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我一直都夢想去一趟西藏,而且不止和一個人約定一起同行,但和大多數人一樣,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行。


當我寫下這個標題,我腦袋裡冒出一個念頭,如果疫情結束,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買張票,無論是什麼票,去西藏嗎?


然後我的心揪了一下,眼淚一下子就跑了出來,我知道不可以。


女兒還在新疆,我得第一時間去接她,遠在新疆的父母和妹妹們,其實很擔心我,我怎麼著也要回去看看他們。


媽媽的胳膊這下無法手術,又要在黑夜中忍著疼痛……


況且家裡還有那麼多的支出……


其實這個春節前,我就想好了,和自己好好獨處,列了長長的電影清單,把幾本經典的書放在手邊,提前讓女兒回去,就想好好處理和自己的關係。


人家說,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這點我最近的感觸非常深,當我開始真心學著愛自己,身邊的人,也感受到了我的溫暖,當我開始尊重自己,身邊人也感受到了尊重。


你對別人的控制和苛責,其實就是自我控制和苛責的反射而已。


所以身邊的人不開心,你也不開心。


而這部紀錄片,讓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這一點,我們要學會尊重生活的多樣性,不管發生什麼,都是可以理解的。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紀錄片,還是啦啦推薦給我的,這也是我第一次,不想直接表達自己的任何觀點。


只想把打動我的那些圖片,貼出來,有緣的話,我們一起體會:


劇情是這樣的: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里的朝聖之路......


沿途風景和情景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綠色的風景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碰到了蟲子,停了下來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休息

隨時搭帳篷,晚上擠在一起休息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偶爾還會跳舞唱歌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圍在一起聊天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意外


01、途中有位孕婦要生孩子,他們去了附近的醫院,生完就直接繼續出發了。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02、途中撞車,車頭壞了,他們立刻決定放棄車頭,大家一起拉著車走。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03、到了拉薩沒有錢了,就停下來打工,賺夠了錢,繼續前行。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04、有位老人去世了,大家找了啦嘛,安頓好,繼續前行。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幾張最美的人物藝術照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豆瓣上的網友,有幾個人的評論很有趣,我摘抄下來:


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不好看,有人評價導演在消費信仰,有人抨擊信仰本身的愚昧;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以及追尋信仰的方式,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的朝拜者,用著自己的方式而已;終生皆平等,只是有人更虔誠。


我常說尊重生活方式的多樣性,但朝聖信徒的純粹還是超出了我的認知!磕著長頭走完2000多公里的十個二個藏民,吃最簡單的食物,一路上施予善意也接受善意,不怒不嗔,為了祈福眾生的目標,心無旁騖的不停走著,他們的日常,在我看來已經無限接近神性。


絲毫不煽情,在朝聖的路上,孩子出生了,就出生了,老人去世了,就去世了,沒錢了就去打工,賺到了錢再上路。我看導演並沒有表達有信仰就很牛逼的意思,不過是呈現一種和我們不同的生活。


我常說尊重生活方式的多樣性,但朝聖信徒的純粹還是超出了我的認知!磕著長頭走完2000多公里的十個二個藏民,吃最簡單的食物,一路上施予善意也接受善意,不怒不嗔,為了祈福眾生的目標,心無旁騖的不停走著,他們的日常,在我看來已經無限接近神性。


在哪裡出生,就從哪裡上路,在哪裡死去,就在哪裡埋葬,人生是一場苦旅,既然開始,就好好的把它走完,穿過山,穿過水,腳下有大地,頭頂有藍天,你每一次虔誠的祈禱,神明就在你心中……


最後我就記住了一句話:“我們開始唸經吧!”


或許,我真得要開始唸經了!


看完《岡仁波齊》,我想去西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