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極樂鳥

薩克森極樂鳥(學名:Pteridophora alberti)為極樂鳥中非常奇特一種。體長只有22釐米,但頭上兩根飾羽卻長達50釐米,飾羽由40餘片似琺琅質的方形裂片組成,裂片上下顏色各不相同,上面呈蘭色,下面呈暗紅色。

薩克森極樂鳥生活在新幾內亞海拔1500~2700米的雨林地區。主要以各種水果為食,偶爾捕食昆蟲。它們的交配方式非常特別,而與身體不協調的飾羽則在交配儀式上起著重要作用,求偶時,雄鳥動用頭部的特殊肌肉可將天線般的飾羽搖晃成180度的圓弧。

該鳥英文名中的“King of Saxony”和學名中的“alberti”是作為殊榮贈與當時的薩克森國王阿爾貝特一世。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新幾內亞西部土著有時稱該鳥“Kiss-a-ba”,是人們對該鳥雄性高聲鳴唱的一種解釋。


薩克森極樂鳥

薩克森極樂鳥為雌雄異體鳥種。

雄性成鳥長約22釐米;重80~95克。頭、胸和上體呈黑色。胸前具鱗片狀藍紫色虹彩羽毛。下體淺黃色。翅上的赭色斑塊分佈在翅基和初級飛羽的前緣。腿灰褐色,喙黑色,嘴裂(會合線)水綠色。兩側眼後各有一條長約50釐米的飾羽,飾羽由40~50片似琺琅質的旗幟狀裂片構成,旗片上面呈鮮藍色,背面呈紅棕色。

雌鳥下體灰白色,並雜有深色“V”形圖案;上體灰褐色,背後部色較深。眼後有一簇突起的耳羽呈灰色。雌鳥重68~88克。

雄性亞成鳥的羽毛類似雌鳥。


薩克森極樂鳥

晝行性鳥類。非繁殖季通常獨棲。雄鳥可能具有領域性,但該鳥在平常的聚群一般會比求偶炫耀期更緊密,當然還達不到真正炫耀時的親密度。

主要以果類為食,各種水果佔據其飲食結構的80%。它們偏好綠顏色的,尤其是桑科琉桑族的水果,也捕食昆蟲。成年雄鳥主要在林冠層覓食,雌鳥和亞成鳥則在叢林各層覓食。

天敵:成鳥的天敵很少。卵和雛鳥更易被樹棲的蛇類或其他鳥類捕獲。

個體間主要以鳴叫、擺體姿以及移動交流。雄鳥發音如無線電的“嘶嘶”聲,持續約4~5秒,然後間隔1分鐘復又繼續。未成熟雄鳥的鳴聲似嘈雜的降音顫鳴。雄鳥討好雌鳥時會踏出複雜舞步,並伴著歌唱豎起枕羽。雄鳥不斷變幻身體姿態吸引雌鳥興趣,而雌鳥在不在意也通過體態回應。


薩克森極樂鳥

婚配為一夫多妻制。交配系統可能是“爆發式炫耀”,因為雄性炫耀時固定好自己的位置,通常在一片區域內聚集大量雄鳥,同時嘗試向雌鳥示愛。

雄性求偶活動一般有兩部分組成,第一,在臨近黎明或下午時分,雄鳥登上樹梢的光禿枝杈,以不停的“嘶嘶”聲吸引雌鳥注意,並伴著歌聲同步或單獨活動枕部羽毛,翕和胸部飾羽也常豎立,雄鳥通常會在棲木上重複翻轉。第二,雌鳥到來時,雄鳥飛向距地2米左右的林下葡萄藤,站在藤上蹦蹦跳跳,“嘶嘶”鳴唱,枕羽、翕和胸部飾羽一同蓬起。雌鳥如果不感興趣,則抖顫雙翼作為回應。交配時,雄鳥左搖右晃著腦袋跳上雌鳥所立的葡萄藤。交配後,雌鳥飛離,雄鳥返回棲枝繼續吸引其他雌性。 [2]

交配和築巢期在九月到次年四月,雌鳥每窩產卵一枚(每個繁殖季產幾窩尚不清楚)。孵卵期超過22天,雛鳥留巢期由雌鳥照顧(具體留巢時長未知,但極樂鳥科大多鳥種的雛鳥留巢時間一般在20~30天)。該種性成熟年齡未知,多數極樂鳥邁入性成熟期約需1~2年。 雌鳥單獨撫育後代,與交配不同,雄鳥不參與親代撫育,雌鳥築巢撫幼一併承擔。

薩克森極樂鳥的壽命未知,已知其他圈養的極樂鳥可活到3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