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閉隔離的15天……他不忘黨員身份,堅定“初心”

被封閉隔離的15天……他不忘黨員身份,堅定“初心”

被封閉隔離期間,李煜浩不忘黨員身份,堅定“初心” 雲南日報供圖

經過15天的封閉隔離,2月14日0時,昆明市五華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對耀龍康城小區8棟3單元發佈解除封閉公告。在封閉隔離管理期間,家住該單元的昆供設計院副總經濟師兼經營部主任、雲南昆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李煜浩主動承擔起臨時黨小組組長的責任,再一次堅定“初心”,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被封閉隔離 不忘黨員身份

“這是一輩子最難忘的春節,當得知所住單元出現了一例確診病例時,我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今年49歲的李煜浩,回憶起大年初六的那個早晨,心裡還是五味雜陳。

幾天前,耀龍康城小區就開始議論小區裡出現了一例疑似病例,大家開始恐慌。誰料1月31日一早醒來,李煜浩接到了單元實行封閉隔離管理,嚴禁任何居民出入的通知。

住同一單元的35戶70多人,此時正在自家陽臺上張望,單元門口拉起了警戒線,聚集了很多警察、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頓時,沮喪、擔憂和惶恐的氣氛籠罩了整個單元。李煜浩和單元裡的所有人一樣,被封閉在了家裡,成為昆明市第一批被封閉隔離管理的人群。

被封闭隔离的15天……他不忘党员身份,坚定“初心”

值守的工作人員 雲南日報供圖

“作為一名黨員,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我應該帶領大家積極配合政府,共同築牢疫情防控防線。”李煜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組建起了單元業主微信群,先從自己做起,每天閱讀大量新聞,學習研究疫情防控進展情況、傳染病防控知識等,再把正能量微信群、及時制止傳播謠言。他督促大家做好室內消毒,提醒注意酒精的使用方法,經常在群裡聊聊天,很快大家恐慌的情緒消散了。

可才過了幾天幾夜,微信群裡就有人按捺不住了:喜歡運動的人憋不住了、有人嫌每天定時監測體溫太煩、有人抱怨樓道消毒水味道太重……讓李煜浩惆悵難眠。

今年的春城,比往年要更冷一些,春節還下了雪。他起身,看見樓下簡易帳篷裡24小時值守的工作人員時,就拿起手機,在微信群裡呼籲大家做出同一個動作:站在自家溫暖的陽臺上,請往樓下看看吧!他說:“比起一線的抗疫人員,我們這點苦,算得了什麼呢?”從那天開始,大家再也沒了抱怨,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聚民心 被隔離人群心走近了

“隔離卻不隔愛,我們並沒被組織遺忘,得知消息後,昆明供電局始終牽掛著我們。”最讓李煜浩感動的是,被隔離的單元中有昆明供電局員工,在他們中有4名黨員,局黨委迅速成立了臨時黨小組,慰問品、慰問信、慰問電話紛至沓來。

“組織相信我,我絕不負使命。”作為臨時黨小組組長的他,立即建立了黨小組微信群,召開黨小組會議,及時傳達有關文件精神,帶動其他黨員為鄰居們做好服務。

被封闭隔离的15天……他不忘党员身份,坚定“初心”

居家也不忘鍛鍊 雲南日報供圖

“有什麼需要就在微信群裡溝通!”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鄰居們抬水、取包裹不方便,他就主動下樓抬,放在鄰居家門口。在被隔離的第五天,鄰居董先生的兒子突然發高燒,但微信群裡並沒有先前的恐慌,掌握了很多防控知識後,大家變得從容,都安慰他先不要緊張。大家幫忙聯繫了社區工作人員後,經醫護人員診斷,孩子屬普通感冒。經治療,孩子很快康復。在與鄰居們一次又一次的“親密接觸”中,被隔離人群全部放下思想包袱,互相鼓勵、團結一致,心走得近了。

康女士和董先生兩口子都是供電局在職員工。談到隔離期間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單位、朋友、同事和鄰里之間方方面面的關心和愛護。同是單位職工的何女士說,剛被隔離時,內心是恐慌和緊張的,但看到身邊黨員在樂觀面對、積極行動,全家也能坦然面對、情緒穩定。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隔離後,耀龍康城小區再沒有發現新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2月14日0時,李煜浩所住單元正式解封。二月的昆明,天氣回暖,小區的玉蘭花正含苞待放。隔離期間一直在家辦公的他,也於當日回到工作崗位。

這一天,單元微信群又炸開了鍋,分享解封后第一天的生活見聞。“單元解封了,但是疫情尚未解除,臨時黨小組還想繼續發揮作用,我們的初心不會變。”李煜浩說,也許有了這樣一段特殊的經歷,現身說法,可以幫助更多人更好地渡過隔離期。“大家同舟共濟,這場仗一定會打贏。”

雲南網記者 浦美玲 通訊員 田桂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