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氏的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作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家譜由官修變為私修,所錄內容不斷豐富,其作用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淵流篇

賴氏的家譜

第一節賴氏源自賴國


史載,賴氏源於賴國。商朝末期,紂王無道,荒淫殘暴,民不聊生。武王興兵,命弟叔穎率兵,共同伐紂,戰於牧野,紂王戰敗,於朝歌鹿臺自*焚身亡,商遂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立周有天下。功成,叔穎退兵,駐於賴地。念叔穎滅紂有功,敕封子爵,敕賴地為其食邑,又封駐地為賴國,系子爵國。宋。鄭樵所 撰《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 “賴氏,子爵,今蔡州褒信有賴亭即其地也。”元·馬端臨著《文獻通考》載:“賴氏,子爵國,在……今蔡州褒信縣”。清·順治《息縣誌》載:“賴……子爵,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建國,至景王七年癸亥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伐吳,遂滅賴……傳國曆五百八十五年。”這就是賴國的來歷。


  賴國是個諸侯國,本姬姓苗裔。春秋末期,魯昭公四年〔周景王七年,楚靈王三年〕(公元前538年)癸亥七月,楚靈王以諸侯之師伐吳,遂以諸侯滅賴。賴國被並後,遷賴於河南穎水上游,也即後來秦置穎川郡境,子孫心懷故國,以國為氏。這就是賴姓的來歷。賴氏後裔皆尊叔穎公為太世始祖。

  《三字經。百家姓》載:賴姓來源主要有二:一是源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周武王有弟叔穎公被封於賴,授封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為氏,這是河南賴氏。二是源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后裔烈山氏,是古姜族的四個氏族部落之一。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歷鄉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南遷後,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楚滅賴後,以國為氏。

  客家賴氏源自姬姓。局唐代以來贛南《賴氏族譜》記載,“賴氏之先,春秋有賴國者,本週姬姓”。“賴氏本週姬姓,穎公封於賴國,後之子孫遂以國為氏”。“賴姓以國為姓,本姬 ”。“賴氏即周封國,歷傳為楚並遂以國為姓”。其他各地賴氏老譜都有類似記載。賴氏歷代先賢考述中也都認定“姬姓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