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眾兩院聯手限制特朗普動武,伊朗能“鬆口氣”了

美眾議院通過決議限制總統對伊朗動武。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當地時間2月13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5票贊成、4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支持一項限制總統對伊朗動武的決議。按照本決議的相關條款,特朗普必須在對伊朗動武上尊重國會所謂“宣戰權”,即必須得到國會授權方可行動。

兩週之前的1月30日,國會眾議院曾通過了相同決議,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眾議院由民主黨主導。恐怕連特朗普也沒有想到,決議來到了自家地盤的“參議院”,卻因為8位共和黨國會參議員倒戈,讓佩洛西佔了上風。

如今,限制特朗普動武權的決議竟然在國會參議院闖關成功,這必然為開年以來加劇緊張的美伊局勢,增加新的變數。

這些年,圍繞美國總統戰爭權的爭論始終不絕於耳,但此次決議針對的,顯然是1月3日特朗普下令的那次導致蘇萊曼尼身亡的襲擊。此次突襲之後,美國國內,尤其是希望維持伊核協議的民主黨人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這是將給美國本土與駐紮在中東地區的美國軍事力量帶來安全威脅的魯莽之舉。民主黨人隨即在國會中發起了專門限制特朗普進一步動武的立法程序。

1月8日在美國駐伊拉克兩個軍事基地遭遇伊朗報復襲擊之後,特朗普政府高調錶示“都很好”。但在隨後一個月之中,美國五角大樓最終還是不得不承認,至少有109名美軍在那場襲擊中遭遇了腦震盪損傷,並非總統所言的毫髮無傷。

同時,中東地區的反美勢力開始對美國展開實際回擊,美國駐伊拉克使館也遭遇襲擊。在官方層面,伊朗雖然仍表示願意與國際社會合作,但還是以試射新型彈道導彈明確傳達出對美國的嚴厲警告甚至是威懾信號。按照原本屬於溫和派的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話說,“波斯灣地區的每個美軍士兵都在伊朗的監控之下”。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美伊兩國更像是“走鋼絲”。雖然雙方都儘可能避免情緒化行動,但任何一處擦槍走火,都完全可能導致局部衝突乃至戰爭的上演。

正因如此,此番眾議院和參議院罕見地達成一致,限制特朗普的動武權。但也必須看到,由於國會兩院均未對決議形成三分之二的支持,特朗普未來如果行使否決權,國會將幾乎毫無可能推翻否決。換言之,這項決議可能無法給特朗普戴上“緊箍咒”。

不過,這至少是種宣言,可以向外界傳達出華盛頓跨黨政治精英反對對伊朗動武的堅決立場,也會一定程度上對相關決策產生輿論約束效果。

無論如何,在四十年前“伊朗人質危機”拖累卡特連任的歷史教訓下,特朗普和國會總體上應該都會盡量避免重蹈覆轍。但對特朗普而言,動武與否的關鍵取捨,還是在於是否對選舉連任有利。

理性地講,大選年動武、開啟一場極可能不可控的戰爭的話,當然對在任總統不利;但若選情吃緊,且自認為有把握髮動一場相對可控且又“收穫頗豐”的局部軍事行動的話,特朗普鋌而走險、放手一搏的可能,也不能完全被排除。

□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孟然 實習生 彭美琪 校對 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