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等生”潛江如何成為抗疫榜樣?還多次支援武漢 市委書記總結:決斷早、力度大、言入心


“優等生”潛江如何成為抗疫榜樣?還多次支援武漢  市委書記總結:決斷早、力度大、言入心


  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這場“戰役”中,以小龍蝦等水產作物聞名全國的縣級市潛江成了整個湖北省學習的“榜樣”,也收穫了全國關注疫情的網友們的一致點贊,被稱為“湖北的優等生”。

  潛江距離武漢不足200公里,有著約100萬人口,截至目前是湖北省地市州中除神農架林區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少的地方。“第一是決斷早,第二是力度大,第三是言入心。我們在湖北第一時間封鎖交通,第一時間中止了娛樂活動,有效阻斷了疫情的蔓延。”潛江市市委書記吳祖雲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

  返鄉群眾

  初聞疫情也曾犯嘀咕

  慶幸提前回農村老家

  在家中每天刷手機、看電視關注疫情發展是彭江(化名)這段時間的生活,看到吳祖雲書記接受央視採訪的視頻後,他也為潛江市委提早為防疫做準備的行為點了贊,“一開始是不理解,後來有點害怕,但現在心裡踏實著呢。”

  彭江和家人在潛江市區內開了一個烤魚店謀生,每年春節前會營業到臘月二十九晚上,除夕一早再回鄉下老家過年。但是今年,彭江臘月二十七就歇業了。除了食客和周圍商戶談及了“武漢那邊的肺炎”,街道社區的人也過來跟他講:今年早點回家過年,防控肺炎疫情。

  彭江心裡其實也有點犯嘀咕,不過眼看著街面上的人少了,彭江想著反正也快過年了,早點回家歇兩天也不吃虧。

  彭江和家人回老家的當天還很順利,第二天就感覺到了形勢的變化。村委會的人挨家挨戶敲門,送上了潛江市委、市政府下發的宣傳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戰已經打響……”

  這說的跟要“打仗”似的?彭江還有點半信半疑。村委會幹部大年三十在村口設了門崗,任何人不許出入,彭江這才真的信了。不僅僅是主路,村裡能走電動車的小路都被挖了溝,每天還有治安員巡邏,盯著每家每戶,不讓出村,也不讓串門聚會。

  “想出村去上班怎麼辦?能不能辦個通行證?”有還沒放假的村民提出了意見,但村幹部回答的非常乾脆,辦出入證也沒用,要出村上班,那就別回來了。

  潛江離武漢很近,在那打工的村民不少,村裡對他們進行了走訪登記,要求其全部在家“隔離”,沒能趕在封村前回來的村民,村裡都通知他們不要回來了。

  後來幾天,彭江用手機刷新聞,逐漸明白了現狀,這次的疫情並不是一場“流感”。看到新聞裡說口罩、消毒液漲價、斷貨的情況,彭江想趕快去買,結果得知潛江這邊就有生產口罩的廠家,早就做了充足的準備,並沒有出現缺貨情況。

  彭江這時有點慶幸自己提前關門回鄉過年的決定,臘月二十九關門肯定就回不來了。現在,彭江最惦記的就是自己的烤魚店,畢竟還要交房租,但他心裡也明白,“早點打贏這場防疫戰,我們才能早點開門賺錢。”

  武漢來客

  提前回鄉被拉群管理

  不愁吃喝安心過了年

  1月21日,彭江關店回家的這天也是文豔(化名)從武漢回到潛江的時候。文豔在武漢工作並安了家,只有逢年過節時才回潛江市區內的老家。這次,她聽了老家親戚的話,提前回潛江過年,但看到的卻是清冷的街道、關門的商鋪、縮短營業時間的超市。

  其實文豔並沒有計劃這麼早回來,公司假期是從臘月二十九(1月23日)開始的。但“小年”一過,文豔在潛江的朋友和鄰居就在微信群裡說著有關防疫的事情。文豔覺得潛江老家親朋好友有點“神經質”,“連武漢這事發地都沒事,潛江那麼緊張?有必要嗎?”

  1月20日晚,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專訪提到武漢新冠肺炎人傳人,讓全國百姓的神經緊張起來,加上家裡人的催促,文豔琢磨著,潛江這小城市總比武漢安全,於是請了兩天假提前回家過年。

  從武漢開車2個小時後,文豔到了小區門口,社區居委會和物業工作人員在門口登記進出人員的信息,這樣的氛圍讓她覺得不太習慣。

  到家不久,社區工作人員就找到了文豔,給她發了潛江市委、市政府發佈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宣傳資料,並告知她,作為從武漢回來的居民,文豔需要在家自行隔離14天。社區工作人員把文豔拉進了一個名為“武漢返潛業主”的微信群裡,告訴她有什麼需求和情況就在群裡交流。

  這時,文豔才知道潛江的防疫是“動真格”了。文豔家裡沒電、沒菜、沒米,社區和物業很快就解決了這些問題,當天就把電充好,還送來了蔬菜等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口罩和消毒液。

  隨後幾天,全國的防疫形勢出現了巨大的進展。1月23日凌晨,武漢市實行了管制措施,此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紛紛啟動防疫一級響應。

  沒有被困在武漢、已經回到潛江家裡的文豔感覺自己是幸運的,雖然小區封閉管理,但政府物資儲備到位,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堅持值守,自己不愁吃喝,安心地過了個年。

  更幸運的是,14天隔離期過後,文豔並沒有任何症狀。如今,她跟家人待在潛江家裡,關注著防疫形勢,盼望著疫情早點過去。

  社區工作

  1月17日起做防疫準備

  入戶宣傳並分片區摸排

  正如彭江和文豔感受到的那樣,儘管嚴格管制村和社區的人員出入是從21日前後才開始,但潛江1月17日就開始為防疫做準備了。

  潛江市杜家溝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孫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們接到市委市政府有關防疫的部署通知就是在1月17日。“雖然那時候無論是武漢市、省裡還是全國都沒有啟動大規模的防疫工作,但我們社區很重視,我們要對自己轄區的居民負責。”另一位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楊女士說。

  起初的工作並不容易,“說幹嘴,跑斷腿”是最有效的方法。那時居民對於疫情認識還不到位,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發放“致居民的一封信”,信中希望居民正確認識防疫的重要,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除了宣傳信之外,社區還用大喇叭早晚廣播防疫的必要性和基礎知識。同時,社區工作人員開始分片區對居民的出行情況進行摸排,挨家挨戶地上門走訪,一方面是宣傳防疫,另一方面也瞭解在武漢工作的人員情況。

  這些摸排為後期的防疫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待後來這些居民從武漢回到潛江後,社區工作人員都能很快確定他們的情況,上門登記並要求他們居家隔離14天,每天電話聯繫,監控測量體溫,定期發放口罩。

  “一開始居民還是有牴觸的,覺得疫情的事情離自己很遠。”楊女士說,社區工作人員就只能不厭其煩地去宣傳和勸導。工作人員每天在自己負責的片區裡巡視,碰到外出的居民就勸他們回家,“有必須要出門的事情儘可能交給我們來做。”

  從1月17日接到潛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後,杜家溝社區的工作人員至今都沒有休息,每天至少有一個人會睡在社區辦公室裡24小時值守,除夕夜也不例外。

  隨著全國各地先後啟動一級防疫措施,杜家溝居民們的配合度也越來越高,“我們這邊的居民都成了戰士,防疫的敏感度很高。”孫先生說。

  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支持到支持,前期的努力沒有白費,杜家溝社區至今還沒有一例確診病例。社區的工作人員說:“幸虧我們動手早,準備工作比較充分,現在壓力小了很多。”

  潛江市委

  宣傳、醫療、物資有保障

  “自保”之餘多次支援武漢

  北青報記者從潛江市委瞭解到,潛江的防疫工作其實早在1月17日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

  潛江提早建設了儲備定點醫院、隔離病區、隔離病房,儲備隔離治療病房500間,對全市確診病例、疑似病例、肺炎發熱病例保證了“應收盡收”,並將此前徵用的酒店、賓館作為集中留觀點,設置隔離觀察病房1500間以上,對普通發熱病人、密切接觸人員、已治癒待出院人員等一律實行隔離觀察,實現了“應隔盡隔”。

  1月17日,潛江市將第一批32名疑似病例集中收治,隔離治療,有效地防止了擴散。同時,潛江成立了16名醫護專家組成的市級專家指導組,組織372名醫護人員建立隔離區救治團隊,在23個區鎮衛生院設立發熱門診進行預檢分診,做到“應治盡治”。

  目前,潛江市核酸檢測日處理標本能力70例,分兩班次檢測可達140例,累計檢測病例282人,做到了“日檢日清”,應檢盡檢。

  除了醫療戰線上提前做的準備發揮了作用外,潛江在社會層面的防疫工作也提早入手。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潛江在此次防疫行動初期可謂“外鬆內緊”。在1月17日以前,潛江日報等官方媒體及潛江市委市政府官網上並沒有對防疫工作進行過多報道,但有關部門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為防疫做準備。

  為了使居民更理解防疫需要,更配合政府的工作,市委書記吳祖雲親自編寫了疫情防控“三字經”,並通過電視節目、抖音短視頻等各種媒體形式進行宣傳;為了保證市場供應需求,潛江設置了79個通風環保的物資供應點,保證蔬菜、豬肉、雞蛋等供應7天以上,糧、面、油等供應1個月以上。

  當宣傳工作、物資保障開展的同時,潛江市逐步升級防疫措施,採取人員交通管制、取消集會活動、停止娛樂等措施。

  在管制前及管制期內,潛江市以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的隊員為骨幹組成了420多個駐村(社區)防疫工作隊,實現了全市所有村(社區)防疫工作隊全覆蓋;實施網格化管理,地毯式走訪,開展“敲門行動”,累計摸底返鄉人員93592人;以村(社區)為單位,組建返潛人員微信群,建立身體狀況“微信日報告”機制;同時,對村、小區發放出入通行證,強制要求每戶每3天只能外出1人次採購生活物資,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

  潛江的以上經驗,如今已經由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印發,要求全省各地認真學習借鑑潛江疫情防控經驗。現在,潛江不僅能夠“自保”,還先後多次支援武漢。

  在央視節目連線的最後,主持人白巖松則對吳書記表示感謝,並總結道:守土有責,守好自己這片土地,安全才會更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