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1

趁著宅家,把之前大火的熱播(虐心)劇《鶴唳華亭》追了一遍,自然,被虐得體無完膚。

現在滿腦海都是太子(蕭定權,羅晉飾)對父親哀怨又敬愛的矛盾眼神,委屈得讓人心疼不已。

劇中的太子被自己的父親那是從頭虐到尾,但越虐就越想要證明自己,於是攪動風雲,害了自己亦師亦父的老師,也間接害了對自己視如己出的舅舅,甚至女主(陸文昔,李一桐飾)也被太子的家族遺傳,虐得死去活來。

說太子人格分裂,一點不為過。

要知道,太子一向敬愛的親生父親,也就是皇帝從來不記得他的壽辰,而把太子的弟弟(大王,金瀚飾)寵溺得無法無天,釀下大禍也不忍驅趕。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太子和皇帝


大王自小就被皇帝手把手教授點茶,卻從沒教過他點茶,那是他無數次豔羨的承歡膝下。

甚至生日那天還要忍受來自酷刑和心靈煉獄上的雙重痛苦。

他的母親,妹妹,老師,妻子,孩子,舅舅,都相繼離他而去。

趙貴妃在前面劇情裡說過,他太缺愛了,因為從小失去了母親,失去了妹妹,父親又不愛他,所以才想要抓住唯一存留的溫度。老師是,舅舅是,後來的太子妃也是。

太子的命運從來不是自己的,他的前半生幾乎都是在渴求父親的認可中度過。

然後一次次被完虐,除非父親將他當成棋子時,才會有一絲絲的溫暖給與他,或許還是有歉疚和憐憫的,只是那一點太微不足道。

他太需要愛了,以致自己可以為了愛他的老師和舅舅豁出性命,為了得到認可,甘願為天下犧牲。

可有句話對於20歲的太子來說是不知道的,那就是當你越想抓住什麼時,就越容易失去什麼。因為這才是他致命的軟肋啊!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點大做文章。

對老師的亦師亦父的感情必然會引起父親的不滿,對舅舅的依戀,也只會加重皇帝對他們的猜忌和嫉妒。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太子和舅舅


為了制衡,太子妃和未出世的孩子索性在皇權的權衡下雙雙葬送。這無疑不是對他的再一次暴擊。

因為原就是捨本求末,註定輸的死局和悲劇。

他出生就是帶著鐐銬的,就是是皇帝和舅舅權益制衡的棋子,以至於出生就不曾被待見,甚至在他看來父親從來沒有愛過他。就如他大力詰問他的父親,你既然如此,何故要把我生下來。

試問世上所有的天倫之樂都是溫馨有愛的,但凡親子間摻雜了利益權力和怨念,那麼這段親子關係就會不再純淨。

皇帝對太子既疑又愛,甚至還有點怕,怕他背後的舅舅權勢過大壓制於他,那麼就會去壓制太子,以求心理平衡,和庭堂上的權勢之衡。

太子對皇帝則是怨念和渴望,因為不信任便不停去試探。於太子而言,一直感受不到天倫之樂,便會一生都在尋找父親的愛和關注中,懷疑自我,甚至失去自我。

哲學家詹姆斯曾說:人類本質上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父母的肯定。

所以在這段親子關係中,從小不被肯定的人會用一生去彌補童年缺愛的自己,即便付出生命也不惜。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太子老師


2

前段時間,有一條郭麒麟趴在郭德綱肩膀上痛哭的新聞上了熱搜。

那也是從來得不到父親肯定的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宣洩。他此刻一定非常幸福,因為他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那是世界上最棒的禮物。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父子相擁而泣


所以,不管多大年齡,也不管處於人生中的什麼階段,每個孩子都極度渴望向父母證明自己,得到父母的肯定。

就像三毛曾說過:父親和她之間的矛盾是她一生的戰役,她的這一生都在渴望父親的“欣賞”。

一個從小不被父母接納,自卑的孩子,長大以後,總會想方設法取悅別人,讓別人看見自己,認可自己,最後迷失自己。

還有一個例子更是說明這點,大家還記得16年高考後跳江自殺的孩子小斯嗎?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小斯生前照片


他在遺書中寫到:

小的時候我有一次因為一直吵著說要喝他帶回來的花生牛奶,他(父親)當時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來了。

還有他把我帶到廣東那裡去玩的時候,動不動就打,罰站,之後我一直害怕他......

有點什麼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罵,吃飯打嗝要打,夾菜姿勢不對也打......

當然(他們)也可以說是什麼對我的愛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覺不到。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電話的時候和我媽說了,我媽說才73名,呵呵,我在電話另一邊都快氣哭了。

達外(學校名字)競爭多激烈,其他同學考到前600家長都有獎,而我呢?

不要把我和那些非常努力學瘋了的那種人比,我不是多麼有志氣,多麼高尚的人,我只是遵循我的心,做一個我想做的人。而且我在達外難道沒有好好學嗎?

最後他在遺書裡面留下很刺痛人心的一句話: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

可想而知,他生前對父親有多大的怨念,連死後屍魂都不願回家,他的父親又將作何感想,該是無比悔恨的吧,將一生都活在痛苦之中。

因為是自己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要知道,自己做不到的,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做到,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不是我們的面子,反而我們應該才是表率啊。

要求孩子優秀,我們不是應該先要求自己優秀嗎?

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說:

“父母要學會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用責備和打擊的語言、行為去逼迫他們學會‘聽話’。

因為在威逼和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只能變成怯弱和虛偽的人!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3

法國兒童心理學家克洛德·阿爾莫在《光有愛還不夠》一書中說,

一個孩子不僅需要有愛,還要感受到成長的力量。什麼是成長的力量?就是一個人渴望自己的正向變化。

而孩子正向變化,來自於父母家人對他的能力培養和無條件信任。

李亞鵬曾在一次訪談中談起李嫣上小學一年級時的一件事。

有一天,李嫣放學回來問奶奶:“我的嘴唇怎麼跟別的小朋友不太一樣?”

奶奶沒有直接回答她,反問:“艾美麗跟她姐姐一樣嗎?”李嫣答:“不一樣。”

奶奶又問:“曉雪跟林林一樣嗎?”“不一樣。”

奶奶:“就是啊,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王菲也在一次訪談中說:“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的心態會影響她。我就把她當成正常的小孩,我覺得她很美,真的是很漂亮,一點都沒有問題。”

李亞鵬還曾告訴女兒:上帝給了你這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

李亞鵬言出必行,從李嫣一歲半開始,每一年的新年,李亞鵬都會帶女兒爬山。5歲時,李嫣就可以不需要攙扶地征服海拔2000米、路程17公里的高山了。

他還曾帶著女兒參觀故宮四五十次。這些殷切陪伴,讓她不亞於自己的母親,渾身散發著自信的光芒,在國外的秀場上照樣拉風,並且開辦個人畫展,特別有自己的想法。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知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要想讓孩子自信,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這三句話:

1.我們相信你。

2.你可以的。

3.沒關係,我們盡力就好。

所以,兒童是通過成人的眼睛來看自己的,父母的認可,是他們建立自信的首要源泉。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4

據調查,經常被父母肯定與鼓勵的孩子,他的潛能開發會比正常孩子高出50%。

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瞭電燈泡,這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但偉大的發明家小時候卻被老師否定為“傻瓜”,甚至給退了學。

但是愛迪生的母親從不打算放棄他,還不斷地肯定和鼓勵著他,最終愛迪生在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後,發明了電燈泡。

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杜根曾說過: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者一定會屬於有信心的人。

前段時間大火的《銀河補習班》,鄧超飾演的爸爸為兒子馬飛的未來就贏得了一個美好的開始,靠的就是對孩子的信任和堅持。

不管兒子成績差到何種地步,甚至孩子媽媽也不看好孩子,鄧超卻能一直給予兒子肯定和鼓舞,這是否也反映了鄧超在真實的父親角色上的最好詮釋。他的孩子無一例外都非常優秀。

“你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只要你想做,你能做成這個地球上的任何事。”


《鶴唳華亭》太虐:童年缺愛的人,該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這句話,我也想送給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不要讓孩子陷入缺愛的困境,多給與孩子信任和陪伴,才能讓孩子一飛沖天,否則困住他的將是一生。


關注@小云朵麻麻,一枚資深幼教,並懂新媒體愛分享的媽媽,婚姻情感,育兒人生,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