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結構組成


木星結構組成

木星及表面上的閃電

古代中國:歲星,太歲。古代西方:朱庇特。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千米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形成。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硅酸。

古代中國:歲星,太歲。古代西方:朱庇特。

木星結構組成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千米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形成。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硅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

木星是四個氣體行星(又稱類木行星)中的一個:即不以固體物質為主要組成的行星,它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赤道直徑為142984千米。木星的密度為1.326 g/cm³,在氣體行星中排行第二,但遠低於其他四個類地行星。

木星結構組成

木星的高層大氣是由體積或氣體分子百分率約88-92%的氫和約8-12%的氦所組成(見方表)。由於氦原子的質量是氫原子的四倍,探討木星的質量組成時比例會有所改變:大氣層中氫和氦分別佔了總質量的75%及24%,餘的1%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氣、氨以及硅的化合物。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氫、氖、氧、磷化氫、硫等物質。大氣最外層有冷凍的氨的晶體。木星上也透過紅外線及紫外線測量發現微量苯和烴的存在。

木星大氣層中氫和氦的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陽星雲的理論組成,然而,木星大氣中的惰性氣體是的2-3倍高層大氣中的氖只佔了總質量的20%,約為太陽比例的10%,氦也幾乎耗盡,但仍中氦的比例的80%。這個差距可能是由於元素降水至行星內部所造成。

木星結構組成

由光譜學分析而言,土星被認為和木星的組成最為相似,但另外的氣體行星、天王星與海王星相較之下所含氫和氦的比例較低然而,由於沒有太空船實際深入大氣層的分析,除了木星之外的行星至今仍沒有重元素數量的精確數據,木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體積和質量最大,它有著極其巨大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還多,是地球的317.89倍,而體積則是地球的1316倍。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時,木星還是太陽系中自轉最快的行星,自轉一週只需要9小時50分30秒,所以木星並不是正球形的,而是兩極扁,赤道鼓的三軸不等橢球體,扁平顯著。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僅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時候,木星會比火星稍暗,但有時卻要比金星還要亮),因為木星體積巨大,反射太陽光的能力也強。木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其中氫元素含量是75%,氦元素含量是24%,其他僅為1%,中心溫度估計高達30500℃。

木星結構組成

木星表面的大紅斑

木星表面有一個大紅斑,位於木星赤道南部。從東到西最長時有4.8萬千米最小的時候也有兩萬多千米;從北到南最長有1.4萬千米,最短時也有1.1萬千米,面積大約453250000㎞²,能容納三個地球。對於它是什麼仍有爭論,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永不停息的旋風,這個大紅斑是1665年由法國後裔的天文學家卡西尼發現,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週。經常捲起高達8千米的雲塔。它時常改變顏色和形狀,但卻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木星是太陽系中衛星數目較多的一顆行星,它們連同木星一起組成了木星系它們像一串珍珠似地圍繞著主宰它們的天神--木星旋轉著。

木星結構組成

伽利略

1610年1月,伽利略發現木星的最亮4顆衛星。由此它們被命名為伽利略衛星。它們環繞在離木星40~190萬千米的軌道帶上,由內而外依次是伊奧、歐羅巴、嘉裡美和卡利斯托,它們分別被簡稱為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

木星結構組成

木星的四顆衛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