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菜問題的解決,看疫情下的生鮮供應鏈

[ 億歐導讀 ] “今天你買到菜了嗎?”這段時間,這句話成功代替“你吃了嗎”成為新的聊天問候方式,番茄和綠葉菜也成了新的硬通貨。

從買菜問題的解決,看疫情下的生鮮供應鏈

圖片來自“億歐網”

現在,家裡的長輩也開始線上買生鮮,每天甚至定好鬧鐘在線蹲守搶菜,時間也越定越早。網上暗暗流傳著一張《北京搶菜指南》,標註好了各家生鮮電商APP的庫存更新時間,大家的搶菜鬧鐘也從早上5點提前到了凌晨12點。

從買菜問題的解決,看疫情下的生鮮供應鏈

生鮮到家,為什麼做不到 ?

由於病毒隔離導致大部分職員原地居家等待復工,無聊之中堆積出的煙癮、酒癮比平時更為強烈,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菸酒茶果品的大賣。

為了減少出門帶來的風險,生鮮電商作為本次疫情中影響最為直接,也最為顯著的一大領域。今年春節期間的訂單量大幅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

僅大年三十一天,叮咚買菜今年的訂單管量同比增長超過300%,而且客單價也相比平時高很多,基本每單都超過100元。此外,盒馬蔬菜的供應量也比平時最高峰的單日增加了50%以上。

但這僅僅是上海,是生鮮電商最發達的地方,人口密度消費能力其他城市望塵莫及!

讓我把眼光微縮一下,看看什麼原因阻礙了生鮮電商進家門?

1、生鮮電商的價格不具備競爭力

農貿市場攤位是種相對壟斷的資源。政府定點農貿市場近年來一直在減少,與城市規模的發展速度並不協調。

數量不足又相對壟斷,這可能是目前農貿市場菜價比社區小店賣得貴的原因之一。在農貿市場、幾百米外的世紀聯華超市,小白菜賣4.2元-4.5元/斤時,附近的社區小菜店裡的售價是3元/斤,菜販子是1.8元/斤。

菜市場的菜販子為什麼賺錢?

(1)菜販子的經營之道,採購渠道自控,倒短速度高;深夜採購,清晨上架。

(2)小規模經驗值品項控制絕佳,對周邊市場的熟悉程度和消費習慣有深刻領會。

(3)毛利高,流通速率大,殘損能夠及時處理。

從買菜問題的解決,看疫情下的生鮮供應鏈

以上是盒馬鮮生和叮咚買菜的蔬菜價格,相對於生鮮批零加價推動零售價不斷上漲,其背後映射的終端渠道人力及租金壓力說明:對農貿市場的擠出效應正迅速增強。

在認可從產業鏈流通成本降低角度而言、以生菜、蘋果、豬肉、草魚為例,國內鮮菜、鮮果、畜肉、水產品零售端價格分別增長約 2.51 倍、2.28 倍、1.52 倍、1.74 倍,其中批零差價菜販子是最低的。

蔬菜一級批發市場

從買菜問題的解決,看疫情下的生鮮供應鏈

每天凌晨3點,熙熙攘攘的雙福市場就人滿為患,由於單品涉及的產地和保鮮問題,每天早上是生鮮採購最繁忙的時間,彙集了所有品項的農貿批發市場成為生鮮採購的首選。

超市零售端,餐飲連鎖企業,廠礦院校部隊都是在這裡一站式採購,但是為什麼生鮮沒有產生出頭部企業,讓我們探尋一下生鮮的難度都在什麼地方?

超市的分揀成本、租金成本、管理成本使得零售價無法下降。

2、生鮮不能夠標準化,SKU失控

面對不同得品種,你無法做到標準化;同樣是青菜:油菜、青梗菜、四季小白菜、菜心、青江菜、勺菜、湯匙菜、厚皮菜、雞毛菜、黃心白菜、奶白菜、北京三號白菜、上海青........

這是我們可愛的居民提出的購物清單,這麼龐雜的品項是無法實現的。

從買菜問題的解決,看疫情下的生鮮供應鏈

生鮮的品項是生鮮銷售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農產品價格只有在到達市場之後才知道售價,並且隨著供需時時波動,很少有見到電商精英們3點出現在農貿市場,不接地氣的精英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庫存、價格、SKU和損耗之間如何去平衡成了生鮮電商最大的問題。解決不了,就會出現品種單一、損耗過大、售價過高等問題——甚至引以為傲的冷鏈體系都將變成沉重的成本。

生鮮電商為何潰敗?

(1)標準化難以實施,採購品項無法把控(菜販子是經驗,電商追求標準)。

(2)生鮮電商物流鏈條太長,從採購到總倉、前置倉再到配送、售後,物理環節會造成非常多的損耗。

(3)依靠線上補貼無法帶動銷售,高頻和即時性無法保證;粘性差。

(4)盈利模式仍未摸清,品牌發展前景不明。

可以看出組織結構是生鮮渠道的核心:

(1)農業生鮮的天然屬性就是:散、亂、差 和季節性。

(2)當前想從根上完全實現規模化農業是不現實的。

3、物流門檻

由於生鮮商品客單價低,且因保存時間短、易變質、易腐爛、易損壞,對於物流、儲存、配送、保鮮等都有特殊要求,純 B2C 電商模式發展受到了限制。

在 B2C、自建物流為主的模式下,公司平均客單價為 200 元左右,每單配送成本高達 20 元以上,足見生鮮其屢單成本之高。正因如此,在經歷 14-15年資本助力下的高速發展後,16 年開始,生鮮電商進入洗牌期。

一方面,一大批中小型生鮮電商企業或倒閉或被併購;另一方面,巨頭入局,不斷加碼冷鏈物流和生鮮供應鏈投資,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將愈發具有優勢。

採購--分揀--裝車--銷售--落貨--簽單--回單--整理--結賬。

從買菜問題的解決,看疫情下的生鮮供應鏈

物流環節的重視程度,也應該成為生鮮電商的側重點,不同於菜販子一條龍的管控來說,如何從採購,分揀,落貨,回單等環節提高效率,是應該向快遞業學習的,流程,路由,設備,回單,網格這些都是生鮮電商應該借鑑和學習的。

案例:買菜解決之道

那麼這樣使消費者買到價格實惠,保障一個三餐的菜品呢?

1、固定套餐模式

生鮮銷售早保證價格與市場持平的情況下不能選擇,應採用標準化的生鮮組合,減少分揀壓力,具體分為A套餐和B套餐,每箱售價62元維持不變(含配送至小區門口的物流費用)。

在這樣的運營體系下,是不可以對特殊訂單進行處理的;以犧牲個性化來保證價格與市場的持平。

2、外部物流渠道合作模式

當涉及到C端配送時,再厲害的公司也無法投入財力建設一整套的即時配體系,所以需要同外部即時配資源的充分對接,當訂單數量到達一定數量記得時候,系統下單信息要處理,導入到快遞運營系統內,這取決於數量級,快遞需要集合到分撥中心,然後再做分揀處理,所以包裝必須是標準化的。

3、社區團購銷售、隔日到達

現階段生鮮派送不能夠採用即時配的的模式,不能犧牲配送成本來保證速度,採用次日到達的形式,運營渠道成本是可以控制下來的。當送到小區門口的時候,採用社區團購的形式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由社區網格化之後的招募團長,拼團都是天然存在的、 社區拼團應該在近兩年是比較風口浪尖兒的一個行業或一個職業吧。團長應該算一個職業,拼團主要是基於小區。

在這個小區裡面,它會有這樣的一群人瞭解小區消費者的一些需求後,然後他會通過微信群或者小程序的這樣一個方式來做一個商品的售賣。他們就類似於有很多的粉絲一樣,但是這個粉絲呢,地理上位置比較集中,一個小區應該有不止一個團長。

團長的具體職責是把套餐信息發佈出去,然後進行訂單的集結和統計。對於廠家來說,物流配送就是一點配送,直到團長,由團長再做二級的分配。當然,給團長有固定的佣金。招募情況還是很理想的,以此來解決小區的上門遞送問題。

事實上,隨著即時配送領域場景的不斷豐富、規模的不斷擴張,行業也面臨較為龐大的人工缺失,尤其在物流行業當前仍然以勞動密集為特點的情況下,人員缺失問題尤其是重大節日後的人工潮汐變化仍然是各大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如何從交付習慣、技術手段、人員等多重維度下緩解末端交付能力難題,仍然是生鮮電商和即時配送企業要長期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