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一生都不重用趙雲?

愛冒險的沈浪


要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必須從劉備、趙雲兩方面來看。

趙雲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青年,又是一個智勇雙全的老將軍。一生本該有更大的成就,可惜毀在了劉備、諸葛亮身上。

首先看一下劉備作為主公的定位。

在另一個問答裡,豹眼闡明瞭自己的觀點,劉備就是假仁假義,而非仁德之君。正由於劉備的個性,關羽、張飛、趙雲都是有智有謀的萬人敵,卻沒有更大的成就自己。這裡不再論述,不服氣的可以去看看豹眼的那個問答。

把三國的主公化為三擋,如果把劉備放在劉璋、劉琦、劉琮、袁譚、袁尚這一堆三擋的人物中,劉備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如果把劉備放在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孫堅、孫策這一堆二擋的人物中,劉備可以混混,但並不會有啥大的作為;如果放在曹操、孫權這些頂級梟雄裡面,劉備就差的太遠啦,幾乎毫無稱道之處。不管諸葛亮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劉備的境界、格局,與曹操、孫權相比差得不少。劉備之所以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因為劉備很幸運。劉表、劉焉不死,就不會有劉備啥事。這個問題在此就不多說啦。

就以此為出發點,看一下趙雲的經歷吧。

01

初識劉備

初平二年(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國)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

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你能迷途知返呢?”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趙雲自此跟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這是一個很精彩的橋段,值得仔細品味。

建安七年(202年)夏,袁紹由於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憂憤中病逝。因為袁紹素有德政,河北的百姓沒有不悲痛的,市裡巷間揮灑著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

既然如此,那當初,趙雲的同郡鄉親為何背棄袁紹而投奔公孫瓚呢?

也是在初平二年(191年),袁紹採納逢紀反客為主的計謀,聯合公孫瓚逼迫冀州牧韓馥把冀州讓給了袁紹。鳩佔鵲巢的行為,自然讓冀州的百姓感到袁紹並非仁德之君,因此背棄袁紹而投奔公孫瓚。

趙雲的確是個實在人,不知道趁機討好公孫瓚,卻只是說“不知道誰是明主”,大家以為你公孫瓚是個明主,就稀裡糊塗地投奔你啦。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哦。

事實上,公孫瓚也非等閒之人。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但因為其母地位卑賤,只當了個小吏。但公孫瓚相貌英俊,而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了涿郡太守賞識,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之後,逐步做到了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經常率領數十“白馬義從”作戰,威震邊疆。

光和七年(184年),韓遂叛亂、黃巾軍起義爆發,朝廷徵發三千精銳騎兵交給公孫瓚率領,征伐張純叛亂,立下大功。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集聚三十多萬。公孫瓚以兩萬步騎在東光南斬殺青州黃巾軍三萬多人。在黃巾軍渡河時,又斬殺數萬,俘獲七萬多人。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

從這個階段,公孫瓚與袁紹的作為來看,這或許是常山郡背棄袁紹而投奔公孫瓚的原因。趙雲跟隨公孫瓚四處征戰,但沒有史料記載,這一時期趙雲有具體的功績。

就在這個時間節點,劉備也在公孫瓚處,因而與趙雲結識,但也沒有看到驍勇善戰的劉關張三兄弟有任何的表現。

當時,劉備見到趙雲,深感驚奇,大力籠絡、結納。

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山東附近地區,袁紹派遣數萬大軍前來與田楷爭奪。公孫瓚上表劉備為別部司馬,派遣他前去幫助田楷對抗袁紹。劉備請求讓趙雲跟隨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這是在挖公孫瓚的牆角,但他卻不知道。

不久,趙雲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將不會再回來。因此,劉備握著趙雲的手捨不得分別。趙雲對劉備辭別說:“我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趙雲既然說出了這樣的話,就說明劉備在挽留他。根據劉備一向的套路,可能也是用共同建功立業來遊說趙雲。是否像挽留徐庶一樣,說過“你走了我也就去隱遁山林”的話,不得而知,但這是劉備一貫的伎倆。

劉備是在需要講利益的時候,他跟你談感情;需要論忠義的時候,他跟你談利益。看似重情誼、講忠義,骨子裡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一人。

年輕的趙雲,畢竟江湖歷練不足,很容易被劉備這個老江湖給忽悠。

02

趙子龍一身是膽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前去依附袁紹。趙雲來到了鄴城求見劉備,二人同床臥眠。劉備密遣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左將軍劉備餘部,不要讓袁紹知道此事。這又是在給袁紹挖坑。

此時,公孫瓚已經被袁紹消滅,趙雲想成就自己的事業,無處投靠,也就投奔了劉備。

在徐州時,劉備把老婆孩子安頓在下邳,交給張飛看守,讓關羽跟隨自己征戰。但張飛喝大了,鞭打曹豹。曹豹聯絡其女婿呂布擊敗張飛,俘獲了劉備的家眷。

劉備再也不敢把家眷交給張飛,而是親自看護。曹操東征劉備,劉備丟下老婆孩子,跟張飛一起逃走,投靠了袁紹。曹操俘獲了劉備妻小,進而攻擊關羽駐守的下邳,關羽投降。

關羽護衛甘、糜二夫人亡歸劉備後,劉備的家眷就交給了趙雲負責。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在劉琮投降曹操後,攜十數萬百姓南渡,在長坂坡被曹操虎豹騎追上。劉備僅率領張飛、趙雲、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

趙雲能把年僅二歲的幼主劉禪及甘夫人能夠帶出來,是經過了力戰的。儘管糜夫人失蹤,劉備二個女人被曹純俘獲,但趙雲已經盡到了全力。劉備自己又跑了,趙雲也就這些本事啦。

從史料來看,並沒有劉備摔阿斗的記載,也沒有對趙雲有任何誇讚的言語。所謂的劉備假惺惺的把阿斗摔在地上,並說“幾乎損我一員大將”,那都是老羅給劉備擦的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攻漢中,曹操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操親率大軍前來爭奪漢中。

黃忠認為可以搶奪曹操數千萬袋軍糧,於是趙雲分兵黃忠去進攻曹操屯糧的北山。但黃忠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回來,趙雲率領數十騎去查看,遭遇曹操先鋒部隊的攻擊。歷經苦戰,趙雲退回張翼把守的營寨,然後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以為有伏兵,隨即撤退。趙雲下令鳴擊戰鼓,用弩箭射擊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踐踏,墜入漢水中淹死者不計其數。

次日,劉備親自前來查看軍營,稱讚“子龍一身是膽也。”

這是趙雲一身是膽的由來,並不是因為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

史料並沒有記載,趙雲的武藝究竟有多麼厲害,但趙雲的謀略、膽識、武力值絕對不可小噓。

趙雲本可以有更大的作為,但卻沒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充分地發揮。

03

謹慎穩健的趙雲

建安七年(202年),劉備屯兵新野,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進攻劉備,戰於博望。劉備設伏兵擊破曹軍,趙雲生擒了夏侯蘭。

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幼相知,於是向劉備求情,免其一死。劉備得知夏侯蘭明於法律,任其為軍正。趙雲並沒有把夏侯蘭為己所用。

此事看出趙雲謹慎、明智的處事態度。但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趙雲對於劉備的防範心理,趙雲並沒有真正融入到劉關張三人核心小團體之中。

赤壁之戰後,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太守。就當時的情況看,這可以算作是對趙雲的重用。

趙範有個寡嫂樊氏,姿色貌美,就想許配趙雲。

但趙雲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個美女,趙雲卻說:“趙範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

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

這是趙雲謹慎之處,但每當讀到這個故事,就感覺非常壓抑。

趙雲並非不想娶樊氏,但是有很大的顧慮。趙範的行為與樊氏無關,但趙雲還是諱莫如深。由此可以想象,趙雲在劉備團隊是如何小心謹慎。他壓抑、防範的心理應該非常嚴重。這就說明,劉備表面上是仁德之君,但真正瞭解他的人,並不認可。趙雲清楚劉備究竟是一個啥人,所以行為處事,非常低調。

在這裡,豹眼絕不認為趙雲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而認為,趙雲是有情有義,忠誠、正直、有德操的君子。這是以君子之身防範小人之心,可謂大智慧。

04

劉備對趙雲的任用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接受劉璋邀請入蜀。趙雲留守荊州,被任命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多有不法行為。劉備得知後,特別任命趙雲掌管內事。

孫夫人想帶領劉禪一起回江東,趙雲與張飛一起截住東吳船隊,奪回了劉禪。

掌管內事,是劉備的信任,但不是好差事,出力不討好而且還受憋屈。劉備自然無法安排關羽、張飛二兄弟去做這個事,交給趙雲負責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趙雲是一個阿諛逢迎的人,自然會藉機巴結主公,得到寵幸。但趙雲不是,正直的秉性難以八面玲瓏。趙雲出力不小,但得不到應得的尊重。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賜予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等四人黃金各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作為諸將中最高賞賜。

但沒有查閱到究竟賞賜了趙雲一些啥,自然不會少了趙雲那一份,但令人感覺劉備對待趙雲太薄。

此時,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但趙雲卻反駁道:“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一個,所以還不到安定下來的時候。益州的百姓,剛剛遭受了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他們,先讓百姓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才能得到益州民心。”

劉備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益州百姓是高興了,劉備為了自己的霸業,沒有不聽從的道理,但將領們作何感想呢?

從趙雲這個建議,就看出了他的情懷與單純。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等人咋沒有這樣的建議呢?

諸葛亮一向勤正廉潔,他不會貪戀這些財物,但為何沒有這個建議呢?在之後,諸葛亮推薦了所謂的清廉之士劉巴,以大錢換小錢,導致通貨膨脹,令益州百姓苦不堪言。

這就是政治家的韜略,趙雲與之相比,差的太多。

從劉備進入成都之後,劉備已經不再是那個同床臥眠的劉備,而趙雲還是那個一心想匡扶社稷的趙雲。

耿直、忠心漢室的趙雲,之前沒有能夠進入核心團隊,至此,也就不會再有機會進入這個核心啦。直到劉備病逝,趙雲也僅僅以翊軍將軍身份都督江州。從取得荊州時的偏將軍到翊軍將軍,自始至終就是一個雜牌將軍,就是糊弄人的勾當。

至於羅貫中所說的五虎上將,就是他老人家一廂情願的事。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之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及諸葛亮北伐時的箕谷之戰。不說是戰功累累,起碼是身經百戰。

在劉備進入成都之後,對於趙雲儘管依然信任,這是趙雲的品德所致,但並沒有給與趙雲足夠的重任。趙雲已經被邊緣化,無法進入核心決策層。

根據趙雲的能力,足以有更大的成就,但劉備的格局、境界,致使趙雲不可能有更大的作為。趙雲一生謹慎,從沒有真正的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劉備也不會讓趙雲去大展手腳。

總體而言,劉備對趙雲的使用,還算中規中矩,沒有過分的壓制,但也沒有充分發揮趙雲的才能,這恐怕是真的。


豹眼看歷史


劉備跟趙雲一見如故,兩人雖沒有結拜為異姓兄弟,但是趙雲的地位僅僅在諸葛亮、關羽、張飛之下。趙雲一身本領不在關張二將之下,但是功勞沒有關張大,也沒有成為鎮守一方的諸侯,因此有人認為劉備沒有重用趙雲。事實上,劉備需要一個坐鎮後方,常伴帝駕的猛將,而這個猛將非趙雲莫屬。革命事業不分內外,都去幹外面的活了,裡面的活誰幹呢?

趙雲不爭名奪利,義當劉備“保鏢”,長坂坡救幼主,夷陵之役救先主劉備,對蜀漢政權的貢獻實不下關羽、張飛。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 。”大將軍姜維等議,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諡趙雲曰順平侯。趙雲死後獲得“順平”諡號,可以說是蜀漢國上下對他的全面肯定!關羽的諡號為“壯繆侯”,其中繆字的含義是“武而不遂,名與實爽”,足見劉禪還是不滿意關羽這位叔叔的。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可以說趙雲一生戰功赫赫,毫無瑕疵。

公元208年劉備兵敗當陽,拋妻棄子一路南逃,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此戰趙雲七進七出曹操大戰,斬殺曹營大將五十餘員,威震華夏,劉備升趙雲為牙門將軍。孫夫人攜劉禪渡江歸吳,趙雲與張飛領兵截住,救回劉禪,放歸孫夫人。公元213年,西川之戰,趙雲率兵攻克江州,與劉備合兵一處,攻取成都。

公元219年,漢中之戰,趙雲一軍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並重創曹軍。公元222年,劉備兵敗夷陵,趙雲大軍救駕有功,驚退吳軍。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失了街亭,蜀軍全面後撤,諸軍皆有損傷,唯趙雲全軍毫髮無傷而退。


大秦鐵鷹劍士


三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在長坂坡的時候,說到長坂坡這個地方,趙雲讓劉備失望,大家可能都不相信,畢竟大家都知道趙雲曾在長坂坡單騎救主,這就下了劉備的兒子劉禪,這絕對是大功一件,怎麼還讓劉備失望了呢?其實當時趙雲去救劉備的夫人以及兒子的時候,劉備的軍隊早已經被曹操打散了,而且當時劉備的處境也非常危急,後來趙雲卻又回頭去救劉備的妻子和兒子,要知道趙雲當時算是劉備的保鏢,而在這種危機的時候,趙雲卻掉頭去救了劉備的妻子和兒子,卻將自己的老闆放在了那裡,所以這種情況下,劉備的處境自然是相當危險。也正是因為這樣,是劉備對趙雲非常不滿意,但是劉備還不能說出來,這種想法一旦說出來就會顯得他非常自私,必定會失去人心,所以他也只能將這種想法埋在心中。

第二件事是,劉備娶了東吳的孫夫人後,夫人的侍女非常不老實,常會向東無透露自己內部的消息,這讓劉備感到非常的不高興,於是他就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趙雲去管理家務,其實明面上說是去管理家務,其實就是讓他去看好孫夫人的侍女,以免老透露消息,但是趙雲雖然在戰場上是一位悍將,我這種事情他似乎並不拿手,趙雲不但沒有看好孫夫人的侍女,後來孫夫人更是差點兒抱著小劉禪回到了東吳,這一次劉備更是不高興。所以對趙雲越來越不滿。

第三件事是劉備要攻打東吳的時候,當時劉備已經鐵了心要去攻打東吳,其實諸葛亮的建議劉備都沒有聽取,其他人也都是看見劉備鐵了心,所以只能順從他的命令,但是趙雲現在這個時候建議劉備不能攻打東吳,這更是讓劉備不高興,也就是因為這件事,再加上之前的原因,趙雲被劉備貶到了偏遠的地方,還給趙雲降了級,雖然最後證明趙雲是對的,但是劉備打了敗仗以後,想要後悔也為時已晚。


Q永不言棄Q


趙雲的完美,不光《三國演義》裡描述的是,歷史上真實的趙雲也可說是完美的,當然,在更多的中國人心裡,趙雲更是完美無缺的。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諡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

劉備臨死前託孤於趙雲,劉備說:“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這句話意思是,我和你早年便開始一起共患難,直到今天,想不到我們會在這個地方永遠分離。你就看在我們是生死之交的份上,幫我照顧好我的兒子劉禪,一定不要辜負了我的囑託啊。


實際上劉備對趙雲說這番話,也就是讓趙雲能在關鍵時刻保全劉禪的地位不被篡權,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其他人。

很明顯,劉備最信任的人還是趙雲,趙雲一直跟隨劉備左右,任中軍護衛,翊軍將軍,就像曹操身旁的典韋,許褚一樣。這個“翊軍將軍”並不是體制內的名稱,基本上是劉備冠於趙雲一個人的職稱,“翊”解釋為飛,或翼,輔佐護衛的意思。

很多人認為趙雲不被劉備重用,其實是誤解,可能覺得趙雲的封賞與地位沒有其他的大將高。但擔當護衛與後來託孤,不正是被信任被重用的最好詮釋嗎?


路遙lgy


大家可能受清朝影視劇的影響,看到康熙皇帝的侍衛長,歷練一段時間後,外放封疆大吏,然後就表示得到皇帝重用了。所以才會討論一下劉備的侍衛長趙雲為何不受劉備重用吧。


我們來分析一下劉備集團,劉備集團鼎盛的時候就是半個荊州,加一個益州,天下九州劉備只是偏安一隅而已。趙雲要做封疆大吏,地盤在哪裡呢?

劉備入蜀之時,是留諸葛亮總理荊州事宜的。顯然,當時劉備帶領魏延,黃忠,龐統等入蜀,剩下的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按能力排列,自然是諸葛亮最適合做留守老大的,這個時候,不存在不重要趙雲之說。


那麼接下來,就是龐統在落鳳坡死後,劉備在西川沒了軍師,就要急調諸葛亮來協助自己。這個時候就出現了荊州留守老大走了,接下來誰做留守老大的位置。這個時候,就有人認為趙雲穩重,是最適合的人選,劉備要重用趙雲呀,指示諸葛亮讓趙雲做留守老大才是正確了。從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結果來看,後人就分析,關羽其實不是最適合的人選,應該留趙雲。


但是諸葛亮揣摩上級意思,看到劉備派關平來傳達調諸葛亮入川的命令。就認為應該留關羽,畢竟荊州留守人員裡面,論資歷,論能力,論聲望,也只有關羽,趙雲兩人可以選擇了,張飛肯定排位在關羽,趙雲之後的,諸葛亮根本不信任這個總是醉酒發瘋的莽夫。雖然《三國志》裡面描述張飛有大將之才,但是《三國演義》裡面,張飛莽夫形象深入人心,留張飛肯定不如留關羽的。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的,相信大家都贊同的。


我們從關羽的結局來分析,認為留關羽不合適,留趙雲更合適,但這是事後諸葛亮。放在當時的情況分析,關羽其實還真是不二人選。

首先,他是劉備的二弟,趙雲雖然在有些評話裡面說是四弟,但是桃園三結義,三結義沒有趙雲,趙雲是後來才加入劉備集團的,這個時候,關羽張飛已經追隨劉備十多年了。封建時代,親疏關係非常重要,否則也不會有很多宗室子弟不學無術,沒有任何功勞還能封王了。而賣草鞋的劉備,顯然還沒有年長的宗室,關羽張飛雖然是異姓結義兄弟,但是比普通宗室更可靠,所以,選關羽,劉備更放心。而且劉備在四川,荊州作為唯一的基地,自然首選人物肯定是關羽了。


雖然有人分析,諸葛亮認為趙雲更可靠,辦事細膩,但是劉備派關平來傳話,留關羽已經是呼之欲出了。而且我們分析,其實諸葛亮更不願意留下趙雲,劉備派關平只是一個幌子而已,諸葛亮作為文官,還要經常上前線,自然希望身邊有個得力護衛保護自己,而侍衛長趙雲就是最好的選擇。難道諸葛亮還希望趙雲留下來,關羽,張飛保護自己入川嗎?後來的二路軍入蜀,張飛走旱路,諸葛亮趙雲走水路就證明了這一點,諸葛亮需要趙雲留在自己身邊。


所以,不管是親疏,還是資歷,還是武功能力,關羽都是首選,這也說明了劉備不重用趙雲是站不住腳的。而且關二爺在荊州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弄得曹操都要遷都躲避鋒芒。只是關羽性格缺陷,自高自大,得罪了東吳集團,又判斷失誤,讓呂蒙抄了後路。搞得功虧一簣,身首異處了。


既然荊州事情,不存在劉備不重用趙雲的問題。我們接下來分析益州情況,進入益州後,益州自然歸老大劉備親自統領,劉備也是自領益州牧。這個時候,張飛,趙雲,黃忠等隨軍出擊,自然沒有獨擋一面的機會,都是領個幾千兵馬出擊,然後劉備自領大軍而已,所以這裡也不存在劉備沒有重用趙雲一說。


那麼接下來,我們看劉備稱帝之後,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而封趙雲為翊軍將軍。合稱五虎上將。先後有關張趙馬黃,關張馬黃趙之說,但是不管怎樣排列,在劉備眼裡,趙雲和其他四位都是一樣的。不存在不重用之說。

首先,趙雲作為劉備的侍衛長,封號翊軍將軍是非常正確的。翊軍的意思就是拱衛皇帝的嘛,而前後左右的排列,易中天教授認為把趙雲排在了四人之外,讓民間掀起了討論趙雲不受劉備重用的熱潮。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關張排名不用說了,作為二弟,三弟,自然排在前面,就算四弟趙雲,也是排在兩人之後,這是不用說的,關鍵大家討論的是趙馬黃和馬黃趙。

這裡我們重點解說一下。馬超作為世家之後,其實起點身份都比其他四虎將都要高,所以關羽在說“大丈夫不與老兵為列”的時候,排斥的也是黃忠,沒有排斥馬超和趙雲。而且馬超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劉璋就嚇傻了,直接開門投降了。要知道,劉備打了好久,四川將領都是拼死抵抗的。而馬超一來,兵不刃血,望風而降。這是馬超的勇猛和馬家軍多年積累的威望造成的結果。顯然,劉備多年逃跑的威望,是比不過馬超的勇猛和馬家軍的威望的。所以,成都一役,馬超是立了大功的。憑藉家室和大功,封個左將軍是非常正常的。


黃忠最耀眼的功勞就是陣斬曹魏西線統帥夏侯淵了。斬了夏侯淵,曹操一看不行,還得自己親自上,但是親自上,還是沒有阻擋劉備得到漢中。所以說,黃忠憑藉陣斬曹魏統帥這個大功,封個後將軍也是非常正常的。

趙雲作為劉備的侍衛長,很多時候跟隨在劉備左右,或者後方,衝到前方也是跑去救援,比如黃忠被圍,就是趙雲救出來的。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沒有衝在第一線的趙雲,功勞相比黃忠就小了,斬的都是小兵或者一些沒啥名氣的將領,跟夏侯淵的身份差遠了。造成了趙雲的功勞相對小一些。


這樣分析下來,關張馬黃趙的排名,也並沒有委屈趙雲。也不存在沒有被劉備重用之說。相比劉備對馬超的處處提防,翊軍將軍趙雲還是非常受劉備重視的。最後的託孤也是讓趙雲“早晚看覷吾子,務負朕言”。後人就解釋說:你幫我看好我的孩子哈,防著諸葛亮啦。不要讓諸葛亮奪了劉禪的位置嘍。這當然是後人的解釋,但是也看出,劉備對趙雲的重視,關鍵時候,還得趙雲保護劉禪呀,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

好了,我們已經分析出,劉備對趙雲還是非常重視的,作為侍衛長,不管是守護劉備本身,還是守護劉備的兒子劉禪,趙雲都是盡職盡責的。

之所以沒有出現康熙皇帝外派侍衛長做封疆大吏的局面,也就是大家討論的趙雲沒有受到劉備重用的說法,關鍵是劉備的地盤就那麼一點呀。早期,沒法跟關羽爭荊州,荊州丟失了,就剩益州一個地方了,直接歸皇帝自己統領了,到哪裡做封疆大吏呢?


或許劉備也在想,如果我能夠一統天下,就重用趙雲,分一州之地給趙雲做封疆大吏。



蕭子北


劉備一直很信任趙雲,但是信任不代表重用。

劉備對趙雲的信任最直接的表現為死前把家人託付給趙雲。

劉備對趙雲的不重用最直接的表現為稱王后對其他將領都大加封賞,但卻不封趙雲。


劉備稱王后對文臣武將論功行賞。張飛封為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候。馬超封為驃騎將軍,涼州牧,斄鄉侯。魏延封為鎮北將軍。對趙雲卻沒有封賞。這無疑是對趙雲的冷落。而趙雲以前護衛劉備和家眷的工作已經被吳懿和吳班所取代。翊軍將軍有名無實。


我認為劉備不重用趙雲的原因有以下五點:


第一、趙雲背後沒有勢力

劉備手中的兵馬派系林立,關羽張飛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代表了劉備自己的勢力,黃忠、魏延代表了荊南派系。馬超代表了西涼派系,但是趙雲出身布衣,沒有派系。讓趙雲去領導其他派系的軍隊會平白生出嫌隙。在劉備勢力的早期,將軍們都是帶著軍隊投靠的,各個將軍手下的兵大都是各自的舊部,就算任命趙雲去領軍劉備也不會把其他將軍的舊部分出來給趙雲。,這樣會讓其他將軍心生不滿,善於統御人心的劉備是不會這樣做的。因此趙雲是沒有條件去獨領一軍的。


第二、趙雲正直,劉備虛偽

虛偽的人害怕面對正直的人,正直忠義的趙雲如一面鏡子照得劉備自慚形穢。所以劉備雖然信任趙雲,但是心裡始終有一根刺。

劉備從小有成為天子的志向,起兵後號稱匡扶漢室,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爭天下。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拿著大義名分這本是沒有錯的,但是他對結義兄弟都如此口不應心,這就是劉備最大的虛偽。相比之下曹操則正直豁達的多,當年曹操矯詔起兵,就明明白白地和大家說這是矯詔但是比真的還真。

趙雲忠義,不但忠於劉備,更是忠於漢室。早先追隨劉備的時候趙雲就立下誓言-終不背德也。趙雲之後也是這麼做的,他是一位勇冠三軍的名將,也是非常賢德的大臣。

趙雲相信劉備是忠於漢室的。因此當劉備每每為自己考慮的時候,趙雲都站在劉備的角度在為漢室考慮。他以為自己這樣做是在為主公分憂,其實卻是在給劉備添堵。趙雲的意見很多時候會讓劉備的不爽,可是劉備卻不能發作,久而久之心裡就對趙雲心生厭惡之心。同時趙雲的表現讓劉備不經懷疑趙雲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自己。保險起見自然也不會給與趙雲更多的權利和兵馬。萬一有一天趙雲為了漢室反了自己豈不是得不償失。


第三、趙雲性格耿直,被蜀漢官員們孤立了

劉備在征戰西川的時候許諾攻破成都之後,眾軍可以任意劫掠。並且將豪宅和土地分賞給手下的文臣武將。眾將非常高興,可是趙雲卻勸諫劉備,說我們應該把土地和財產還給百姓,這樣百姓才能歡迎我們。劉備最終採納了趙雲的意見。趙雲這次勸諫劉備斷了許多文臣武將的財路,因此在蜀漢勢力裡面有被孤立的趨勢。


第五點、趙雲兩次反對劉備

領導都喜歡聽話的手下。

上面已經說了趙雲對劉備的第一次勸諫,雖然劉備最終採納了趙雲的建議,但是趙雲卻因此得罪了劉備賬下的文武官員,也讓劉備心裡頗為不快。

關羽死後,劉備決意起兵伐吳,趙雲再次進言,我們的目標是匡扶漢室,曹丕篡漢自立,我們為什麼不去討伐魏國,而去討伐吳國呢?劉備這一次沒有采納趙雲的意見。並且作為伐吳的反對者,劉備沒有讓趙雲統兵出戰,而是調遣到江州,從此受到冷落。


第六、趙雲的政治錯誤

劉備稱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討伐東吳,可是趙雲卻以匡扶漢室需要討伐魏國為由反對出兵東吳。這就是政治錯誤了,匡扶漢室本就是劉備豎起的大旗而已,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奪取天下。趙雲用大義來壓迫劉備,自然讓劉備不喜。

要知道反對劉備稱帝的費詩和雍茂一個被貶官,一個被斬殺。相比之下劉備對趙雲已經是比較好的了。


綜上所述,因為趙雲耿直的性格容易得罪人,背後又沒有勢力,以及犯了政治站隊的錯誤,所以劉備雖然知道趙雲忠義,但卻沒有重用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經解答了題主的疑惑。


三維策論


三國是個猛將如雲的朝代,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像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名將,其中有一位超過關羽,勇如呂布的將士卻沒有受到重用,就是劉備旗下的趙雲。

趙雲,在歷史上是一等一的勇士,趙雲之勇一點都不弱於關羽,同時又比關羽多了一份大局觀念。但是為什麼就是這麼一個英勇善戰的將士卻一生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呢?他做了哪些得罪劉備的事情了?這就要從他的三次失誤說起了,他三次失誤是一點一點的寒了劉備的心,其實主要還是趙雲的情商太低了。

首先就是趙雲最大的失誤了,那就是眾所周知的長坂坡救主事件了,趙雲七進七出可謂是威風四起,然而他的勇猛雖是無話可說的,但是他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分不清孰輕孰重。當時長坂坡之戰,劉備被曹軍擊敗,只能帶著趙雲、諸葛亮等人撤退,然而中途時,卻發現趙雲不見了。原來他是返回曹軍大營救了劉備夫人和兒子。雖說戰雲是救下了他的妻子,但是當時情況危急的關頭,趙雲作為隨從將軍,他的職責是應該保護劉備的安全,否則因為他擅離職守,劉備亡了,救了他的妻子又有何用呢?雖然劉備沒有直接指責趙雲,但是這件事劉備卻也一直耿耿與懷。

第二次失誤就是劉備娶了孫夫人之後的事情了,當時的劉備娶了孫尚香為夫人,孫尚香本是東吳的公主,因為周瑜計策的失敗,她被迫嫁給了劉備,雖然她身在劉備這,但是她的心卻依然在東吳,她的侍女經常給東吳傳遞消息,這讓劉備很是苦惱,於是他就要求趙雲去看好孫夫人和那個多事的侍女。然而,趙雲又一次讓劉備失望了,他不僅沒有管好這件事,反而差點讓孫夫人帶著阿斗逃回東吳,最終鬧成趙雲截江救阿斗的局面。在這場救阿斗的事件中,趙雲殺了東吳的幾名將領,逞足了威風,但是他的行為卻導致了孫夫人和孫權的不快,這件事讓劉備更加覺得他不能擔當大任,畢竟連一介女流都看不住。

最後劉備欲徵兵討伐東吳被趙雲直言勸阻,這件事徹底激怒了劉備,徹底對他寒心了。當時劉備剛攻打下蜀漢重地,成為一方霸主。但是由於關羽的戰敗,丟失了荊州,這將事讓劉備很是憤怒,於是便要直接攻打東吳。劉備的怒火讓滿朝群臣都不敢勸阻,就連一向被倚仗的諸葛亮都沒有辦法讓劉備放棄攻打東吳的念頭。而就在劉備怒髮衝冠的時候,趙雲又一次觸怒劉備,他一味的阻止,這讓劉備更加惱火,甚至認為他在動搖軍心,將其徹底貶職。

趙雲雖然一心為了蜀國,為了劉備,但是他的低情商和一次次的失誤使得劉邦徹底不會重用他,從而導致他一代名將最終死於蜀國的內憂外患之中。


歷史雲頂


趙雲受不受劉備重用,不能簡單看,應該辯證地看。我認為趙雲在劉備集團的地位是變化的,在佔領益州之前是受重用的,在佔領益州之後是受冷落的。

許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趙雲列五虎大將,聲名顯赫,其實在歷史上名聲不顯,功業不著。我們根據《三國志》記載的史實來分析之:

一、在佔領四川之前趙雲是受重用的。

作為劉備的追隨者,趙雲在荊州擔任過偏將軍、領桂陽太守、領留營司馬、特任掌內事。與關羽、張飛的官職差不多,黃忠和魏延還是無名之輩。

劉備非常信任趙雲,在入蜀前特意任命趙雲“領留營司馬”,“特任掌內事”,留營司馬是劉備自己設置的官職,統領留守荊州軍營事務。“掌內事”,則是負責劉備及家人的安全和管理孫夫人的女兵。趙雲也不負所托,從孫夫人手裡就下了劉禪,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此外趙雲參與的軍事行動也不少,當陽長板、赤壁之戰、南征四郡、入川作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在佔領四川之後趙雲受到冷遇

214年,劉備佔領成都後,封趙雲為翊軍將軍,此後的10年裡趙雲一直沒升遷。原因就是趙雲做了兩件事分別得罪了文武大臣和劉備,此時劉備已經漸漸地不信任趙雲了。

①第一件事,攻打成都之前,劉備允許部下搶劫城裡的財物,破城之後,號稱仁義的劉備軍隊像土匪一樣。當時,劉備還打算把成都郊外的土地和城內的豪宅賞給文臣武將。趙雲勸諫劉備,現在不是享受的時候,應該把土地財產歸還百姓,這樣才能安居樂業,人民才會歡迎我們。趙雲的建議得罪了大批的人,另外給劉備也留下了不聽話的印象。

之後趙雲再也沒有獨自領軍作戰的機會,即使趙雲在漢中之戰中救過黃忠,劉備也只是誇獎幾句話應付應付。219年劉備稱漢中王時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漢壽亭侯,董督荊州事;張飛為右將軍,假節,新亭侯;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都亭侯;黃忠為後將軍,關內侯;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些人都是有實權的將領,趙雲則原地踏步。

②第二件事,221年劉備稱帝時,趙雲也沒有得到加封。此時劉備準備對孫權動武,趙雲再次進諫,他說,我們最大的敵人曹魏,曹丕篡漢不得民心,我們應該順應民意佔領關中,然後利用關中的地理優勢討伐魏國。先與吳國交戰,短時間內解決不了問題。

劉備不僅沒采納趙雲的意見,還把趙雲打發到遠離前線的江州(今重慶)。請問那些認為劉備重用趙雲的人,這是重用嗎?③從官職上看,221年,劉備稱帝時封賞文臣武將,(此時關羽戰死、黃忠病逝不在此列。)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馬超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魏延進拜鎮北將軍。這時,趙雲依然是個打醬油的,官爵原地踏步。

這期間,守護劉備安全的將領是吳懿和吳班,趙雲已經靠邊站。

吳懿在劉備娶了他妹妹後被封為護軍。護軍掌管禁軍,有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的權力。趙雲在後主劉禪即位後才得到這個職位。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趙雲在此期間是不是受重用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就像現在單位一個能幹但有點倔的職工,還時不時的給領導提點意見。劉備就像那個領導,嘴上說,你不錯,有能力,工作你多幹點。結果漲工資沒有你,升官還沒有你。

趙雲不受重用的事實是誰也不能否認的。




閔不克


若問三國武將,你最喜歡誰?

相信大多數人選擇的是趙雲,因為趙雲顏值高,身材好,武藝強,講義氣,為人忠誠,還不沾花惹草,是萬千少女的理想老公。

然而,近乎完美的趙雲,在蜀國似乎不受待見,不被劉備重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備進封漢中王,大封諸將,當時封了“四虎上將”,即前、後、左和右將軍,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沒趙雲啥事。

要知道,趙雲追隨劉備非常早,比關羽和張飛晚了那麼一點點,比馬超、黃忠要早許多。

後來,劉備覺得有些過意不去,畢竟趙雲鞍前馬後,不辭辛苦,還曾經兩次救了阿斗,於是就給趙雲頒發了“翊軍將軍”的獎章。

什麼是翊軍將軍?就是個雜牌將軍,算是個安慰獎,假如說左將軍是高級警察的話,那麼翊軍將軍只能算是協警。

再來看爵位。

關羽早先獲得漢壽亭侯的爵位,這是漢獻帝親自授予的,含金量相當之高,關羽一直引以為傲,經常掛在嘴邊。


張飛在赤壁之戰後,榮獲了新亭侯爵位,劉備稱帝之後,又榮升為西鄉侯。

馬超,更是剛來不久,就獲得了斄鄉侯的爵位,連他的弟弟馬岱也獲得了陳倉侯。

最後看趙雲,在劉備生前,連個爵位的影子都沒摸到,可憐至極,好在劉禪繼位之後,感念趙雲昔日兩次救命之恩,這才給他頒發了永昌亭侯的爵位,算是補發的。

趙雲為何混的這麼慘呢?

一是出生寒微。

張飛是豬肉連鎖店老闆,家裡有錢有莊園,算是個暴發戶。關羽呢,是販棗的,還是在逃殺人犯。

這哥倆雖然出身不高,但他倆是劉備八拜之交的兄弟,吃飯一張桌子,睡覺一張床,除了老婆,不分你我,這是睡出來的感情。


馬超呢,更不必說了,他出生豪門貴族,父親馬騰是平西將軍、西涼太守,絕對血統高貴。

而趙雲呢,出身寒微,無權無勢無背景,三無人員,三國時期,門閥士族林立,沒有好的出身想出人頭地難比登天。

二是情商不高。

與關羽、張飛這些老油條相比,趙雲顯得非常單純,人人都能看出來,劉備是掛著“興復漢室”的羊頭,賣著“割據一方”的狗肉,但趙雲偏偏相信了劉備的鬼話。

當年,劉備準備稱帝,但他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於是讓諸葛亮聯合一幫文臣武將,三番五次的跪請,一次還不行,還一而再再而三,劉備這才“極不情願”地當了皇帝。

表面上不樂意,內心極為歡喜,劉備虛偽透頂!


趙雲卻不太贊成劉備稱帝,雖然內心沒說,但表現在了臉上,以至於劉備稱了帝,群臣上賀表之時,列了五十人的名字,之後是“等一百八十人”,而趙雲就在這“等一百八十人”裡面。

還有一件事能說明趙雲情商不高。

劉備攻下益州之時,準備將益州分封給文臣武將,大家聽此消息全都歡喜雀躍,打仗拼命圖個啥呀,不就圖個權和錢嘛?

劉備問大家有不同意見嗎?

眾臣默然不語,全都支持劉備的英明決定,哪知道這時候,趙雲站了出來,說道:“末將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備心裡一驚,說道:“講!”

趙雲頓了頓,說道:“咱們剛剛打下益州,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咱們應該把財產分給百姓,讓他們休養生息啊?”


劉備聽了之後,大汗淋漓,這話聽起來像是譏諷他一樣,說好的興復漢室呢?說好的心繫百姓呢?說好的為百姓謀幸福呢?

此言一出,趙雲一下子升到了天上,成了聖賢之人,而這幫文臣武將都成了跳樑小醜。

大家竊竊私語,恨的咬牙切齒,恨不能你一腳我一腳的踹死趙雲。

然而,劉備畢竟自詡明君,這個“高大上”意見,不採納實在說不過去,於是說了句:“准奏!”

一句“准奏”,這幫文臣武將,包括劉備,都想“狠揍”趙雲一頓,煮熟的鴨子全都飛了!


一半秋色


趙雲在蜀漢,絕對是一個驍勇善戰的人。他的人生當中,最為出彩的地方,就是長坂坡一戰,七進七出把後主劉禪給救了出來。

按理說僅僅這一次戰役,就足以讓趙雲揚名立萬了。

可是,劉備對趙雲這個人的評價一直都是不高的。而且劉備也並沒有給趙雲將軍的頭銜,說白了趙雲在蜀漢始終都是一個雜牌將軍。

他甚至連黃忠和馬超都不如。

我們都知道黃忠是一個老將,也是半路投奔到劉備這裡來的,他在漢中的時候,給劉備立下了漢馬功勞,讓劉邦對他讚賞不已。馬超是在被曹操打的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跟隨了劉備的。

同時,馬車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人,他在攻打成都的時候,給劉備建功立業過

後來劉備把他們兩個以及關羽和張飛都封為了將軍。

他們四個也就是歷史上的前、後、左、右將軍,很顯然趙雲是不在其行列的。我們所熟知的蜀漢五虎將,是有趙雲的。

但是,這終究是演繹裡給他的頭銜。事實上趙雲一直都是一個雜牌將軍。

為何對劉備如此忠心的趙雲,他得不到劉備的重用呢。甚至在劉備駕崩的時候,他一直還是在叮囑諸葛亮,趙雲這個人不堪大用。

也許,在劉備看來,趙雲僅僅是擁有匹夫之勇,他是不能像關羽,張飛一樣做鎮守一方的諸侯王的。

甚至趙雲連魏延都不如,至少劉邦在漢中的時候,把漢中交到了魏延的手裡。這說明劉備是信任魏延的。

也許,能力不足,不堪大任,這可能就是趙雲不被劉備重用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趙雲之所以不被重用,就是他和劉備的政治理念是不一樣的。劉備的一生南征北戰,他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想要當一個皇帝。

但是,趙雲自跟隨劉備之後,他就想要恢復漢室,討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到了劉備當了皇帝之後,他是很不理解的。甚至他是有一點反對劉備當皇帝的。所以,劉備對這樣的趙雲是沒有重用的。

不但是劉備沒有重用趙雲,就是劉禪登基後,他也沒有重用這個昔日的救命恩人,可見,趙雲這個人確實是有一點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