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張瑩:無人超越的《小兵張嘎》羅金寶和《董存瑞》的趙連長


看過老電影《小兵張嘎》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那個那個扮成漢奸的八路軍區小隊偵查員羅金寶。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叫張瑩,原名張松巖,1924年出生在遼寧省開原一個農民家庭。他只讀了幾年私塾,便輟學隨父謀生,當過搬運工、建築工、雜役。生活的艱辛鑄成了他剛直自強的性格。他白天做工,晚上刻苦自學,憑著一股鑽勁,考上了相當於中專的商業學校。

青年時代,經人推薦,他加入了開源市的“黃龍”劇團,業餘時間到劇團演戲,既有了微薄的收入,又滿足了他對文藝的愛好。在這裡,他開始了戲劇表演的最初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他從事表演藝術工作打下了基礎。

1945年,他加入了遼西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從此走上革命道路,正式開始了演員生涯。後被調至東北文工團一團任演員兼分隊長,同年被調至長春電影製片廠,開始進入影壇。建國初,他曾在影片《光芒萬丈》中飾工人、《趙一曼》中飾地下黨員、《白毛女》中飾大鎖、《革命姻緣》中飾父親。


1953年,他參加了影片《六號門》的拍攝,隨後,又在《沙家店糧站》中飾殘廢軍人、《董存瑞》中飾趙連長、《平原游擊隊》中飾司令員。其中,他在《董存瑞》中創造的我軍幹部趙連長的形象,受到好評。在創造這一形象時,張瑩沒有一般地從模仿人物的外在特徵入手,而是力求深入開掘和準確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注意刻畫角色的獨特個性。

影片中,有趙連長批評董存瑞浪費子彈這樣一場戲,趙連長批評董存瑞,既嚴厲又慈祥,怎樣把握好分寸呢?張瑩努力調動自己在生活中的積累,他聯想起自己來攝製組前,在火車站批評兒子的情景:兒子不好好學習,他又急又恨;但自己長期在外,又不常見到兒子,心中不免湧上又疼又愛的感情,真是“恨鐵不成鋼”啊!

張瑩把這種真切感受運用到趙連長的形象塑造中去,找到了趙連長在這場戲中愛恨交織的感情基調。趙連長越是愛董存瑞,越希望他快快成長起來,也就越為他浪費子彈而生氣,因此要嚴格地要求他,嚴厲地批評他;而當過分嚴厲的批評使董存瑞泣不成聲時,他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象對待自己兒子那樣含蓄、真摯的疼愛。


使這場戲演得樸實生動,感情真摯,層次分明。由於張瑩的努力,較好地完成了趙連長這一形象的塑造,體現了黨的教導在董存瑞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影片映出後,受到讚譽。《董存瑞》榮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張瑩獲演員一等獎

在電影《小兵張嘎》中,羅金保是八路軍區小隊偵察員,是主人公小嘎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之一。影片中,羅金保是在以漢奸身份做掩護執行任務時與嘎子相遇的。張瑩根據劇本提供的這一情節,認真分析了羅金保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特點,決定“正戲反演”,即當羅金保以漢奸身份出現時,就演得外表上比漢奸還像漢奸,動作從容灑脫,還帶著一股匪氣;

但是又藏而不露地在關鍵時刻細微地揭示出我偵察員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變化。如在“小嘎子路遇羅金保”那場戲中,當小嘎子誤認為他是漢奸,從背後向他突然撲過來,高喊道:“打死你,狗漢奸”時,他正在給自行車打氣的雙手慢慢舉了起來,同時,用戴著墨鏡的眼睛餘光不動聲色地審視著身後的“襲擊者”,把羅金保的觀察、思索、判斷的過程準確有致地表達了出來;


接著用一個乾淨利索的動作把嘎子摔出了幾丈遠,表現出一個偵察員在緊急情況出現時的勇敢機智和豐富經驗;當他明白了小嘎子的身份和動機後,並不急於亮明身份,而是緊盯著嘎子,眼神慢慢發生著變化,由嚴陣以待到消除戒備,並逐漸流露出一種充滿著幽默的善意嘲笑。

在嘎子明白了他的真實身份,喊道:“老羅叔,你要給我奶奶報仇”時,他真正動了感情,又流露出對嘎子真摯的同情與憐愛,從而使這一段戲,既有妙趣橫生的傳奇色彩,又有準確鮮明的性格刻畫,並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既吸引人,又打動人,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張瑩塑造的羅金保形象,真實自然,分寸適度,時代感強,個性鮮明,深受觀眾喜愛,是建國以後兒童故事片裡成人形象中的佼佼者。 張瑩於1969年因運動被迫害病逝,終年45歲。











張瑩的遺孀和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