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孙森林的再生速度或低于预期

亚马孙森林的再生速度或低于预期

2019年12月16日,《生态学》(Ecology)发表题为《评估亚马孙高度砍伐地区次生林的生长和气候敏感性》(Assessing the Growth and Climate Sensitivity of Secondary Forests in Highly Deforested Amazonian Landscapes)的文章指出,亚马孙地区原始森林砍伐后的再生速度可能比先前想象的要慢得多,这可能对气候变化预测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之前次生林吸收大气碳的能力可能被高估了。

由于森林能够从大气中吸收大量的碳,次生林曾被看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热带森林拥有地球30%的陆地碳和至少60%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但森林的丧失和退化正在危及这些生态系统。尽管次生林的再生有可能抵消碳和生物多样性的部分损失,但仍不清楚雨林的再生是否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巴西帕拉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o Pará)、英国兰开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对位于巴西布拉干萨(Bragantina)的亚马孙森林再生情况进行了约20年(1999—2017年)的监测。布拉干萨是亚马孙地区最早遭遇森林采伐的区域,几乎失去了所有原始森林。研究人员对面积3 ha(公顷)的次生林(年龄约60年)进行了10次重复普查,以探究碳储量和树木物种丰富度的恢复率是多少,季节性温度、水分胁迫和景观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影响碳动态等。

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碳积累的速度为平均每年每公顷1.08吨,而物种丰富度在研究期间保持不变。此外,研究还发现,次生林更容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在干旱时期碳平衡和生长率较低。这与原始森林的干旱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在原始森林中,碳动态的变化是由茎死亡率的增加所驱动的。这些结果突出了一个重要的气候变化-植被反馈,在亚马孙流域部分地区观测到干旱季节长度增加,这可能会降低次生林在封存碳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有效性。此外,与以前的亚马孙森林评估结果相比,该地区目前的森林再生率较低,即使经过60年的再生,所研究的次生林固碳能力只有未受人类干扰森林的40%。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仅为当地未受干扰森林的56%,且在约20年的监测期间,物种多样性没有增加。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森林要完全恢复需要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这意味着它们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可能被大大高估了。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0年第01期,裴惠娟 编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