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裡,經常不參加集體聚會的同事,是什麼心理?

沸騰的靈感火花


首先我們迴歸職場組織集體聚會的目的——增強凝聚力。

我們跟一家公司簽訂合同之後,就需要跟這裡的同事一起共事了,大家都是一個戰壕的免不了相互配合,工作上大家往往都是按流程辦事,深層次的交流並不多,對於管理者而言,集體聚會不僅僅吃個飯喝個酒唱個歌而已,更多地是為了增加大家彼此之間的感情,提升團隊的凝聚,無形之中的動力雞湯,工作起來才會更順暢。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麼美好的目的總是抵不過現實的無奈。

對於普通員工來講,團建活動很多時候卻成為了負擔。

團建活動的組織安排往往不會佔用上班時間,所以需要犧牲本就可憐的個人時間。再加上大多數人在領導面前多多少少有些拘束,所以集體聚會時自己內心就覺得像是換個地方給領導開會發言,怎麼著都放不開。每次參加聚會前內心戲也很充足:不參加會害怕認為不合群,參加的話自己又渾身不自在。所以可能不僅僅是這些經常不參加聚會的同事,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可能身在其中卻並不真的享受。

一方面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何況團建往往不在上班時間進行,下班後我們還有自己各種各樣的安排,比如約舊友吃飯,參加行業探討會,線上充電學習,健身運動,陪伴家人等等,每一項也是我們幫助自我成長髮展調劑的方式。

另外一方面團建活動方式單調。參加了許多場集體聚會,上班這麼些人大眼瞪小眼,下班又換了個場所繼續大眼瞪小眼,想給自己點兒喘息時間,所以找個藉口就不去了。

最後,作為職場人面對集體聚會,我們該怎麼辦呢?

第一,不要放大痛苦

我輔導過一些同學,也會跟我抱怨團隊聚會:團建三大寶,喝酒、唱歌、吃不飽……“有本事工作時間團建,每次團建都在下班或週末,佔用員工休息時間的團建就是耍流氓!…每次聽起來團建不像是吃飯,像是去吃鴻門宴,但是真正去聚餐以後,其實也沒想象中那麼的無趣,所以我的建議是,別放大聚餐的痛苦——如果你沒有什麼安排,見見老闆同事生活中的樣子,其實也沒這麼害怕,說不定你會發現唱歌走調的老闆其實也很可愛,如果你真的有很重要的安排,那就去做就好了。

第二,避免走極端

這種極端分兩種,一種是“都想要”,一種是“都不要”。

“都想要”是那種去了聚會就心想:“唉呀,我要是沒去聚會,在家我還能……”,要是沒去聚會,又想“唉呀,我又錯失了一次跟領導深度交談的機會”。這種心態就是典型的兩頭都想佔著,可是職場的你再厲害,也不會分身吧。

“都不要”是一直把參加聚會當做非自己不可的一項工作任務,儘管內心也不太想去,就不管有沒有事都硬著頭皮去。還有就是完全不去,有自己的安排反倒給大家一種不太好接近獨來獨往的錯覺。

聚會雖小,除了增加凝聚力的領導者意圖,身在其中的你其實可以營造出自己的空間——選擇什麼姿態參與團建,或者選擇去或者不去。希望在看的你下次不用那麼糾結。


為好優姐姐


集體聚會不屬於本職工作範圍內的事項,員工有權決定是否參加。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在選擇時,也是不一樣。聚會,不應該帶有強制性。


在現實生活中,大體有這樣幾種不參加集體聚會的情況:


一、客觀原因,無法參加。


我同事,張哥,1981年出生。他基本不參加我們單位組織的各種集體聚會,只要是利用下班時間組織的一些活動,除非是因為工作加班,否則一般是不參加。


他並非是不想參加,而是因為家庭原因,根本麼有時間參加。他有兩個孩子,老二剛出生,需要人照顧。他父母,年齡較大,身體一直不好,經常住院,老兩口勉強能夠互相照顧,根本無法替他照看孩子。他的岳父母,又是外地的,距離他家很遠,而且他們有孫子需要照顧,也是木法脫身。無奈,只能他對象當全職媽媽,在家帶孩子。


下班以後,張哥一般是先去接老大放學,然後回家給老婆和孩子們做飯。吃完飯,他去父母家看看,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尤其是一些體力活。下班時間,張哥比上班還要累,安排的滿滿的。因此,他下班,幾乎沒有時間參加聚會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娛樂活動。


因此,有的人不參加集體聚餐,並不是不想參加,而是由於家庭原因等客觀因素的制約,真的不能參加。客觀條件不允許他如此輕鬆清閒,下班不等於無所事事,家裡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做。


二、主觀厭煩,不喜歡這種活動。


我對象,就是這樣的一位人。她不喜歡參加公司的集體聚餐。每次他們公司組織聚餐、野炊等集體活動,她總是藉故推脫,不參加。她是一位非常喜歡安靜的女人,平時喜歡在書房裡看書,寫文章,就是不喜歡吵鬧的環境。對於集體聚餐,他比較抵制。一是不喜歡吵鬧,二是覺著外面的餐飲不如家中的衛生,三是不喜歡酒桌上的應酬。因此,她總是選擇不參加這種活動。


就像我對象這樣的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內向,天生喜歡清靜,喜歡下班時間陪伴家人,享受空閒的那點輕鬆自在,更喜歡相夫教子,其樂融融。從主觀上,不喜歡集體聚餐,不喜歡吵鬧,甚至是牴觸這種集體活動。



三、囊中羞澀,經濟條件不允許。


很多職場人,有時候會面臨著這樣的抉擇,朋友相約,一起聚餐,AA制,去還是不去?朋友請客,三五成群,一起小酌,去還是不去?公司集體聚餐,AA制,去還是不去?


去吧,就得花錢,不管是AA制,還是赴宴,都需要花錢。AA制,費用均攤;赴宴,總不能空手去,也總不能光吃別人的,自己不請客吧。因此,不管是什麼情況,總得花錢才行。


而有些人,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房貸壓身,每天的工資讓房貸佔據了一大半,夫妻雙方的工資,基本都花光,沒有積蓄,典型的月光族。我們拿什麼參加聚會?為了減少開支,避免大吃大喝,自己只能選擇不參加集體聚會,有選擇性的參加朋友聚會。


對於這類人,他們也並不是不想參加集體聚餐,只是實力不允許,默默地選擇了省吃儉用,勤儉節約。



四、獨來獨往,厭倦聚會。


有的人,性格比較孤僻,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結交朋友,也不喜歡人多,更不喜歡參加這種集體聚會。


他們平時注重工作,在上班時間,認真完成本職工作,與同事之間純粹是同事關係,一切交往都是圍繞工作進行,不摻雜任何的感情因素,或者是個人感情。上班時間,因為工作產生交往。下班時間,拒絕參加公司組織的與工作無關的活動,也不喜歡與同事發展私人關係。


這種人,屬於性格原因,不喜歡人際交往。但是,下班時間,他也有權這樣做,無可厚非。


總之,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或者是何種原因,下班時間不參加集體聚餐,實屬正常,員工有權決定自己的私人時間。作為旁觀者,我們無權強求他人犧牲個人時間做任何事情。做與不做,無可厚非。


職場百靈鳥


我以前有個同事,就經常不參加單位的集體活動,他只想著一門心思做業務,在他眼裡集體活動這些都很浪費時間,還要在活動中處理這些繁瑣的人際關係,乾脆就不參加了!

領導一開始確實對他不滿意,連集體活動都不參加的員工哪還能容忍,可後來看看他業績確實做得很不錯,年年銷售排行榜前幾名,也不去給他計較了!

對參加集體活動這回事,確實因人而異,下面我們具體展開聊聊,我說三點意見。

一、社交能力越差的人,越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

有人覺得,一個人社交能力差,那他就應該多參加集體活動才對,能鍛鍊自己。

但實際上,正好反過來,許多社交能力不好的人,會更不願意參與集體活動。

我一個大學室友就是這樣,這哥們不擅長與人交際。一對一也許還好,到了集體活動中總是不自在,說不上話,也不知道怎麼融入。

大學裡老師組織我們報名去毅行,大家都去,也只有他一個人不願意報名。

後來畢業後,他到了工作單位據說也是如此,反正什麼集體活動都不喜歡參加,也不擅長表現,除非領導硬性要求他去。

大家也知道他就是不擅長社會交際,可本質上他是能力越差越害怕展示自己,這是一種骨子裡的自卑心理。寧願選擇逃避,也不願意去改變自己。

二、性格孤僻的人,也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

一個性格孤僻的人,是不喜歡群聚的。

這種人往往比較內向,缺乏安全感,又或者非常自我中心。

我一個同事就是如此,她從小沒了父親,母親改嫁後是爺爺奶奶把她撫養大。

所以她不太愛說話,但是靠著很強的財務專業能力,進入了公司工作。

因為工作努力,她的領導對她也挺認可,但唯獨就是一個問題領導很頭疼,就是她不太喜歡參加集體活動。

做事喜歡一個人,心情不好了也是一個人消化。

領導說這女生其實很有思想,只是不愛把話和人溝通,安全感極差,好像生怕別人看透了自己一樣。

好在領導這人不錯,對她很有耐心和理解,帶動部門的同事去關心她,拉她參加一些活動,這女生漸漸有了一些改變,也沒那麼排斥集體活動了。

孤僻,其實不是人的天性,人生來就是群聚動物,後天形成的孤僻心理都可以改變。你能敞開心扉,就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三、只聚焦事業的人,會忙的沒有時間參加集體活動

職場上,當你個人很忙很忙的時候,會放棄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

這種忙,有時是由於真的任務緊急和活動有了衝突,有的卻是不想放棄賺錢的時間。

就如我那個業務做得很好的同事一樣,這類人看中成就與金錢大於人際關係。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甚至是領導的看法,因為他們也有不參加活動的底氣。

對這類人,我覺得沒有對或者錯,只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選擇。時間,是上帝給我們最公平的東西,你選擇了把時間花在這一端,必然會放棄那一端。

所以,相清楚自己要什麼很重要。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作者 : 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排行榜top5,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今晚6點下班,大家到××酒樓跟陳總吃頓飯。”每到下班前,收到工作群裡發來這樣的“命令”,我就會渾身難受,好想逃離。

我就是很抗拒下班後還要參加公司集體聚會的員工。

這個想法起源於我拍拖後,我認為,工作8小時已經很疲倦了,下班後還要參加公司聚會,簡直就是剝削我的私人時間。我還是要有足夠的私人時間去留給我的私生活。

更何況,當我拍拖、結婚、生子後,我就愈發覺得時間很珍貴,而這種聚會很佔用我的時間。

偶爾一兩次公司聚會還可以接受,畢竟工作以外還需要聯誼的機會,也算是公司給員工的福利。但是一週一次,或者一個月5、6次的話,我是接受不了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當這種工作以外的聚會被冠上強制性時,我認為這是變了質的,這也難怪會有員工不願意參加。

什麼情況是被冠上強制性的要求?

有一次,公司跟其他合作公司舉辦了一場合辦活動,這合作期間,我們幾乎每頓飯都與合作公司一起吃,算是應酬,又算是聯誼吧。

當活動到達尾聲時,我跟這些同事吃過晚飯後都已是10點左右了,於是我就匆匆忙忙趕回家去,因為兒子發燒了,這段時間我每天加班都無暇顧及他。

在我回家的路上,接到同事的電話,他用命令的口吻說:“怎麼你那麼快就回家了?現在馬上回來,李總要跟我們吃宵夜喝啤酒,一個也不能少!”

我解釋到,家裡兒子發燒,我不得不提前回去看看,你們玩吧,不用等我了。

結果,這位同事不依不饒,繼續在電話裡,用嚴肅的口吻說到:“一個也不能少,你馬上趕回來,李總是我們大客戶,你能得罪嗎?你能承受得起責任嗎?”

哇塞!同級的同事還居然用命令式的口吻跟我說這些話,我氣得直接回復:得罪不了我就辭職吧!因為沒去參加一頓宵夜,而導致我被辭退,我無話可說。於是,果斷的掛線了。

我覺得,公司的聚會都是以鼓勵、獎勵、豐富員工生活為目的而舉行的聯誼,如果它的性質變成了強制性,就是變了質。這也難怪有同事不願意參加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想法和意願,理解萬歲吧!

關注我@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單位裡,就是同一個公司,也就是都是同事,我從來都不參加任何聚餐,除了公司老闆請客,同事是不能在一起吃飯,因為免不了說一些自己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的話,這個話不知道會怎樣傳到老闆那裡,那你就糟糕了,平時見面笑哈哈,背後捅刀子的人大把,平時說我不愛出差可公司一按排跑的比兔子還快,經常說公司這不好那不好就是不走的人大把的,經常在一起吃飯稱兄道弟的,有一個因為做錯事被老闆開了,那些兄弟沒一個按慰他的,看到的多了也就無所謂了,過好自己的生活,管別人怎麼說。


勝利水庫


對於這種行為,其實沒必要上綱上線。有些人喜歡社交有些人不喜歡社交而已。

案例延伸:

我一個同事,三十來歲,已經結婚,小孩也四五歲了。他就基本上不參加同事之間的聚會。因為他覺得沒必要,有時間回家陪陪家人多好。他工作的時候就是工作,跟同事相處也很融洽,只是不參加同事聚會。當然有理解他的,也有背後說閒話的。但他自己並不在意這些,所以也就無所謂了。

對於不參加同事聚會的人,其實無非是這幾個原因。

一、不想與同事有過多交情。

如果說在職場的時間久了,就知道職場的關係太過複雜,表面上嘻嘻哈哈的人也許背後就給人使絆。因為職場同事之間是有利益關係,跟生活中的朋友關係不一樣。一旦同事間產生利益衝突的時候,那就翻臉不認人了。

所以,這類不願參加同事聚會的人,有可能是看淡了同事間的關係,不想再額外花時間去經營。畢竟自己在這家公司,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二、陪伴家庭。

上班族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至少是8個小時,通勤時間有的遠一點的來回要四五個小時,近一點的可能一兩個小時,就算個折中的兩個小時。還有加班的時候,更加不一定。因此基本上每天花在工作及工作相關的事情上的時間就有十來個小時。

每天七點出門,到家可能八九點。就算十二點前睡覺,每天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也就區區幾個小時。

工作是為了給家庭更好的生活,所以顯而易見,家庭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非工作時間,自然是願意多去陪伴家庭,而不是去跟同事社交。

總結:

不參加同事聚會的人其實要麼是不願意過多與同事社交,要麼是希望更多地陪伴自己的家庭。

關注@筆記先生 分享更多職場觀點,助力職場成長!


筆記先生


我在單位時,採購部門經常搞集體活動。我比較關注他們活動的目的活動形式,以及參加的員工。有三個人經常缺席,我私下也找他們委婉的溝通過原因。覺得此刻他們三個基本完全匹配這個問題。

一個是剛畢業的小姑娘。她說:部門裡大多都是男人,年齡都比我大幾歲,我們的集體聚會他們就比較放鬆,能喝酒能聊天,我特別不喜歡這樣子。一是我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不知道說什麼,總是拘謹放不開。二是他們吃飯時喝酒,喝了還得去唱歌,我都不喜歡這些。有這樣的時間更願意一個人或者找同學一起玩所以,就找各種藉口不去參加。

還有位二娃媽媽,她說自己參加工作好幾年了,跟同事關係都搞得不錯,很希望一起出來吃飯、放鬆放鬆。可是,她婆婆總是有怨言,畢竟兩個孩子,都正是需要大人費心照管的時候,根本走不開。

第三位是個小夥子。這是個看起來很普通的人,後來瞭解到他上班時間外在不斷的充電,他要準備考在職研究生,他說,年輕時候提升自己才是重要的,應該把時間都“浪費”在最重要的的事情商,所以,他清晰知道自己某一天要走向哪裡,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自己的行動就會很堅定。

以上三種。


職場教練如風


我曾經好像就是你說的這種同事,對此感觸頗深,根據自己的經歷,來談談看法吧!我個人是比較內向的,單位裡的集體活動,我打心底是想能不參加就不參加。

一開始,我還真的就這樣任性過幾次,就是單位一組織活動,我就請假,要麼,去半天,下午就溜了,當然,不管是請假還是溜半天,一方面都是經過自己的直管領導同意的,另一方面,還有別的同事一起請假和溜走,不是個別行為。

但後來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想要向內向的自己發起挑戰,看能不能逼迫自己正常參加一次集體活動。

於是有一次公司團建,我試著這樣做了,然後......那天過得......非常開心!!!一方面是因為我完成了自己設定的挑戰,另一方面是參加集體活動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恐怖,我那次過後才知道,很多情緒,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我們敗給了我們自己的想象。

說回題主的問題,經常不參加單位集體活動的同事,可能有這些情況:

內向的人害怕集體聚會的場合。

就像之前的我一樣,一聚會就找盡藉口躲的遠遠的,內向的人就懂,處在人群裡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

但是,要知道,很多事情,不可能躲一輩子的,所以後來我才試著看看自己能不能就正常參加一次單位組織的聚會,後來發現其實沒有想的那麼恐怖。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是一個內向的人,我強烈建議你也試試這個方法,會有驚喜的感受。

固執不懂得變通的人,不喜歡參加<strong>就不參加。

我有一個同事,年紀比較大,平時工作特別認真,就是因為有些固執,溝通方面有時候會有些不順暢,不過好在大部分時候也都不影響工作。

他不太參加公司組織的集體活動,之前我聽別的同事問過他,他只說:不想去。如果是比較固執的人,是不太會想到變通的,不想參加集體活動就是不想參加,不會想太多,也不在乎不去會不會被同事孤立。

對單位有負面情緒的人,不屑於參加集體聚會。

我一位前同事,他離職前我們在一間辦公室,在他離職前的一段時間裡,頻繁聽到對公司的各種抱怨,當然,不是說他是個愛抱怨的人,因為確實其中有些事情,是有人做得過分了些,對他有些不公平。

那段時間,公司組織什麼集體活動,他都不參加,一個是因為對公司的負面情緒太多,另一個就是因為要辭職了,就不想再心累了。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關於成長,慢半拍沒關係,但別停!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霖小姐慢半拍


單位裡,難免會有各種團建或者集體聚會聚餐形式的一起活動。但是總少不了一些格格不入的人,本來很開心討論說去哪裡玩或者到哪裡吃飯,一句我不參加頓時讓整個氣氛變得不一樣,經常不參加集體聚會的同事,是什麼心理?


一位不喜歡參加聚會職場人的自白:我也不喜歡同事聚餐,但是我公司聚餐非常多。而且偏偏大家都很愛叫我一起吃飯。如果說用各種理由拒絕,大家會覺得我合群。就算後面礙於相處也勉強去了,主要是很多聚餐也吃的索然無味,話不投機,半句多,都是硬聊。很羨慕那種非常愛參加聚會和每個人都搞得彷彿很熟悉的人那種自來熟。在企業工作,不聚餐,你會無法與同事進一步的融入;領導也會覺得你不和群。記得一個hr朋友跟我說:一個老實人做的再多,其實也不如陪領導痛快喝一次酒聚一次餐來的有效,不過是基於崗位普通技術一般的人。

一、話不投機半句多

俗話說的好,道不同,不想為謀。對於那些看不慣的人和事,雖然作為同事,嘴上不能說,但是對於這些人根本沒什麼可聊的,畢竟話不投機半句多,聚餐等活動也是要花費精力的。與其浪費這些精力,還不如自己好好做點事,提升自身實力。這一般都是比較上進的人心理,看不慣每天在公司吃喝玩樂人的狀態。


二、家庭比事業更重要

現在職場中人,大部分人屬於生活壓力較大的,基本都是被工作所充斥,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哪那閒工夫吃喝玩樂啊, 與其出去外面吃喝,還不如下班就回家,多陪伴父母,多陪伴老婆孩子,把空閒的時間花在培養小孩身上,輔導小孩作業,和小孩一起玩耍,和老婆一起做做家務,照顧父母。對他們來說,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自己這樣生活也是最快樂的。

三、性格孤僻



本身並不是說,真的不願意去參加聚會。主要是為人性格比較孤僻就喜歡獨處,他不喜歡熱鬧的地方,別說單位聚餐,就算是朋友要想約他吃一個飯都非常難,他也是能推就推,對於經常性的集體聚餐更是反對!其實這種人,就想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帶著,獨處於自身的小世界。

要是在職場上太格格不入,非常難融入到一個團隊或者集體當中,畢竟單打獨鬥的年代已經過去,現在更注重的是團隊作戰。及時你再不喜歡這樣的集體活動,可以缺席,但是不能太明顯,比如說,有三次就去一次,控制好頻率,既不浪費自己的精力也不缺職場上的聯絡感情。


空格鍵很好


沒啥原因,是自己不喜歡交際,我隔壁部門就有一個同事,男的,二十多歲快三十了,平時從來不和同事互動,工作的時候還是會和同事說話的,工作之外不參加集體活動的人,部門同事生孩子擺滿月酒,他就是紅包到人不到的人,宅宿舍,應該是個性問題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