如果我軍能夠誘敵深入,突襲之下必定能夠重創敵軍。

李孝恭聽從了李靖的計策,將一些弱兵派去馮惠亮等人面前挑釁,馮惠亮出營後發現唐軍勢弱,便以為有可趁之機,於是,帶兵追趕。最終,卻被埋伏的唐軍精兵襲擊,一路追殺,所有營寨盡數被摧毀,使得馮惠亮等人只能倉皇逃走。之後,李靖率領隊伍一路前進,直抵丹陽。

輔公祐見到大勢已去,不由得驚恐萬狀,帶領親兵棄城而逃。但是,卻在逃亡途中被抓獲,送到丹陽處死,使得江南叛亂從此平定。

武德八年,突厥可汗頡利率領十萬大軍在西山一帶作亂,高祖派遣幾支唐軍前往禦敵,但是,大部分軍隊都被突厥軍隊擊敗,有的甚至全軍覆沒,唯有李靖帶領的一萬江淮部隊沒受損失。

到了貞觀三年,唐太宗任命已經是兵部尚書的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李世勣、薛萬徹、柴紹等人為行軍總管,發十萬多兵力,分四路前往平亂。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李靖認為兵貴神速,便率領三千驍騎兵前往襲擊頡利可汗的牙帳。頡利驚慌不已,看到李靖的軍隊便以為身後帶著唐朝傾國之兵,於是,倉皇逃遁到鐵山。同一時間,唐軍其它兵力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頡利畏懼於唐朝勢力,於是,派遣使者入唐謝罪,舉國向唐朝稱臣,自己也搬遷到唐朝首都長安居住。同年二月,唐太宗派遣唐儉等人赴往突厥宣慰,由李靖帶兵迎接頡利。李靖等人私下商議,認為頡利雖然戰敗,但是,突厥部隊勢力卻仍然不可小覷,將來如果他們恢復勢力,必定又會進攻中原。

如今,敵軍接受唐朝接納,必定會放鬆警惕,如果派遣精騎一萬,帶著足夠吃二十日的乾糧前往襲擊,一定能夠重創突厥勢力。李靖將這個決定告訴將軍張公謹,但是,卻遭到了嚴詞拒絕。張公瑾認為:如今唐朝已經允許突厥投降,就連敵人的使者還在長安沒有離開,如果現在發兵攻打在道義上說不過去。

李靖一直堅持,最終,張公瑾拗不過他。

頡利見到唐朝使者來請自己的時候,心裡感到十分踏實。但是,李靖、李世勣等人卻連夜進軍,在陰山一帶俘獲了千餘帳突厥士兵。緊接著,李靖又派遣部將蘇定方率領二百騎作為前鋒。當時,霧氣正重,等到唐軍距離鐵山頡利牙帳只有七里的時候,頡利才發覺這次危機。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頡利見到自己大勢已去,於是,乘著千里馬逃跑,使得唐儉部隊趁勢脫身而歸。等到李靖大軍趕到鐵山之後,敵軍已經潰不成軍,最終,突厥被俘獲十餘萬,斬首萬餘。頡利幾次想北渡沙漠,但由於路口已經被唐軍守住,因此,沒能得逞。後來,他又改道吐谷渾,卻被唐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獲。

從此,突厥滅亡,陰山北部大漠納入唐朝版圖。

後來,李靖因為年事已高,加上早年征戰,身體留下了許多隱疾,於是,便告老退休。但是,當立國青海的吐谷渾出現叛亂的時候,唐太宗又希望李靖能夠帶領大軍應敵,李靖知道後,毫不猶豫地請求出徵。於是,太宗任命李靖為大總管,讓他帶兵出擊吐谷渾,最終,李靖果然不負眾望,大勝而歸。

李靖不僅有著豐富的軍事實踐經驗,而且,在軍事理論方面還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根據史料記載,李靖一生著有多部兵法,其中包括《韜鈐總要》三卷,《韜鈐秘術》一卷,《李靖六軍鏡》一卷,《衛國公手記》一卷和《李靖兵鈐新書》一卷。但是,這些兵法卻大都失傳,流傳至今的只有《通典·兵典》中保存的部分《李靖兵法》。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李靖的軍事成就,在其他唐代將領中顯得很突出,唐高祖多次誇獎他是蕭銑、輔公祐等叛軍的治病膏肓,即使是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等人也不能比及。

唐太宗也常常讚美李靖,對李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當李靖年老不能征戰的時候,唐太宗評價李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認為李道宗為人謹慎,作戰不會大勝也不會大敗,其他兩人若非大勝便是大敗,但說起來,卻都比不上李靖。

李靖死後,唐太宗將他和他的夫人合葬在一起,將他們的陵墓設在自己的陵墓旁邊,還按照西漢名將霍去病、衛青的舊例,在墳墓前修築關闕,修築成吐谷渾積石山和突厥鐵山的形狀,以示對李靖卓越功績的表彰。

細數唐朝名將,其實,並不在少數,但是,他們有的卻著力於政治並非軍事,有的出身藩族,不能為漢人侍奉。況且,相對於李靖而言,他們既不像李靖一樣擁有水、步、騎三兵作戰的全面經歷,又沒有軍事理論的著作傳世,論影響力更是遠遠不能及。

被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在民間為何有如此大的聲望?

如此一來,民間百姓把李靖附會為托塔天王,應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舊唐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李衛公兵法》、《資治通鑑·唐紀》、《新唐書·太宗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