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有助控糖,但一定要超過這個時間

去年7月,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簡稱ADA),曾有專家提出“間歇性斷食”(簡稱TRF)概念,稱糖尿病患者實行間歇性斷食,可以使體重下降更多、脂肪代謝更好、血糖水平更低或者胰島素水平更低等優勢。

那麼,什麼是間歇性斷食?糖友採取間歇性斷食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間歇性斷食”有助控糖,但一定要超過這個時間

早晚兩個“6”間歇性斷食法

輕斷食,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是指一週斷食兩天的飲食方式,這種斷食方式在近幾年很流行,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輕斷食則過於極端。

<strong>此次ADA提出了一種新的斷食方式——TRF,是指每天保持一定時間(一般必須大於12小時)不進食食物,比如晚上6點之前吃飯,早上6點之後吃飯,就做到了12小時以上的TRF。

專家指出,糖尿病患者採用TRF斷食模式可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但TRF不僅僅只是斷食12小時那麼簡單,其具體要求如下。

斷食時間應超過12小時:即晚餐與早餐的間隔時間應該超過12小時,乃至更久。

<strong>晚餐儘可能提早:有數項研究發現,越接近睡覺時間或者就是在睡覺時間吃東西,吃下去的等量熱量的食物,比在更早的時間點進食更能增肥。所以採用TRF,應儘可能把進食時間壓縮在白天較早時段。

調整早中晚餐比例:研究表明,採用TRF,下午三點將晚餐吃了是最好的,但是從實際操作上看,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所以有專家提出了一個替代方案,即調整早中晚餐的比例,早晨吃大餐,晚上減少進食且早點吃,並建議早中晚餐比例最好是50%、30%、20%。

“間歇性斷食”有助控糖,但一定要超過這個時間

想斷食,要做好準備工作

按照TRF的概念,只要調整飲食,即可達到更好的控制血糖的目的;但在實際運用時,仍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嘉禾望崗院區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韓亞娟指出,TRF實際上也是一種強化飲食控制治療,旨在強調糖友要定時定量進食,這是值得鼓勵的。不過由於TRF斷食法對於飲食調整幅度較大,所以糖友在採用該方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

韓亞娟表示,對於初診糖尿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目前已停止藥物治療,可以通過單純飲食和運動控制維持血糖正常的糖友而言,完全可以採用TRF斷食法。

而對於一些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或胰島素治療的糖友而言,想要採用TRF斷食法,應先諮詢專科醫生建議,調整用藥。因為很多降糖藥與飲食關聯較大,當飲食模式發生變化時,藥物如不作相應調整,很可能會引發低血糖或其他併發症。尤其是正在用胰島素的糖友,飲食模式改變更需謹慎。

此外,由於TRF斷食法將晚餐提前,且減少晚餐量,對於有夜間低血糖風險的糖友而言,應先接受相關治療,在血糖恢復平穩後再考慮採用TRF斷食法。

先吃蔬菜利於控糖

ADA會議中還提出糖友進餐應最後吃碳水化合物。韓亞娟表示,在各大營養素中,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最大。先吃其他食物,最後吃碳水化合物,首先是為了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其次是因為先吃蔬菜可以減緩胃腸蠕動,降低吸收效率,從而降低後吃的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避免餐後血糖出現大幅度升高。雖然中餐多數是菜、肉、飯同時進食,但是為了血糖平穩,糖友不妨在吃飯前,先多吃些蔬菜。

通訊員/賈衛東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