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曹操這個人歷史上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太有名了,絕大部分人還是從小說裡瞭解到這個人的,但是專家學者大多是從史料出發評價一個人物的。


所以,對曹操的評價就存在兩種觀點的對立——專家學者和普通大眾的對立。

大眾對於曹操的印象,通常是“亂世只奸雄”,而很多歷史學者則更傾向於“治世之能臣”。

說他是奸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他篡奪漢朝的江山,逼迫漢獻帝退位,狹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這種事歷史上幹過的人太多了,比如周武王消滅商紂,你說算不算篡權?人家紂王又不是退位,主動禪讓給你對吧。所以說篡位這種事情很難講,除了堯舜禹時代,又有哪個朝代不是通過武力方式建立政權的?

第二,曹操為人自私,疑心極重,常常覺得別人會害自己,所以常常把人家的好意當成歹心。比如他與陳宮逃亡路上,叔父一家本來準備款待他,卻被他當成要殺他,於是講人家全家滅族,明知殺錯了人,也將錯就錯。最後還要為自己辯解,拽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其實一個被朝廷通緝的人在逃亡之中,做出這樣的事很正常,自古帝王又有誰不擔心別人害自己?如果讀史書就會發現,比這嚴重的多了去了。比如李世民殺死自己兩個哥哥。


第三,曹操從小就奸詐狡猾,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這點其實也站不住腳。奸詐狡猾這個形容其實很難區分,你說諸葛亮用計謀算不算奸詐?同樣是使手段,怎麼到了曹操這裡就成了奸詐?

說他是治世能臣,理由也很多。比如曹操為結束三國分裂完成全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誅董卓、討袁紹、滅劉表,這些都有利於統一的大局。

再加上曹操統治期間實行了一些列恢復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政策,推行屯田制,興修水利工程,獎勵農耕和桑植,重視手工業的發展,安置流亡的百姓。為了減輕人民負擔,實行“租調製”等。


另外,曹操也是一個非常有文學天賦的人,是我國文學史上有名的“三曹”之一,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詩歌氣勢宏大辭藻優雅,用典恰當,表達自己宏大的志向和寬闊的胸襟、不凡的氣度。


魯迅先生就曾說,“曹操是改革文章的祖師爺”。讚揚他在改進文章表達和形式上所做的突出貢獻。


符號帝國


問題:如何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曹操這個人不得了啊。從小就被我們掛在嘴邊,經常都在說:“說曹操,曹操到。”曹操這個人真的很牛,“寧可天下人負他,不可他負天下人。”這句話簡直就是說到我的心窩子裡面去了。那麼我們如何來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吶!

曹操被人稱為“奸雄”,讓我很佩服,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像我這樣老實巴交的人總是受到那種“奸商”的剝削。所以我佩服曹操,夠厲害,幾千年前就把咱們現代人的“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

曹操這個人當了一輩子的丞相,就是沒有稱帝。我覺得還是有點遺憾,比較一代“奸雄”居然是個老二的角色,有點不符合身份嘛。曹操的一身中有兩場命運的轉折戰役,一場是“官渡之戰”,以少勝多,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場是“赤壁之戰”,慘敗,開啟了三國鼎立之勢。

歷史上說曹操此人生性多疑,我覺得很好。像我們這樣老實巴交的人總是在給生性多疑的老闆做事。讓我咋個說嘛,感覺生性多疑的人都發了財,老實巴交的人都在幹活。哎····曹操真牛,幾千年前就看的那麼透徹了,要是他活著當下,絕對是個商業奇才。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是“亂世之奸雄”。領導的思想很突出。曹操的歷史功績非常的顯著,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外部勢力。做到了一統北方的霸業。在經濟生產以及安定社會穩定的秩序上採取了多種政策,興修水利、擴大屯田、重視手工業、實行“租調製”、獎勵農桑、安置流亡人口等一系列的政策。讓社會穩定、經濟慢慢恢復。所以曹操是一個牛人。以上純屬個人思想,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記得關注點贊喲。


歷史扛把子


歷史是任人塗抹的小姑娘! 一部三國演義本著“揚劉抑曹”的宗旨,讓曹操面目全非,而真實的曹公可能鮮為人知了.

1.曹操是東漢未年不可多得的政治家.當時因為軍閥割據,混戰不休,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生存艱難。更影響到了軍隊的供給.,籌集軍糧遇到了阻礙,曹操提出屯田制,並興修水利,也就是曹操有政治家的民生情懷.在公元196年,曹操擊敗黃巾軍,奪取了一批耕牛、耕具與勞力。曹操接受手下的羽林監棗祇的建議:利用這些資源在許昌一帶屯田,招募流民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豐收後由國家和農民按比例分成。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暫緩解與農民的矛盾.實行屯田制的第一年就“得谷百萬斛”。




公元204年,為進軍袁紹的重要根據地鄴城(今河北臨漳縣),曹操組織人力修建了白溝(衛河)運渠工程.從而開闢了白溝漕運的先河,公元213年,曹操又開通了利漕渠,《水經注·漳水》有記載“魏太祖鑿渠引漳水東入清洹,以通漕河,名曰利漕渠。”.佔領鄴城之後,曹操在戰國引漳十二渠的基礎上,修建了天井堰。此堰是在當時是比較發達的灌溉系統,也惠澤後世,據說部分功能延續至今。成為高瞻遠矚的政治空,鄴城的經濟在他治下得以長足的發展。



2.知人善任,唯才是舉是他作為政治家與軍事家最為顯著的特點。建都許昌後,曹操三次下達求賢公告。一曰《求賢令》,二曰《舉士令》,三曰《求逸才令》。在當時,屬石破天驚之舉。打破了門閥出生的條條框框,旗幟鮮明的聲稱唯才是舉,重才不重德,不管品格如何,只要有才能都可以做官,在漢未此舉真有倒行逆施的意思.但獨一無二的舉措為曹魏網羅到了一大批的人才。


禮賢下士也能當楷模,官渡之戰時,赤腳迎許攸,不計前嫌收陳琳(在征討檄文中,陳罵了曹祖宗十八代),甚至反覆無常,曾經不共戴天的勁敵張誘(殺了操的兒子與屬下大將典韋)也能容留,為已所用,組合三國時代,北魏人才濟濟,英雄百出這是曹操重視人才密切相關.

3. 曹操是軍事家.不僅有軍事著作《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而且身體力行,一生南征北戰,戰績輝煌。“念自討董卓、剿黃巾以來,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遂平天下。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儘管了志得意滿,不可一世的浮誇成分,但,看一下三國志倒也符合歷史。早期的平息李傕、郭汜叛亂,北征烏桓之。而消滅馬超和張魯等諸侯,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中,戰功可以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4,曹操是文學家。眾所周知:

“建安風骨”說的就是東漢末年的建安時代的文學作品充滿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真實反映當時人民的苦難生活,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而“建安風骨”的始作湧者就是三曹(曹操及他兩個兒子曹丕與曹植)。曹操的詩歌現在很多讀者耳熟能詳,流傳有20多首樂府詩。他的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像《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視角對著底層的百姓體現了自己悲天憫人的情懷,《觀滄海》是在北征烏桓勝利歸來之後寫成,全詩慷慨激昂,表達了自己豪邁心情。



《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時至今日也可為勵志之作.他著名的《短歌行》,面對文武群臣和滔滔江水,橫槊賦詩,體現了自己求賢若渴和統一中國的堅強決心。曹公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照樣不可磨滅.


希望星晨58298869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奠基人。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首偉人的《浪淘沙-北戴河》引用了“東臨碣石有遺篇”不正是對曹操的一種肯定和讚美嗎

曹操的主要成就有,實行屯田制,安撫流民。開創建安文學,主要作品有:《苦寒行》,《短歌行》《龜雖壽》等。消滅群雄割據,如他自己曾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提倡薄葬。

古往今來,有多少正史和野史對曹操都有不同的描述和評價,有人稱他為奸雄,有人稱他為文韜武略一代曠世英傑。《三國演義》既然褒蜀漢貶曹魏,那麼對曹操的描寫就會有失偏頗。正是這部名著影響力較大。從此曹操就一個奸臣的形象登上舞臺,曹操也許是被黑的最慘的一位歷史人物。

對歷史人物要有個客觀的評價,不能以個人感情作為評價的標準。政治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生產,唯才是舉。文學上開創建安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墉上閒人


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爭議最多,有人說他狡猾,說他奸詐;但也有人說他大氣,說他英雄。那曹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我就從曹操的三個性格,簡單說一個方面吧。

我們都知道,曹操的性格是多種多樣,有豪爽、坦率、務實、機敏等好的一面,但也有狠毒、冷漠、好猜忌這些不好的一面。而最主要的,是曹操這些性格有時候自己都相互矛盾,所以才導致了曹操爭議不斷的原因。

於是易中天老師評價說:“曹操正是因為這些複雜的性格,才成就了曹操氣勢磅礴的大氣。因為,有容乃大。”

那曹操具體的性格表現有哪些呢?

第一個:損。

在《世說新語》裡,記載著曹操這樣一則故事。說曹操和袁紹在小時候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實在無聊,想找一個新鮮刺激的遊戲。於是湊到一起商量,看玩什麼。當時曹操鬼點子多,就提議說,那邊有人要結婚,要不咱去偷新娘子把?

當時袁紹一聽,哎,這個新鮮,可以嘗試嘗試。於是定下計策,到晚上,兩人偷偷的跑進人家家裡,袁紹在院外大喊,有賊,快捉賊!!於是院內眾人亂作一團,尋找賊人。而曹操則在這個時候,偷偷潛入新娘屋裡,抱起新娘就趁亂逃跑。

但沒想到,當兩人跑進灌木叢,袁紹那笨貨被樹枝掛住了衣服,死活掙脫不開,眼看後面的家丁就快追上來了,於是袁紹焦急地大喊,快救我,快救我。

可曹操沒過去,而是很雞賊的,指著袁紹大喊:“大家快看,賊人在此!!”袁紹一聽,頓時嚇的魂兒都沒了,一緊張,一使勁,一下子掙脫了樹枝,逃離而去。

以上,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我們仔細品一品那背後的邏輯,如果當時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可見曹操當時是多麼雞賊,多麼損。

第二個:幽默

我說幽默這個詞,大家可能會覺得疑惑,曹操怎麼會幽默呢?

這件事發生在官渡之戰前期,記錄在《三國志·荀攸傳》裡。

荀攸是曹操的一個謀士,地位僅次於荀彧。 在官渡之戰時,曹操斬袁紹大將顏良、文丑的計策,就是荀攸出的。

當時官渡之戰前夕,荀攸先是給曹操獻計,斬了顏良。然後文丑過來追擊,諸將皆恐,欲讓曹操退兵,結果荀攸又獻計:“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

然後重點來了,在曹操聽完後,陳壽並沒有按照往常記載的那樣,太祖聽之、善之、從之,而是用了這樣一句話——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輜重以賊,大破之。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認為是,曹操看著荀攸,心想,嗯,還是你荀攸懂我,真是君子所見略同。然後意味深長的笑了。

換做往常,那曹操都是人狠話不多,逮著就幹。可這次居然有了含蓄的笑容。所以我認為,曹操的真實生活裡,應該是帶有著些許幽默,那種相視而笑,你懂我懂的幽默。

第三個:裝

其實曹操在平時,特別喜歡裝清高。而且這樣的例子還不少,我就舉其中一個吧。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曹操剛佔領兗州之時,曾封東平的畢諶為別駕(別駕:官職)。後來陳宮張邈叛迎呂布,張邈劫走了畢諶的母親。於是曹操開始藉此裝起來。

說畢諶啊,你的老母親被張邈抓走了,你可以去找你母親,我不會介意的哈。

而那畢諶也會挺會說話。說曹公啊,我畢諶頓首無二心,願誓死追隨曹公。

於是曹操聽完後,非常感動,並特意地嘉獎畢諶,據記載說曹操都感動的落淚了。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曹操肯定不是真心的。可能只是曹操正好碰見,然後順便說些場面話,好讓別人看看,我曹操是多麼大度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已經把裝這件事習以為常了,哪怕是遇到小人物,我也得裝上兩下。

但是,我不是在貶低曹操!!!你們發現沒有,曹操在這件事上其實很快樂,明知道畢諶害怕自己,還故意說一些俏皮話逗他。而且當時曹操新失兗州,就剩仨城了,還有心思弄這個。換做一般人,這會只不定在哪裡發愁呢。。。

所以綜上所述曹操三個性格,我認為曹操是一個懂得快樂的人,而且是不管遇到多大的事,都能讓自己樂在其中的人。

換做現在的俏皮話來說就是,該吃吃、該喝喝,有事不往心裡擱。

本人是從事歷史領域愛好者,後期會不斷創做關於歷史三國題材的文章,如果有覺得寫的不錯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紅色關注,後期小編會有更多的優質內容呈現,感謝支持。


夢辰文學


曹操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毛澤東都給予高度評價,說他很了不起很能幹。。

1、曹操最偉大的貢獻是唯才是舉,開闢了平民政治之路。三國之前,平民進入政壇只能是軍功,沒有其他通道。士族政治把持政壇,曹操能提出唯才是舉的口號,非常了不起,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2、統一了北方,讓人民免遭困苦。三國是英雄的舞臺,至今我們看著很精彩,但這是建立在生靈塗炭基礎上的,是亂世。曹操統一了北方,使北方人民不再顛沛流離。

3、曹操和兒子等人建立建安文學流派。父子都很有文學修養,曹操的觀滄海,是歷史名篇,有文采,有氣魄,老驥伏櫪這個成語就是在他這首詩歌裡。他的文也很出色。

4、曹操的弱點多疑、兇殘使他成為人們痛恨的對象。寧讓我負人絕不讓人負我的形象,千百年來深受痛絕。他還濫殺無辜,好色,一直在民間是奸臣形象。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曹操真的是那麼奸詐兇殘嗎?

早年讀三國,最喜諸葛亮,那種神機妙算,非常符合我這個“重文輕武”之人的口味!總認為諸葛亮的本領,來自於讀萬卷書,似乎因經濟因素,他未曾走萬里路!再加上宋朝第三個皇帝趙恆的忽悠,什麼“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說的跟真的一樣,讓人熱血沸騰。所以我常常自詡“書是我最好的朋友”,對書中的諸葛亮更是頂禮膜拜!

或許經歷的事多了,漸漸不再那麼盲目書本所言!比如再讀三國,我不知不覺背叛了諸葛亮,竟然跑到曹操陣營裡來了!這在三國故事裡,好像也不丟人!賈詡曾是董卓幕僚,荀彧、郭嘉、許攸初期效力袁紹,後均改投曹操,並且建功立業!大可打著孔子“良禽擇木而棲”旗號,反倒顯示出極高的情商智商!



喜歡曹操,並不像喜歡諸葛亮那樣輕鬆,歷史給曹操留下太多的黑汙,真實的曹操不是那麼容易看清楚!其實我讀書,並非學術研究,而是本著學以致用!許多高大上的道理,對於我這樣的小民,好像落實到具體生活工作上,似乎太不容易!真正想從書本上學點“改善生活”的道道,還真的需要撥雲見日,費番功夫!

我不信,像曹操那樣“志在千里”的英雄人物,三十四歲已當上軍分區司令時,還會口不遮言說出 “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種極端思維的話語!不要說在三國群狼時代,就是在今天任一小眾圈子,你說句“寧我欠別人錢,不叫別人欠我錢”,估計話沒說完,身邊一個親近的人都沒了,生意早就沒得做了!心直口快,無論政治人物,還是商業人士,都是走不遠的!

事實上的曹操,卻在做著“寧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明知劉備賊心不改,但是他還是信任劉備,讓他帶兵去徐州一去不復返,婉拒謀士殺劉備的建議,以防絕了義士投奔許昌的道路!孫權抓住關羽,兩言不合就斬了關羽父子的頭顱,令多少看客心痛不已!而曹操抓住關羽,以客相待,好酒好煙好茶供著,最後還送盤纏給關羽投奔敵營,抱著“寧可關羽負我”的神態,望穿秋水地目送關某遠去!在用人方面,曹操更是願意冒著“寧可他人負我”的風險,廣招天下精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劉備四十歲前都是兼任參謀長,不敢信任謀士,直到窮途末路,才起用諸葛亮;孫權更是狹隘,只用江東人才,不肯放心他鄉人才士!

說曹操“好人妻”,其實更為謬誤!劉備立劉瑁的妻子吳氏為皇后,沒人說事;關羽先愛貂蟬,後愛杜氏,無人非議;孫權納陸尚妻子徐氏為妃,於世無礙;偏偏曹操納張濟遺孀鄒氏、秦宜祿妻子杜氏,卻廣為世人詬病!要知道鄒氏與杜氏當時都是二十多歲的絕代美人,四十歲的曹操如果做到坐懷不亂,大概又有人說他身體不行!難道讓曹操只娶少女似乎才符合帝王將相的尺度,就像現在流行的“老少配”,其實那樣的曹操,才是小人得志的賊臉!



說曹操為報父仇,幾番徐州屠城!未必可信!曹操說白了,屬於社會地位不高的人士,為了提升名聲,可為極盡心血!他爸為了提高他的社會身份,花了一億元買了個“太尉”官職,就是為介紹曹操時,能言“太尉之子”!曹操為了吸引天下志士追隨,更是寧失錢財,不損名聲與聲譽,甚至可以說做到忍常人不能忍!張繡殺了曹操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再度歸降,曹操從大局考慮,仍然不計前嫌!他老爸被殺,報仇可以理解,要說屠城,似乎不符合曹操的思想戰略與名聲經營!畢竟爭霸天下,才是家族最大利益!曹操也正是靠容人與大度,甚至愛民,體恤百姓,才令三十萬青州黃巾軍死心塌地跟他打天下!在這之前,曹操打仗基本上靠借兵操作,根本無力染指江山,唯獨收下這批敢打敢拼的三十萬青州黃巾軍,一躍而成爭奪天下的第一集團行列!

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太有道理了!如果盡是按書上所言,把曹操當成奸雄來理解,實在是大誤特誤!假使有人將曹操的成功理解為奸詐兇殘,加以揣摩效仿,那真是一條道走到黑,至死都不明白錯在哪裡!或許換個角度看待曹操,你會發現,曹操的身上,卻是有許多值得寒門學習的“發達秘籍”!學以致用,關鍵是不要迷信書本,更不要隨著作者的思路轉,將自己完全交給書本,會失去獨立思考德能力。

反正我認為,曹操不黑也不奸!


雲子落


前不久,本人應陝西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文化三秦》欄目的邀請前往該臺錄製了一期時長一小時的有關三國話題的節目(這期節目可在/<font>“陝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官網收聽回放,首播2017/<font>年/<font>11/<font>月/<font>2/<font>日),錄製過程中主持人突然提問:在三國人物裡您最喜歡的人是哪一位?/<font>

這個問題不在採訪提綱裡,是主持人隨機提出的,但我想都沒想,脫口而出說:曹操!

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是一個/<font>“有本事的人”,能文能武,是偉大的軍事家也是個大詩人,而且因為他對歷史做出過特殊貢獻,還是一個很可愛的人。

漢末天下陷入動盪,很快進入分崩離析的狀態,如果沒有那個搖搖欲墜的漢室,天下事實已經成為又一個春秋戰國,用諸葛亮的話說就是/<font>“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人們所熟知的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陶謙、孫策、劉焉、公孫度等還只是比較大的勢力,各地佔山為王的更是數不勝數,如果沒有一個強勢的人出來,這個局面將會持續很久。

曹操的功績就是以較短的時間消滅了北方群雄,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奠立了基礎,沒有曹操這樣的/<font>“超世之傑”,國家還會亂下去,也許會陷入誰也拿誰沒辦法的“恐怖平衡”。三國歸晉,表面看是司馬氏對歷史的貢獻,其實晉朝很大程度上繼承的是曹魏的歷史遺產。

除了有本事、有貢獻,曹操還是一個可愛的人,印象中曹操平時待下屬很嚴厲,很多下屬都怕他,有人甚至平時懷裡揣著毒藥,準備在曹操當面責罰而無法忍受時自殺,但其實,曹操嚴肅的時候很嚴肅,活潑起來也很活潑。

曹操不喜歡穿官服和正裝,喜歡穿便裝,平時在身上戴個小香囊,裡面裝著手巾等隨身細物,史書上說他還親自設計了一種叫/<font>“帢帽”的帽子,目的是“合於簡易隨時”,圖的是節儉和方便。曹操跟熟悉的人在一起時往往很隨意,喜歡開玩笑,說到高興之處,就“歡悅大笑”,以至頭都“沒杯案中”,菜餚的湯汁沾滿巾幘。《曹瞞傳》說曹操“為人佻易無威重”,本意是說他為人輕佻、沒有威儀,反過來也可以說是沒有架子、平易近人。

曹操的個人愛好很豐富,他的詩文屬於當時的最高水平,史書說他/<font>“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意思是說他所到之處經常吟詠詩作,有的被譜成樂曲到處傳唱。

曹操還很懂音律,可以和當時最優秀的音樂家桓譚、蔡邕相提並論,他還是一個圍棋高手,可以與當時最著名棋手的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一決高下,他擅長騎射,能/<font>“手射飛鳥,躬禽猛獸”,他還在城市建築規劃和器具設計方面有突出才能,“及造作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

總之,曹操不僅是一個有本事的人、對歷史有突出貢獻的人,他還是一個精力充沛、個人能力突出、性格豐富的人,是一個真性情的人,也是個可愛的人。


南門太守


長笑袁本初,妄意清君側。垂頭返官渡,奇禍憐幕客。曹公走熙尚,氣欲陵韓白。欺取計已成,軍容漫輝赫。跨漳築大城,勞民屈群策,北雖破烏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併吞,二國盡勍敵。四陵寄遺恨,講武存陳跡。雉堞逐塵飛,濁流深莫測。回首銅雀臺,鼓吹喧黽蟈。


SYBJ


三國故事圓了一部分讀者的明君夢、智者夢、俠客夢,也向另一部分讀者提供了大量的心機、算計、權術、謀略。浪漫且實用。

然而三國故事的魅力還不止於此,當我們厭倦了好得不像人的好人和壞得不是人的壞人,曹操世家這一經典反派進入了我們的視線。於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思維牢籠開始崩塌,臉譜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也變得豐滿了起來。

由於曹操的事蹟知名度極高,本期將以略寫事蹟,詳細探討問題的方式為您講述三國最強世家——曹操世家!

毛澤東對曹操持正面評價,他不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詩句,還在1954年公開讚揚曹操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曹操是一代軍事大家,對中國軍事思想作出重大貢獻;曹操謀求集權,禮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刑並用,唯才是舉,不信天命等主張,和行屯田以資軍食、抑兼併無令弱民兼賦等諸多經濟主張,以及力除社會陋習、以先王之道為教和文學主張,都是對中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亂世之梟雄!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當世英雄、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很同意。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說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說曹操是政治家,我認為有些評價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汙點。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佔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 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我們國人所崇拜的魯迅認為曹操‘至少是個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處?卻並未明言。任何極端的評價曹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更加辨證公正的評價和認識曹操。雖然說我並不是很喜歡曹操,但是不得不承認他的性格是我很喜歡的,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和曹操一樣,有著私心也很有雄心壯志,但是卻沒有曹操的氣魄和曹操的堅持。

如果說我們也可以和曹操一樣,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勇敢的表現自我,如果說我們也可以和曹操一樣始終如一的堅持,哪怕與世界為敵也要堅守著自己的夢想,或許我們早已擺脫了現在的環境,雖然沒有一步登天的希望,但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卻是必不可少的。

63歲,皇家醫學院院長吉本串聯了一小撮漢室忠臣在許都作亂,試圖劫持獻帝投奔關羽,曹操的秘書長王必在平亂後傷重而死。64歲,曹操的愛將、連襟夏侯淵在定軍山被劉備軍斬殺。漢中失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降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宛城守將叛變響應關羽。同時鄴城有一位超級演說家魏諷煽動了一大堆官二代準備發動政變。65歲,關羽在曹操孫權兩軍的聯合絞殺之下敗走麥城,孫權居心叵測地將關羽首級送到曹操面前。曹操見招拆招,將關羽以諸侯之禮安葬在洛陽。

葬禮之後,曹操在洛陽一病不起,當時曹丕身在鄴城,曹操卻派人去長安急召近年來在軍事上表現搶眼的曹彰,由於曹彰未至曹操就已去世,其動機成為千古之謎。曹操臨終前發表了題目為“分香賣履”的著名遺言,一句軍國大計都不涉及,只是嘮嘮叨叨地安排著小妾們以後的日子到底該咋過。在曹操看來,軍國大計早已安排妥當,屯田保障了糧食,唯才是舉保障了人才的梯隊建設、漢室無人可用,孫劉反目成仇、他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曹操想不到他所自豪的制度在曹丕看來是多大的麻煩。曹操充分考慮了那些不忠於自己的人已經被解決得七七八八,卻沒有充分考慮過忠於他的人不一定會忠於曹丕……

在開啟曹丕時代之前,按照慣例應該給曹操一句評語,筆者原本想刷刷刷寫上一大堆評價,但在1954年,唯一一位與曹操同樣在政治、軍事、詩歌、書法上造詣極深的毛澤東已經為曹操寫下了一段無法超越的詩詞,遂決定老老實實摘錄如下: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