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府的震撼效率––從BYD與富士康解決口罩問題開始

記得看到過一個范仲淹解決杭州米荒的例子:

范仲淹去杭州做官,剛剛好發生了大的饑荒,當時的表述是“吳中大飢,殍殣枕路”。

也就是江南地區發生大的災荒已經到了餓死的人枕在了路邊上。擺在范仲淹的眼前的有兩個方法:1)強行讓米商開倉放糧;2)讓朝廷下發救濟款,救濟災民。

而范仲淹選擇的方式就是:把米的價格抬高一倍。於是所有人聞風而動,紛紛想辦法把米從外地運輸到杭州。而杭州因為米的承載量多,使得米的價格也大幅度的下滑。

范仲淹解決災荒的方式:不是讓政府官員餓肚子與災民共渡難關;也不是把僅剩的糧食讓政府官員每天分發一點給群眾。而是通過開源的方式,找到大量資源,讓市場短時間內過飽和。

這次的疫情也時刻牽動大家的心。

所以優秀的領導應該理解。既然首先想到如何開工。再以解決開工問題再反推如何進行各類行政政策的制定問題。所以要開工,口罩幾乎是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是通過管控資源,然後每家分發個兩三個,讓政府官員去派送?還是一起過冬?讓公務人員帶差的口罩,讓一線人員帶好口罩?

在這一點上面,深圳模式絕對是個典範:

深圳模式––解決口罩的開源問題

有個比較大的事情擺在眼前,那就是沒有口罩,沒有防護服,就無所謂能夠開工,因為開工意味著大量的口罩,護目鏡等衛生產品的使用。那麼不管是10號開工,20號開工。口罩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不同於其他政府處理口罩的問題,深圳政府不同。

他們直接找最強大的供應鏈的企業BYD與富士康去生產出口罩。BYD與富士康就是供應鏈體系的翹楚。因為做通信電子類產品,所以對品控要求特別嚴苛。因而被稱為供應鏈系統的王冠。

而口罩相比較而言,是低端產能,沒有特別高的技術含量。雖然口罩生產對富士康比亞迪而言大材小用了,但在較長的時間裡可以解決掉自己與絕大多數企業的開工保護問題。

並且這類大廠也可以做到品控,抵消世面上的假口罩與劣質口罩。數量上廣這兩家企業稍微動下資源就解決日產700萬的問題。這樣講,如果這類企業能夠火力全開,供應全國也沒有什麼問題。

深圳政府的震撼效率––從BYD與富士康解決口罩問題開始


深圳政府的震撼效率––從BYD與富士康解決口罩問題開始


而深圳政府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尋找到相關的有能力的,高產量的企業進行產線的開展與運作。

2.讓生產產品的廠商合規,使得其在市面上能夠流通。

3.審核下產品的質量問題,確保產品質量上面符合市場的預期。

這三點不僅需要的人力更少。而且也充分發揮著各級公務員自身的專長。而如何能夠將生產的口罩散發到市場上,則是市場自身調節的作用。

當然這其中也要讓企業承擔風險:如果疫情結束,如此大的產能的工業鏈如何解決。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協調,另一方面也要企業的犧牲。

看似簡單的幾條,恰恰表明深圳政府的務實性,高效性以及技巧性。

政府需要的事情是:能夠調動所有的資源去解決眼面前的難題。沒有設備,找懂得的企業去快速籌備設備;缺少資質認證,讓所有的人幫助解決認證問題;品控方面,交給質量監督局去弄。反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最高效解決問題。

因為深圳太瞭解,口罩防護用品這個難題不解決,只要疫情持續,企業就永遠無法開工。而普通民眾的口罩就會成為工業生產上的巨大難題。而只有從源頭上解決了供給問題,才能保障社會秩序。這比動輒封路,封小區的水平高多了。

所以不得不給深圳政府大大的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