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出苗不齊,補的苗到最後總是不能和最早出來的苗一塊成熟,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雲朵在鄉村


從實際情況來講,玉米補苗後,往往因為一些原因與原苗不能齊頭並進,這也真沒有什麼辦法。其中一個人為因素是移苗後,沒有根據土壤中水分情況,及時補水補肥,也有可能在移苗時沒有刻意在陰天或者雨後進行,苗根水分受到影響。

一、玉米補苗辦法

玉米補苗方法不多,大體就是田間密植移苗、催芽補苗、苗床育苗等方式,但這幾種方式都需要在玉米整體3葉1心到4葉1心時移植。時間比較緊。但移苗早會影響到玉米生長及產量,移苗晚更會影響到產量。

其中苗床育苗相對會好些,基本生長節點差不多,不會太影響整體生長。

有意地在種植時在某些壟密植,留下部分補苗機會,也是個辦法。一般畝多植200苗左右就好。也就是玉米縮行增株的方式,移苗後多出來的進行間苗。

當前還有個新的相似於苗床育苗的方法,就是將直徑3釐米的葵花稈鋸成10釐米長度,掏空內瓤,準備200個左右。在播種時,同時將葵花稈內填土5公分,放入1-2粒種子,然後將葵花稈上面5公分填滿土。然後找塊壟,挖溝深10釐米,寬25釐米,長度能放入200個稈為宜。插入覆土。其實與正常播種玉米是同期生長的。當到3-4片葉的時候,需要補苗處,直接拔出,根沒外露為好,移栽到缺苗處。這樣移的苗水分夠用,根系不外露,生長基本和正常的一樣。起到了補苗的作用。

二、補苗注意事項

其實補苗後與正常苗不能同期生長,本來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考慮更好的育苗方式,或者密植方法。

移栽後,主要是注意氣候,避開陽光,選擇陰天或者雨後天,適合於移栽後根系吸收水分,馬上進入生長狀態。當然在移苗時首先考慮的是移植苗與正常苗的高度相當。

在水肥管理上,對移栽苗應根據土壤水分情況,適時補水,適量補肥,這是最為直接的預案,必須考慮到。而不能不管不顧,弱苗移栽苗更要專心對待。

而上面提到的用葵花稈育苗的辦法則完全不用考慮太多,一般直接移苗後,幾乎不影響生長狀態,移苗後即可將葵花稈移除。當前我知道的,這是最為保險又簡易的一種育苗方式了。

以上就是關於玉米補苗後,移的苗不能和正常苗同期成熟引發的關於育苗補苗的方案應對,也有關於移苗後的注意事項。既然不能確定移苗後的總體長勢,就應從育苗上多費點心,以避免問題存在。


農資人實錄


玉米缺苗是最鬧心了,補苗不說,還往往熟不到一起。那怎麼辦呢?

首先,要看你是移栽補苗,沁種補苗還是幹埋種子補苗。如果移栽補苗,我建議不用另外想辦法催長催熟。因為憑我多年移栽補苗經驗,只要我們移栽補苗時,多澆點水或雨天補苗,使小苗快速緩苗,就不會發生秋天熟不到一起的情況了。

如果是沁種補苗和幹埋種子補苗。沁種就是用攝氏二十度的溫水,把玉米種子泡二十四或四十八小時後,再補種到地裡。好處是出苗較快,壞處是如果雨水跟不上,容易芽幹。也出不了苗。幹埋種子就是出苗慢。出苗慢就影響玉米的生長期,生長期不夠,玉米就不能成熟。那怎麼辦呢?

我們這裡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補種玉米苗長到四五個葉時,畝追施氮肥20-30斤。氮肥有助於玉米苗快速生長。如果再追施氮肥的同時,加入適量的鉀肥,效果會更好。因為鉀肥比氮肥來勁快。使補種的玉米苗在養分的快速供應下,茁壯快速生長。

總之,在玉米種植中,缺苗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避免呢?一.選擇中小粒玉米種。因為中小粒玉米種比大粒玉米種發芽率高,拱土能力強。二.適當調整玉米種植密度。減少玉米缺苗數量。


耕耘路上


玉米出苗不齊,補的苗到最後總是不能和最早出來的苗一塊成熟,這種玉米種植困境並不是沒有解決方案,即便有解決方案也不一定能達到解決目的。玉米缺苗問題一直難以避免,有些時候是種子發芽率問題,也有些時候是病害或者蟲害問題。雖然玉米缺苗問題難以避免,但只要缺苗不嚴重,例如成溝壟的缺苗,玉米種植戶一般不去補苗。

當前補苗的方式多是點播玉米種子。常規玉米種子生長週期都是一百一十來天,排除掉齊苗小十來天,也就是補種的玉米生長週期是一百來天,差十來天的功夫,所以補種的玉米往往剛達到乳熟期或者蠟熟期,其它玉米已經進入完熟期,絕對成熟度不一樣。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最好方式就是倒栽苗補苗,把間苗下來的玉米苗補栽到缺苗區。

倒栽的玉米苗雖然有三四天緩苗期,但畢竟苗期相同就是苗弱些。當前有一個針對玉米大小苗的發苗方案,針對小苗有間隔期的噴施赤黴素,或者是赤黴素加吲哚乙酸和蕓薹素內酯。第一次噴施營養液時濃度要大些,間隔四五天進行第二次噴施,當然適當的降低些濃度,兩次噴施都需要避開大苗。畢竟是針對玉米小苗或者弱苗的方案,很有效。

補苗補苗,玉米種植戶最擔心的就是玉米出苗不齊進行補苗。一個是補苗的時候不能夠引進機械,一下子就有重新回到刀耕火種的年代,拿著小鎬帶著種子,刨個坑點個種子然後還要踩實,關鍵是補種的玉米種子還不一定能夠有產量。過去家裡老人愛苗,看到玉米缺苗是必定要去補苗的,有一年家裡的小地塊兒缺苗嚴重,家裡老人照常補種。

結果等到收穫的時候,補苗的小地塊發現了問題。就是玉米苗稀區域的玉米根莖粗壯結的果穗也大籽粒也飽滿,多數補栽的玉米秸稈細弱結的果穗超過一拃的不多見。再有鄰居們也念叨補栽的玉米多數產量低還給頭茬玉米長勢搗亂,增加密度易於倒伏啊。從此老人就撤了心氣,玉米缺苗也很少去補栽苗,費力不討好或許還會影響頭茬苗的產量。

敲個黑板:玉米出苗不齊的問題難以避免,只要在合理密植範圍之內,基本上不用刻意補苗。如果出現單溝壟的玉米斷斷續續缺苗問題,可補可不補就不要去補苗,成熟期和秸稈長勢都不理想;如果是大面積缺苗就需要進行補苗了,儘量選擇早熟玉米品種進行補種,避免因為大範圍缺苗造成減產。玉米出苗問題和種子質量、播種方式、地下蟲害都有關係,多注意吧。


海棠小醉


最常見的辦法,就是提前育苗法

玉米出苗不齊是很常見的,玉米在幼苗的時候,本身就很脆弱,就像溫室裡面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吹雨打。如果當玉米出苗後,才去補種子,感覺有些遲,一般的玉米種子發芽是7天左右,有一週左右就可以長有2個葉子,所以重新種種子以後,總會發現,比原來的要遲很多。




玉米為什麼會出苗不齊?

1.種子的原因

現在的玉米種子有專門的培育機構,很少有壞的種子,但是不排除有被蟲子咬的不完整,或者因為保存不當,潮溼,玉米的胚芽損壞,就不會發芽。

像過去,都是用自家的玉米種子種植,因為人為的原因,在剝玉米的時候,損壞種子,或者因為人的汗液,也會腐蝕種子。再者,如果玉米儲藏不得當,潮溼。發黴,都會導致玉米的出芽率降低。

2.野生動物的損壞

近幾年來,在我們西北地區,野雞多的跟麻雀一樣,農民很痛恨,還有兔子,專門破壞莊稼。尤其是野雞,專刨各種糧食的種子。玉米的種子本來就大,很明顯。當農民種下去以後,不知道它們是怎麼發現的,會一爪子刨出來,然後吃掉種子。

有些地方野雞太多,玉米是補了又被吃,吃了又補,如果放開捕殺,又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法律保護,不打,不消滅,一年的莊稼是深受其害。



3.肥料太多,也會把玉米種子“熱死”

在我們這邊,就叫做熱死,如果複合肥太多,容易破壞種子裡面的細胞壁,殺死玉米的胚芽,玉米種子會失去活力。有時候因為撒化肥不均勻,導致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所以多的地方,熱量聚集太多,會直接熱死玉米種子。

4.溼度不足,過於乾旱

這樣的事,在北方是很常見的,因為北方大部分地區是半乾旱和乾旱地區,年降水量一般都在400ml左右,再者土地貧瘠,土壤肥力不足。在這樣的土地裡種玉米,難免有些玉米經不住抗壓,就不會出苗。

以上就是玉米出苗率低的一些原因,但是如果補種子有些遲,所以我們採用提前育苗法。




有些有經驗的農民,當玉米種下去以後,就會在家裡的水盆裡,再種一些玉米,然後等玉米出來以後,發現缺苗,就及時帶根帶土移植過去,成活率及高,而且不會存在長勢良莠不齊的現象。


三農寶哥


農民播種玉米的時候由於土地墒情不夠、播種機閥門堵塞、又或者是地頭栽樹的位置播種不到位,往往在玉米萌芽出苗之後會發現有缺苗漏苗的情況,為了不空白地出現,及時做好補苗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多數農民為了節約時間,往往都會採取人工重播種子的方式來進行補苗補種,這種補種方式也就是導致題主所說的補苗和原廟不能同時成熟的原因。

玉米出苗不齊,補的苗到最後總是不能和最早出來的苗一塊成熟,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導致玉米補苗不能一起成熟的主要原因就是補苗的時候採取重新播種的補栽方式,重新播種的玉米幼苗和之前首次播種的,在萌芽、出苗、生長髮育的時候會有一個明顯的時間間隔,所以在長勢上面就會出現明顯的個體和旺盛和小弱之分,這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玉米大小苗的出現。

播種時間的不一致導致了大小苗的出現,而小苗在植株個體上由於不具備競爭的能力,因此無論是在肥效肥力、土壤營養供給、還是光合作用的吸收都完全處於競爭劣勢,所以生長到最後就會出現,長出的玉米棒子個體狹小,顆粒不齊並且出現晚熟,造成不能一致收穫。

<strong>

所以來說針對這個問題,農民朋友所做的最適宜的方式就是改變移栽補苗的方法。

針對玉米缺苗最行之有效的補苗方式,就是移栽首種的玉米幼苗,具體的操作方式就是,選擇在本地塊出苗稠密的地方,帶泥整體挖出玉米小苗,在缺苗的地方挖出一個適宜玉米生長的小坑,然後把玉米苗整體放入,用溼潤泥土把小坑補充完好。

注意事項一,補苗之前務必保障土地墒情良好,如果土地不能保障充足的水分供應,那麼補栽過後的幼苗是很難成活的,對於乾旱的土地,補苗完成後應該給予適當的單獨澆水,以少澆水勤澆水為主,由於補栽幼苗尚未完全生根,因此不能大水漫灌。

注意事項二,在移挖玉米幼苗的時候,一定注意要保障玉米的整個根系都能完全玩出,一般來講土地包裹的根系範圍越完整,移補幼苗的成活率就越高,挖移的時候應當避免挖土過程中間,損傷到幼苗的根莖,幼苗根系細弱,很容易被挖傷,帶有傷口的幼苗是很難保障成活率的。

如果是選擇重新播種的補栽方式,那麼在後期針對重新出土的幼苗應該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不管是化肥的供應還是灌溉澆水都應該有一個明顯的側重點,尤其是在噴灑除草劑和採取控旺措施,噴灑矮壯素農藥的時候都應該分別對待。

重新補種的玉米儘可能的不要噴灑除草劑,除草工作最好採取人工除草的方式,以免噴灑除草劑的時候,會因為玉米苗漲勢不一,而出現藥害,而針對玉米的控旺措施,補種的玉米苗是無需噴灑矮壯素的,植株本身就小,你在打藥不是更加抑制了其生長的勢頭嗎?

相對於直接重新播種補苗,雖然挖苗移栽耗時耗力,但是不管是從後期的玉米長勢、還是產量收穫來看,後者補栽方式的成功率都遠遠大於前者,當然瞭如果是大面積的缺苗和漏苗在考量人工時間的成本下,重新補栽又是一種相對不錯的方法。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點贊評論,你的小手一揮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農村小小李


補的苗到最後總是不能和最早出來的苗一塊成熟,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並且可以解決它的辦法非常少,因為補種的玉米苗和周圍環境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可最早出來的苗又不會等著一起長,雖然解決這種現象的辦法不多,但是總歸還是有滴!



更提前種植“替代品”

種植玉米難免會出現缺苗、弱苗,而解決這種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補苗了,而補苗也有兩種選擇,貪圖省事的可以直接補種玉米種子,不嫌麻煩的可以選擇提前育苗,就是自己找好一片空地,在還沒有種植玉米的時候,就提前種植下去玉米種子,這樣作為“替代品”的玉米苗,就不害怕矮別人一頭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

多施肥、多澆水



玉米這種植物需要水分和養分都很多,正常情況下補種的玉米苗會矮很多,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偏心”一下補種的苗,多多給它施肥,尤其是多給它施氮肥,或者草木灰,這樣它根部能夠快速生長,再多給它一點水分,這樣補種的玉米苗“硬盤”好,就不害怕以後趕不上普通苗進度了,這樣補種苗長不過普通苗的情況也可以緩解,但是這樣做太過於繁瑣,聯繫不害怕麻煩有耐心的人做!

綜上所述阿坤認為除了上面兩種方法,再沒有別的好辦法了吧,歡迎有不同觀點的朋友,評論區評論交流哦!


阿坤鄉野說


今年的天氣特別乾旱,很多地方玉米在播種後由於比較缺水,出苗不是特別好,缺苗斷壟現象嚴重,這就需要我們後期來補苗。補苗經常會遇到後期補種的苗不能和最早出來的苗一塊成熟這個問題,這很讓人頭疼,不過也是有辦法解決的。

首先就要做好未雨綢繆,在我們進行播種首批玉米的時候,就應該預備好一部分需要補種的玉米苗一起培育,當出現缺苗斷壟情況時,將這些提前準備好的玉米苗補種到缺苗的位置,這樣這一批玉米苗基本上就會長得個頭差不多,成熟時間也差不許多,只是新移栽的玉米苗可能需要時間來緩一下,不過跟之前種好的玉米基本是同期成熟。

除了提前準備好補栽的玉米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直接播種補苗,此時就不能採用之前播種的玉米種子了,只能是重新購買一些生長時間更短的玉米種子。這樣才能縮短新補種玉米苗的生長時間,跟之前播種的玉米相差不會太大,如果說還是種之前的那種,那麼之前的種子已經長出了玉米苗,而剛播種的種子卻還在萌芽期,那麼之前的玉米長高之後就會影響後播種的玉米,這樣就有可能影響成熟。

在給玉米補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生長過程中先後播種的兩批玉米的生長高度。後種的玉米經常會被之前就長出的玉米遮擋,壓得長不高,到最後不光影響成熟時間,有可能根本就是白白播種了,長不出來飽滿的玉米,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科學補種玉米苗,在時間上要“搶”,尤其是麥收之後剛播種的玉米,早種一天就能早收五天,可見播種時差一天在收穫時能差更多。

對於玉米補苗在我們這一般就採用這兩種方法,不知大家是否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可以使第一批播種的玉米和補種的玉米一起成熟。


靈子


隨著農業的發達,農民種植技術的提高,玉米的種植也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都是人工點播效率低時間長人還累,但是出苗率高,很少出現漏播得現象。現在基本上都是機器種植了(除了小塊地機器不方便作業),人到是不累了,但是漏播的現象嚴重了!經常出現會有播不到的地方!可能在播的時候不在意,等出苗以後會很明顯!本來播放空間就很大,再有漏播的看著肯定浪費土地!那麼只能選擇補種!但是補種以後的玉米本來就晚,出苗以後跟不上前面苗的生長,會導致後補的小苗越來越遠小,到最後只能長個玉米杆,最多結個不帶籽的小棒子!

所以補種玉米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育一部分小苗,到補苗的時候進行補栽,等小苗反省過來基本上都能同時生長,那就互不影響了。再一個就是找那些出的雙苗的去一棵補到空地方,那樣影響也不大。還有最省力的就是直接不用補,根據我自己種植這些年的經驗,不補的產量也不低。因為不管什麼作物生長都需要空間,空間大了產量也能大幅度提高的。謝謝大家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