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月收入多少的時候,才捨得經常花錢出去旅遊?

渢木


2010-2012,月薪1500-2000,然後去西南地區旅遊了3個月;

2013-2014,月薪3500,然後去中部地區旅遊了6個月;

2015-2016,月薪10000,然後去西北地區旅遊了3個月;

2016-2019,月薪到了18000,連續工作了3年多,然後2019年8月到11月去國外旅遊,溜達了十來個國家,一直到現在都不工作了。

如果說我最開心的時候,是我2010-2012年月薪2000的那次旅行,後面即使月薪是以前的10倍,但是遠不及以前那麼開心。

你30歲的時候月收入很高,你能買到你15歲的時候最喜歡的東西,但是得不到15歲時候那種快樂。

所以無論你月收入多少,記得要捨得去及時行樂。


噩夢無限的旅行


我覺得出去旅遊不一定要有很多錢才能出去旅遊,畢竟有錢就選擇有錢的旅遊方式,錢少的話可以選擇周邊的窮遊,出去旅遊最重要的是有時間,用我自己舉例子吧。

  • 2010上大學的時候我是在西安上的大學,當時在長安大學渭水校區,有次無聊想著和同學去西安市裡逛逛,就起了個早和同學坐著公交就出發了,去了西安的城牆、鐘樓、回民街逛了一天,回學校後算了下花費,含上吃的飯,也才花了不到50元。


  • 2018年春節又去了次西安,就說去城牆、鐘樓、回民街等當時不算住的,單單路費、飯錢、景區門票啥的,好像就花了300吧,沒細算過,主要花在了吃和打車上,要是再算上我坐火車去西安的費用,那就更高了。

當然有人說當時的物價和現在比不了,但是就吃的來說,2010年一碗麵是6元,2018年去的時候我點了當時一樣的一碗麵是10元。要知道當時我們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車,而2018年換上了出租車,甚至去兵馬俑等地都是包車去的,那費用就不用說了。當時我們只是在餓了的時候吃了碗麵條,而2018年那是看到啥小吃都要買一份吃的。

所以說想出去旅遊,收入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時間,只要有時間,耐心計劃下,去一個地方會比別人少花很多錢的。


胖子夢想去旅行


有錢有有錢的旅遊方式,沒錢也有沒錢的窮遊方式。

我以前有個女同事,賺的大概1萬左右。她在上海租房住,還要寄錢給家裡,這樣算下來積蓄也沒多少。但她就經常出去旅遊,基本上春節、51、十一假期都要請長假的。而且她入職時就跟老闆協商好,她就要請長假出去旅遊的。她平時省吃儉用,錢都花在旅行上。

她基本上就是窮遊,去的國家也是消費水平不高的。住的是便宜的民宿,機票也是廉價航班。她一個女孩子就找個驢友作伴。30多歲已經去過一半的國家了,電腦上就是一張世界地圖。

所以,只要喜歡旅遊,不管錢多錢少,她們都會出去。


璽的下午茶時間


我是一個連蜜月都沒度過的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去釣魚了。但自從有了兒子就開始每年的旅遊計劃,按他的年齡興趣和假期來計劃。他目前最有興趣的地方,當然就是各地的迪士尼近一點的就是上海香港和東京,還有一些有遊樂設施比較適合孩子的地方也可以。如果上了三年級就開始一些人文景觀和象徵我們中華民族的天安門,長城呀都可以。還有古詩中出現的一些景觀,名人故里,看他的興趣了。我兒子似乎對埃及特感興趣,還說想拿豌豆打殭屍,哈哈……至於費用嘛,肯定是不夠的,但只要你計劃好了也花不了太多錢。一定把計劃搞好,搞詳細,錢就可以省下來。前兩個月我就吃過虧,五天的行程,房子定了三天因為第四第五天行程沒定好就想看著辦,等玩的高興的到了晚上我覺得好定的,之前看到的900一晚的房子沒了,最後變成1400的,定的時候下單也沒了。省1800的下單的時候也沒了。最後見了就定,定了2000一晚的。很心疼。不過當然環境服務也很不錯。有好多時候都是我挑酒店,就是不提前頂。我的建議,如果不出境,一定要把車租上,能省很多錢!可以開車挑便宜的,房子還好的,不行再走。很方便,如果去境外我們又沒有國際駕照就一定提前把各方面的費用都定好不然,不然多花錢不說,關鍵是玩不好,影響心情。


愛國就要說實話


杜杜覺得吧,只要你有一顆旅遊的心,不管你收入多少都可以出去旅遊,至於花錢,看你自己;

收入高的,可以選擇腐敗遊;

收入中等的,可以選擇舒適遊;

收入低的可以選擇窮遊;

沒有收入的,可以選擇周邊公交或者地鐵出遊。

杜杜算是低收入群體,之前每週出門旅遊,小長假必出去幾天,所以杜杜談談窮遊經驗:

1、公交或者地鐵出行:基本上市出不了大市區,

1、可以選擇周邊小眾又風景好又免費的景區去遊玩;

2、可以選擇辦理門票一票通這樣的去遊玩比較合算;

3、逃票,這個自己找攻略;

杜杜在寧波,古鎮古街有很多免費又好玩的(市區的就算了,沒意思):鳴鶴古鎮、巖頭古村、方家河頭、中村等等;

景區:中坡山森林公園、觀頂湖、九龍湖、杖錫等等;

2、公共交通出行:哪裡都可以去

1、出行:最省的就是火車普快,你要是有時間還是不錯的選擇;到了之後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實在沒有辦法可以選擇結伴拼車;

2、食:這個怎麼省我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3、住:城市裡,杜杜一般選擇地鐵沿線偏遠點的商務賓館,停車方便、價格便宜、環境好;當然最省錢的還是青年旅社,你要是自己背帳篷更好了。

4、門票:你要是嫩,弄個學生證可以省很多;如果你要在一個地方玩很久,可以買聯票;還有就是逃票了,攻略要自己找;其實還可以選擇免費景點,像南京(中山陵、夫子廟、玄武湖等)、蘇州(金雞湖、七里山塘、平江路等等)、杭州(西湖)的著名景區都是免費的;還有去古鎮要擦亮眼睛,很多古鎮都不用大門票,小景點才收費;

有舍才有得,想省錢就要捨棄時間。


旅行者杜杜


總的來說,旅行仍然是一般老百姓生活中的低頻非剛性需求,但是隨著旅遊市場的不斷細化豐富,也並不是需要很多的金錢才能維持經常出去旅遊的狀態,例如周邊遊,自助窮遊,部分有品質底線的團隊遊等,但從旅遊支出上,大部分的家庭還是能負擔起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否能夠經常旅遊,最大的限制是時間!!!工作時間的分配,家庭角色的維護,孩子假期的限制等等。

大致來說,一線城市家庭收入20W以上,二三線城市15W以上,保證一年3-4次旅遊(含周邊遊,探親遊等),即平均1個季度1次。

如果是一線長線,帶有輕奢性質的路線,如歐美深度,馬代斐濟等一線海島遊,以8天為例,平均每人10K的預算還是需要的,一家三口3-4W的準備,相對於一般家庭可能就會有些吃力了。

綜上所述,如果喜歡旅遊,喜歡在路上的感覺,一般家庭條件都可以滿足,只不過需要根據可支配的金錢,學會研究各種玩法和路線,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旅遊方式。


大貓的記錄本


記得有一首歌的歌詞叫什麼“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其實旅遊又何嘗不是呢,我的觀點是,是否想出去旅遊,很大程度上和你月收入多少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只在於你想不想,你喜歡不喜歡!

什麼是捨得經常花錢去旅遊?我覺得你若是喜歡旅遊,享受旅途帶給你不同凡響的愉悅感,享受沿途的風土民情帶給你的眼界與見識,那麼花多少錢你都是覺得值得的,你也會捨得!可是如果壓根就不喜歡旅遊,覺得旅遊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那麼哪怕花一分錢,你也覺得是一種浪費,不是嗎?

旅遊這種東西,所能帶給你的並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而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見識和眼界的提高,甚至是學識上提高,這些東西,你無法用金錢去衡量,一個真正喜歡旅遊的人,不管月收入多少,對於旅遊,都會很捨得的!

記得我在2017年騎行去拉薩的時候,我辭掉了上海的工作,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不也一樣的義無反顧到拉薩,然後再揹包去祖國的大西北玩了一圈,整整三個多月一點收入都沒有。另外我在拉薩青年旅社的時候,也碰到不少的旅行者,他們好多也都沒有工作,所有的錢都用在了旅遊上面,是在沒錢度日的時候,就停下來找個短期的工作,幹兩個月積累點錢以後繼續上路。你說他們為什麼這麼捨得呢?即便是收入了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是真正的愛好旅遊!


帶著瓶蓋兒去旅行






嘮悟聊齋


‘’捨得經常花錢出去旅遊的人,和月收入多少不太相干‘’,這話是不是有很多人反駁?

認識的人中,有很愛旅遊的朋友,也有有錢也說不願意‘’出門受罪‘’的。

根據我的觀察,是否經常出去旅遊與錢無關,與個人興趣愛好相關。曾經去越南時,遇見個腿部殘疾的青年,即便出行很不方便,爬上坡有時需要扶,他依然愛四處旅行。他錢不多,聽說出來是向父母要的錢,父母是農民,拗不過他。

我不贊成這樣,就算窮遊,也要量力而行,靠自己。有的人沒啥錢,旅行是邊走邊打工,沒錢了,打點短工,掙點路費三餐,再接著下個地方。其中,推動行進的關鍵因素是決心和喜愛。

否則,即便掙再多,也會找出種種理由,‘’家裡走不開,出去花錢找罪受,暈車吃不慣…‘’呵呵

每個人性格愛好經濟不同,出去旅行可以窮遊,也可以奢華,選擇權在自己手上。








馬小組


我看了很多人的答案說有錢有有錢的旅遊方式,沒錢也有沒錢的窮遊方式。

但我不同意他們的說法,我認為當人的資產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有那個底氣去看更多的地方。比如說出國遊,你如果手上沒有資金支持,又怎麼窮遊?

我個人觀點認為:

1、當工資月薪在3000-5000元時,可以選擇所在地周邊城市短途遊。

2、當工資月薪在5000-1萬時,可以選擇出省遊或去東南亞等近距離國家短途遊。

3、當工資月薪在1萬以上時,可以選擇外出較遠的國家(如歐美等地區)長途遊。

希望大家認同我的說法,喜歡旅遊資訊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