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應形成嗎?

黃尚雲


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應形成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主要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糧食價格也是如此。但糧食作為基礎商品,又涉及國計民生,截至目前應該還沒有純市場化的糧食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所以說,市場供應只是影響糧食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並不是糧價主要由市場供應形成。

一、糧食價格的確定,與其生產成本,也就是種植成本直接相關。農民作為糧食的生產者,自然是不願意將糧食以低於其種植成本的水平出售的。

二、糧食價格的形成及走勢,與市場供求關係直接相關,更準確的說法是供求基本面主導著糧食價格的走勢。因為糧食的生產具有周期性,當一個年度內糧食供不應求或供需格局偏緊時,糧價往往是走強上漲的,反之則是偏弱下跌的。

當然,因為糧食消費也具有季節性,特別是一些小品種的糧食,季節性還比較強,比如遇到一些大型的節日像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經銷商的備貨量增大,糧食消費進入季節性旺季,糧食價格也往往以上漲為主。

三、糧食價格與宏觀調控的關係也很密切,“有形之手”的作用也很明顯。在我國的特殊國情下,糧食宏觀調控需要發揮積極的作用,比如近十幾年來實行的託市或臨儲收購,以及託市糧或臨儲糧的競價銷售,都直接主導了糧價的水平和走勢。

以今年5月份玉米價格為例,在原本市場價格水平相對較低、行情表現偏弱的情況下,因為國家將今年的臨儲玉米拍賣底價大幅上調200元/噸,進而帶動玉米市場價格快速大幅上漲,與拍賣成本價基本相當後也穩定下來。

四、糧食價格也會受到進口的直接影響,國內外的聯動性越來越強。最近十幾年來,特別是入世以來,國內糧食市場總體保持在國內行情主導的同時,隨著與國際市場之間的聯動性逐漸增大,受到國際糧食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比如進口量比較大的大豆品種,國內價格基本上已經被進口大豆價格所主導;近年來穀物的進口量也明顯增加,比如進口大米、玉米等等,也使得國內糧價上漲態勢被抑制。

綜上所述,糧食價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在一個時間週期內,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有利空的,有利多的,也有多空相互交織的,糧食價格也隨之呈現出有漲有跌的行情。


糧小咖


糧食價格主要有市場供應形成嗎?我認為這不是主要,有的說與生產成本有關係,這更不靠譜,我認為糧食價格主要與國家的宏觀調控是直接關係。

因為糧食是關係到人們生存的大問題,它並不象其它產品有無均可,人們一天不吃糧食就會捱餓,幾天吃不到糧食就會餓死,沒有糧食,其它食物還是不能長久代替的,所以世界各國都把糧食看作是國家的鎮國之寶。

所以糧食就完全成了一個國家各行各業穩定建設發展的基石,和穩定一個國家政治,民心,民意,民情所有民聲的槓桿作用,一個國家的政治民心和各種建設糧食價格如果不穩定,這個國家就會動亂,民怨就會四起,各種建設就會不穩定,所以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在內都會把糧食價格,穩定在社會物價中的最低位,以保證社會上高,中,低層的人們都能有生活糧食的足夠保證供應。

有的朋友說與市場供應有關,這在我國的糧食供應國策上是不存在的,因為我是一位老農民,解放後,我經歷過自然災害糧食大減產的年代,農民吃樹皮野菜,穀糠麥秸粉粹吃的年份,也經歷過糧食大豐收的年代,和糧食產量一般的年代,我國的糧食價格七十個年代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災害年上漲,豐收年下跌的情況,什至糧食收成不好的年代價格有的年份還會下落,在解放後的七十年中我國的糧食價格一直是平衡運轉,從未有出現過勿漲勿落不穩定的情況。

有的朋友說糧食的價格與生產成本有直接關係,這種說法更不靠譜,就象近十幾年中,有於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其它物價是隨著成本在上升從中獲利,可是農民種地生產的糧食價格,完全是無有任何收入什至賠錢的情況下供應市場的,農民有時連投資的成本都無法收回來,更何談糧食成本和利潤收入與市場價格有關呢?

所以我國的糧食價格在我國與市場供求上是沒有直接的影響,與農民種地生產糧食成本根本不靠邊。這主要與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有直接關係,因為糧食價格的穩定,是國內各行各業和國家建設的基石,只有糧食價格穩定了,我國的各項建設才能穩步發展和前進,國內政治,民心,民情,民意才能完全穩定,人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國太民安,糧食價格的長久穩定是我國的永遠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