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我們,信心滿滿

地點: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


窗外圓月依舊,燈火也仍然通明,但這座喧囂的城,似乎從來沒有這麼安靜過。在我來到戰“疫”前線的第七天,我終於給自己空出了一點時間整理這幾日的思緒。


無煙的戰火瀰漫了中華大地,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在疫情面前,沒有人退縮,沒有人放棄,沒有人抱怨。我們每個人,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這場生命之戰默默付出著。


她是婦產科的漆婷,個子不高,卻聰明能幹,比男孩子更能吃苦、肯奉獻。一天她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我們一起上前線吧!”我爽快地答應了。於是我們攜手來到了象湖院區,為驅逐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盡力而為。


她是日間病房的龔智嫻。那天我帶著患者去做CT,一個穿著防護服的男士試探性地叫住了我:“你是霍雪琴嗎,龔智嫻的同學?”這一幕竟讓我覺得有點好笑,穿著防護服的我們難以辨清對方的臉,也只有靠著聲音認出眼前這人是龔智嫻的愛人——影像科楊文。我說:“你在一線,她應該沒過來吧。”他說:“我們倆大年三十一起來的,正吃年夜飯呢,來不及跟家人解釋太多,放下碗筷就往這趕!”霧氣模糊了護目鏡,可是那一刻,我卻看清了他們的敬業、崇高。


她是住院服務中心的張小娟,年前就被抽調至發熱門診,臨時的任務打斷了她與家人團聚的念想。愛人是軍人,又沒法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了,正通電話的她哽咽了:“我今年又是一個人在這兒,但是,今年意義非凡,能為這次疫情獻出微薄之力,也算是一種幸運。”


她是燒傷二病區的吳豔秋,那天收到她的短信:“我要報名去支援!”我說:“你還在哺乳期,要不讓其他人去?”她說:“一切都安排妥當,就差出發了。”那一刻感動至極,在重大災難面前,我們體現了最好的精神狀態。


她是我的大學同學孔麗,遠在湖北荊州,斷斷續續的手機信號裡傳來她溫暖的問候:“老霍,你那還好麼?要好好保重,做好防護!”我說:“湖北是重災區,你更要注意,不要出門,保護好自己。”電話呲呲的響聲中仍然聽得出她清脆的聲音,傳來的關切那麼深厚,這是我們彼此的惺惺相惜。


他是我的愛人,我臨行前,他沉默了半天說:“明天不要坐班車去,我開車送你過去,還有,一定要好好防護……”他平時話很少,一句浪漫的話也不會說。但此刻這就是最簡單的浪漫,會為你擔心,為你著想。“放心,我一定平安歸來!”


他是我的患者,那天上班,見他坐在病床上沉默不語,看起來情緒低落,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到他面前,“你在這是不是很想家人,沒事,好了馬上就可以回去了,要好好配合治療哦!”以為他會向我傾訴心中的委屈,沒曾想,他說:“沒事,受苦的是你們,是我們連累你們……”不知為何,瞬間眼眶泛紅,工作九年,這是我聽到的最真摯的回應。


我們,是朋友,是同學,是同事,是閨蜜,是愛人,是護患關係……疫情撲面而來時,感受到的不是對疾病的恐慌,而是鼓舞人心的齊步共進,共克時艱。精神糧食充沛的條件下,不管多累多苦,多艱辛,任何困難都阻撓不了我們奮力前行的步伐!


立春了,木棉花已含苞待放,香樟樹也嫩芽欲出,在硝煙漸漸散去的天空下,會不會早日迎來一片湛藍,一片青綠!


我們,信心滿滿,拭目以待……

【戰“疫”日記】我們,信心滿滿


整 理:人事處 盧玲玲

編 輯:朱怡芯

審 核:黃霞、葉萌

終 審: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