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單位身體槓槓的,退休才兩年,聽說人躺在病床上只剩皮包骨了,究竟咋回事嘛?

清風36720


心態,事兒,業餘愛好。這才是退休後的要點。看的開,找事做,心情愉悅愛好廣泛,是退休後保持精力和身體機能的辦法。人不能閒著不做事,也不能不會玩。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是人類保持生命活力的動力源。別在乎官位,金錢,子女生活狀況,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管多了,不僅累心,而且不得善待。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有心去給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幸福都難。


上水900


同事在單位身體槓槓的,退休才兩年,聽說人躺在病床上只剩皮包骨了,究竟咋回事嘛?

“同事在單位身體槓槓的,退休才兩年”,如果是女同事,今年要麼52歲,要麼57歲;男同事62歲,都很年輕呢!

  • 至於為什麼躺在病床上,生的是什麼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退休後心情不好。

工作的時候,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

  • 那時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敢生病,不敢“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時候盼著孩子成才,盼著孩子早結婚,心裡有無數個期盼,活得有盡頭。

退休後

  • 可能子女成家立業了,要幫忙照顧第三代;家裡老人歲數大了,即便是退休了,也要照顧老人,再加上生活沒有規律,以前官居高位的現在人走茶涼,心理落差大,生物鐘都亂了,退休前後又遇更年期,身心狀態都不如退休前。心情不好,人的免疫力差,容易生病。

  • 一旦生病,特別是大病,很容易變成醫院和醫生的“小白鼠”。國際上有一種說法,中國的醫生臨床經驗豐富,是因為中國人多,病例多,練出來的。我們暫且不論這個說法的對錯,但是有一點是真實的:過度治療!


  • 例如,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細胞,還帶來很多的副作用。放療化療足以讓一個原本看起來面色紅潤的人變得皮包骨頭。還有的病人需要切胃、換肝、換腎、換心臟等,但凡動了刀,元氣大傷。經濟條件好的不用擔心各種費用,經濟條件差的,即便是身患重病,也要擔心醫藥費手術費,家人的負擔太重了,病人的身心俱痛。

  • 有一些患重病的老人想得開,出去遊山玩水,強身健體,說不準身體慢慢就變好了。人都有求生的慾望,但是把生的希望寄託到別人手裡,最終成敗,生死未卜,人才兩空者大有人在。

所以,退休後,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少管兒女閒事,積極參加各項有意義的活動,讓自己忙起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最忌諱的是孝順兒女讓自己的父母早早地“享清福”,被人照顧不如自己照顧好自己。身體機能才不會下降得那麼快。


健康生活、樂觀生活,不長病,讓自己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



我原來一個同事,年齡大我比較多。他退休時,就是特別放鬆,這下子可輕鬆了,沒有人管了,也不用照點上班了,幾十年忙忙碌碌,懶覺也沒有睡過幾個,這下子放心睡吧。每天早上九點起床,吃完中午飯還睡,睡到四五點起床。他家住四樓,三個月,連樓都下不來了。他馬上反應過來,這樣不行,讓人幫忙在郊區一個鄉鎮企業找個技術指導的活,他每天早上六點準時出發,騎自行車跑15公里去上班,一下子幹到快七十歲,身體槓槓的。所以退休後不能把自己一下子鬆下來,還是要緊張點。


一笑而過7937338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我原來的一個好朋友。他是一個建築公司的經理,他本來是一個身體很好的人,因企業解體提前退休。退休後,他無法適應每天無所事事的日子,常常心情不好。不到半年就確診得了肺癌。我去看望他時,他就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躺在床上已經不能自理。確診後不到一年就走了。

退休是人生的一次轉折點,退休前後的生活反差很大。有的人能很快欣然適應,有的人卻無所適從,遲遲適應不了。處於退休階段,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在處在更年期階段。這個時期的人,因為參與生命活動的激素的減少和消失,內分泌會失調紊亂,自身的免疫力會降低。如果不能調整好心態是很容易生病的。


王秋陽


我有個親戚身體一直很好,在工地給工人做飯有十幾年,晚上騎自行車30多里回家,一點事沒有。還會相面術,生活很充實。一年中秋節,有點感冒,開始在鄉鎮醫院拿點藥。後來去市裡醫院。懷疑是鼠疫。打吊瓶,一天打12瓶,越打連氣也喘不上來了。最後去急救室,兩天死了。76歲。家屬大鬧醫院,索賠45萬。不去醫院或許死不了,吃點藥矇頭出出汗或許是好了。


蓬萊扶搖子


我用自己切身的感受,回答這個問題。

剛退休那陣,猛地閒下來了,一身輕鬆。每天早上睜開眼,有些茫然。無所事事,不知道怎麼安放自己,就像失去慣性般地突然剎車,不知所措。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退休,都是一次人生的轉折。工作幾十年,早走晚還,工作吃飯,皆已成為規律;退休,是人生的重大改變,如同一臺運轉正常的機器,停止運行,久了就會滯阻生鏽。人,亦是如此。退休後一天到晚無事可做,必然想三想四,身體不是這裡難受,就是那裡不舒服,甚至懷疑是不是生病了。長此以往,就產生了懈怠和惰性,身體健康勢必受到影響。

再一個,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退休後迴歸家庭,感覺自己一下子失去了價值,不再被人所重視。那種失落感,就像被遺忘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掙扎困頓。這種落差,導致精神萎靡,心理發生異變,身體就會出現疾患,垮下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說來說去,都是老生常談。總之,人退休後,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健康的心態。人退了,心不能退,身體不能退。想開,看開,放得下。隨遇而安,知足常樂,有一副健康快樂的身心比什麼都重要。


東音八度


我也親眼見過一個。

人就沒了。

也許就是治死了。

不要不當回事。

不治可能可以活更長的時間。

但對一個家庭來說,

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別治死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退休後原來的生活習慣、經濟收入、地位和名譽等將發生變化。離開了多年傾心、熱愛的工作崗位,多年適應的工作規律、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也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如不適應這種變化,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孤獨寂寞,情緒消沉,甚至出現偏離常態的行為等。 退休老人多思多慮,敏感性增加,加上原有顯性或隱性疾病會加重,就會產生疑慮、焦躁心理。有人稱上述現象為“離退休綜合徵”,它實際上是一組適應性的心理障礙,據統計,約24.6%退休老人有此障礙。

一旦退休,有的人會迷茫,不知道要幹什麼,特別是一些人在單位是領導,退休後什麼也不是,會很不適應,部分人會產生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緒,會嚴重干擾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影響心血管、神經、免疫、內分泌及其他各系統的功能,從而引發和加重各種心身疾病,加速衰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個別人因此出現重大疾病或死亡有之。退休老人要注意及時進行心理調節,正確面對退休這一重大生活變動,預防、克服和戰勝“離退休綜合徵”。首先要面對現實,敢於接受既成的退休事實。重新設計安排自己的生活,要找事情做,分散注意力,文化素養比較好的可以寫寫文章,臨帖學書法。多做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打乒乓球、打太極拳等。或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嗜好,如養花、養鳥、下棋、打牌、跳舞、唱戲等,與愛好相同的朋友一起活動,享受退休後的歡樂。

鄙人本來也是單位領導,但從來不把領導當身份。我本布衣,有幸在恢復高考後,進入醫學院校學習,認準自己是醫生,以前幫人看病、針灸,從不收錢,退休後經常到社區免費為中老年人量血壓,做健康諮詢。興趣寫文章,寫上頭條,被推薦進首頁,有成就感,寫書法,喜歡種菜,愛好運動,每天跑6~7公里,忙得比上班還沒時間,其樂融融,生活過得非常有意義。

總之要儘快接受退休的現實,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尋找自己的新"位置“;還要善於管控情緒,保持良好心態。


梁山寶樹堂xiety


一個人工作慣了,退休以後,突然自己的生活節奏打亂了,肯定有一些不適應,這些不適應,會帶來精神上的抑鬱和身體上的傷害。

現在有很多頭條朋友在悟空問答上發問,退休之後怎麼過呢?我認為這樣的人很好,有預見。


首先要好好的回憶一下,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什麼興趣愛好,由於當時工作繁忙和家庭的重擔暫時放下了,現在退休以後可以把它重新拾起來,好好的玩一玩,來充實自己的生活。

退休之前在單位裡生龍活虎,有的還可能擔任了一定的領導職務,一輩子指手畫腳、發號施令,退休之後,突然門前冷落車馬稀,我們頭腦一定要保持清醒,一定要把這種社會現象想清楚,不要認為很奇怪,要把自己的精神狀態及時調整過來。

現在咱們就是一個退休的老人,退休的老人千千萬萬,沒有什麼高貴低賤之分,我們眼下的事情就是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拉下臉面,放下架子,不要難為情。

另外我們的生活節奏一定要規律,按時吃飯,按時休息睡覺,按時鍛鍊身體,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也要有固定的時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過去的事情不要去想,不要去糾結,對於曾經的部下和同事,突然對自己的冷落不要去計較,灑脫一些過得好。

本題朋友說,有人退休之後不到兩年,身體狀況發生了嚴重變化,瘦得皮包骨,雖然有些誇張,但一個退休人員不及時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不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節奏,不找一點有興趣的事情做做,是有可能過不好餘下日子的,弄不好就是痛苦和煎熬。


張望鹽井


題主所說的同事退休兩年變成皮包骨了,首先可以肯定不是因為生活規律的改變造成的,因為兩年時間正常人不可能從槓槓滴變成皮包骨。

我分析有兩種原因,一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疾病;二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憂鬱寡歡,寢食不安,抑鬱所至。

要想退休活得精彩,心態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