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者與質量管理者角色的區別是什麼?

凱撒之矛


生產管理者與質量管理者的區別

在一個公司經營、運營體系下,會包含眾多的管理系統和管理者。管理系統的設置有公司的業務性質、行業性質相關聯。典型的公司管理系統包含營銷系統、組織系統、財務系統、產品系統、戰略系統、供應鏈系統和品牌系統。從狹窄的意義上說,題主所提及的生產管理者與質量管理者都應該作用與產品系統。儘管他們存在於一個系統中,但他們之間的區別也很明顯。

區別一:核心目的與目標不同。

1)生產管理者的核心目的與目標,是提升產品產出的效率,所以對於生產管理者來說,核心詞是“效率”。換一句話說,在成本恆定和時間恆定的條件下產出更多的、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也可以說在產量既定的情況下,使用的成本和時間更少。他們的工作目標是滿足市場的價格、質量和數量。

2)質量管理者的核心目的與目標,是監督和確保生產管理者能夠產出符合品質標準與要求的產品。他們要設計好產品的品質標準、生產過程的監控流程、品質檢驗標準以及所需的生產質量的相關培訓。他們的目標在於,不讓不合格品流入市場。

區別二:崗位職責不同。

由於生產管理者和質量管理者的目的與目標不同,所以,他們的崗位職責也不同。備註:由於各個公司的特性,對生產管理者和質量管理者的各自的職責定義有所不同。我們這裡只按照普遍性來進行崗位職責的描述。

1) 生產管理者的職責。

--原輔料採購(有些公司的採購工作獨立於生產)。

--制定和修訂生產計劃。

--生產設備的維修與保養。

--生產過程的實施。

--生產安全管理。

--制定生產流程與制度。

--倉庫與儲運的管理。

--生產數據記錄。

2) 質量管理者的職責。

--產品品質的標準。

--制定質量管理的流程與制度。

--監督生產過程的品質控制行為。

--質量培訓。

--巡檢、抽檢、終檢。

--客戶投訴原因分析。

--質量管理數據記錄。

區別三:崗位素質模型不同。

由於崗位性質的不同,生產管理者與質量管理者的崗位素質模型內容也會不同。

1) 生產管理者的素質模型內容:產品知識、設備知識、生產知識、計劃管理、安全管理、團隊建設能力、協調能力。

2) 質量管理者的素質模型內容:產品知識、質量管理知識、設備知識、認真細緻、品質標準等。

區別四:流程不同。

1) 生產管理者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從產品原材料輸入到成品產生的過程。他們關注從原材料輸入後,各個環節是否按照質量的要求、各個環節的時間、各個環節與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訂單的調整、設備維護與保養等。

2) 質量管理的流程貫穿原材料採購、生產過程、產品巡檢、抽檢、終檢,甚至有些還會對產品的包裝、儲存、運輸有相關的管控流程。

區別五:績效的重點不同

1) 生產管理者的績效重點在於產量、成品率、廢品率、時間。

2) 質量管理者的績效重點在於成品率、廢品率、生產流程和質量流程的改善。

生產管理者和質量管理者實際上是綁定在一起的,在工作流程上不可分離,一個是執行,一個是保駕護航。

但是,在管理的權限上要完全分開,否則就會產生又當球員、又當裁判的情況,為了產量,犧牲質量。

如果用簡單的話來區別兩者的角色,那就是,一個是做事的人,一個對做事的過程、質量監督的人。


耕然夫


生產管理:是按照作業書,生產計劃、產品標準等要求把原輔材料等轉化為產品,重在產品實現。按生產計劃,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生產出合格產品。

質量管理:是按照作業書,生產計劃、產品標準等要求監視生產進行的是否存在偏差,測量鑑定生產的產品是否符合標準,重在監測。

按產品質量要求,對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對產品質量進行控制,以此保障品質。

生產管理與質量管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一個企業非常重要的2個部門!


科技智能製造


題主提問背後隱含的觀念是按職能部門來劃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生產管理是整個供應鏈條的第一環,而質量管理貫穿於整個企業主要活動,是一個橫向管理活動。生產管理者,是縱向活動的管理者,質量管理者是橫向活動的管理者。

2.質量管理基本的活動就是監督,並行於生產管理。生產管理者和質量管理者是一個監督與被監督的關係。

3.生產管理者只是生產這一個環節的管理者,而質量管理,應該是負責整體活動的質量管理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生產管理者就應該對本身活動的質量負責。這種職能劃分帶來最大的弊端就是當生產活動變得越來越大時,質量管理的規模就越大,生產活動體外循環成本非常高,同時也降低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