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要流量,To B追價值

  • 技術裂變意味著什麼?
  • 雲服務的特點是什麼?
  • 華為如何保證規劃落地?
  • 大家好,今天我們拋開復雜的技術和業務,單純從產品的角度探討一下如何做2B的產品、雲產品,以及如何管理產品、如何做產品化或商業化。

    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享:

    第一,產品管理在技術裂變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介紹產品管理的體系;

    第三,以華為雲DevCloud作為案例來講我們整體的實踐。

    技術裂變時代產品管理的機遇和挑戰

    關於“雲+AI+5G”,大家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相關信息,雲是未來數字世界的底座,也是AI的底座;AI技術已經過了炒作期,AI應用創新成為落地AI的關鍵;5G主要解決3大問題:高帶寬、低延遲、高密度。

    高帶寬意味著未來數字經濟的大動脈,只有帶寬足夠高,才能承載未來數字的高速流動;低延遲,意味著它的延遲時間只有現在的幾十分之一,以前不能開展的業務,隨著5G時代到來都可以做了。

    這是一個做產品的好時代,尤其是2B產品

    雲+AI+5G的深度融合會產生類似核裂變的反應,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中,核裂變指的是由高速的中子撞擊鈾235的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兩個原子核,再產生中子,新的中子再撞擊,整個過程中會釋放巨大的能量。

    我們把這個高速的中子比喻成創新的思想,原子核就是目前的業務,當用創新的思想碰撞當前的業務,會產生很多新的業務,同時又會激發更多的創新,產生鏈式反應。

    可以說,這是一個做產品的好時代,空間巨大,想象力巨大,未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AI技術已過炒作期,AI應用成為落地關鍵

    AI時代的到來,將改變各個行業,未來的產業範圍會大大超出今天的定義。

    麥肯錫報告指出:

    人工智能是會顯著提升社會生產力的技術。2030年,人工智能將使全球GDP增加13萬億美元,每年GDP貢獻達到1.2%,就業貢獻達1.5%。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的作者指出:

    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是通用技術不斷出現推動的,通用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推動作用非常巨大。


    在人類發展史上一共出現過26種通用技術,而業內已經有越來越多人認可人工智能是一種通用技術了。

    既然如此,圍繞AI應用的創新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落地階段。我認為在這個落地階段,AI應用創新非常關鍵,Windows應用超過3500萬個,移動應用(包括Android、ios)超過500萬個,但人工智能應用非常少,現在還只是一個開始,所以機會會非常多。

    軟件工程發展3階段

    去年是軟件工程發展的50週年,我把軟件工程的發展分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CMM(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出現,解決了質量和有序的問題,包括管理項目偏差、需求變更、項目風險等。
    • 第二階段,由於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交付週期越來越短,交付速度越來越快,新型軟件工程需要提升效率。敏捷、精益等新型軟件工程能力的出現,重點就是為了解決效率問題。
    • 第三階段,是可信軟件工程的發展。未來世界是個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的世界,連接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一千億,甚至更多。所以在萬物互聯的世界裡,如何做到安全可信就變得非常關鍵。

    我們認為安全可信是第一位的,這是紅線。為此,我們正在進行巨大的公司級變革,各部門一把手親自負責,從上到下全力推動。同時,我們投入了20億美金,重點解決可信軟件能力問題。我們從可信的產品定義、可信的架構設計、可信的交付、可信的組織和文化等各方面解決這個問題。

    雲服務的特點

    雲服務產品和傳統產品的最大區別是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做傳統產品有盈虧平衡點,紅色是成本,綠色是收入,達到盈虧平衡點以後,產品開始賺錢,而銷售收入和成本是快速下降的。接下來我們會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

    To C要流量,To B追價值

    To C要流量,To B追價值

    但云服務的週期很長,甚至可能會超過8年,比如亞馬遜AWS,最近幾年才開始掙錢。除此之外,雲服務產品上線只是一個開始,雲服務需要持續運營,投入也是持續存在的。

    因此,收入在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增長比較慢,但一旦過了盈虧平衡點,它的黏性增強,就會帶來持續盈利。

    所以,雲服務的價值,一個是產品帶來的直接價值,另外一個是商業黏性大帶來的持續價值。

    雲產品管理的挑戰

    傳統產品,我們規劃需求、版本,然後看產品的生命週期就行了,但云產品不一樣。

    剛才說了,產品上線只是一個開始,後續要持續的運維和運營,要更加關注產品的生命週期、商業模式和生態。比如雲服務,如果我們更偏重基礎設施的產品,那麼資產運營就非常關鍵。

    再看需求,傳統產品進行需求收集、需求決策、交付就可以了,但做雲產品是一個循環,上線運營以後需要收集用戶反饋,得到新的需求。

    很多時候,雲產品週期很短,我們不知道產品的方向和未來,只能不斷驗證、不斷試錯、不斷收集用戶反饋,然後在運營過程中找到目標,這就是敏捷的思路。

    這個過程中的反饋環節非常關鍵,用戶提出的需求,我們要快速進行迭代,再收集用戶反饋。打通這樣一個循環,我們才能知道產品是不是真的滿足用戶需求。

    不過,有時候用戶反饋量很大,一個星期可能會有上千條需求,這就要求軟件交付期限,要從6到12個月,縮短到周級交付。

    產品管理體系

    產品管理體系

    我們的產品管理體系,它是一個非常通用的,或者說是比較常見的產品管理體系。

    • 第一,是做戰略和商業分析,輸出BRD(產品需求文檔)。這個分析可能是產品經理完成,也可能是戰略部門、一線銷售部門完成,目的是做行業調研,從戰略和商業層面去看為什麼幹這件事,它的價值是什麼。
    • 第二,做MRD(市場需求文檔),很多時候產品經理需要參與分析目標用戶、業務場景、競品和市場空間。以上兩塊完成之後,就可以看到比較清晰的框架了。
    • 第三,規劃設計階段,進行產品定義。要確定我們的產品做成什麼樣,目標客戶群的大概信息也需要確定出來。
    • 第四,設計階段,產品經理設計原型,UED(用戶體驗設計)負責視覺,兩者結合做出來的產品體驗感更強一些。
    • 第五,進入開發階段,就需要做需求分析和產品驗收。產品經理要參與到迭代計劃裡,每個迭代做什麼,產品經理都需要知道。同時,要進行產品的驗收,看交付團隊是不是按照我們的設計和體驗做的;它的質量是不是滿足要求;然後對產品進行開發測試。如果不做驗收,整個產品的設計都將是失控的。
    • 第六,產品的發佈很關鍵,產品需要具有灰度發佈能力。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全球多點部署,上線時需要考慮“是測試階段還是商用階段”,不同階段需要做不同的準備。
    • 最後是產品運營階段,包括線上運營和線下運營。這也是產品經理要做的。

    可以說,一個產品管理的工作涉及到產品的各個環節,我們在商業模型階段會產生原始需求池,在產品的規劃設計階段會形成產品需求池,研發設計會形成版本需求池。

    以華為的產品管理為例:

    首先要有商業戰略,這個戰略可能是公司級的。其次,我們需要做行業洞察,包括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和行業分析,很多產品也會涉及行業標準的建設組織。另外,還有解決方案和創新,所有這些都是產品規劃和需求的輸入。


    有了輸入,我們就開始做產品規劃。規劃有幾類:一種是三到五年的戰略規劃,一種是三到五年的技術規劃,同時平衡中長期的利益。我們每年年初制定OBP(Offering Business Plan),每個產品部都要制定年度目標,然後立項。如果年中有一些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要做OBP立項。


    我們如何保證所有規劃都真正落地?這就要提到路標管理了,路標管理非常關鍵,包括年度路標、季度路標和月度路標,所有的規劃都可以體現在路標上。


    比如,可以考慮讓客戶直接看到月度路標,從而反過來推進交付團隊按照規劃落地;年度路標主要是讓周邊團隊知道,產品接下來要做什麼,運營團隊、市場團隊會參考這個去規劃、去做市場策略和運營策略,一線銷售也通過年度目標知道接下來怎麼銷售。


    當所有路標落入我們的需求池,就要進行更加細緻的需求管理了。


    產品開發其實就是在需求池裡不斷的迭代,不斷的挖掘價值比較高的需求。

    現在,互聯網產品的下半場是2B,因為2C的流量幾乎達到了頂峰。雲產品的發展有兩個思路:一個是運維驅動開發,意味著問題驅動改進;一個是運營數據驅動開發,即價值驅動投資。

    產品經理

    作為雲產品經理或者2B的產品經理到底應該具備什麼能力?或者工作範圍是什麼?我們梳理了雲產品經理的角色模型:

    第一,要做產品的定義和詳細的規劃。

    行業洞察和競爭分析是基本要求,對於規劃,產品經理還要驅動落地,真正按照目標交付出來。

    第二,產品設計和體驗。

    雖然2B產品更關注價值,但是體驗正變得越來越重要,2B產品經理也需要做產品交互式設計,確保產品有更好的體驗。

    有時候我們也會討論雲產品到底是2C還是2B,其實我們看到的很多2C產品的打法都可以在2B產品上使用,但結合了2B產品的特徵,就創造了很多新玩法,包括體驗的設計和體驗的量化評估。

    對管理來說,只有量化的才能更好的管理,如果不能量化就很難管理,因為說不清楚是變好還是變壞。

    第三,產品經理是產品運營的主導者。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們跟周邊角色配合非常緊密,如何把控產品,如何不讓產品失控,都非常關鍵。所以產品經理需要把握好源頭,從產品的定義開始,包括需求的目標管理,都要嚴格要求。

    關於雲產品經理,我有幾點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 以客戶為中心,做了才知道這不是空話

    “以客戶為中心”必須貫徹到每個細節中去,做的每個決定都要思考是不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客戶會不會喜歡……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一個令客戶滿意的精品。

    • 以商業結果為導向

    這是考核產品經理的一個關鍵點,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產品的體驗,二是技術競爭力。產品體驗在半年或者一年內可以快速提升,但是技術競爭力需要長遠佈局、提前佈局。

    • 做產品,要圍繞用戶痛點

    對於2C產品,我們更加關注產品的流量,2B產品,則更偏重與關注價值。但2B產品的範圍很大,對於一部分2B產品來說,流量依然重要;對於一部分2B產品,流量就不那麼重要,所以,一定要分清需求再行動。

    一般來說,產品有三種,分別是:產品驅動型、運營驅動型和技術驅動型,有些公司產品經理權力很大,甚至可以在整個業務週期中起到關鍵作用。

    華為的產品管理實踐

    最後,我們講一下實踐。

    我負責的業務是華為雲DevCloud(一站式DevOps平臺),經過三四年的發展,這個平臺已經具備了全流程端到端的能力(管理與協同、開發、測試、部署、運維運營)。早期產品能力更多聚焦在Dev側,現在我們在運維運營側的產品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可以說,華為雲DevCloud真正為我們的軟件產品、2B產品提供了完整的軟件生產線,通過這條生產線,我們能夠快速高效地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產品。

    產品經理有三種作戰模式:單服務作戰模式,分域作戰模式,會戰模式。

    • 單服務作戰模式

    早期,每個產品經理負責單個服務,時間久了後,就發現一個問題,單個產品的體驗還不錯,但是場景化體驗比較差,跨產品的場景化體驗沒有人負責。

    • 分域作戰模式

    雖然每個產品經理只關注自己負責的服務,但用戶需要一個場景化的體驗,並且體驗要好,這就需要各個服務密切配合,我們就把產品經理按域劃分,設置域Owner,域Owner要對場景化體驗責任。

    • 會戰模式

    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產品相對比較成熟,很多時候是修修補補,看不到什麼大的變化,產品經理的價值體現不夠充分,這個階段採用會戰模式更加有效,我們從市場上識別一些重大的突破點,然後集結大量資源集中突破,短時間大幅提升產品的特性和體驗,進行市場突破。

    對產品經理來說,用戶行為分析系統、數據中臺、灰度發佈、VOC(客戶聲音)、用戶畫像系統,都是做產品時需要用到的非常重要的系統或工具。如果有這些,產品經理做產品的時候,會非常便捷;如果沒有,做起來會很痛苦。

    所以,這些平臺的構建,決定了產品經理能不能高效協同作戰。另外,做產品時,

    精益畫布很關鍵,尤其是新業務起來的時候要回答以下9個問題,如果能夠回答出來就說明已經想清楚了。

    第一,你的目標用戶是誰?

    第二,客戶最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是什麼?

    第三,用一句簡明扼要但引人注目話去闡述為什麼你的產品與眾不同,值得購買?

    第四,你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第五,如何找到客戶進行推廣?

    第六,設定關鍵指標,應該考慮哪些東西?

    第七,你的競爭壁壘是什麼?

    第八,成本包括什麼?

    第九,你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這9個問題是有邏輯關係的,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目標客戶群和天使客戶,如果連目標客戶群都不清楚,我們不可能做好產品。

    接著是搞清楚用戶痛點,這個痛點是目標客戶群的痛點,我們產品的競爭力要圍繞著用戶痛點來構建,要能解決這些痛點。

    好的產品體驗,是團隊與客戶共創的結晶。

    我們會讓團隊和客戶做一些共創的事情,通過共創能看到客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他的情緒是怎樣的,最後決定如何取捨。

    還有場景,首先我們要確定我們設定的場景是不是用戶想要的場景。用戶體驗地圖很重要,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用戶的目標和預期,當用戶走完體驗地圖的時候目標一定要達成,如果沒有達成說明我們場景的設置是無效的。

    增長才是硬道理,如果產品不增長,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會受到質疑。但實現增長不難,持續增長很難,如何讓一個產品持續增長?

    有時候,增長需要產品、市場、運營、銷售形成合力,關鍵是如何形成合力。這時候,就需要持續增長的團隊,或者叫增長黑客團隊。另外,我們做2B產品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客戶反饋,要妥善處理好客戶問題,因為客戶有可能直接把問題反饋到公司老闆、董事長、CEO那裡,問題上升層級很高,2C產品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還有,做2B產品不但要關注用戶,還要關注客戶,因為最終是客戶買單,決策者買單,滿足決策者的訴求就顯得更重要。再者,2B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敏感度下降了,很多時候2B的產品經理並不瞭解客戶,所以2B產品經理需要到線下場景多接觸客戶。

    作者;汪維敏 華為雲應用平臺領域副總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