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導語:上一篇說完大型化的日系驅逐艦,作為太平洋戰爭中強勁對手的美國驅逐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在老區玩美系驅逐時發現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美系驅逐一會用單聯裝炮一會用雙聯裝炮,後來發現那些用雙聯裝的驅逐都不是簡單的主,叫做“驅逐艦領艦”,這也是後來美系驅逐在一戰後驅逐艦大型化的開端,所以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二戰前美系驅逐的那些事。

早在前兩年中國055大驅出現在公眾視野時不少人疑惑,都1.2萬噸的排水量了為啥還叫驅逐艦而不叫巡洋艦呢?至於原因網上各種解釋都有,不過今天咱不說055大驅,咱接著上一個話題還是說驅逐艦的大型化,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已經說明驅逐艦大型化的原因,而日本正是驅逐艦大型化的開端國家,而作為日本的潛在對手,美國的驅逐艦大型化發展歷史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好好的捋一捋。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條約前美系驅逐的回顧

其實和日本的驅逐艦發展史一樣,美系的驅逐艦的分水嶺都是在簽訂《限制海軍軍備競賽》條約後,只不過美軍新式驅逐發展是在1930年後的倫敦海軍條約後才開始起步發展,而日本的新式驅逐艦是在192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就開始起步發展。那為什麼美國對驅逐艦的發展反應為何會如此遲鈍呢?那是因為美軍“家中有糧,心中不慌”。一戰結束後,第一名的英國海軍打敗了第二名的德國海軍,而此前第三名的美軍順理成章地成為僅此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海軍國家,光是驅逐艦就擁有12個級別374艘,其中在1917年才開工建造的新驅逐艦“維克斯級”和改進型“克萊蒙梭級”的數量就分別高達111和156艘,而且大部分都是在1918~1919年才開始服役的,全部是新艦,所以這就是為啥華盛頓海軍條約後美軍在驅逐艦的建造上沒動靜的原因。而相比之下日本在1917年開始建造的新驅逐艦才4個級別共36艘,所以日本才會在192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就開始著手設計新型的驅逐艦,而家大業大的美軍到了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後才開始設計建造新型驅逐艦。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維克斯級驅逐艦,其明顯的特徵就是有4根菸囪,其滿載排水量已有1200多噸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正在航行的美軍驅逐艦,為美軍第一型條約驅逐艦法拉古特級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軍條約型驅逐艦

在倫敦海軍條約中,美國獲得了15萬噸的驅逐艦噸位總量,而美軍此前龐大的驅逐艦就已經超出條約規定的限制,於是在簽訂條約後美軍開始封存退役超過100艘驅逐艦,為後面的新型驅逐艦發展留出空餘的噸位。在1932年9月美軍開始建造法拉古特級驅逐艦,這是美軍自一戰結束14年後建造的第一型驅逐艦,該型驅逐艦在外形設計上和條約前有著很大的不同,雙煙囪和雙層甲板的設計是它和前型艦最大的不同,不過在性能上中規中矩,滿載排水量只有1365噸,是完全符合條約的規定的。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但是太平洋對岸的日本吹雪級特型驅逐艦強大的火力著實讓美國海軍著急,就連大西洋對岸的法國也開始大型驅逐艦的建造,於是美軍也在想自己也要造大驅,而早1921年美國海軍就像國會提交了噸位大、火力強的大型驅逐艦,並以“驅逐艦領艦”的名義提交預算,但都被國會老爺無情的Pass掉,不過時隔12年後在日本大驅的刺激下國會最終同意建造“驅逐艦領艦”,儘管最後在噸位上是按照條約的上限去建造,但美軍同樣在想方設法在限制內將單艦的性能提到最高。既然日本吹雪級安裝3座雙聯裝127炮,那我的驅逐艦領艦就安裝4座雙聯裝127艦炮,在艦炮火力上壓日本一頭。但在下一代大型驅逐的設計上美軍有點犯難了,是像日本那樣發展既擁有重炮又有重裝魚雷的大驅嗎?這一點美軍顯然並不想,那到底該如何發展呢?重炮還是重魚雷?既然不知道該怎麼走美軍就決定兩條路都走,反正家大業大走走看哪一條路適合自己,於是......。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WOWS美系軍艦科技樹截圖

美軍的重火炮型驅逐艦

日本把魚雷、火炮這樣重裝反艦武器都安裝在同一艘驅逐艦上,這樣的帶來的影響為艦艇重心過高、適航性較差、艦艇的復原性差,並且噸位超標,為減輕重量日本大量採用技術未成熟的焊接技術,這也為後來的“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埋下了隱患。而美軍驅逐則在魚雷和火炮上發展出了兩個方向(畢竟有錢任性),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分重魚雷驅逐艦和重火炮驅逐艦,而前面所說的驅逐艦艦領艦就是重火炮驅逐艦,不過並不是說火炮多久不裝魚雷。而驅逐艦領艦的代表就以波特級號和索莫斯級驅逐艦為代表,它兩都安裝了4座雙聯裝MK-12型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而且和其他採用開放式、半封閉式炮塔不同,波特級採用的是封閉式炮塔。而美軍也是第一次將這麼多火炮放在一艘驅逐艦上,也是第一次將驅逐艦的噸位增加到1800多噸,在火力、航程、防護上超越之前所有的驅逐艦,甚至在火力上已經非常接近的輕型巡洋艦,同時也是開啟美軍驅逐大型化的第一步。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圖為舷號356的波特號驅逐艦,為波特級首艦,注意前後各2座雙聯裝127口徑的炮塔。注意,它是2根菸囪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索莫斯級驅逐艦,注意它只有1根菸囪,並且尾部拆掉了1座炮塔,這是後期為增強防空力量才這麼改的

美軍的重雷型驅逐艦

而所謂的重魚雷驅逐就是儘量多的攜帶魚雷發射管,這條發展道路就是從馬漢級驅逐艦開始算起,它其實是法拉古特級的改進型,在法拉古特級的噸位基礎上增大400噸的排水量後以便增加魚雷數量,在艦體中部攜帶3座四聯裝的魚雷發射管,不過它並不是全部放置在中軸線上,而是按“品”字型佈置,兩側各有1座,在中軸線上佈置一座。這樣的佈置雖然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魚雷的戰力,但是可以節省空間從而節省排水量,而在馬漢級驅逐艦之後更是發展出了有16根魚雷發射管的“格里德利級”、“巴格萊級”、“本漢級”,這也是二戰當中各海軍國家中驅逐艦攜帶魚雷發射管最多的驅逐艦,像後來日軍的島風級最多也只有15根魚雷管。不過美軍驅逐艦的發射管是平均分佈在兩側,所以一側的火力只有8根,而日驅是全部放置在中軸線上,像島風一側就可齊射15枚魚雷,在遊戲中的殺傷力絕對是所有玩家所忌憚的。而這些重裝魚雷驅逐艦的滿載噸位也都超過了2200多噸,在驅逐大型化的道路上再次向前邁出一步。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美軍驅逐艦發射魚雷,其艦用魚雷口徑為533毫米,和日本用的610毫米魚雷在長度和威力相差還是有點遠的

迴歸理性發展後的美軍驅逐

經過此前同時發展重火炮型驅逐和重魚雷驅逐兩條研發道路發現,其實搞得這麼“花裡胡哨”其實沒必要,因為都不適合自己。特別是重魚雷型驅逐艦,美軍不像日本九段漸減作戰那樣對驅逐有著明確的重裝發展要求,而且一側都是隻能齊射8枚魚雷,重火炮型驅逐按中軸線佈置2座四聯裝魚雷管一側也能達到重裝魚雷驅逐的火力,所以美軍後來便摒棄了重裝魚雷驅逐艦的發展方向。至於重火炮驅逐艦在艦炮的火力上美軍也感覺有點過剩了,因為美軍使用驅逐不像日本那樣有著強大反艦火力的要求,只要求驅逐有一定的反艦、反潛、防空、遠洋護航等綜合作戰能力就可以了,後來在戰爭當中波特級還拆掉一座炮塔節省空間和噸位用來裝防空武器。於是美軍在經過兩條腿走路發現,學日本人發展並不適合自己,於是便按照自己的需求來設計自己的驅逐艦,但是前面不斷的往大型化的發展方向並沒有改變。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美軍迴歸自己理性思考設計後的新一代大驅是噸位進一步增加的“西姆斯級”驅逐艦,在外形設計和武器配置上來看和自己第一代“法拉古特級”是一樣的,4艘單聯裝127炮、2座按中軸線佈置的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但噸位由前者的滿載1365噸提升到2465噸,這就使得新一代驅逐艦擁有更大的空間,以便對動力系統、武器系統進行提升並改善人員居住環境,其中著重提升防空性能,安裝新型的火控雷達和火控計算機,使得它的戰鬥力有了質的飛越,而且相比此前的驅逐艦顯得更加經濟、高效,可以說是開啟了美國第三代驅逐的發展道路(1300噸級法拉古特算第一代,前面所說1800~2200噸的重雷、重炮驅逐艦算第二代)。而之後發展的“本森級”、“格里維斯級”、以及美軍二戰中建造數量最多的“弗萊徹級”都是在“西姆斯級”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發展而來的。經過兩條路走的美軍發現,總是盯著別發展什麼自己也發展什麼並不合適自己,最後還是最初的發展道路適合自己。

日本大驅刺激下的美系驅逐,條約時代美系驅逐艦大型化的發展歷史

弗萊徹級驅逐艦,是二戰中美軍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驅逐艦,數量高達359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