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長時間大家關在家裡都看了什麼書呢?有沒有特別好的書推薦?

襄陽九夕


《百年孤獨》是我人生中第一本書,當時讀完時候好像感覺自己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久久不能忘懷,至今已經翻看過無數遍,每次讀有不同的體驗(沒包書皮導致書都爛了[打臉])。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特別是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取名奧雷良諾和阿卡迪奧的子孫,“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一家族特有的、絕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作者運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遵循“變幻想為現實而又不失為真”的原則,試圖讓讀者思考馬貢多這座城市一百年孤獨的根本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撥弄的正確途徑。



我也不胡來


看完了一本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

👇

主要是寫:雲邊鎮的一位少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他自幼就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努力讀書為了離開小鎮,追尋遠方與夢想。但高考成績並不理想,便隨便上了一所城裡的大學。在城市裡他四處碰壁受挫的劉十三回到了小鎮,與少時玩伴程霜重逢。小鎮生活卻也不平靜,一個孤兒,一場婚禮,一場意外,幾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而劉十三拼盡全力完成要完成的任務時,卻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離自己而去。

🐾


“成功人士不會看我們的。比你強的人,要麼對你憐憫,要麼對你無視。”

“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

“這世上大部分抒情,都會被認作無病呻吟。能理解你得了什麼病,基本就是知己”

“若再見你,時隔經年,我將以何致你,以眼淚,以沉默。 ”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


咿呀媛y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1-4

用逗趣的漫畫和輕鬆詼諧的語言,講述中國歷史,可以從時間線和大的歷史事件上對歷史有宏觀的瞭解,適合放鬆心情看。

《我看世間一切有情》

書中六十六篇散文,展示了梁實秋先生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對世事的從容豁達。世間的情,都在智者的眼底。

《社交減負》

作者引領我們去發現人際社交關係中最底層的邏輯,正好在這個足不出戶的假期,思考一下自己的人際關係。



《養育男孩》母親版

家有萌娃11個月,這本書幫助媽媽理解小男孩的心理狀態,在我家的小男孩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用書中的方法來試驗。

《82年生的金智英》

風靡亞洲的現象級書籍,很多亞洲女性可能都有過金智英一樣的成長經歷,父母重男輕女,老師動手動腳,老闆輕浮淫亂。故事很真實,因為真實,才更痛苦。

《做二休五》

日本的隱居者,講述自己隱居的故事,拋棄繁重的工作,隱居在東京郊區,每週只工作兩天,照顧重病的孤寡老人,其他的時間過著獨身,清淡的生活,怡然自得。

《斯通納》

記錄平凡人斯通納的一生,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教學,退休,死亡。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應綻放。我們正在過著得生活,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被討厭的勇氣》

正在讀這本書,探索人性的書,原本以為會比較晦澀,但是哲人用一個個生活中的例子向我們傳達他的思想,把我們內心深處不願意承認或者不願意打開的思想挖掘出來,很受啟發。



這幾本書裡面,最推薦的是《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淺出,受益匪淺。


夕嶼Nicole


一,曾仕強《易經的奧秘》。這是一本易經的啟蒙讀物。瞭解易經,更是一本瞭解易經思維的讀物。什麼是易經思維?即看問題,不是簡單的對與錯,黑與白。黑白之間還有許許多多的灰色。讓我們奧秘多角度看待事物,看待問題。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二,《讀書這麼好的事》,介紹讀書的方法,不同的觀點。名人讀書名言。讀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之雅齋


推薦《追風箏的人》《群山回唱》《燦爛千陽》這三本書。

最近,我把三本書有重新看了一遍,真心推薦。最喜歡這句:儘管生命充滿苦痛與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節中都能讓人見到希望的陽光。

週刊曾這樣描述《燦爛千陽》:阿富汗三十年曆史的揪心記錄,一部關於家庭、友誼、信念和自我救贖的動人故事。關於不可寬恕的時代,不可能的友誼以及不可毀滅的愛。



一把糖


非常時期,建議讀讀魯迅的《吶喊》!

魯迅講了一種苦悶,是仍然活在當下生活狀態裡的。

大抵意思如下:

一個人,對某件事,凡是有了主張,得了贊同,可以促使其前進,有了前進的動力,得到反對,也可以讓其興奮,有一股子去爭辯的勁頭。唯獨是,有了主張,發了議論,既得不到贊同,也沒有人反對。空留自己奔走呼號,這就是一種悲哀,悲哀也就罷了,又添上自己明瞭箇中曲直,那麼不單是悲哀,又徒添寂寞了。

頭條上那麼多人,面對非常時期,吶喊聲不絕於耳,又何嘗不是悲哀加寂寞呢?

說笑了!

陪孩子讀讀書,人到中年,《吶喊》不失為一本經典。



左岸橋西


如果你是文學愛好者,不妨看看作家餘華寫的兩本書《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他寫盡了人間的苦難,雖然生活不易,活著就好。寫盡了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文筆細膩飽滿,幽默平實,值得借鑑和研究。




快樂的三朵


最近在看幾本書:自私的基因、智能商業、淡定(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推薦大家讀下《自私的基因》,與王陽明致良知做個比較。我以為,這對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很大幫助。由這個差異帶來的東西方在政治、經濟領域的的、無論理論還是實踐的,各種矛盾的根源,也能找到。



Jo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