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郁達夫小說《沉淪》

郁達夫是中國新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小說家,他的小說既真實大膽,又洋溢著浪漫主義色彩,具有令人心折的獨特藝術魅力,是我國現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他早期小說《沉淪》的藝術手法更具有作家突出的個性特徵,更能體現其創作的藝術成就,更能使讀者情有獨鍾。其小說的藝術手法著重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表現手法,行文的結構特色,優美詩句的運用以及小說意境的設置等多方面。


淺析郁達夫小說《沉淪》


  一、人物形象著重塑造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首先,郁達夫的《沉淪》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滲透著作者本人的影子。法朗仕曾經說過:“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郁達夫在文學創作實踐中推廣了這一觀點,作品中基本上滲透著作者本人的影子。他在作品中直接採用第一人稱寫法使我們毫不猶豫地聯想到作者本人,增強了讀者的真實感。如《沉淪》中的“我”為中國的國事和自己的家事“愁悶極了”。當然,作者小說中塑造的自我的人物與作者本人的某種程度的疊合,交融,我們並不能就此斷定這是作者在自我回憶,為自己寫傳,郁達夫這時塑造的人物是“五四”時期一大群沾染了“時代病”而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


  其次,郁達夫的《沉淪》注重變態心境的人物塑造。其塑造的主人公屬一種變態心境的人物,一是歷史的經驗,二是對知識進化論或者說文化進化論的確信。郁達夫留過學,他接受了近代變態心理學理論,明確肯定人的潛意識本能,向一切阻礙人性的社會原則提出抗議,他進一步確證變態創作心境在現代中國文壇的合理性,由此塑造了一大批變態心境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如《沉淪》中“他”的自讀、窺浴。他們是作者對於純真愛情的嚮往追求以及求之而不得的必然結果,卻被道德家們冠之為“黃色大師”。


  再次,郁達夫的《沉淪》塑造的人物都傾注著愛國的情感。如《沉淪》中的主人公“他”在自殺前長嘆:“祖國呀祖國!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他”的這一呼喊表達了對祖國的摯愛之情,渴望祖國強盛的強烈願望,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極為憤懣,這也是郁達夫從自身的經歷中體會的。


  二、小說重在感情,並視為小說優劣高下的主要標準


  舊中國積貧積弱,郁達夫的小說始終扣緊時代的脈搏,體現的是一個弱國子民的辛酸和悲哀,所以作者以抒情為藝術中軸,注重抒發主人公抑鬱、寡歡、孤獨淒涼的情懷。他在《沉淪》中寫道:“中國呀中國,你怎麼不強大起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他談《沉淪》創作經過時說過:“我的這抒情時代,是在那荒淫慘酷,軍閥專政的島國過的,眼看到的故國的陸沉,身受到的異鄉的屈辱,與夫所感所思,所經歷的一切剔括起來沒有一點不是失望,沒有一處不是憂傷,同初喪了失主的少婦一般,毫無氣力,毫無勇毅,哀哀切切悲鳴出來的,就是那一卷當時很惹起許多非難的《沉淪》。”總之,郁達夫重視情感的抒發,悲苦的宣洩,迷戀自然,以感傷的喟嘆和悲憤的控訴表現對壓抑的不滿,這就成就了他創作《沉淪》的最主要的表現手法。


  三、不注重行文結構


  有人認為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只是一些簡單的生活片段,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不注重結構,很隨意,其實不然,巴金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便是無技巧”,郁達夫的小說《沉淪》注重以自傳體的形式重現生活的原貌,追求的是那種質樸自然,而少有刻意的斧鑿之痕,這也難免讓人誤會。


  四 、注重古代的文化氣息


  郁達夫在寫《沉淪》時寫出了大量的詩歌或引用別人的詩歌作為小說的有效組成部分。如“他”用鉛筆寫了一首詩寄給“他”東京的朋友:
  峨眉月上柳梢初,又向天涯別故居。
  四壁旗亭爭賭酒,六街燈火遠隨車。
  亂離年少無多淚,行李空憑只舊書。
  夜夜蘆根秋水長,憑君南浦覓雙魚。


  《沉淪》中還引用了渭遲渥斯的兩節詩《孤寂的高原劉稻者》,海涅的詩以及“他”放大嗓子唱著帶有詩意的日本歌。


  五、重視小說的意境


  郁達夫小說《沉淪》的一個突出的語言特色就是語言的詩化和散文化,所以他的小說就是一首感情真摯的詩,形式優美的散文,它同普通的詩歌和散文等抒情性作品一樣非常重視意境的創造。如《沉淪》中主人公“他”在自殺前“他向西面一看,那燈臺的光,一霎變了紅,一霎變了綠的,在那裡盡它的本質。那綠的光射到海面上的時候,海面就現出一條淡青的路來”。“他”此時所見到的景物體現了“他”作為漂泊在外的遊子對祖國的懷戀和熱愛的深厚情感。小說中景為情設,情於景動,景美情更濃,同時語言也更美。


  總而言之,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在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在社會上深受讀者們的廣泛關注,這與郁達夫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全篇有著緊密的聯繫,他的這種中外文化相碰撞的結晶,顯示出了獨特性,而使其成了現代文學史上一盞閃亮的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