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三場(文字實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三場(文字實錄)


  • 時間:2020-02-13
  • 嘉賓: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廣州支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 內容: 2月13日,湖北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三場。發佈會邀請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廣州支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介紹武漢市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進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向培鳳:

      記者朋友們、廣大網友:

      晚上好!今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二十三場新聞發佈會,介紹武漢市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進展情況。出席今天發佈會的有: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先生;廣州支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先生;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先生。我們先請三位發佈人結合近期工作,介紹當前重症救治工作情況。

      首先請童朝暉先生介紹。

      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大家晚上好!我們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的成員來到武漢以後,主要是負責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主要工作包括優化治療流程和方案,同時調配相應專業的,比方說危重症專業、呼吸危重症專業的醫生和護士。通過這段時間工作,目前各項工作運行平穩有序,危重症的病死率有下降,出院患者比例也在增加。

      第二件事情是在同濟醫院中法院區和協和西院區、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區被指定為重症救治定點醫院以後,我們專家主要是到一些醫院去甄別篩查重症患者,同時將一些重症患者轉到這三家定點醫院。在這個工作中還要負責對到武漢醫療隊的一個培訓,包括負責相關醫院的重症患者的會診、救治等。

      廣州支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

      大家好,我們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行七人是2月1日凌晨到達武漢的。2日、3日根據院感防控的要求,對協和醫院西院區的ICU做了結構的改造。3日開始收治病人。7日第二批57人團隊到達武漢,我們的任務是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ICU,他們有20張床位,整體我們團隊加上原來他們ICU的醫護人員,現在是20張床,21個醫生,60多個護士,一起負責協和醫院ICU的重症需要插管的病人。

      我們從3日開始工作到現在,已經對26名危重症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接通氣,這是一個大概的情況,謝謝。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三場(文字實錄)


      目前在我院設置有南五病區、南六病區、南七病區三個樓層的ICU病區,南七病區ICU病房設置床位16張,南五病區與南六病區各設置床位24張。這三個ICU病區分別由同濟、協和、省人民三家醫院的危重症專家團隊主導臨床救治工作,還有國家專家組的專家參與指導臨床醫療救治。除了我院的3個重症ICU病區外,在我院駐紮的上海醫療團隊在北三病區也建立了一個ICU病區。目前我院的4個ICU病區極大的緩解了危重病人的救治的壓力。

      在人員配置上,每個ICU病區均配備護士近50名,醫生12名。配備有呼吸機、監護設備、體外膜氧合設備(ECMO)、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還有床旁放射機、床旁心電圖、床旁B超、床旁血氣等設備,隨時為危重症患者提供各種生命支持服務。

      人民日報記者:第五版診療方案,在湖北省診斷標準中增加了臨床診斷病例,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對於收治方式是否會有調整?是否會大幅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數量?

      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實際上對臨床診斷的病例診斷描述,我們在平常對肺炎的診斷過程中就有。實際上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肺炎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加上CT,臨床醫生就能做出肺炎的臨床診斷,作為臨床醫師來講,增加臨床病例診斷,是符合臨床診療常規和臨床醫生的診療思路。

      同時把臨床診斷層次加進來以後,就有利於把很多過去我們認為是疑似的患者,按照臨床診斷標準納入臨床診斷,有利於對這些臨床診斷和患者進行管理,比方說輕症患者可以進行隔離治療,也更有利於收治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夠讓更多的過去認為是疑似的患者得到一個更好的收治和管理。

      剛才你問到是否會有增加大量的重症患者?實際上我們想如果說這些疑似患者不收治,這些疑似患者裡肯定會存在著重症患者,我們通過臨床診斷,把這些重症患者收到住院裡醫院來治療,肯定比放在疑似裡要更好。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從臨床救治情況看,重症死亡率較疫情初期有何變化?死亡病例有些什麼特點?如何提高救治的針對性降低死亡率?

      我從我們醫院的情況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醫院早期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所有的患者都集中定點收治在我們醫院,所以輕症中普通型和重症的患者都有涵蓋。而現在我們醫院是重症收治的定點醫院,只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所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數量在增加,導致了死亡病例的絕對數的略有升高。而死亡病例主要還是以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一些病人為主。

      關於提高救治的針對性,降低死亡率。一個是現在我們國家採取的針對性的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目前我們有很強大的國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支援武漢,我們醫院有很多國家級的危重醫學專家,同時也從全國各地抽調很多醫療團隊,在我院就有上海和福建的醫療團隊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支持。二是按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的第5版的意見,也給予患者更加專業和規範的一些治療。第三個我們醫院目前也在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收入,目前也顯示出了一些初步的效果。因為康復的患者體內有大量的一些綜合抗體來對抗病毒,在此也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來到我們醫院,伸出你的胳膊,捐獻你寶貴的血漿,我們共同來拯救還在與病魔做鬥爭的這些病人,謝謝。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三場(文字實錄)


      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實際上對危重症的治療是綜合的,除了管理策略上的變化之外,很多危重症和呼吸危重專業的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加盟,都能提高整體對患者的救治水平。

      廣州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

      如何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其實危重病的救治分三個方面,一個是治療場所的問題,我們現在都把危重症交給大醫院。第二個就是設備的問題,現在國家層面給了很多危重症病人的一些設備,包括無創、有創、ECMO,還有CRRT等這些設備。第三個是人員問題,從全國調集了非常專業的ICU團隊。我想有場所、有設備,再加上專業的人員,相信未來對危重症的救治會有一個好的結果,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目前重症患者在治療手段上有何新的突破?能否介紹一下對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

      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首先我們國家專家組通過前一段時間工作和實際一線的救治經歷,我們發現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現一種嚴重的DRDS也就是嚴重的呼吸衰竭。與2003年非典相比,這一次的呼吸衰竭進展的更快,病情進展得更快,缺氧有時候發展的很明顯。第二點,和2003年非典相比,這次的患者心臟受到的攻擊也非常厲害,我們從前期的一些指標分析發現,患者心臟的肌鈣蛋白,這是一個專業術語,增高比例非常高,這一類病人救治起來的難度比以前要大,因此我們提出來要密切觀察這一類患者的生命體徵,比方說心率、血壓,特別是他血氧的變化。再就是加強呼吸支持的力度。那麼對一些有創呼吸支持的技術要關口前移。第三點要積極的開展有創危呼吸機的機械通氣的支持以及體外膜肺的支持,從策略上做了一些改變。我們想通過這些策略的改變,能夠積極救治嚴重危重的患者,同時降低病死率。

      農民日報記者:有數據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在60歲及以上、有重度肺炎的男性感染者,是高危人群。請問重症救治實踐如何?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廣州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張挪富:

      一篇文章得出一個病死率,是不具備普遍性意義的,這裡麵包括病人發病時間、就診時間、治療場所,包括醫務團隊技術力量等等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60歲以上,有重度肺炎,又是高危人群,這類人群的死亡率高是不奇怪的。前幾天鍾院士團隊有一篇文章,通過1000多例的總結,符合這三種條件的有三十幾個人,而這三十幾個人的病死率可能還高於這個數值。

      湖北日報記者:我們知道有些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高齡老人,不少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請問在目前高齡患者過程中有哪些治療經驗與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個是早發現早治療,也就是早診早治,這是所有疾病的診斷治療原則。二是我們要積極的控制原發疾病。第三個要加強病人的預警監測,在還沒有達到重症標準的時候,就可以把它當做重症來處理,這樣可能會提高患者治癒率。同時高齡患者合併高血壓、糖尿病也並不可怕,我們目前最大年齡出院的患者是90歲,恰好就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也很順利的康復住院。

      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實際上有基礎疾病而且高齡的患者,的確是這一次肺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對這些患者實際上應該是儘早就診,正因為他的基礎疾病多,我們要積極的給他,比方說呼吸支持,不讓他缺氧,這樣的話不至於讓他發展成為不可逆的缺氧的狀態。第二個老年患者還需要注意營養支持。這類患者高齡、年紀大,在有高熱的情況下,他在院外進食喝水少,存在著營養不足的情況,這樣的話在後來的治療裡,如果這些高齡患者本身基礎狀態就不好,再加上營養狀態支持不足的話,可能也會引起他的一個救治不成功的因素。第三點就是這類患者往往存在著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等因素,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其它新的併發症,這也是我們在工作中要密切觀察和注意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三場(文字實錄)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廣州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張挪富:

      合併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等,本身新冠肺炎影響呼呼系統,造成缺氧衰竭,這種趨向會帶來全身的危害,加上原有基礎病本身也會有損害,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導致病人很容易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所以在前期的統計當中,65歲以上的ICU病人,要早點去做一些干預措施,比如說無創和有創都前移,提高救治成功率。

      湖北之聲記者:重症病例的傳染性是否高於輕症病例?如果的確這樣,那對參與重症救治的醫護人員,應該如何加強保護措施?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區設置、清潔消毒、醫療質量的評估與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要求有相關標準與要求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廣州援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隊長張挪富:

      傳染病傳染性的大小,與其上呼吸道病毒數量是有關係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前段統計的數據也顯示,重症病人大概有60%以上,上下呼吸道都能檢測到病毒,而且病毒的載量非常高,有的超過10的6次方以上,同時在血液以及糞便裡面也找到了病毒,說明重症病人病毒的載量高,而且除了呼吸道之外,在血液以及糞便當中也有病毒,有可能還有其他傳播途徑。在輕症病人裡邊,它的上呼吸道病毒載量是偏低的,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輕症病人因為本身老年人他的免疫力低下,可以作為一個病毒的培養機,所以在早期老年人會不會上呼吸道的病毒載量就一定會高於輕症,現在還沒有這個數據。理論上講可能重症的傳染性會高於輕症,但是輕症的病人同樣也具有這種傳染性。那麼在病房的設置上,重症病人都放到大醫院,這樣醫院的專業能力更強,在院感、防護、救治能力上會有更強的措施。從病區的設置上分潔淨區、緩衝區、汙染區、雙通道設計,這是傳染病病房的一個基本要求。通過加強此類防護來保護醫務人員,使得危重病人得到更恰當及時的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二十三場(文字實錄)


      長江雲記者:方艙醫院的輕症患者符合什麼樣的標準需要被轉診到重症定點醫院?轉診決定由哪裡做出?醫生們是如何做到精準地監測病情與開展救治,從而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我們在建方艙醫院的時候,也制定了工作手冊,包括收治標準、轉出標準,轉重症患者的臨時區域、診療規範等。轉診標準包括年齡比較大,有多種基礎疾病,體溫經過治療兩天以後還大於38度5,在不吸氧的條件下氧飽和度小於93%,或者說氧合指數小於300,呼吸頻率大於等於30次以上,沒有自主活動能力,從影像上看病情有進展等。那麼誰來做出判斷?每個方艙醫院有一家固定的醫院來作為行政管理,同時有多支醫療隊來管理不同的區域。醫療隊的醫生又分一二三線醫生這些級別,每天他們都會巡診查房,符合上述標準之一的由二線三線醫生提出來轉診。怎麼去監測這些病人?按照診療規範每天體溫要測4次,呼吸、氧飽和度、血壓,每天要上下午過一次,同時在方艙醫院還設有化驗實驗室檢查,比如血常規、X線照片子等,通過這些手段可以密切的監測患者病情變化,並及時作出評估。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向培鳳:

      感謝發佈人,也再次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