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驅動 創業板高舉“結構牛”旗幟

節後兩週A股的表現,令投資者印象深刻。2月3日三大股指出現較大跌幅,之後便展開反彈,尤其是創業板指數,不僅率先收復失地,還創出逾三年新高。

創業板為何如此強勢?有哪些驅動因素?科技成長風格還能持續多久?眼下成為市場關心話題。

□本報記者牛仲逸

上漲的邏輯

不少投資者認為,2月3日的大跌可視為創業板上漲趨勢的壓力測試,現在看來,創業板上行趨勢不但未受影響,反而在調整中得到進一步強化。

覆盤看,創業板的這波上漲始於2019年7月下旬,到9月中旬突破長期牛熊分界線,10月回調未跌破上行趨勢線,到12月上旬趨勢強度再次上升,創業板指一直處於月線級別的上漲形態中,期間在大盤整體反彈、震盪、回調中均處於相對佔優的位置。

創業板為何如此強勢?

分析人士認為,創業板走出獨立行情主要有五方面因素。

首先,增量資金驅動。一方面春節前很多科技主題基金髮售,目前或正處於建倉期。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普遍認同疫情的衝擊偏短期,存續的股票型基金大幅降低倉位動力不強(尤其在上週一市場大跌之後),更多的是結構性調倉,創業板指則更加受益。

其次,科創板上市後,創業板由於相近似的原因估值也得到顯著提升。

再者,創業板雲集了眾多高科技類公司,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這些個股容易受到各類機構的關注。

還有,創業板中各種主題機會較多,上市公司市值不大,容易受到交易型資金青睞。

最後,業績持續修復。據長城證券推算,截至2020年2月5日,A股創業板除暴風集團外,794家公司已全部披露年報預告。根據公佈的數據測算,創業板2019年年報預告淨利潤共計659.90億元,同比增速達68.37%,不僅增速轉正,且相比前幾個季度大幅改善。根據2019年四季度新增公司進行口徑調整後,剔除樂視網後利潤同比增速為195.07%,近乎翻倍;剔除溫氏股份後同比增速也達186.24%。

國海證券認為,創業板2019年業績預告中,龍頭公司貢獻了大部分利潤,規模效應下,預計2020年頭部集中趨勢將更明顯。受疫情影響,預計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消費類、食品類企業現金流、盈利都會受到影響,全年利潤會出現一個先下降後觸底反彈的特徵。

機構看好後市

對於眼下的創業板行情,市場普遍與2013-2015年時的行情作對比,進而得出後市仍有上漲空間的結論。

莫尼塔研究指出,從創業板指相對於滬深300指數的比值上來看,一方面,目前該比值相較於2015年的歷史高點還有50%的上漲空間。另一方面,考慮到比值的底部抬升,在上一輪創業板指行情中,比值從底部上漲了接近150%,本輪則從底部上漲了近30%。

該機構將創業板指的相對收益拆分為相對估值與相對盈利兩大因素。

目前,創業板指相對於滬深300指數的估值已經達到2010年以來70%的歷史百分位,較前期高點還分別有40%的上漲空間。創業板指相對於滬深300指數的盈利增速差異正處於負值收窄的過程中。

創業板指相較於滬深300指數盈利增速差在2018年末出現向上的拐點,但同時相對估值提升的速度較慢(可能源於2019年科技與消費兩條主線並行,市場對創業板指業績拐點存在疑慮等),最終導致指數整體於2019年6月才較滬深300指數出現相對收益。這也意味著,本輪創業板指的相對收益有“戴維斯雙擊”的可能。

中金公司表示,創業板指2019年8月以來的走勢與2013年有一定可比性,目前或正處於行情中段位置,後市仍有一定空間。

不過,也有一部分機構認為大盤短期內風格可能再次切換。民生證券表示,創業板指在2100點附近存較大阻力,醫藥、計算機、傳媒和新能源車等前期領漲板塊短期或面臨調整壓力,相比之下,滬深300、上證50和中證100為代表的藍籌指數目前處於歷史估值底部,相對滯漲。

天風證券指出,在全球5G週期、全球半導體週期、全球雲計算週期帶來的科技產業景氣度擴散的背景下,大概率使得中長期風格難以逆轉。類似於2003年的傳統經濟,雖然短期受到疫情干擾,但在科技產業週期的內生推動下,新科技領域全年業績趨勢較確定。

關注兩大主線

近期市場結構性行情突出,熱點紛呈,市場顯現出較強的賺錢效應,在此背景下,投資者該如何佈局後市?

招商證券表示,萬物雲化時代正在到來,建議關注雲計算產業鏈。當前雲計算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可廣泛運用於實踐,5G時代是雲的時代。2016年以來,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態勢,5G的高速率、大容量以及低延時等特點,讓雲的應用範圍極大開拓。

一方面,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終端的運算將向雲端遷移,大大降低終端硬件的成本,雲遊戲、雲手機、雲電腦將成為現實。另一方面,企業上雲是未來的大趨勢,雲辦公、雲教育、雲醫療將獲得極大發展,在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5G會更大地提高響應效率。近期,雲辦公、雲教育、雲醫療、雲遊戲等服務需求激增,也暴露出一定的不足。這將加速企業在雲計算上的相關投資建設,也將加速相關服務的客戶滲透,萬物雲化的時代即將到來。

銀河證券表示,戰略層面可把握新能源汽車、半導體、5G建設及應用等成長性科技主線的投資機會,戰術層面可擇優配置基本面受疫情衝擊較大的餐飲旅遊、超市百貨、物流倉儲等板塊,同時警惕高位題材股的回調壓力。

國金證券表示,建議關注疫情之後部分板塊的修復性機會,重點佈局兩條主線:一是疫情結束後,國內需求逐步企穩回升,企業加快復工恢復生產,供需兩旺,加上逆週期對沖政策的陸續出臺,鋼鐵、建材、化工、機械等週期行業或迎來修復行情。二是疫情結束後,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或迎來爆發式增長,需求回暖將帶動消費企業盈利和現金流改善。特別是電影、航空、餐飲、旅遊、商貿等服務型消費行業,疫情的影響只是消費者延後了消費,後續隨著疫情結束,消費需求將集中釋放。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