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讓人感到舒服”。你贊同嗎?為什麼?

老孫遁世無悶


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因為。我覺得沒有哪一種好的教養是建立在一種讓人感覺不舒服的情況下的。

我們一生會碰到很多的人。我現在三十五歲了,碰到了各行各業的人。給我的感受就是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是很善良很向善的。基本沒有碰到過什麼十惡不赦的奸詐小人。所以我覺得,如果哪天需要你用一種讓別人感覺很不舒服的方式去對待的話,那你也應該也是有失風度的。

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方式真的就像一面鏡子。縱然是面對壞人,也該有自己的修養和態度。如果是因為他人而隨時隨地改變自己的應對方式。那就沒有什麼教養可言!

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善良在於尊重別人,不打擾別人的幸福!而這是最基本的教養!


靜靜10793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讓人感到舒服。你贊同嗎?為什麼?我不贊同。讓人感到舒服,只是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是保持著善良的行為。讓人感到舒服當然好,但你始終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承認,得不到支持,處境十分難堪,自身難保,你如何讓人感到舒服?不僅要做善良的人,還要有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要有適應任何惡劣環境的能力。讓人感到舒服,只是思想品德好,沒有豐富的知識,沒有辛勤的勞動,很難落實到位。讓人感到舒服,要感動感化惡人,要感動感化罪人。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形形色色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打擊,必須懲罰,不可能讓危害社會的人感到舒服。讓人感到舒服,沒有原則,沒有法紀,就是一句空話。讓人感到舒服,人善被人欺,好心沒好報。讓人感到舒服,沒有敏銳的眼光,被人騙了,還要被人嘲笑。讓人感到舒服,不能讓自己痛苦。讓人感到舒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才會令人敬佩。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對社會做貢獻。只要你對社會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你的一生就值得肯定,就值得欣慰。不在乎自己的個人得失,不在乎自己的順境逆境,始終朝著有利於社會的方向努力,就是最好的教養。


510321張桂山


問:“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讓人感到舒服”,你贊同嗎?為什麼?

答:我不贊同!因為:

一,人的教養,一直在路上,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活到老,學到老,修身到老,生命不息,修煉不止。只有提高,沒有“最大”。

二,“讓人感到舒服”,不是教養展示的主要陣地,只是膽小怕事之人圓滑的為人處事方式,是老好人自保的盾牌。與善於討好別人馬屁投機動機關係大,與人的教養關係小。

三,一個人的綜合教養,是由善良、慈悲、誠信、公平、正義、忠仁等正能量理念組成。“讓人感到舒服”只是人性善良項目部中的一個環節,這還是從積極一面的解釋,如果從消極的一面看,並不排除“別有用心”的解釋。退一步說,就算我們贊同教養跟“讓人舒服”有很大關係,那也是我們對教養狹義的認識。廣義的教養,絕非僅僅“讓人舒服”這點績效!

四,綜上所述,“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讓人感到舒服”這個觀點,是以偏概全的謬論,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歪理,我不贊同!


0老三兩0


不完全贊同,我本善良,以前,與人相處,凡事都是優先為別人著想。由於總是一直忍讓別人無底線,最後導致有些人得過進尺肆無忌憚。記得女兒在懂事時,曾經對我說過:"

媽媽,希望你以後做事,也要為自己考慮一點,你這樣子,我心裡真的是肉疼"。

別人是感到舒服了,而我卻是"雪上加霜"。所以我認為這不能算是最大的教養,只能算是懦弱。

回答完畢,謝謝。


不鏽鋼3599038085281


這句話我認可。但是從辯證來說這句話有點片面的。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讓人舒服。然而這也是一種世故的表現,許多事用世故的方式確實自己做了好人卻未必把事情做好。

一、為“君”者,未必是人人喜歡,官官擁戴。但為大眾生計施政就一定動到反對者的奶酪,敢問這些人舒服嗎?肯定表面順,估計心裡十萬個罵爹罵娘。

二、為創業者。若是做多個個舒服,或許你真的失去了個性,成為一個平庸之輩。許多企業的方針戰略,你可能因為要人人舒服而縮手縮腳影響戰機。很多人說李嘉誠馬雲怎麼使人舒服,其實這是不可能的。首先馬雲的長相若不是因為成就估計很多人都望而卻步了。

三、為父母者。讓你的孩子舒服,那就讓他不用早起上學,他要啥就給啥,然後就培養出來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國家棟梁”了。所以並不是如此,讓他舒服也得讓他”難受”。

嚴師出高徒,嚴意味著讓徒弟不舒服。所以我覺得讓人舒服的不一定是最大的教養,是有條件的有範圍的。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不可能是人民人人愛。讓人舒服說明此人已經很懂得世故人情而已。


分享的風清揚


教養這個詞,該如何定義,需要辯證看!

如果是單純人與人交往,就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互不干涉,讓人舒服沒有錯!

如果條件改變,人活著肯定要做事,做事就有大有小,有好有壞,影響有輕微有嚴重。如果在大事大非面前談教養,談舒服,沒有原則底線,一片和氣,那是自己害自己,那是誤國誤民。一片都是有教養,一片和諧,在這裡就是大錯特錯,只會誤入歧途,走向不歸路。

因此,對於目前很多觀點價值觀念,在馬克思主義已經傳入中國100多年,易經是鼻祖,中國人的思維還處於這種狀態,深表同情,可憐,惋惜!智慧低的可憐。。。基本上沒幾個觀念,思維是對的!


九陽普照


一般來說,有教養就是對人有禮貌做事有事理,恰當得體。“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讓人感到舒服”,的確,在中國人的文化圈裡是這樣,有一定的道理。

中國人講究由內到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是靜態,而是動態的“易”。好的總是讓人愉悅快樂和舒服的,但是對什麼是好,怎麼做到好,有講究。

好,就是首先得自己好,自己滿意。如果自己都認為不好,還要拿出去推銷,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認為不好也做不到好,不如“獨善其身”,不是不要外界的幫助,而且要善於學習和借鑑,在自主獨立的基礎下把自己搞好。也因此,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好,不是一個人說好,而是大家都說好。如果一個人自我陶醉在假象幻境裡,如同中了邪,就不能稱為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不同於不好,好的總是可以分享的。如果拿出來被人稱道,不僅是有分享的喜悅,還有驗證的功效。也因此,“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不僅是提倡向善,也是實踐總結出來的道理。當然,驗證後不好,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學習交流提高,還是不變之道。

因此,“人最大的教養,就是讓人感到舒服”有些道理。道理在於社會所提倡的“獨立自主開放包容”,而且既然是“道理”,就會有顛簸不破的客觀性。不同於“偽”,如果是隻為取悅他人,那就會有假象,不能稱為“道理”。


呵呵說吧


你提的這個問題。太有意義了。相信好多人看了這個問題都會心裡有感觸。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對

因為,人與人相處就像是照鏡子,你對著鏡子笑,鏡子裡的人就對著你笑;你對著鏡子哭,鏡子裡的人就對著你哭。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笑,你就一定要對別人笑。只要你始終保持笑容,就一定會得到同樣燦爛的笑容。

很多人覺得,說話讓別人舒服,就是要處處為他人著想,那豈不是委屈了自己,這樣不累嗎?

芒果臺何炅,是娛樂圈出了名的好人緣,只要上過他的節目,他不管對誰,都會非常照顧對方的情緒,如果看到對方表情不開心,他會及時的上去援助補充,化解尷尬,其實這個也是尊重嘉賓,所以他的人緣非常好,好多人喜歡他。

好多記者就討教他,他回答說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討好別人,我不但可以弄好我自己,我還可以讓你開心,我也沒有為難自己,我不辛苦。

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我自己很習慣,甚至很享受。”

讓人舒服是人與人相處的最佳境界,不管是朋友之間,還是親人之間。厲害的人比較懂得和人相處,化問題於無形,不動聲色就處理完了事情,不會給別人造成傷害,也不會讓周圍的人感覺不舒服。

比如,你朋友今天和老公吵架了,你應該站在她的角度去安慰她。而不是在人家痛苦的時候你卻在曬自己的幸福說你老公多麼愛你。別人明明很胖。你卻說自己吃什麼都不長肉。別人家孩子不聽話。你非要說自己家的孩子學習好,還會幫助你做家務。

你不僅沒有讓別人舒服,還刺激別人的情緒更為低落,你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劊子手。也就是你情商不高的體現。你的不會說話導致了你沒有讓別人舒服,直接導致了自己人脈關係的損耗。

《奇葩大會》裡,肖驍也說過一個觀點:“當你情緒低落的時候,朋友的不如意,朋友的負能量,才是支撐你走下去的那一點正能量。”

他說:不同的讚美,有不同的解讀。當我們對一個人的讚美,聚焦在這個人本身具有的屬性,或者他本身的特質而非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他對我們做的一切都是他的本分而非心意”

雖然這個觀點略顯卑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那具體怎麼樣讓別人舒服呢?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在別人面前:

1.我要比別人更低調

2.我要比別人過的更差

3.我要比別人低一個頭

4.我沒你帥沒有你漂亮

5.我要永遠說你比我優秀

雖然有可能我們比別人好,但,你幹嘛要說出來呢?我們讓別人舒服點,我們也會舒服點,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難道不好嗎?




安如意


讓人感覺舒服,其實也是善待自己

羅振宇曾在《奇葩說》裡提到過一個概念——“發行社交貨幣”,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要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學會付出。

你喜歡被照顧,就要先去照顧人,你喜歡被溫柔對待,就要先去溫柔對待別人,其實這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

上世紀上海灘大名鼎鼎的風雲人物杜月笙,他的發跡就和他“讓人舒服”的處事之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年杜月笙剛進入黃公館不久,公館大佬的太太林桂生就生了一場大病,杜月笙恰巧被選為去照顧林桂生的人之一。

其餘被選中的人都很討厭服務別人的埋汰活,都敷衍了事。而唯獨杜月笙耗費心神,悉心照顧林桂生。

從此林桂生就開始留意杜月笙,發現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處處為人考慮,為人誠懇、善良。

於是她開始將杜月笙當成心腹來培養,先是下放權利給杜月笙幫忙打理黃公館,再到給杜月笙包辦婚姻,最後資助他自立門戶。

曾經默默無聞的“小癟三”杜月笙,命運就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在《情商》一書中詮釋了情商是如何影響我們人生的成功與否的,“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別人打交道,有時候一句體貼的話,一個細微的小動作,都能改變我們和對方的關係。

心裡裝著別人,讓別人感到舒服,不僅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也能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星期一本叔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我不贊同這種說法。那麼為什麼呢?答案如下:首先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問的不夠嚴謹!如果一個有教養的人,和一個沒有教養的人在一起,這個沒有教養的人覺得這個有教養的很不舒服!那麼對於這個沒有教養的人來說,這個有教養的是有教養還是沒有教養?又假如說兩個都是有教養,教養等級都為A等的人在一起,一個性格開朗一個性格保守,性格保守的說性格開朗的有點太過,而性格開朗的說性格保守的太呆板!彼此都覺得對方不舒服!那他們倆的教養如何分辨?那麼又該如何確定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呢?首先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屬於他律教化顯現。 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教養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所以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讓人舒服的除了關係好之外,還有性格、舉止和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