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緊張老師”走紅,只因學生一幅畫,忙讓家長帶孩子看心理醫生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除了父母最關心孩子之外,最在乎孩子的人莫過於老師了。孩子在上學的時候除去睡覺的時間,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除了家長之外,孩子們和老師的相處時間是最長的。所以老師可以說是除了家長之外最瞭解孩子心思的人了,但是有時候也會因為過度關心而鬧出烏龍。最近有一個“最緊張老師”火了,因為學生的一幅畫她讓家長帶孩子看醫生,那麼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最緊張老師”走紅,只因學生一幅畫,忙讓家長帶孩子看心理醫生


小妃(化名)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她的兒子在學校的表現一直很良好所以她也很放心。但是有一天,學校的美術老師突然打電話給她。語氣非常急切,老師幾乎是用非常快的語速說完以下這幾句話的。這位美術老師說:“您這邊要儘快帶孩子去看醫生了,要看心理醫生。我昨天佈置了一個主題是:“幸福的一家”的美術作業,但是您兒子的畫太陰暗了。”

小妃回想了自己兒子畫的內容都很正常,於是有些納悶的反問老師:“他畫完之後我看過了,挺正常的啊。老師,請問是有什麼問題嗎?”老師有些激動的回覆:“正常?他畫的不是正常一家四口快樂的瞬間,而是一家四口集體上吊的場景。這算正常嗎?”小妃不由大笑出聲,她對老師解釋道:“那是我們一家四口上週末去玩潛水了,那上面不是繩子而是呼吸管。老師您誤會啦!”

“最緊張老師”走紅,只因學生一幅畫,忙讓家長帶孩子看心理醫生


這個堪稱史上最“緊張的老師”讓網友們瞬間笑噴,不過這也是老師負責任的一個體現。其實孩子的畫的確是能很真實的反映出孩子們的心理狀態。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繪畫?

1、要懂得和孩子溝通

當家長髮現孩子繪畫的內容顯的比較陰森或者看不懂的時候,家長要懂得和孩子及時溝通。有時候只是家長和老師的猜測並不是客觀事實,所以家長不要急著下判決書。家長要冷靜下來和孩子溝通,明白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2、不要阻止孩子的創作意志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家長有時候看不懂孩子的畫作就會擅自的阻止孩子的創作。其實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其實很多孩子發揮自己想象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的喜歡用文字來表達,有的喜歡用畫畫的形式來表達,有的甚至是直接用說的方式來表達。所以家長們要保護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的想象力有一天可以開花結果。

“最緊張老師”走紅,只因學生一幅畫,忙讓家長帶孩子看心理醫生


3、參與到畫畫的過程中

家長應該參與到畫畫的過程中,這樣可以和孩子一起創作。這樣不但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創作思路,也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父母的想法。

其實孩子的想象力很多時候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不斷變換著,所以家長不要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框框裡的人。在這邊提醒大家,作為父母的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握分寸,不能太過度了。



那麼關於““最緊張老師”火了,只因學生的一幅畫,忙讓家長帶孩子看醫生這個話題,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哦!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