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八國聯軍侵入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援助清朝?

尼采廣寒宮中坐


導讀:當一個國家被強敵入侵時,如果此時有國家伸出援手那不是有軍事同盟協定就是有鐵桿兄弟。如同個人打架一樣,在被人群毆的時候幫忙的不是罩著自己的大哥就是關係特好明知不敵也要玩命往上衝的小弟。大清王朝有這樣的盟友或者血盟的小弟嗎?沒有啊,實力下降不但宗藩體系無法維持就是王朝內部都不服從清朝在搞東南互保。昔日的老大自己國內都理順不了,更何況更弱小的昔日藩屬們。俗話說肩膀頭齊為弟兄,大清強盛時看不起別人沒有兄弟;大清衰落時更沒有實力相當的難兄難弟為清朝挺身而出了。


一個國家和一個人一樣,如果混得好會有很多朋友。大清在鼎盛時期也曾經萬國來朝,很多偏遠的小國都紛紛納入宗藩體系中;以王朝實力凝聚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相輔相成。當晚清時期腐敗無能為了延續自己的統治沒有尊嚴的不斷割地賠款時,不但藩屬國紛紛離散就是本國督撫也紛紛離心離德與列強達成互不干涉的東南互保協定。在這種情況下還指望國家伸出援手,根本不現實。


腐敗落後晚清為了自己的統治不斷割地賠款造成凝聚力、向心力的不斷消散

一個政權或者國家一定要自強,要不斷為國民謀取福利這樣才能長治久安。國民才會愛戴這個國家,國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才會建立起來。這時候老百姓的利益和國家利益相輔相成,在相互促進下王朝的國力才會蒸蒸日上。強大的國力才能保證自己的子民不受欺負,有了和平穩定的生活秩序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大清王朝經過從康熙到乾隆三代帝王的治理,採取了一系列緩和階級矛盾的政策保持國力持續發展。龐大的版圖、高產作物的引進以及雍正皇帝時期開始的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大大延緩了由於土地兼併帶來的階級矛盾。所以在康乾盛世階段,清朝人口持續增長達到晚清時代的4億。在這段時間內大清國力強盛,老百姓擁戴這個國家。所以才有了對外征戰的不斷勝利以及乾隆所謂的十大武功。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俄、中法、中英、中日所有對西方列強的戰爭都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失敗了。直接的結果就是割地賠款,不斷的失敗不但沉重打擊了國民的士氣而且不斷攤派的戰爭賠款大大加深了老百姓本就沉重的負擔。不斷失敗的對外戰爭和沉重的負擔讓老百姓逐漸麻木,昔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減弱。

不但老百姓如此,各省督撫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隨著滿清八旗和綠營兵的腐敗瓦解,在清朝晚期鎮壓太平天國等不得不讓地方訓練的兵勇作為主力。所以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湘軍、淮軍才逐漸成為氣候。無論是平定叛逆的需要還是洋務運動的興起都讓洋務派掌握了地方相當的經濟權力。到八國聯軍侵華以前,東南富庶省份的督撫已經和東漢末年的平定黃巾起義的州牧差不多了。東南各督撫手中不但有兵權還有財權,清朝政府對他們的控制能力嚴重削弱。

所以當慈禧向11國列強宣戰後,早就對清政府色厲內荏本質失望的東南十餘個省份與英美帝國主義達成協議不聽從清政府的詔命史稱東南互保。這嚴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威信,為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各省迅速獨立奠定了基礎。

所以嚴格上說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政府在失去最富庶的東南各省支持後僅僅以周邊數省與八國聯軍作戰失敗在所難免。晚清腐敗到內部都不在支持自己的時候,外國怎麼可能會伸出援手。咱們對比一下同樣落的非洲埃塞俄比亞,他們在意大利入侵時迸發出來的團結英勇簡直是對大清王朝的諷刺。面對強敵,他們憑藉落後的武器在國王海爾塞拉西一世的指揮下擊敗了意大利的入侵。這就是民心和凝聚力,相比之下晚清已經從根子上爛透了。



大清外國潛在盟友的現狀:藩屬小弟被列強侵佔對援助老大有心無力;美國等以利益結交的國家無法對八國列強形成制約

大清王朝外國的朋友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原來的24個藩屬國;第二類是被列強打開國門後以利益結交的後起的美國等國家。清朝大部分時間都以天朝上國自居,不斷拒絕西方通商閉關鎖國根本沒有真正經營自己的外交。俗話說沒有行下春風望不來秋雨,沒有真正認真經營外交的晚清在遇到列強入侵時自然沒人幫忙。

我們先來看大清王朝的藩屬國:朝鮮、越南、緬甸;蘇祿國、琉球、拉達克、蘭芳共和國;暹羅、廓爾喀、阿富汗、坎巨提、哲孟雄、不丹、浩罕、安集延、瑪爾噶朗、那木幹、塔什干、布魯特、哈薩克、南掌(老撾)、巴達克山、博羅爾。這些藩屬國前三個是朝鮮的核心藩屬國,在清朝援助被擊敗後以條約形式解除宗藩關係。後四個在受到外敵入侵時曾經向大清求援,在清朝鞭長莫及拒絕援救後被吞併。最後一類晚清自顧不暇被直接霸佔。

所以說在大清面臨八國聯軍入侵時,這些藩屬國即便沒有全部滅亡也沒有能力援助大清。再說向來是大哥罩著小弟,此時同樣弱小面臨吞併的小弟沒有能力援助昔日的大哥。

我們再來看沒有參與出兵侵華的美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國,沒有出兵不代表不想出兵。即便是真正不想出兵的美國也無法充當大清和八國聯軍之間的調停人。因為八國代表了當時這顆星球上最強的國家,後起的美國沒有能力充當這個援助的角色,以利益結交的美國在庚子賠款中同樣佔有一份。



慈禧不考慮國力,為了面子衝動之下向十一國宣戰;沒有分化瓦解手段,宣戰對象把強國一網打盡純屬作死。

其實此時的割據還是不夠:即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況下,即便是付出割地賠款的代價也可以對列強分化瓦解。這點可以參照泰國君主朱拉隆功,在英法夾擊下依然通過割地的代價連英抗法,成為近代亞洲唯一沒有淪為半殖民地的國家。與之相比慈禧不加區分、沒有任何手段對列強分化瓦解,無視國力的巨大差異向所有的列強同時宣戰純屬作死行為。

怎麼都是付出代價,在盲目宣戰之下喪失了所有的勝算。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有對等實力的國家可以幫助晚清對抗八國聯軍。


小結:

晚清的腐敗統治讓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幾乎完全喪失,藩屬體系也在這種情況下崩潰瓦解。即便這樣晚清還是可以通過分化瓦解列強為自己增加細微的勝算。但是直接向11國宣戰,讓這一切化成了泡影。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這個回答我想用比較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不是我懶啊,我是覺得這句話就能很好的回答問題了,至於打的這些字,是希望能夠湊夠字數,讓我的回答全部都上推薦,一個都不能少,嘻嘻。

答:一群狼想要分食一隻羊羔的時候,是不會出現一隻叛逆的狼站出來為羊羔說話的。




魚生卿多指教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實際上是有十一國家對大清宣戰,其中有三個沒有出兵,那麼為什麼沒有其他一個國家幫大清,下面給你分析分析,當時世界是個什麼樣吧!

亞洲,當時的獨立國家有三個,分別是大清,日本,火雞土耳其,今天能夠看到的國家都已經淪為了列強的殖民地,那麼日本作為聯軍之一,肯定不可能幫中國了,火雞嘛,當時他自己都已經自身難保,處於於分崩離析的邊緣了,哪有能力跨過千山萬水來幫大清。

歐洲,當時的歐洲大小國家英、法、德、意、俄、奧匈、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都對大清宣戰了,歐洲還剩下的國家只有盧森堡,瑞士一類的小而中立的國家,他們不但跟大清沒什麼交情,自身也沒有實力來幫大清。

非洲,基本沒有獨立國家的地方,大多數是列強的殖民地,個別獨立國家還處於原始狀態,要援助大清,倒不如等大清援助他們。

大洋洲,新西蘭、澳大利亞都是英聯邦成員,雖然已經獨立,但是跟大英那就是一家人。

北美,美國是八國聯軍之一,加拿大是英聯邦成員,墨西哥還在軍閥混戰,誰都沒空幫中國。

南美,獨立戰爭後,內戰不斷,內部不斷分裂,那個離上帝很近的地方,對異教徒的事既不感興趣也沒能力感興趣。

南極洲,天生麗質的企鵝們才懶得管你們這幫人類的爛事呢。

那麼你覺得慈禧的這偉大決策,誰還能幫大清。


歷史有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但眾叛親離,還引起公憤了。

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今天我國把北京的所有外國大使館,包括另外4大常任理事的大使館全部包圍了,不斷開槍開炮,隔三差五還派人往裡進攻,請問哪個國家敢站在我們這邊?

更誇張的是,如果我們殺死了德國大使,還殺死了日本外交官,又被這個外交官大卸八塊丟在街上,哪個國家會支持我們?

還有,如果我國現在發佈懸賞令,明碼標價“殺1個洋人賞50兩白銀;洋婦40兩;洋孩30兩”,連兒童都不放過,你讓哪個國家支持你?

當時慈禧和滿清權貴嘴炮大臣的所作所為,把遠在廣東的李鴻章嚇得屁滾尿流。

當年慈禧老公咸豐抓走了巴夏禮使團,折磨死一半人,洋鬼子大怒,一把火把圓明園都燒了。

現在慈禧變本加厲,向11國宣戰,又圍攻11國使館。

用郭德綱的話來說:這真是瘋了!

李鴻章知道以後,差點就哭出來,聯合幾個還算有腦子的大臣懇求:千萬不可能屠殺使館區的洋人,不然局勢就無法收拾。

這邊,慈禧逼榮祿用德國榴彈炮把使館區炸平。

榮祿也不是智障,哪裡敢做這種事,也不願意背黑鍋。他默認讓部隊胡亂朝使館區的空地開炮“橫豎讓裡面(慈禧)聽到炮聲就行”。

宮裡呢?倒是光緒還有幾分腦子。

在慈禧命令發佈宣戰詔書時,光緒極為驚恐“當年一個日本都打不贏,現在怎麼和全世界開戰?”光緒拉住下詔書大臣,不讓離開“要不還是再商量商量”。

這邊,慈禧大怒發飆“皇帝快放手,不要誤大事!”

看看,滿清最高統治者都是一群什麼玩意!

為了自己爭權奪利,都瘋癲了。

國家被他們折騰成這樣,不完蛋也是有鬼。


薩沙


1900年慈禧太后在金鑾殿當著文武大臣的面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分別向當時世界主要的強國宣戰,這八個國家分別是:英吉利國,法蘭西國,意大利國,德意志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國,日本國,美利堅國。隨後這八個國家就在京津門戶大沽口海面集結幾十艘軍艦對大沽口進行輪番轟炸,炮臺守軍則是奮勇還擊,先後擊沉擊傷多艘八國聯軍軍艦,雖然炮臺守軍英勇奮戰終因力量懸殊寡不敵眾被迫放棄炮臺,隨後聯軍海軍陸戰隊登陸,先後佔領天津和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亡西安。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之後對整個北京進行了毫無節制的掠奪,日本軍隊率先闖入大清的國庫,把裡面的黃金白銀洗劫一空,德國軍隊佔領紫禁城把搜刮來的文物珠寶玉器等登記註冊運往德國,慈禧六十大壽的壽衣則被聯軍統帥瓦德西送給了德國皇后,英法聯軍對北京城輕車熟路他們一路狂奔闖進頤和園,幾十年後又是這兩國家把修復過的這座皇家園林再次劫掠一空。隨後清政府緊急任命李鴻章為全權代表大臣從廣東北上與八國聯軍談判,在八國聯軍早就擬好的條約上李鴻章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只有被迫的接受他們提出的無理條件。賠款4.5億兩白銀。之後八國聯軍退出北京,慈溪和光緒皇帝從西安返回京城。

這次八國聯軍對我國的侵略戰爭完全是慈禧帶頭挑起的戰爭,戰前西方列強為了支持光緒皇帝的改革照會清政府以後他們和大清國的往來只承認“光緒”,其他的概不承認。這個照會等於是從根本上剝奪了慈禧對大清國的掌控權,這是她所能不能容忍的,她就不惜一切代價貿然向八個國家宣戰,真是愚蠢之極。為了一己私慾置國家與危險境地,置黎民百姓於不顧,戰敗逃亡把大好河山拱手送人,把百姓留給侵略者屠殺。慈禧的這種行為為後世所唾罵。《辛丑條約》的簽訂更是讓中華民族險些陷入亡國滅種的境地。

由於當時的清王朝軟弱無能到八國聯軍侵華時已經完全喪失了眾多的屬國,就算不喪失這些屬國這些小國家也沒有能力對清王朝進行援助。而當時的世界是西方列強稱霸的時代,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貿然援助清朝,清朝作為一個領土廣闊,人口眾多的古老帝國正是西方列強宰割的對象,他們恨不得把大清國一口吞到肚子裡,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正當他們想瓜分大清國時慈禧卻率先向他們宣戰了,這正中他們下懷,不狠狠的撈一筆就對不起自己了怎末還可能對清朝進行援助呢?


微風書房


慈禧太后老太太當年太噴青,一下子直接向西方十幾個國家宣戰。好幾個國家派軍隊打中國,但有的來不及。來的只有八個,所以叫八國聯軍。要是這十幾個被宣戰的國家軍隊都到齊了應該叫十幾國聯軍。

當時在江浙、兩廣、湖廣的李鴻章等總督、巡撫看形勢不妙,抓緊搞了個局部和平,與老外談判,達成互不侵犯條約,稱為東南自保。

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等人的作法極為不滿,想號召勤王,但各地督撫都在觀望,按兵不動,慈禧也無可奈何。只得領著光緒等向西安方向逃跑,在外面過了一年多的流浪生活。

慈禧太后等返京反思,還下旨褒獎李鴻章等人,有檢討自己的意思。還指望別人來援助,不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就不錯了。


書華36


這個問題真的挺逗的。

第一,哪個國家敢援助?

八國聯軍戰爭,清朝得罪了英國、德國、沙俄帝國、美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以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

這個清朝公佈的宣戰國家名單,涵蓋了當時全世界所有的帝國主義國家。其性質堪比當年的卡扎菲得罪了“五常”一樣。

當法國要揍他時,大國都懶得管(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情況更惡劣,有實力的國家都想著上來咬清朝一口),小國又不敢管,生怕引火燒身,躲得遠遠的。

並且,侵華戰爭爆發後,清朝自己內部的人都在搞“東南互保”。

自己人都不想賣命,還指望外人來幫忙?


第二,憑什麼援助?

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歐洲基本都是帝國,亞非拉基本上都是殖民地。弱國也有,但跟清朝普遍沒什麼交情。

比如說巴西,當年巴西獨立,缺勞動力,於是巴西政府就向人口第一大國清朝請求能否輸出一些勞動力。結果清政府覺得輸出人口有損我天朝威儀,就拒絕了巴西,然後巴西扭頭就找了日本,這才有了大批日本移民去巴西墾荒。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別看清政府在列強面前很慫包,但它在一些二三流國家面前,還是很愛裝X的。

試問,如此裝X的一個國家,人家憑什麼出面幫忙?清政府當時又能給人傢什麼不能拒絕的回報?

第三,弱國無朋友,勿作白日夢。

在八國聯軍中,真正跟清朝有不可調和矛盾的國家只有沙俄和日本。只有這倆,是真的抱著滅了清朝的企圖來侵華的。至於其它國家,其實都是來謀利益的。滅了清朝,或者說吞併中國,對它們來說,並不是攫取利益最大化的最優結果。

清朝統治者貌似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剛毅這種二球才會說出“設吾有為,寧贈友邦,勿與家奴”的狗屁話。自以為送點東西,貢獻上金銀財寶,人家就滿意了。

但是,弱國沒朋友。清朝地也割了,賠款也賠了,各種權益也送了,人家該打你,還是組團就來了。


經常有人說,美國如何如何好,美國如何如何厚道。確實,美國跟清朝沒結過樑子,也確實沒什麼大仇。但清朝宣戰,美國第一時間就來了,而且還派了3125人。

在美國看來,清朝就是一頭肥羊,大家都在割羊肉,它不割就是傻。

所以說,要想在危急關頭有人替你說話。你就得有實力。一頭肥羊妄想狼群裡面有頭叛徒狼替你說“公道話”,不是白日做夢嗎?


Mer86


在清朝八國聯軍侵入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援助清朝?

在我個人看來,八國聯軍會來入侵中國,是因為當時晚清治理的天下正處於弱勢。八國這時候一起來中國,目的就非常明顯,就是想要一些好處。事實上也正如他們所想那般,當時的大清太懦弱無能,八國一來,他們根本就無抵抗之力。因此只能不斷退讓,簽訂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甚至還欠下了無數鉅款,賠出去了許多土地。八國聯軍聯合侵佔我們中國,這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按照常理來說,總會有國家站出來幫幫中國。畢竟,若是中國滅了,其他國家力量增強,那那些弱一點的國家不也就處於危險中了嗎?但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一起攻打大清之時,卻沒有一個國家肯站出來幫助大清?在我看來,主要是有三點原因。



第1點原因,八國聯軍來勢洶洶。回眼看整個世界的歷史就會發現,曾經中國也是泱泱大國,古代的中國也一直屬於世界強國,站在各國的頂端。但自從大清採用了閉關政策後,使得國家各方面條件不斷落後。導致晚清時期,空有著大量的軍隊人員,廣闊的土地,數量眾多的人口,但是卻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他們來勢洶洶,當時西方列強已經發展得很強大了,他們有著殺傷力極強的先進武器。在這一點上就足以嚇退不少國家,面對這些高端武器的時候,落後國家基本上只有捱打的命。因此,其他一些國家大多都忙著自保,忙著發展科技。當然也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那個膽子來和八國對著幹。



第2點原因,八國還算比較團結。其他小國家不幫忙,那八國聯軍的一些強國會不會伸出援手?那當然也不會,他們會來到入侵大清,顯然就是看中了大清這塊大蛋糕。那時候,他們都忙著從大清身上拿利益,哪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來內裡鬥。畢竟這八國,每一國都有著先進武器,雖然彼此勢力之間有點差距,但是最弱的還是要屬大清。都說,要撿軟柿子來捏,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大清是這塊軟柿子,那就先將這塊軟柿子捏好了以後,再來說這八國之間的問題。故而在入侵大清這個問題上,八國還算是比較團結。



第3點原因,大清並不會被滅。八國聯軍心中也是有數,若真的將大清滅了,那這個滅了大清的國家,勢必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對抗,這樣八國之間就會亂起來。因此他們心中也有數,絕對不能直接讓大清消亡。這一點,從他們一直留著慈禧,留著大清皇室就能看出。八國聯軍來中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拿得一些好處。雖然這八國都比較貪心,都想要將大清直接收入囊中。但理智也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可行的。故而,八國聯軍雖然共同侵佔大清,但是彼此之間又在相互制衡。



以上3點就是在我個人的看法,說到底,因為八國太強,因為明白他們不會真正滅掉大清,因此其他國家才會選擇冷眼旁觀。


紫禁公子


1900年,慈禧皇太后在保守勢力的支持下,向西洋各國宣戰,向北京駐有使館的11國送達了宣戰書,並違反了國際公法,殺害了德國駐清公使克林德和日本書記官。世界8強:英、德、法、美、俄、奧匈、日、意組織聯軍在德國將領瓦德西的率領下開往中國。

其時,歐州比、西、葡、荷、丹、瑞、羅、保諸國,或是收到清國的宣戰詔書,或是有傳教士被殺害,未派兵來華是實力不濟(比、西、葡),不可能會幫助清國。

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殖民地,只有埃及(奉奧斯曼為宗主國)、利比里亞(美國黑奴建立)、埃塞俄比亞3國,即無實力也無意願來幫助中國。

亞洲除清國外,只有日本、土耳其(西亞病夫)、泰國是獨立國,都不可能有實力有意願來幫助中國。

澳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加拿大都是英國自治領,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海地諸國,離中國即遠,又在美國後院,在門羅主義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下,怎麼可能來幫中國?


輿圖天下


這個問題應該換個問法,比如為何八國聯軍中就沒有哪一國家良心發現,退出侵華聯軍並從國際和平主義的角度出發,阻止戰爭的爆發?

八國聯軍由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匈帝國八個國家組成,而這八個國家,是當時世界格局的最有實力的國家。

歐洲方面,英國依然是最大的殖民帝國,在歐洲具有強大實力,緊接著是逐漸崛起的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合併之後的多民族國家奧匈帝國,以及雖然有些沒落,但依然緊跟歐洲步伐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法國,當然還有橫跨歐亞大陸的沙俄帝國,這五個國家的實力,幾乎決定了西方世界的政治走向。

其他歐洲國家,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17世紀以前或許還有實力,但17世紀以後也只能看英國爸爸的臉色行事了,他們本身綜合實力就屬於歐洲二三流國家,還怎麼敢援助清朝?何況,清朝跟它們有什麼關係,即獲取不了利益,也沒有同盟的必要。

非洲方面,全世界的黑人兄弟們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都在給資本主義世界的白人老爺們做奴隸,時到今日,非洲國家依然還處於發展階段。

亞洲方面,東亞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日本,雖然崛起的過程不光彩,但資本主義的原始累積本來就是血腥的,其他東亞國家,主權還在的大概也只剩大清了,其他地區不是殖民地,就是傀儡政權。印度、東南亞地區,大部分都是英、法、德三國的殖民地,而中西亞地區,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瑪土耳其帝國,在1699年在哈布斯堡王朝的攻擊下,被迫簽訂《卡洛維茨》條約割讓歐洲部分領土後,就一蹶不振,到19世紀停滯改革,已經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了,再說它本身還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國家。

北美洲,主要的兩個國家,一個美國,是八國聯軍之一,另外一個加拿大剛剛成為英國的自治領沒多久,實際上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至於南美洲,當時最強的莫過於剛剛推翻帝制的巴西合眾國,國內剛剛結束革命,哪裡有什麼實力參與到世界政治的格局中去?

其實說到底,八國聯軍完全可以代表整個世界最強大國家的力量,他們成立的戰時同盟,一定程度上已經代表全球頂尖的軍事國防力量了,哪個國家瘋掉了會站到他們的對立面去,除非大清帝國本身就很強,是個可以兩面下注的對象。

可是非常遺憾,大清國空有龐大的身軀,卻連拳頭都握不攏,屬於一個體態臃腫,走路都困難的重度肥胖症患者,而且特別慫。

八國聯軍不欺負你大清,還欺負誰?世界都被他們基本瓜分完了,也就大清這塊肥肉還屬於未爭奪的地區。如果其他國家有八國之中任何一國的勢力,巴之不得將這場戰爭改寫成九國、十國、十一國聯軍呢。

當然當初老佛爺下戰書的時候,是挑戰的十一國,可惜日薄西山的西班牙、荷蘭以及小兄弟比利時,連到東亞的門票都買不起....

同盟也好,援助也好,說穿了就是一種投資,你本身沒有投資價值,別人又怎麼會朝你身上撒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