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架起服務橋,防疫便民兩不誤

疫情防控需要減少人員流動頻度,在此背景下,廣大民眾和溧陽政府部門同心同向,在全市各條戰線、各行各業,人們用自己的行動架起服務橋,做到防疫便民兩不誤!

守護水路的“165抗疫組合”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公安機關聯合交通、衛生等部門對進入我市的各陸路通道實行24小時值守,嚴堵疫情輸入。除此之外,對於目前唯一可以進入我市的水路通道——申特碼頭,市公安局治安大隊水警中隊的3名民警與相關工作人員一道承擔起疫情防控的重任。

一個臨時搭建的集裝箱,一張簡易的小床,一個堆滿記錄材料的桌子……這就是他們3人近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自年初二以來,他們就駐紮在申特碼頭,堅守在防疫工作第一線,切斷疫情水路傳播途徑。

溧陽市:架起服務橋,防疫便民兩不誤

呂三保52歲,何國斌55歲,王建平58歲,因三人的年紀加起來有165歲,又都是黨員,自稱為“165抗疫組合”。他們不僅要檢查滯留在碼頭的相關船隻,還要做好與防疫部門的溝通和信息傳遞工作。3人每天24小時水面巡邏,逐船登記核查人員信息、來源地、途經地,逐人宣傳防疫抗疫知識,及時勸返相關船隻。不少船隻人員滯留碼頭期間,無法上岸購買生活物資。他們得知這一情況後,及時和相關部門溝通,協助部門和企業為船員採購生活物資,保障他們在船上的正常生活。

防疫時期,申特碼頭雖然滯留了幾百條船隻,但船員們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治安穩定,井然有序的居船隔離背後,是一線民警“舍小家,為大家”,保障群眾生命安全的無私奉獻。呂三保的母親在年初三去世,萬分悲痛的他回家看了一趟,將安葬工作交由家人打理,便匆匆趕回碼頭。“雖然我們三個人年紀比較大,但請大家放心,我們會堅守崗位,疫情不退,我們堅決不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建平鏗鏘有力地說道。

定點投放 解蔬菜滯銷難題

在防疫工作緊鑼密鼓開展之際,崑崙街道徐格笪村的廣大村民積極響應,主動投身到防疫工作中,有的加入巡查隊,每日在村莊巡查;有的在村卡口點輪流值守;還有的響應號召,主動居家不添亂……他們都是普通的菜農,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還擔心著地裡的菜賣不出去。徐格笪村支書吳俊燾瞭解到這一情況,召開了村委會,集思廣益。為儘快解決蔬菜滯銷問題,村委決定由村民小組長帶隊,調查菜農家滯銷的蔬菜品種和數量,同時主動聯繫周邊社區、超市,拓展銷路。

經過多方聯繫,吳俊燾瞭解到,鳳凰社區周邊小區需要大量蔬菜,他立即聯繫鳳凰社區、物業和超市負責人,迅速協調好蔬菜投放地點、投放時間等事宜。

溧陽市:架起服務橋,防疫便民兩不誤

為保證蔬菜及時有效地供應,徐格笪村的“菜籃子”小分隊和菜農協調分工。田間割菜、淨菜、打包、運送……很快一包包新鮮乾淨、價格合理的蔬菜就運送到了指定地點。小區居民直接掃碼付款,就可以拎菜回家,方便、實惠又安全。

此外,考慮到徐格笪村和鳳凰社區仍有外來人員居家隔離,不能外出買菜。村委和社區決定,由徐格笪自然村村民小組長吳惠普帶領志願者每日送菜上門。吳惠普是一名菜農,防疫期間曾主動捐出了100多斤蔬菜給村民。村中像吳惠普這樣既是菜農又做志願者的人很多,村委的幫助他們記在心裡,村民的困難他們看在眼中,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勞動人民善良樸實的品質。

徐格笪村將防疫工作和助力菜農有效結合起來,既解決了蔬菜滯銷難題,又滿足了周邊居民的生活需求,更為村、社區的防疫工作助了一臂之力。

老師充當“快遞員”

實驗幼兒園幸福城園區地處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內,學生大部分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對於他們的管控,難度較大。疫情防衛戰一開始,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老師堅持做到一日三聯,保證“見人、見居、見狀態”。

溧陽市:架起服務橋,防疫便民兩不誤

在認真做好日常聯繫的同時,老師們還成為了“代購員”和“快遞員”,購買物資,送貨上門,滿足這些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小(1)班黃中宇小朋友一家是班主任徐葉丹的聯繫對象,他們一家1月27日從雲南來溧後就主動居家隔離,徐葉丹老師每日與家長視頻,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2月3日上午,徐葉丹老師得知他們需要一些生活用品後,立即上報。在園長吳彩萍的統籌安排和指導下,園區主任虞萍和徐葉丹老師當天下午就幫其購買了10餘種生活用品,並送往居住地班竹村。

溧陽市:架起服務橋,防疫便民兩不誤

為了讓這個特殊的假期變得有意義,實驗幼兒園幸福城園區還製作了“小主人成長專線”“親子互動專線”等線上課程,保障幼兒的教育以及和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

送貨上門 隔離人員生活“不打折”

“您好,明天需要什麼,寫個清單,我們幫您購置。”“我需要白菜2棵、西蘭花1棵、五花肉一條……”這是埭頭鎮一位居家隔離人員與小區總樓長的聊天記錄。

溧陽市:架起服務橋,防疫便民兩不誤

為做好居家隔離人員在隔離期間的生活物品採購等工作,2月12日起,埭頭鎮要求每個總樓長與所在小區隔離人員互加微信好友,及時聯繫。每天需要什麼,只要發信息說一聲,總樓長把清單發送給當地超市。隨後由超市打包,按居住地點分類,再由總樓長挨家挨戶送“貨”上門。

埭頭鎮宣傳委員陳靜告訴記者,鎮區範圍內的“樓長”和志願者大部分由普通群眾擔任,年齡比較大,光是管控外來人員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每天再幫隔離人員購置生活物資,實在是人手不足。

針對此狀況,埭頭鎮集鎮居委會立即聯繫了當地規模最大的尚購超市,超市負責人鄧林海立即答應了下來,他說:“疫情當前,每位公民都有責任出一份力。”他表示,只要是隔離人員提出的要求,超市都會盡可能滿足,他也會和城區大型超市加強聯繫,一旦出現物資供應不足,及時調配。這樣就快速形成了“群眾點單、總樓長派單、超市接單”的運行機制,小區總樓長在充當快遞員的同時,通過更換“隔離愛心貼”的方式更好地掌握居家隔離對象的動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煤氣配送 村民用氣有保證

“家裡煤氣用完了,還有其他地方可以換嗎?”眼看著家中煤氣即將用盡,上興鎮蒲村村民都很著急。原本,蒲村村民一直是去高淳椏溪鎮充煤氣,但防疫期間,村民們無法外出,這讓他們的日常換氣成了難題,蒲村村委立即向鎮裡反映這一情況。上興交警部門得知此事後,多方打聽、協調,最終幫蒲村聯繫上了一家供氣公司。

溧陽市:架起服務橋,防疫便民兩不誤

“我們與對方公司取得聯繫後,他們答應會每天安排人員到村委拖運煤氣罐,充滿後再送回來。”蒲村工作人員吳麗說,村委利用村內廣播,告知村民充煤氣的方式,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入戶宣傳,安撫村民們的情緒,讓他們不必恐慌和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